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MRI技师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858644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MRI技师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医学类试卷]MRI技师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医学类试卷]MRI技师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医学类试卷]MRI技师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医学类试卷]MRI技师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MRI 技师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核磁共振现象是在哪一年被发现的(A)1937 卑(B) 1946 年(C) 1952 年(D)1978 年(E)1981 年2 人体中,不可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原子核是(A)氢原子核(B)碳原子核(C)磷原子核(D)钠原子核(E)钙原子核3 下列哪项不属于磁共振检查的优点(A)多参数成像,可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B)无需对比剂即可观察心脏和血管结构(C)图像受外界干扰较少(D)无电离辐射,可进行介入磁共振治疗(E)可进行功能成像,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4 关于磁矩的描述,正确的是(A)磁矩的方向总是

2、与外加静磁场的方向一致(B)磁矩的方向大多数与外加静磁场的方向一致(C)磁矩的方向大多数与外加静磁场的方向相反(D)磁矩的方向少部分与外加静磁场的方向相反(E)磁矩的方向是杂乱无章的5 氢质子在 3 T 的静磁场中,旋磁比为(A)2129 MHz(B) 6387 MHz(C) 100 MHz(D)1278 MHz(E)4258 MHz6 关于弛豫的描述,错误的是(A)外加磁场消失后,组织恢复至发生磁共振前的平衡状态,此变化过程即为弛豫过程(B)弛豫过程分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C)弛豫过程是能量变化的过程(D)横向弛豫和纵向弛豫同时发生(E)横向弛豫在先,纵向弛豫在后7 不同组织在 MRI 图像上

3、的信号明暗不同,这与什么因素无关(A)组织间密度差异(B)组织的 T1 值(C)组织的 T2 值(D)组织间质子密度差异(E)组织的磁敏感性8 磁共振成像的空间定位依赖于(A)主磁场(B)梯度磁场(C)射频磁场(D)组织的质子密度(E)组织的弛豫时间9 关于 K 空间的描述,错误的是(A)K 空间是实际存在的空间,与 MR 信号的空间定位一一对应(B) K 空间是计算机根据相位和频率的不同而给予的暂时识别定位(C) K 空间中心位置的作用与 K 空间周边位置的作用不同(D)K 空间的填充方式多种多样(E)傅立叶变换可以解析 K 空间信息10 重复时间是指(A)脉冲序列的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B

4、)激发脉冲与产生回波之间的时间(C)在 SE 序列中,90脉冲与 180脉冲之间的时间(D)在 SE 序列中,两个 180脉冲之间的时间(E)完成一个脉冲序列所需的检查时间11 延长重复时间可使(A)信噪比降低(B) T2 权重增加(C) T1 权重增加(D)扫描时间缩短(E)允许的扫描层数减少12 回波时间是指(A)一个回波与下一个回波之间的时间(B)激发脉冲与下一个激发脉冲之间的时间(C)激发脉冲与产生回波之间的时间(D)90脉冲与 180脉冲之间的时间(E)180 脉冲与 90脉冲之间的时间13 关于矩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矩阵= 频率编码数相位编码数(B)调整图像采集矩阵可以改变图

5、像的信噪比(C)增加相位方向编码数会增加扫描时间(D)增加频率方向编码数不增加扫描时间(E)当扫描野不变时,矩阵越大,图像的分辨力越低14 关于自旋回波脉冲序列的构成,正确的是(A)小角度激发脉冲,多个 180复相脉冲(B) 90激发脉冲,多个 180复相脉冲(C) 180反转脉冲,90 度激发脉冲,180 复相脉冲(D)90激发脉冲,一个 180复相脉冲(E)多个 90脉冲,一个 180复相脉冲15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短 TR 短 TE 时,可获得 T1 加权图像(B)长 TR 长 TE 时,可获得 T2 加权图像(C)短 TR 长 TE 时,可获得质子密度加权图像(D)长 TR 短 T

