[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85141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B)真理之中包含着谬误(C)真理的标准因人而异(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2 列宁说:“ 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说明真理具有( )(A)抽象性(B)不确定性(C)绝对性(D)相对性3 三角形内角之和为 180,这是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

2、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内角之和小于 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内角之和大于 180。该故事所蕴含的真理是( )(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一元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4 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这一态度的哲学依据是( )(A)任何真理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B)任何真理都是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C)任何真理都是具体性和抽象性的统一(D)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5 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把实践的规律印人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式” 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

3、人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因此,逻辑证明( )(A)在特定范围内可以代替实践起到检验真理的作用(B)仍然属于认识范围,无法检验真理(C)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D)与实践形成了互补的关系6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价值评价( )(A)不同于知识性认识,是完全主观的(B)会因主体不同而不同(C)没有客观标准(D)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 的认识为目的7 “必然王国 ”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所谓“自由王国 ”,指的是 ( )(A)人受物支配的状态(B)摆脱规律制约的状态(C)自由而不受压迫的状态(D)以人类能力的发挥

4、为目的状态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哲学基本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9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 ”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10 判断唯物史观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是( )(A)把实践当作物质性的活动(B)是否强调人的主体性(C)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上(D)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1 社会存在中决定性的力量是( )(A)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生产力(D)生产关系1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可以自成体系13 马克思说:“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该论断表明( )(A)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B)马克思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C)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

6、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马克思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14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飞跃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

7、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以下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是( )(A)乐观的心态(B)坚定的信念(C)抵触的心理(D)缜密的思维16 非理性因素虽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论断中揭示了非理性因素作用的论断有( )(A)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B)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C)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D)列宁说:“ 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

8、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17 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因为( )(A)人们受认识能力和实践范围的限制(B)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D)部分对象超出了人类认识的范围1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在人们的心目中,月亮是圣洁而美丽的化身。然而,俄罗斯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月球是地球多自然灾害的祸源。这表明( )(A)人们改造自然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为基础(B)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C)知识构成等因素是影响人们认识的重要因素(D)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19 真理具有客观性,表现在(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

9、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和价值是一致的(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但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以下论断中属于主观真理论的有( )(A)真理是有用的(B)有用的就是真理(C)真理会得到多数人的承认(D)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21 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A)真理的一元性(B)真理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C)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D)真理的客观性22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A)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的(

10、B)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真理永远处于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中(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在认识的精确度上不同23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错误。其中,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导致( )(A)诡辩论(B)教条主义(C)怀疑主义(D)思想僵化24 列宁:“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该论断包含的意思有 ( )(A)真理和谬误之间不存在质的区别(B)真理具有条件性(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和谬误的区分是相对的25 列宁:“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 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

11、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编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 ( )(A)没有绝对真理,也没有绝对谬误(B)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C)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真理和谬误的区别与对立并不是绝对的26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因为( )(A)真理的本性(B)实践是客观存在的物质(C)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实践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27 列宁说:“ 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绝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

12、情的斗争。”这说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A)实践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B)实践的确定性是指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真理(C)实践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标准的条件性(D)实践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 28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C)不同的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D)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29 哲学的价值概念扬起了各种具体价值关系中纷繁复杂的特殊内容和形式,概括了其中共同的、普遍的

13、和本质的内容,即概括了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对于人 (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的关系。当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具有的特性包括(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主观能动性30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它是以主体的需要为标准和尺度,因而主体的状况如利益、需要对评价结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以下体现了价值评价主体性论断是( )(A)智者见智,仁者见仁(B)情人眼里出西施(C)萝卜白菜各有所爱(D)众口难调31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

14、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 )(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C)真理和价值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和相互促进的(D)真理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价值是实践追求的直接目标32 思维方法作为理论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思维方法( )(A)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B)规定着认识的发展、运行和转换的方向(C)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D)行使着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33 爱因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裂变及链式反应以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学家

