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RI 技师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 关于 TE 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正确的是(A)TE 主要影响图像的 T2 对比度(B) TE 是 T2 加权的控制因素(C)把 TE 定在 20 ms,SE 序列就能获得 T2 对比度(D)TE 越长,组织问的对比度越大(E)TE 越短,组织间的对比度越大2 磁共振的装备伪影包括(A)化学位移伪影(B)卷褶伪影(C)生理运动伪影(D)金属伪影(E)磁敏感性伪影3 下列哪项属于磁共振装备伪影(A)截断伪影(B)呼吸运动伪影(C)部分容积效应(D)层间干扰(E)流动
2、血液伪影4 关于化学位移伪影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序列出现在频率编码方向上(B) EPI 序列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上(C)脂肪组织向频率编码梯度场较高的一侧移位(D)主磁场强度越高,化学位移伪影越小(E)化学位移伪影出现在脂肪组织和其他组织的界面上5 关于消减化学位移伪影的叙述,正确的是(A)EPI 序列时改变频率编码的方向(B)增加频率编码的带宽,可减轻伪影(C)选用主磁场较高的 MR 设备进行扫描(D)施加脂肪抑制技术(E)一般序列改变相位编码方向6 关于卷褶伪影的叙述,正确的是(A)卷褶伪影是由于 FOV 小于受检部位所致(B)卷褶伪影主要发生在频率编码方向上(C)变换频率编码和相位编
3、码方向可消除卷褶伪影(D)施加空间预饱和带可抑制卷褶伪影(E)增大 FOV 可增加卷褶伪影出现的频率7 截断伪影的表现为(A)常出现在分辨力较低的图像上(B)相位编码方向往往更为明显(C)表现为明暗相间的弧形或条带(D)表现为 FOV 外一侧的组织信号出现并重叠到图像的另一侧(E)出现同一序列的 MR 图像一层亮一层暗相间隔的现象8 截断伪影产生的原因是(A)出现在图像中高、低信号差别大的两个组织的界面(B)像素尺寸范围内的组织信号被平均归为一个数值(C)相邻两个像素间原本连续的解剖结构由于信号的平均发生截断不连续(D)像素尺寸越大,相邻像素间所产生的截断差别越大(E)表现出肉眼可见的明暗相间
4、的条带9 下列哪项措施能消减磁敏感性伪影(A)做好匀场(B)用 SE 序列取代梯度回波类序列(C)增加频率编码梯度场强度(D)增加矩阵(E)增大 FOV10 关于扫描层厚的叙述,正确的是(A)层厚取决于射频的带宽和层面选择梯度场强(B)层厚越厚,信号越强,图像信噪比越高(C)层厚越薄,信号越强,图像信噪比越高(D)层厚厚,容易产生部分容积效应(E)层厚越薄,空间分辨力越高,而信噪比降低11 关于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方向的设置,正确的是(A)相位编码方向应设置在成像平面最小径线方向(B)频率编码方向上的 FOV 缩小时不减少扫描时间(C)相位编码方向上的 FOV 缩小时可减少扫描时间(D)相位编码
5、方向应使运动伪影不在主要观察区(E)频率编码方向上的 FOV 减小,可减少扫描时间12 关于预饱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预饱和技术可抑制各种运动伪影(B)预饱和带越宽,抑制伪影效果越好(C)增宽饱和带,可增加扫描时间(D)饱和带越窄,越靠近感兴趣区,抑制伪影效果越好(E)饱和带越宽,越靠近感兴趣区,抑制伪影效果越好13 门控技术包括(A)接收带宽(B)心电门控(C)脉搏门控(D)呼吸门控(E)采集矩阵14 关于反转时间(TI)的叙述,正确的是(A)TI 用于各种反转恢复脉冲序列(B)改变 TI,可获得不同的脉冲序列图像(C)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达到脂肪抑制目的(D)中等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