6、E 时,可获得质子密度加权图像(E)一个序列中,可同时选择两个回波时间,即双回波序列16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的构成是(A)小角度激发脉冲,多个 180复相脉冲(B) 90激发脉冲,多个 180复相脉冲(C) 180反转脉冲,90激发脉冲,180复相脉冲(D)90激发脉冲,一个 180复相脉冲(E)多个 90脉冲,一个 180复相脉冲17 关于反转恢复脉冲序列的描述,错误的是(A)TI 时间的选择,决定了磁共振图像的对比(B) TI 值决定于该组织的 T1 值,T 1 越长,TI 值越大(C)短 TI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常用于抑脂序列(D)长 TI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常用于抑水序列(E)STIR 和

7、FLAIR 序列均可以进行水抑制18 GRE 序列与 SE 序列比较,优点有(A)小角度脉冲激发可明显缩短采集时间(B)脉冲能量较大,SAR 值较大(C)用 180复相位脉冲取代反转梯度脉冲(D)可获得理想的 T2 加权像(E)图像信噪比明显降低19 FISP 是什么序列的缩写(A)半傅立叶采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B)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C)反转恢复快速梯度回波序列(D)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E)快速梯度回波序列20 关于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说法,错误的是(A)90脉冲后,多个 180复相位脉冲(B)射频能量积累高于普通的 SE 序列(C)明显缩短扫描时间,运动伪影可减少(D)多个 180复相脉冲

8、,可以产生多个回波信号,每个回波信号强度均匀一致(E)回波链的长度不可以无限多21 在 FSE 序列中,扫描时间的长短(A)与 TR 时间成正比(B)与 TE 时间成正比(C)与 TI 时间成正比(D)与回波链长度成正比(E)与相位编码数成反比22 不属于 HASTE 序列优点的是(A)仅需一次激发就可以完成采集,运动伪影明显减少(B)该序列主要应用于 T2 加权成像(C)采集方式与其他序列不同,仅采集部分相位编码行,扫描时间降低近一半(D)以放射线方式填充 K 空间(E)可用于内耳、胆道、椎管等部位的水成像检查23 SSEPI 与 MSEPI 相比较,最大优势在于(A)信号强度高(B)空间分

9、辨力高(C)扫描时间短(D)磁敏感伪影减少(E)扫描野不受限制24 下列哪项不含脂肪抑制技术(A)频率饱和法(B)短时反转恢复序列(C)化学位移饱和成像(D)STIR 序列(E)FLAIR 序列25 通常不利用磁化传递技术检查的是(A)MR 血管成像(B)骨关节检查,特别是关节软骨的显示(C) MRI 增强检查(D)扩散加权成像(E)多发硬化病变的检查26 关于化学位移成像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位移与磁场强度无关(B) MRS 的成像基础是化学位移(C)可利用化学位移来实现抑制脂肪成像(D)可利用化学位移来实现抑制水成像(E)化学位移会导致化学位移伪影27 关于化学位移成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10、(A)在相同的磁场强度中,不同分子中的同一种原子,其共振频率相同(B)化学位移伪影无法被抑制(C)磁场强度越大,化学位移伪影越严重(D)在水脂同反相位成像中,同相位成像时,水脂信号相减;反相位时,水脂信号相加(E)STIR 序列利用的就是化学位移成像技术28 为缩短采集时间,错误的是(A)减少 TR(B)采用并行采集技术(C)减少相位编码数(D)减少扫描层数(E)减少 TE2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磁共振成像设备被列为甲类大型医用影像设备(B)医院购买磁共振成像设备需要特别申请配置许可证(C)磁共振设备要放置在严格射频屏蔽的房间内(D)磁共振成像设备被列为乙类大型医用影像设备(E)操作磁共振

11、设备的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30 下列哪项不是反映磁体性能指标(A)磁场强度(B)磁场均匀度(C)磁场稳定性(D)磁体重量(E)扫描孔径大小31 关于主磁场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主磁场强度越高,图像信噪比越高(B)主磁场强度大小就是常说的静磁场的大小(C)场强较高的磁共振设备化学位移伪影较小(D)磁场强度越大,设备造价越高(E)提高主磁场强度的唯一途径就是采用超导磁体32 关于磁场均匀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磁场均匀度与测量所用的球体大小成正比(B)磁体的成像区域越大,其磁场均匀度越低(C)磁场均匀度的单位为:mTcm 2(D)磁场均匀度与成像质量无关(E)在测量所用球体大小相同的情