15、希拉德的推动下,上书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对爱因斯坦的震动很大,从此他开始投身反核运动。这段材料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真理与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与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由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D)追求真理也是为了创造价值34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以下论断中,正确的论断有( )(A)生产力高度发达,实行按需分配(B)阶级和阶级斗争消亡,国家消亡(C)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D)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工业和农业的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等 “三大差别”消失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它不仅表现在真理的反映的范围上,也表现在正确的程度上,所以真理的认识有待扩展和深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相对性。列宁这句话的意思是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条件限制,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这是真理具有相对性的表现。【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

17、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真理条件性,是指任何真理需在特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成立。在平面的条件下,三角形内角之和为 180。是真理;而在凹曲面上,内角之和小于 1 80。是真理;在球形凸面上,内角之和大于 180。是真理。选项中的四个答案虽然都是正确的论断,但符合题目提问要求的是选项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由于真理具有正确性,所以值得坚持;由于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需要发展。故 D 项为正确选项。多元性、抽象性不是真理的属

18、性,故 BC 为错误说法。A 项本身为正确的表述,但与题干所问无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逻辑证明是在无数次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一定意义上具有检验真理的作用,但逻辑证明只能回答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是不是符合逻辑的问题,不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所以它不能取代实践,只能成为实践标准的一个补充。D 项错误,错在互补,这种补充是单项的,只能逻辑证明补充实践,不能实践来补充逻辑证明,因为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而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考查价值

19、评价的特点。价值评价与知识性的认识不同,知识性的认识主要关注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即客体的“真”,认识的对错。而价值评价的主导是人的需求,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求。所以 D 项错误, B 项正确。A、C 均为干扰项,A 项错在完全主观,价值评价并不是完全主观的,它建立在知识性认识的基础上,即首先是正确认识,然后才是价值评价。C 项错在没有客观标准,由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是一致的,因此评价是有标准的,标准就是是否与人民、人类整体利益或要求相一致。【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必然王国”和“自

20、由王国”。“自由王国”指的是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即劳动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而仅仅是为了人类能力的发挥。A 项是“必然王国”的状态,B 项错误,因为即使是 “自由王国”规律依然是要认识和遵循的,C 项描述的是政治上的自由,与 “自由王国”是两个概念。【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属于知识再现型试题。A 、B 两项是同一个意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物质)和存在(意识)的关系问题,表现在社会历史领域,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考查区分

2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存在包括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其中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

22、的首要前提,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也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单独选 C,或单独选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考查社会意识独立性的表现。A、 B、C 三项都是表现,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科学社会主义。题干中的“

23、新思潮”是指马克思主义;“旧世界”是指资本主义社会;“新世界”是指共产主义社会。通过准确地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可知 A 项切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最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选项 D 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这一基本特征。【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4、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非理性因素的表现。缜密的思维不属于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中的任何一项,属于后天的能力。【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考查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是指除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之外的意识因素。其内容具体包括:其一,人的情感、意志、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其二,非逻辑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象、直觉、灵感。A 项是揭示情感的作用;C 项是揭示意志的作用;D 项是揭示想象的作用。情感、意志、想象都属于非理性因素的范围。B 项所

25、表达的是实践对人的认识的影响。【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首先是因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包括一定时期的认识能力、认识所需的外部条件,其次是因为认识对象在发展。即便某一具体认识经过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不能算认识过程的终结,因为随着认识对象的发展,这个被证明为正确的认识在下一个阶段可能就是有缺陷的,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认识。D 项说认识对象超出认识范围,实际上否认了这些对象可以被认知,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物质,没有不可能被认识的物质,D 项实际上陷入了不可知论,所以错误。【知识模块】 马

26、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考查认识的本质,属于案例型试题。A 项在题目中并未体现,D 项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不能人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客观性的表现。真理具有客观性,首先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所以 A 项正确。真理具有客观性,还表现在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是客观存在的,所以 D项正确。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人的认识,具有主体性,所以 B 项错误。真理和价值在很多情况下

27、是不一致的,真理是指主观符合客观,而价值是指外部客观世界满足人的需要,所以 C 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反映内容、反映对象是客观世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实践。而主观真理论则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它有两种典型表现:其一,马赫主义的真理观,它认为“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承认”即认识。其二,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它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有用还是无用,也是主观判断的问题。AC 都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正确论断。【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28、】 B,C【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无论是绝对真理还是相对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和一元性,所以 A、D 不选,它们和绝对性、相对性无关。所谓真理的绝对性,一方面是指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另一方面是指世界是可知的,认知对象在发展,真理也会发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两种不同的属性。就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对有限事物的认识