6、列可以获得脑灰白质对比度高的图像(E)长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达到自由水抑制的目的15 关于偏转角的叙述,正确的是(A)偏转角的大小取决于射频脉冲的能量(B)射频脉冲能量越大,偏转角越大(C)射频脉冲持续时间越长,射频脉冲的能量越低(D)射频脉冲能量越低,偏转角越小(E)SE 序列的偏转角通常小于 90,是小角度16 关于流动补偿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以特定梯度场补偿血流、脑脊液中流动质子产生的伪影(B)血液或脑脊液流动在相位编码方向上产生伪影(C)流动补偿技术常用于 FSE T2 加权序列及 MRA(D)用于 T1 加权脑脊液流动质子的补偿(E)扫描时应使层面选择方向与血流方向相平行17
7、 关于呼吸补偿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呼吸运动敏感的相位方向(B)在呼吸运动敏感的频率方向(C)集中采集呼吸周期呼气末至吸气初阶段的信号(D)集中采集呼吸周期吸气初至呼气末阶段的信号(E)用于抑制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18 磁共振静磁场的生物效应包括(A)温度效应(B)磁流体动力学效应(C)中枢神经系统效应(D)射频能量的特殊吸收率(E)射频场对体温的影响19 关于静态血磁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在静磁场中的沉积现象称为静态血磁效应(B)血液在射频磁场中的沉积现象称为静态血磁效应(C)动静脉血中血红蛋白的氧合水平不同,沉积程度不同(D)动静脉血中血红蛋白的氧合水平相同,沉积程度相同(E)
8、单纯静磁场环境中静态血磁效应忽略不计20 静态血磁效应的原理为(A)血液中的血红素含有一个铁离子,使它具有一定的磁性(B)血红蛋白的磁性与其氧合水平有关(C)脱氧血红蛋白有非常大的磁性,表现为顺磁性(D)氧合血红蛋白没有磁性(E)脱氧血红蛋白在强磁场中可出现沉积现象21 关于动态血磁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心血管系统在磁场中诱导出生物电位现象称为动态血磁效应(B)血液在静磁场中的沉积现象称为动态血磁效应(C)动态血磁效应与血流速度、磁场强度无关(D)动态血磁效应与血流方向的夹角及血液的磁导率有关(E)受检者在超高场磁共振中可出现心律不齐22 T 波抬高在临床诊断中被认为是心肌梗死的表现,那么
9、受检者在静磁场中心电图的变化为 T 波抬高表示(A)受检者一定有心肌梗死(B)受检者发生了心肌梗死(C)此变化是生物电位诱导变化的结果(D)心电图的变化并不伴随心脏功能的不全(E)心电图的变化预示有很大的生物风险23 影响 MRI 扫描特殊吸收率(SAR)值的因素有(A)静磁场的强度(B) RF 脉冲的类型(C)扫描时间(D)操作技师自身温度的调节能力(E)成像组织的容积24 美国 FDA 制定的医疗用途 RF 电磁场安全标准是(A)全身平均 SAR0 4 Wkg(B)全身平均 SAR0 4 Wkg(C)每克组织的 SAR 空间峰值 80 W kg(D)每克组织的 SAR 空间峰值 80 Wk
10、g(E)每克组织的 SAR 空间峰值 =04 Wkg25 15 T MRI 检查时,受检者体温升高是因为(A)静磁场(B) RF 脉冲(C)发热的受检者(D)扫描间温度高(E)受检者体温调节能力弱26 关于磁场中自由水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水具有较高的自然运动频率(B)自由水具有较低的自然运动频率(C)自由水运动频率明显高于 Larmor 共振频率(D)自由水运动频率明显低于 Larmor 共振频率(E)自由水 T1 弛豫缓慢,T 1 时间长27 Larmor 共振频率与 T1 的关系为(A)当水分子的运动频率高于 Larmor 共振频率时,T 1 弛豫缓慢,T 1 时间长(B)当水分
11、子的运动频率低于 Larmor 共振频率时,T 1 弛豫缓慢,T 1 时间长(C)当水分子的运动频率与 Larmor 共振频率不同时,T 1 弛豫慢,T 1 时间长(D)当水分子的运动频率与 Larmor 共振频率接近时,T 1 弛豫快,T 1 时间短(E)当水分子的运动频率与 Larmor 共振频率不同时,T 1 弛豫快,T 1 时间短28 关于磁场中结合水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合水的自然运动频率低于自由水(B)结合水运动频率明显高于 Larmor 共振频率(C)结合水运动频率明显低于 Larmor 共振频率(D)结合水运动频率接近于 Larmor 共振频率(E)结合水 T1 弛豫时间