12、况下,ppm 值越高,说明磁场均匀度越好33 关于磁场均匀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磁场均匀度的单位为 ppm(B)测量磁场均匀度时,一定要将球形空间的中心与磁体中心同心(C)对于同一台设备,其磁场均匀度的大小是一个恒定的数值,与测量所用球体的大小无关(D)磁场均匀度越好,图像信噪比越高(E)磁场均匀度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4 关于永磁型磁体的特点,错误的是(A)无需磁场电源,电能消耗少(B)磁体自重很大(C)磁场强度较低(D)磁场方向为水平方向(E)扫描孔开放程度高35 常导型和永磁型磁体的相同点是(A)磁场方向(B)需要高质量的稳定电源,且电能消耗大(C)不需要液氦作为制冷剂(D)磁场

13、均匀性很高(E)可制成高场强磁共振设备36 绝对零度是(A)0(B) -273(C) -173(D)-246 (E)-14637 关于超导型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超导型磁体既适用于低场磁共振设备,也可用于高场及超高场的磁共振设备(B)超导型磁体的磁共振设备,其磁场方向既可以是水平方向的,也可以是垂直方向的(C)超导型磁体的磁场均匀性很高(D)超导型磁体需要液氦作为制冷剂(E)超导型磁体的磁共振设备造价相当昂贵38 下列属于磁屏蔽操作的是(A)在磁体中额外放置一个线圈,其内通以与静磁场线圈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B)在磁体间的四壁及天花板嵌入吸音材料板(C)磁体中的失超管设计技术(D)磁体间的氧

14、气监测器(E)在磁体内壁上的不同位置,放置一定形状和尺寸的专用小铁片39 关于匀场的描述,错误的是(A)匀场的操作必须在励磁结束后才能进行(B)主动匀场就是利用匀场线圈通以电流,产生小磁场,通过调节电流强度来提高磁场均匀性(C)被动匀场就是在磁体内壁上的不同位置,放置一定形状和尺寸的专用小铁片来提高磁场均匀性(D)匀场时,一般先进行主动匀场,再进行被动匀场(E)匀场时,一般先进行被动匀场,再进行主动匀场40 关于梯度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梯度系统中,梯度放大器输出梯度电流,梯度电流激励梯度线圈产生梯度磁场(B)梯度放大器无需冷却装置(C)梯度线圈无需冷却装置(D)梯度线圈有 X、Y、Z

15、三个方向,每个方向有一个线圈形成梯度场(E)梯度线圈必须浸在液氦中41 50 mTm 表示的意义是(A)磁共振设备的梯度场线性值(B)磁共振设备的梯度场强值(C)磁共振设备的梯度场切换率(D)磁共振设备的磁场均匀性(E)磁共振设备的磁场强度42 关于梯度磁场的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梯度磁场,就无法进行空间定位,也就无法形成 MR 图像(B)梯度磁场的大小决定了图像的最薄层厚(C)梯度场切换率决定成像速度快慢(D)梯度场强越高,图像的空间分辨力越高(E)梯度场切换率越快,人耳听到的噪音越小43 关于射频脉冲的描述,正确的是(A)射频脉冲的角度可以在 0180之间,根据序列要求来选择(B)在二维

16、傅立叶变换中,通常用选择性激发射频脉冲(C)在三维傅立叶变换中,通常用选择性激发射频脉冲(D)射频脉冲的宽度决定激发后的翻转角度(E)射频脉冲的幅度决定激发的频率范围44 射频线圈的作用是(A)只能用来发射射频脉冲(B)不能用来接收磁共振信号(C)既可以发射射频脉冲,也可以用来接收磁共振信号(D)进行空间定位(E)维持稳定的静磁场45 为得到高信噪比的图像,应选择(A)覆盖范围较大的线圈(B)鸟笼式线圈(C)大体线圈(D)表面线圈(E)根据检查部位的形状和大小来选择线圈46 下列操作不属于射频屏蔽的是(A)磁体间的天花板和四壁及地板用铜板或不锈钢板密封安装(B)操作间与磁体间的观察窗口要用铜网