29、来说,它是相对的;就真理在这种条件下,反映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真实情况来说,是绝对的,所以两者相互渗透,相对中有绝对,绝对中有相对。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中,绝对真理就像长河,而相对真理就像是水滴,所有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绝对真理的长河。D 项错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差别并不是在认识精确度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绝对性。由于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所以我们对待任何真理都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看到其绝对性,也看到其相对性,不可偏废。如果只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就会在理论上陷人绝对主义,在实际生

30、活中导致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而如果只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在理论上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在实际中就会导致怀疑主义和诡辩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具有相对性、条件性,如果改变了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 BD 项符合题意。A 项是错误的说法,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并非否认真理和谬误之间的本质区别。C 项本身是正确的表述,但与题目无关。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对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和谬

31、误是有严格界限的,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如果不能坚持这个原则,就会犯相对主义的错误,所以 A 项是错误的,所谓绝对真理也就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错误有本质区别,但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而且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实现的,所以 B项正确。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变成谬误。反过来谬误与偏见还不一样,谬误中是有一定正确的因素的,只是总体上看是错误的,如果对错误加以总结,保留正确的因素,谬误也会发展成为真理。所以 C、D 都是正确的。D 项和 A 项的表述要注意区分,D

32、 项是说区别不是绝对的,A 项是说没有绝对真理和绝对谬误,表述相似,但实质内容完全不一样。【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一方面是因为真理的本性。所谓真理的本性是指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即认识正确地反映了认识对象,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这就决定了检验标准不能是纯主观的,一种认识不能去检验另一种认识,也不能是纯客观的,纯客观的无所谓对错,检验标准应该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这就是实践。所以 A、D 正确。实践成为检验标准的另一个原因是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世

33、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也就是说,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可以直接产生现实的结果,如果结果如预期,那说明认识是正确的,如果与预期不符,那就是错误的认识,所以 C 项正确。 B 项错误,实践具有物质性,但是也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和客观连接的桥梁,不能说实践就是物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考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的确定性比较好理解,即检验标准是唯一的,除此以外没有另外的标准。虽然有限制,但是从整体上看,实践最后一定能鉴别出真理。实践的不确定性主要是说实践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具有局限性,实践对真

34、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考查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含义。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实践本身的历史性和不断发展性所决定的,A、B 两项比较容易看出是正确选项。 C 项否认了实践的客观性和最终确定性,将实践标准变成了主观标准;D 项否定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唯一性是从最终根源性意义上说的,逻辑证明是立足于实践证明基础之上的,是对实践证明的补充。【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价值的特性。价值具有客观性,因为与价值相关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人的需要是客观的,满足人

35、的需要的客体(对象)也是客观的,客体满足主体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价值具有主体性,因为价值关系的形成是以主体的需要为主导因素的,不同的主体需求不同,价值也就不同。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因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发展的,同一个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也是不同的。D项错误,主观能动性是实践的特点,不是价值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考查价值评价的主体性。由于价值评价以主体的需要为标准和尺度,所以,主体的需要不同,对相同的客体,不同的主体给出的评价就会不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是指面对萝卜或者白菜这个客体,不同的主体给出的评价不同;“众口难调”是指

36、不同的人即主体;各自的需要和评价均不一样。A 项所揭示的是认识的选择性;B 项所揭示的是认识的创造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属于知识再现型试题。D 项错误,实践的根本目标不是真理,而是价值。【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对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思维方法在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事物的规律,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还规范着人们的思维如何发动、

37、运行和转换的方向;同时还具有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功能。因此选项 ABC 是正确的。但是思维方法是理性范畴,主观范畴,决不能行使实践的认识作用,D 项错误。此题的正确选项是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考查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本题中爱因斯坦的行为既体现了其追求真理,也在投入反核运动实现其人生价值,因此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CD。真理和价值也具有矛盾的一方面,所以A 项的观点错误,不能人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考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这四个选项都符合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论述,因而都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