12、明显缩短,T 1 时间较短29 关于脂肪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组织具有较高的质子密度,T 1 值短,T 1WI 为高信号(B)脂肪组织含水分子较多,T 1 值短,T 1WI 为高信号(C) T1 加权为高信号,呈白色(D)T 1 加权为低信号,呈黑灰色(E)脂肪抑制(STIR) 序列像上呈低信号30 关于脂肪组织 MRI 的表现,正确的是(A)T 1WI 为低信号,呈黑灰色(B) T1WI 为高信号,呈白色(C) T2WI 为较高信号,呈白色(D)T 2WI 为较低信号,呈灰色(E)STIR 序列为低信号,呈黑灰色31 关于骨髓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组织具有较高的质子密度,T
13、1 值短,T 1WI 上信号高(B)骨髓组织含水分子较多,T 1 值短,T 1WI 上信号高(C) T1 加权为高信号,呈白色(D)T 1 加权为低信号,呈黑灰色(E)脂肪抑制(STIR) 序列像上呈低信号32 关于骨髓组织的 MRI 表现,正确的是(A)T 1WI 为低信号,呈黑灰色(B) T1WI 为高信号,呈白色(C) T2WI 为较高信号,呈白色(D)T 2WI 为较低信号,呈灰色(E)STIR 序列为低信号,呈黑灰色33 关于肌肉组织 MRI 的特性,正确的是(A)肌肉组织所含质子密度明显低于脂肪组织(B)肌肉组织所含质子密度明显高于脂肪组织(C)肌肉组织具有较长 T1 值和较长 T
14、2 值(D)肌肉组织具有较长 T1 值和较短 T2 值(E)肌肉组织具有较短 T1 值和较短 T2 值34 关于韧带和肌腱的 MRI 特性,正确的是(A)韧带和肌腱的质子密度低于肌肉组织(B)韧带和肌腱具有长 T1 和短 T2 弛豫特点(C) T1 加权像和 T2 加权像均呈中低信号(D)T 1 加权呈低信号,T 2 加权呈高信号(E)T 1 加权呈高信号,T 2 加权呈中高信号35 关于骨骼的 MRI 特性,正确的是(A)骨皮质 MRI 信号强度非常低,T 1WI 和 T2WI 均为低信号(B)松质骨为中等信号,T 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偏高信号(C)透明软骨 T1WI 呈低信号,T
15、 2WI 信号强度偏高(D)致密骨呈长 T1、短 T2 低信号(E)纤维软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低信号36 关于淋巴组织的 MRI 特性,正确的是(A)淋巴组织质子密度较低(B)淋巴组织质子密度较高(C)具有较长的 T1 值,T 1WI 呈中等信号(D)具有较短的 T2 值,T 2WI 呈中等信号(E)具有较长的 T2 值,T 2WI 呈高信号37 关于血管源性水肿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脑屏障破坏,血浆由血管内漏出进入细胞外间隙所致(B)由于缺氧,钠与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肿胀(C)脑室内压力增高,脑脊液经室管膜迁移到脑室周围白质中所致(D)常见于肿瘤和炎症(E)典型者呈手指状分布
16、于脑白质中38 关于细胞毒性水肿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脑屏障破坏,血浆由血管内漏出进入细胞外间隙所致(B)由于缺氧,钠与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肿胀(C)脑室内压力增高,脑脊液经室管膜迁移到脑室周围白质中所致(D)常见于急性脑梗死的周围(E)白质、灰质同时受累39 关于间质性水肿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脑屏障破坏,血浆由血管内漏出进入细胞外间隙所致(B)由于缺氧,钠与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肿胀(C)脑室内压力增高,脑脊液经室管膜迁移到脑室周围白质中所致(D)常见于急性脑积水或交通性脑积水时(E)脑室周围出现边缘光滑的稍长 T1、长 T2 信号带40 血管源性水肿的 MRI 表现为(A)以结合水增多