17、做屏蔽体(C)所有进出磁体间的管道、电源线、信号线等,必须通过波导板或波导管(D)在磁体中额外放置一个线圈,其内通以与静磁场线圈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E)磁体间的门与墙壁的屏蔽体要密切贴合47 关于空间分辨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间分辨力与 FOV 成正比(B)空间分辨力与矩阵成反比(C)空间分辨力与扫描层厚成正比(D)空间分辨力与 MR 设备的磁场强度无美(E)空间分辨力与体素大小成反比48 当 FOV 的大小确定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矩阵数目相同时,扫描层厚越薄,空间分辨力越高(B)矩阵数目相同时,扫描层厚越厚,空间分辨力越高(C)扫描层厚相同时,矩阵越大,空间分辨力越低(D)扫描层厚

18、相同时,矩阵越小,空间分辨力越高(E)空间分辨力的大小也就确定了49 关于信噪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兴趣区内,最高信号与最低信号的差值与背景噪声的比值(B)信噪比越高越好(C)信噪比与体素大小直接相关,与设备的场强大小无关(D)成像的体素越大,信噪比越高;体素越小,信噪比越低(E)信噪比与射频线圈类型无关50 关于信噪比的说法,错误的是(A)TR 时间延长,信噪比增加(B) TE 时间延长,信噪比下降(C)翻转角增加,信噪比增加(D)层间距与信噪比无关(E)减少接收带宽,信噪比增加51 下列不属于化学位移伪影特点的是(A)化学位移伪影出现在脂肪组织与其他组织交界的界面上(B)随着磁场强度的升

19、高,化学位移伪影将明显改善(C)脂肪组织的信号向频率编码梯度场较低的一侧移动(D)化学位移伪影既可以出现在频率编码方向上,也可以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上(E)化学位移伪影常出现在含水组织和脂肪组织交界处52 下列技术不能有效地改善化学位移伪影的是(A)施加脂肪抑制技术(B)改变频率编码方向(C)减少频率编码方向的采样带宽(D)增加频率编码方向的采样带宽(E)用主磁场强度较低的设备进行扫描53 关于卷褶伪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卷褶伪影是由于 FOV 过大造成的(B)卷褶伪影在 2D 采集中经常出现,在 3D 采集中不会出现(C)卷褶伪影出现在频率编码方向(D)卷褶伪影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E)卷褶伪

20、影既可以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上,也可以出现在频率编码方向上54 下列不能克服卷褶伪影的是(A)将扫描层面中径线较短的方向设置为相位编码方向(B)相位编码方向过采样(C)增大 FOV(D)施加空间预饱和带(E)将扫描层面中径线较长的方向设置为相位编码方向55 关于运动伪影的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伪影包括生理性运动伪影和自主性运动伪影(B)生理性运动是无法靠外力控制的,所以,伪影也无法改善(C)生理性运动伪影可以通过磁共振设备和扫描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改善(D)自主性运动伪影可以通过改变扫描参数、缩短扫描时间加以改善(E)自主性运动伪影可以通过人为地外加固定装置等方法加以改善56 在二维采集时,脉冲重

21、复期间允许采集的最多层数与哪项无关(A)重复时间(B)最大回波时间(C)应用脂肪饱和技术(D)特殊吸收率(E)扫描野57 关于扫描层厚的设置,不正确的是(A)扫描层厚越薄,空间分辨力越高,信噪比也相应地增加(B)最薄层厚与设备的梯度场强大小相关(C)应根据不同的解剖部位来设置扫描层厚(D)扫描层厚过厚,易产生容积效应(E)要根据病变大小来选择扫描层厚58 为观察肝脏左叶的病变,应如何设置相位编码方向(A)随意设置,影响都不大(B)应设置为前后方向(C)应设置为左右方向(D)应设置为上下方向(E)应设置为下上方向59 以下哪一项操作不会增加扫描时间(A)增加采集次数(B)增加相位编码数(C)增加

22、饱和带(D)增加频率编码数(E)增加重复时间60 要产生 T1 加权图像,应选择(A)TR:2500 ms:TE:100 ms(B) TR:2500 ms ;TE:25 ms(C) TR:450 ms ;TE:15 ms(D)TR:450 ms;TE:100 ms(E)TR:5000 ms;TE:120 ms61 要产生 T2 加权图像,应选择(A)TR:2500 ms:TE:100 ms(B) TR:2500 ms ;TE:25 ms(C) TR:450 ms ;TE:15 ms(D)TR:450 ms;TE:100 ms(E)TR:5000 ms:TE:20 ms62 要产生质子密度加权图

23、像,应选择(A)TR:2500 ms:TE:100 ms(B) TR:2500 ms ;TE:25 ms(C) TR:450 ms :TE:15 ms(D)TR:450 ms;TE:100 ms(E)TR:5000 ms:TE:120 ms63 要产生重 T2 加权图像,应选择(A)TR:2500 ms:TE:100 ms(B) TR:2500 ms :TE:25 ms(C) TR:450 ms :TE:15 ms(D)TR:450 ms;TE:100 ms(E)TR:5000 ms;TE:120 ms64 在梯度回波序列中,为得到倾向于 T2 加权的图像,应选择(A)翻转角为 15的射频脉冲

24、(B)翻转角为 45的射频脉冲(C)翻转角为 80的射频脉冲(D)翻转角为 90的射频脉冲(E)翻转角为 180的射频脉冲65 目前,应用于临床人体成像的磁共振设备,其场强限制在(A)1 T(B) 3 T(C) 4 T(D)7 T(E)9 T66 受检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时,体温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静磁场的生物效应造成的(B)射频场的生物效应造成的(C)层面选择梯度场的生物效应造成的(D)相位编码梯度场的生物效应造成的(E)频率编码梯度场的生物效应造成的67 医用射频场 SAR 值的安全标准为(A)全身平均 SAR 值0 4 Wkg(B)全身平均 SAR 值14 W kg(C)全身平均 SAR

25、值24 W kg(D)全身平均 SAR 值3 4 Wkg(E)全身平均 SAR 值4 4 Wkg68 受检者进行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所听到的噪音主要是由(A)静磁场造成的(B)射频场造成的(C)梯度场造成的(D)脉冲序列翻转角度不同造成的(E)回波链长度造成的69 关于磁共振设备对受检者体内铁磁性置人物的影响,错误的是(A)置入物的位置发生变化(B)置入物发生功能紊乱(C)置入物的热效应(D)置入物周围组织的灼伤(E)不会有任何反应70 在 T1 和 T2 加权像上,均呈较高信号的是(A)脂肪组织(B)肌肉组织(C)骨骼(D)气体(E)水71 在 T1 和 T2 加权像上,均呈黑色无信号的是(A)

26、脂肪组织(B)肌肉组织(C)骨骼(D)气体(E)水72 关于出血的 MR 表现,正确的是(A)在 T1 加权像上高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也是高信号(B)在 T1 加权像上高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低信号(C)在 T1 加权像上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高信号(D)在 T1 加权像上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也是低信号(E)出血部位的 MR 信号强度与血红蛋白含氧量和红细胞的完整性有关73 急性期脑梗死的 MR 表现是(A)在 T1 加权像上高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高信号,在 DWI 上是高信号(B)在 T1 加权像上高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低信号,在 DWI 上是高信号(C)在

27、T1 加权像上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低信号,在 DWI 上是低信号(D)在 T1 加权像上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高信号,在 DWI 上是高信号(E)在 T1 加权像上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低信号,在 DWI 上是低信号74 脑部软化灶的 MR 表现是(A)在 T1 加权像上高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高信号,在 DWI 上是高信号(B)在 T1 加权像上高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低信号,在 DWI 上是高信号(C)在 T1 加权像上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高信号,在 DWI 上是低信号(D)在 T1 加权像上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高信号,在 DWI 上是高信号(E