17、为主,自由水增加为辅(B)呈手指状分布于脑白质中(C) T2WI 显示明显(D)GdDTPA 增强扫描水肿不增强(E)Gd DTPA 增强扫描水肿亦增强41 细胞毒性水肿的 MRI 表现为(A)呈手指状分布于脑白质中(B)脑室周围出现边缘光滑的稍长 T1、长 T2 信号带(C)病灶周围的脑白质、灰质同时受累(D)T 2WI 之边缘信号较高(E)DWI 为高信号42 间质性水肿的 MRI 表现为(A)常见于急性脑积水或交通性脑积水患者(B)脑室周围出现边缘光滑的稍长 T1、长 T 2 信号带(C)病灶周围的脑白质、灰质同时受累(D)T 1WI 水肿区信号高于脑室内脑脊液信号(E)Gd DTPA
18、增强扫描水肿不增强43 关于超急性期出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超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6 h 以内(B)超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24 h 以内(C)红细胞内为氧合血红蛋白(D)超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l3 d(E)超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47 d44 关于急性期出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变为脱氧血红蛋白(B)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48 h 以内(C)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13 d(D)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47 d(E)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814 d45 关于亚急性期出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47 d(B) T1WI 血肿周围呈高信号(C)亚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810 d(D)亚急性期
19、出血发生后 1520 d(E)亚急性期出血发生后 2030 d46 关于慢性期出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慢性期出血发生后 47 d(B)慢性期出血发生后 814 d(C)血肿中心部产生正铁血红蛋白(D)慢性期出血发生后 2 个月(E)慢性期出血发生后 3 个月47 关于超急性期脑出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血发生后 48 h 内(B)红细胞内为氧合血红蛋白(C)氧合血红蛋白内电子成对,不具有顺磁性(D)MRI 信号不变(E)依据出血量的多少可有程度不同的占位效应48 关于急性脑出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血发生后 24 h 以内(B)氧合血红蛋白变为脱氧血红蛋白,有显著顺磁性(C) T2 弛豫
20、时间缩短,呈低信号(D)T 1WI 示出血灶呈等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水肿区(E)T 1WI 血肿周围呈高信号49 关于脑出血进入慢性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血发生后 814 d(B)血肿中心部位产生正铁血红蛋白(C) T1WI 和 T2WI 均呈高信号(D)T 1WI 和 T2WI 均呈低信号(E)正铁血红蛋白具有短 T1 和长 T2 作用50 关于慢性血肿在 14 d 以上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血肿中心和外周部位呈不同的 MRI 信号(B)中心部 T1WI 呈等低信号,T 2WI 呈高信号(C)血肿外周部位红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D)T 1WI 和 T2WI 均见血肿外周部环绕低信号环(
21、E)T 1WI 和 T2WI 均呈高信号51 关于急性期脑梗死的叙述,正确的是(A)梗死区水肿属于细胞毒性水肿(B) T1 和 T2 均延长(C) GdDTPA 增强扫描,梗死区有异常对比增强(D)DWI 呈高信号(E)梗死灶呈囊性软化52 关于亚急性脑梗死的叙述,正确的是(A)T 1WI 呈低信号,T 2WI 呈高信号(B) GdDTPA 增强扫描,脑回增强为特征性表现(C)梗死灶呈囊性软化(D)DWI 呈高信号且边界清晰(E)梗死区局部脑萎缩53 关于慢性期脑梗死的叙述,正确的是(A)T 1WI 呈低信号,T 2WI 呈高信号(B) GdDTPA 增强扫描,脑回增强为特征性表现(C)梗死灶
22、呈囊性软化(D)DWI 呈高信号且边界清晰(E)梗死区局部脑萎缩54 关于囊变 MRI 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A)囊变内容物分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B)自由水 T1WI 呈高信号,T 2WI 呈低信号(C)结合水 T1WI 呈中等信号,T 2WI 呈高信号(D)结合水 T2FLAIR 和 DWI 均呈高信号(E)自由水 T2FLAIR 和 DWI 均呈低信号55 关于坏死和钙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坏死组织 T1WI 呈低信号,T 2WI 信号高低不均匀(B)当有纤维结缔组织修复存在时,T 1WI 和 T2WI 均呈低信号(C)当有纤维结缔组织修复存在时,T 1WI 和 T2WI 均呈高信号
23、(D)钙化组织一般 T1WI 和 T2WI 均呈低信号(E)当钙化成分为锰盐时,T 1WI 呈高信号56 MRI 检查的适应证包括(A)中枢神经系统疾患(B)颅颈部疾患(C)盆腔病变(D)换有人工金属心脏瓣膜患者(E)妊娠不足 3 个月者5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RI 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最佳选择(B)对肺内病变的诊断优于 CT(C) MRI 无骨伪影,能清晰显示后颅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D)对关节软骨变性与坏死的诊断不如 CT(E)对于体内存留有金属异物者亦能进行检查58 MRI 对比剂根据磁敏感性的不同可分为(A)细胞内对比剂(B)顺磁性对比剂(C)超顺磁性对比剂(D)铁磁性对比剂(
24、E)血池对比剂59 关于 MRI 顺磁性对比剂增强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钆离子具有顺磁性,弛豫时间长,有较大的磁矩(B)游离的钆离子对肝脏、骨髓具有毒性作用(C)钆的螯合物毒性增强,因此临床不能用钆与 DTPA 的螯合物(D)钆类对比剂可使质子 T1 弛豫时间缩短(E)对比剂注入体内可直接成像,呈高信号60 顺磁性对比剂缩短 T1 或 T2 弛豫时间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与对比剂的浓度成正比,浓度越高,影响越明显(B)对比剂浓度越低,顺磁性越强,影响越明显(C)对比剂不成对电子数越多,磁矩越大,影响越明显(D)顺磁性物质结合水分子数越多,顺磁作用越强(E)顺磁性物质结合水分子数越多,顺磁
25、作用越弱61 关于超顺磁性对比剂和铁磁性对比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类对比剂会造成磁场的不均匀性(B)质子通过此种不均匀磁场时,加速了失相位过程(C)此类对比剂主要缩短 T2 和 T2*弛豫时间(D)增强信号呈黑色低信号(E)增强信号呈白色高信号62 关于 GdDTPA 的叙述,正确的是(A)商品名是马根维显(B)主要成分为顺磁性很强的钆的螯合物(C)分布无专一性,集中于血液和细胞外液中(D)可进入有毛细血管屏障的组织,如脑、脊髓(E)不能进入乳汁中,因此适用于哺乳期妇女63 关于 GdDTPA 的用法,正确的是(A)常规静脉注射用量为 01 mmolkg(B)常规静脉注射用量为 02 mm