28、)在 T1 加权像上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是低信号,在 DWI 上是低信号75 下列疾病中不适合做 MR 检查的是(A)肝癌(B)颈部软组织疾患(C)肺部支气管扩张(D)脑部疾患(E)骨关节系统疾患76 下列哪一项不能使脂肪组织的信号下降(A)化学饱和法(B)频率饱和法(C)短 TI 的反转恢复序列(D)化学位移成像中的反相位成像(E)自旋回波脉冲序列77 磁共振对比剂钆喷酸葡胺(马根维显)的增强机制是(A)明显延长组织的 T1 弛豫时间(B)明显延长组织的 T2 弛豫时间(C)明显缩短组织的 T1 弛豫时间(D)明显缩短组织的 T2 弛豫时间(E)改变质子密度的分布态势78 关于 MR

29、对比剂的描述,错误的是(A)MR 对比剂一般无需做过敏试验(B) MR 对比剂非常安全,没有任何不宜使用的人群(C)哺乳期妇女在用药 24 h 后方可哺乳(D)MR 对比剂的用量为 01 mmolkg(E)MR 对比剂的用量为 02 mlkg79 关于头颅 MR 扫描时相位编码方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横轴位扫描时,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B)冠状位扫描时,相位编码方向为上下方向(C)冠状位扫描时,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 方向(D)矢状位扫描时,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方向(E)横轴位弥散扫描时,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方向80 下列哪个选项最有利于观察颅脑多发性硬化病的“垂直征”(A)横轴位 T1(B)横

30、轴位 T2(C)冠状位 T1(D)矢状位 T1(E)矢状位 T281 脑干由哪几部分组成(A)延髓、脑桥、中脑(B)脑桥、中脑、间脑(C)延髓、中脑、间脑(D)脑桥、中脑、丘脑(E)中脑、间脑、丘脑82 关于垂体的解剖,正确的是(A)垂体分为左右两叶,左侧为腺垂体,右侧为神经垂体(B)正常垂体柄的直径应4 mm(C)垂体窝两侧为海绵窦,其内有静脉窦、颈内动脉及第对颅神经的海绵窦段(D)微腺瘤的直径1 cm(E)大腺瘤的直径1 cm83 鉴别鞍区病变是出血还是脂肪时,需做哪个序列(A)T 1 脂肪抑制序列(B) T1 水抑制序列(C) T2 脂肪抑制序列(D)T 2 水抑制序列(E)弥散加权序列

31、84 关于垂体动态增强扫描的描述,错误的是(A)垂体部位的肿瘤应常规行垂体动态增强扫描(B)怀疑有垂体微腺瘤时,应行垂体动态增强扫描(C)垂体动态增强扫描用半量对比剂(67 ml)就可以(D)垂体扫描时,必须用薄层(23 mm)(E)在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正常垂体增强明显85 脉络膜黑色素瘤,应选择(A)T 1 抑脂,T 2 不抑脂(B) T1 不抑脂,T 2 抑脂(C) T1 不抑脂,T 2 不抑脂(D)T 1 抑脂,T 2 抑脂(E)T 1、T 2 抑脂不抑脂均可86 在眼眶的 MR 检查中,能显示视神经全长的位置是(A)横轴位和冠状位(B)横轴位和斜矢状位(C)冠状位和斜矢状位(D)

32、冠状位和正矢状位(E)横轴位和正矢状位87 关于鼻咽部 MR 扫描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横轴位的定位范围为上自硬腭,下至第 5 颈椎下缘(B)冠状位的定位方法是选正中矢状位为定位图像,定位线与喉、气管平行,覆盖整个鼻咽部(C)矢状位的定位方法是选横轴位和冠状位为定位像,定位线与大脑纵裂平行(D)鼻咽部的 T2 加权像一定要加抑脂技术(E)怀疑有病变时,一定要做三个方向的增强扫描,并且都要加抑脂技术88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产生于射频脉冲激励自旋质子(A)之前(B)之中(C)之后(D)任何时刻(E)无法确定89 喉部的横轴位扫描定位范围在(A)第 24 颈椎水平(B)第 25 颈椎水平(C)第