26、olkg(C)常规静脉注射用量为 02 mlkg(D)GdDTPA 的半致死量为 610 mmolkg(E)哺乳期妇女在用药后 24 h 内禁止哺乳64 关于 GdDTPA 的应用,正确的是(A)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B)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和脊髓(C)增强扫描时利用 T1 效应特性,选用 T1WI 脉冲序列(D)MRI 增强扫描显示骨肿瘤、骨转移的敏感性很强(E)解剖学上缺乏血脑屏障的区域如腺垂体也出现增强效应65 关于 GdDTPA 增强扫描的方法,正确的是(A)血脑屏障未破坏的脑良性胶质瘤用双倍剂量对比剂可出现增强(B)用常规剂量无血脑屏障的区域如鼻甲、脉络膜丛也会增强
27、(C)眼眶增强扫描用脂肪抑制技术对于眶内肿瘤的鉴别诊断帮助很大(D)血供丰富的神经鞘瘤,常规剂量或 12 剂量可得到显著的增强效果(E)肝脏、脾脏、胰腺增强扫描不需使用动态增强方式66 在颅脑 MRI 正常解剖中,大脑深部灰质结构主要包括(A)基底节(B)胼胝体(C)丘脑(D)内囊(E)前连合67 基底节是大脑的中央灰质核团,包括(A)尾状核(B)豆状核(C)屏状核(D)杏仁核(E)内囊68 胼胝体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巨大白质联合,分为(A)嘴部(B)膝部(C)体部(D)后肢(E)压部69 内囊包括(A)前肢(B)膝部(C)后肢(D)豆状核后部(E)豆状核下部70 大脑深部灰白质兼有的结构是(
28、A)胼胝体(B)松果体(C)后连合(D)丘脑(E)尾状核71 脑干的组成包括(A)颈髓(B)小脑半球(C)延髓(D)脑桥(E)中脑72 脑室系统包括(A)两个侧脑室(B)第三脑室(C)中脑导水管(D)第四脑室(E)蛛网膜下腔73 脑 MRI 扫描 T2FLAIR 序列应用的目的是(A)抑制 T2WI 上表现为高信号的脑脊液(B)显示被高信号脑脊液所掩盖的病灶(C)具有脑脊液呈低信号的特点(D)具有病灶多为高信号的特点(E)抑制脂肪的高信号74 关于多发性硬化病变的扫描,正确的是(A)横轴位 T1WI、T 2WI(B)矢状位 T2WI 和冠状位 T2WI(C)矢状位 T1WI 和冠状位 T1WI
29、(D)T 2FLAIR 对病灶的显示更敏感(E)T 2FLAIR 对病灶的显示无意义75 关于颞叶癫痫及颞叶病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马硬化是颞叶癫痫的常见病因(B)不需扫常规的横断位 T2WI、T 1WI(C)需扫斜冠状位 T2WI 或 T2FLAIR(D)斜冠状位定位线垂直于海马长轴(E)范围包括整个颞叶和海马76 关于颅脑中线病变的扫描,正确的是(A)常规横轴位 T2WI、T 1WI(B)矢状位 sE 序列 T1WI 薄层 303 mm(C)矢状位 SE 序列 T1WI 薄层 505 mm(D)必要时加扫冠状位 FSE T2WI(E)加扫斜冠状位,定位线垂直于海马长轴77 关于脑膜病变
30、的扫描,正确的是(A)常规横轴位 T2WI、T 1WI(B)加扫 T2FLAIR(C)增强扫描 T1WI 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住(D)增强扫描至少有一个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E)增强扫描不必加脂肪抑制技术78 对疑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其扫描正确的是(A)常规横轴位 T2WI、T 1WI 和矢状位 T2WI,加扫 DWI(B)超急性脑梗死 MRI 常规扫描诊断较困难(C)超急性脑梗死 MRI 常规扫描即可明确诊断(D)超急性脑梗死 DWI 表现为高信号(E)超急性脑梗死 DWI 表现为低信号79 关于脑脓肿病变扫描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常规横轴位 T2WI 和 T1WI 外,需增强扫描(B)包膜
31、期脑脓肿增强扫描为环形增强(C)包膜期脑脓肿增强扫描为均匀增强(D)包膜期脑脓肿 DWI 呈低信号(E)包膜期脑脓肿 DWI 呈高信号80 对于疑有脑转移瘤患者的扫描,正确的是(A)除常规横轴位 T2WI、T 1WI 外,需行增强扫描(B)不需平扫,应直接进行增强扫描(C)平扫 T1WI 对病灶有无出血的判断有意义(D)注射双倍剂量对比剂可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E)注射双倍剂量对比剂无助于小病灶检出率的提高81 关于胆脂瘤(表皮样囊肿)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规横轴位 T2WI、T 1WI,矢状位 T2WI(B)加扫 DWI,DWI 呈高信号(C)加扫 DWI,DWI 呈低信号(D)表皮样囊肿内
32、含有毛囊、皮脂腺等脂质成分(E)表皮样囊肿内含有密度均匀的结合水82 DWI 呈高信号的病变有(A)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B)海马硬化性癫痫(C)胆脂瘤(表皮样囊肿)(D)多发性硬化(活动期)(E)急性脑梗死83 关于脑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窝前部为垂体前叶,T 1WI 常呈高信号(B)垂体窝后部为垂体后叶,信号与脑干相仿(C)垂体前叶为腺垂体,多呈卵圆形(D)垂体后叶为神经垂体(E)海绵窦位于垂体窝的右侧84 脑垂体瘤依据肿瘤大小分为大腺瘤和微腺瘤,下述正确的是(A)大腺瘤和微腺瘤的区分常以 2 cm 为标志(B)直径大于 1 cm 为大腺瘤(C)直径大于 2 cm 为大腺瘤(D
33、)直径小于 2 cm 为微腺瘤(E)直径小于 1 cm 为微腺瘤85 关于 MRI 垂体常规扫描技术,正确的是(A)常规扫描方位为横轴位 T2WI、矢状位 T1WI(B)冠状位 T1WI、T 2WI(C)横轴位定位线与前颅窝底平行(D)冠状位定位线与脑干长轴平行(E)矢状位定位线垂直于大脑正中矢状面86 平扫发现鞍区病变时,正确的处置是(A)做冠状位薄层扫描(B)建议增强扫描(C)若 T1WI 和 T2WI 均为高信号,加扫脂肪抑制序列(D)若 T1WI 和 T2WI 均为高信号,加扫水抑制序列(E)矢状位是诊断垂体和海绵窦病变最好的方位87 脑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的特点是(A)垂体微腺瘤早期增
34、强幅度低,正常垂体增强明显(B)垂体微腺瘤早期增强幅度明显,正常垂体增强幅度低(C)垂体微腺瘤早期增强呈低信号,正常垂体为高信号(D)垂体微腺瘤早期增强呈高信号,正常垂体为低信号(E)垂体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差异明显88 眼眶常规扫描技术的特点是(A)定位采集中心对准两眼连线中点(B)嘱受检者目视前方闭目,眼球保持不动(C)扫描方位为横轴位、冠状位和斜矢状位(D)斜矢状位扫描线平行于视神经(E)斜矢状位扫描线平行于眼眶内侧缘89 眼眶扫描加扫脂肪抑制序列的原因是(A)眼眶内脂肪丰富(B)病变在 T2WI 上,多为高信号,与脂肪难以区分(C)眼外伤软组织血肿与脂肪信号混杂难以区分
35、(D)增强扫描 T1WI 的所有脉冲序列均需加脂肪抑制(E)平扫 T1WI 一般要加脂肪抑制90 眼脉络膜黑色素瘤 MRI 表现及扫描特点是(A)黑色素瘤在 T1WI 呈低信号、T 2WI 呈高信号(B)黑色素瘤在 T1WI 呈高信号、T 2WI 呈低信号(C)黑色素瘤与一般肿瘤 MRI 信号相反(D)T 1WI 要加脂肪抑制,T 2WI 不加脂肪抑制(E)T 1WI 不加脂肪抑制,T 2WI 要加脂肪抑制91 关于 GdDTPA 应用于眼眶增强扫描的叙述,正确的是(A)眼眶增强扫描各方位均使用 T1WI(B)眼眶增强扫描各方位均使用 T1WI 加脂肪抑制技术(C)眼眶增强扫描各方位均使用 T2WI(D)眼眶增强扫描各方位均使用 T2WI 加脂肪抑制技术(E)视神经肿瘤应加扫斜矢状位 T1WI 加脂肪抑制技术92 颞颌关节常规扫描技术的特点为(A)定位采集中心对准两侧外耳孔连线中点(B)先行开口位检查,再行闭口位检查(C)先行闭口位检查,再行开口位检查(D)扫描方位为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