33、 35 颈椎水平(D)第 36 颈椎水平(E)第 57 颈椎水平90 关于腰椎部正常解剖的描述,错误的是(A)腰椎椎体的横径大于前后径(B)腰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及髓核三部分构成(C)脊髓在腰椎 12 水平移行为终丝(D)随着年龄的增加,椎体骨髓腔内的脂肪成分逐渐减少(E)椎管由前面的椎体、侧面的椎弓及后面的椎板、棘突组成91 腰椎 MR 检查时,相位编码方向正确的是(A)横轴位为左右方向,矢状位为前后方向,冠状位为上下方向(B)横轴位为左右方向,矢状位为上下方向,冠状位为左右方向(C)横轴位为前后方向,矢状位为前后方向,冠状位为上下方向(D)横轴位为前后方向,矢状位为上下方向,冠状位为上下方向(E)横轴位为左右方向,矢状位为前后方向,冠状位为左右方向92 腰椎矢状位扫描时,相位编码方向应选上下方向,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A)减少脑脊液的搏动伪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ISO 105-A01-2010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01 General principles of testing《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A01部分 试验的一般原则》.pdf EN ISO 105-A01-2010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01 General principles of testing《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A01部分 试验的一般原则》.pdf
  • EN ISO 105-A04-1999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04 Method for the Instru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Staining of Adjacent Fabrics《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A04部分 贴衬织物着色度.pdf EN ISO 105-A04-1999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04 Method for the Instru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Staining of Adjacent Fabrics《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A04部分 贴衬织物着色度.pdf
  • EN ISO 105-A05-1997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05 Instrumental Assessment of Change in Colour for Determination of Grey Scale Rating《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A05部分 变色程度的仪器评级.pdf EN ISO 105-A05-1997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05 Instrumental Assessment of Change in Colour for Determination of Grey Scale Rating《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A05部分 变色程度的仪器评级.pdf
  • EN ISO 105-A06-1997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06 Instrumental Determination of 1 1 Standard Depth of Colour《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A06部分 颜色1 1标准深度的仪器测定(ISO 105-A06-1995)》.pdf EN ISO 105-A06-1997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06 Instrumental Determination of 1 1 Standard Depth of Colour《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A06部分 颜色1 1标准深度的仪器测定(ISO 105-A06-1995)》.pdf
  • EN ISO 105-A08-2002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08 Vocabulary used in colour measurement (ISO 105-A08 2001)《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A08部分 词汇在颜色测量中的使用(ISO 105-A08 2001)》.pdf EN ISO 105-A08-2002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08 Vocabulary used in colour measurement (ISO 105-A08 2001)《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A08部分 词汇在颜色测量中的使用(ISO 105-A08 2001)》.pdf
  • EN ISO 105-A11-2012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11 Determination of colour fastness grades by digital imaging techniques《纺织品色牢度测试 部分A11 色牢度等级的确定数字成像技术》.pdf EN ISO 105-A11-2012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A11 Determination of colour fastness grades by digital imaging techniques《纺织品色牢度测试 部分A11 色牢度等级的确定数字成像技术》.pdf
  • EN ISO 105-B01-2014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B01 Colour fastness to light Daylight《纺织品 色牢度测试 第B01部分 耐光色牢度 日光(ISO 105-B01 2014)》.pdf EN ISO 105-B01-2014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B01 Colour fastness to light Daylight《纺织品 色牢度测试 第B01部分 耐光色牢度 日光(ISO 105-B01 2014)》.pdf
  • EN ISO 105-B02-2013 3750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B02 Colour fastness to artificial light Xenon arc fading lamp test《纺织品 色牢度测试 第B02部分 耐人造光源色牢度 氙弧衰退灯测试》.pdf EN ISO 105-B02-2013 3750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B02 Colour fastness to artificial light Xenon arc fading lamp test《纺织品 色牢度测试 第B02部分 耐人造光源色牢度 氙弧衰退灯测试》.pdf
  • EN ISO 105-B02-2014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B02 Colour fastness to artificial light Xenon arc fading lamp test《纺织品 色牢度测试 第B02部分 耐人造光源色牢度 氙弧衰退灯测试(ISO 105-B02 .pdf EN ISO 105-B02-2014 en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B02 Colour fastness to artificial light Xenon arc fading lamp test《纺织品 色牢度测试 第B02部分 耐人造光源色牢度 氙弧衰退灯测试(ISO 105-B02 .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