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汉书陈宠传就西周礼刑关系描述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关于西周礼刑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 年卷一 15 题)(A)周礼分为五礼,核心在于“亲亲”“ 尊尊”,规定了政治关系的等级(B)西周时期五刑,即墨、劓、剩(刖)、宫、大辟,适用于庶民而不适用于贵族(C) “礼” 不具备法的性质,缺乏国家强制性,需要“刑” 作为补充(D)违礼即违法,在维护统治的手段上“礼”“ 刑”二者缺一不可2 春秋时
2、期,针对以往传统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诸如晋国赵鞅“铸刑鼎” ,郑国执政子产“ 铸刑书” 等变革活动。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6 年卷一16 题)(A)晋国赵鞅“ 铸刑鼎” 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B)奴隶主贵族对公布法律并不反对,认为利于其统治(C)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壁垒(D)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肯定赵鞅“铸刑鼎”的举措3 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 16 题)(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 “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B) 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
3、刑,相为表里”(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4 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4 年卷一 16 题)(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5 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2011 年卷一 16 题)(A)“偶语诗书 ”(B) “以古非今”(C)
4、“非所宜言”(D)“失刑”6 元代人在唐律疏议序中说:“乘之(指唐律) 则过,除之则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 表达了对唐律的敬畏之心。下列关于唐律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2016年卷一 17 题)(A)促使法律统治“ 一准乎礼” ,实现了礼律统一(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立法技术高超,结构严谨(C)是我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D)对古代亚洲及欧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其立法渊源7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 年卷一17 题)(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
5、定也可 “比附援引”(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8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两宋时期的买卖、借贷、租赁、抵押、典卖、雇佣等各种契约形式均有发展。据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7 年卷一 18 题)(A)契约的订立必须出于双方合意,对强行签约违背当事人意愿的,要 “重蝇典宪”(B)买卖契约中的“活卖”,是指先以信用取得出卖物,之后再支付价金,且须订立书面契约(C)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并有“(出举者)不得迥利为本 ”的规定,防止高利贷盘剥(D)宋代租佃土地契约中,可实行定额租,佃农逾期不交租,地
6、主可诉请官府代为索取9 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 、“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变通规定? (2012 年卷一 16 题)(A)“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 的,准妻改嫁或离婚(B) “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C)夫亡,妻“若改适( 嫁 ),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D)凡“夫亡而妻在 ”,立继从妻10 “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 “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2013 年卷一 18 题)(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 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B) 晋
7、律共 20 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C) 北齐律共 12 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D)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 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11 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0 年卷一 15 题)(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 八辟丽邦法”之说(B) “秋冬行刑” 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 之述(C) “大诰” 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
8、诫(D)“明刑弼教 ”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 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之语12 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云:“ 夫暴卒。 ”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关于本案,张泳运用了下列哪一断案方法? (2012 年卷一 17 题)(A)春秋决狱(B) “听讼” 、“ 断狱”(C) “据状断之”(D)九卿会审13 关于明代法律制度,
9、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 年卷一 17 题)(A)明朱元璋认为,“ 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C) 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14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王朝于 1911 年 11 月 3 日公布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关于该宪法性文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2014 年卷一 19 题)(A)缩小了皇帝的权力(B)扩大了人民的权利(C)扩大了议会的权力(D)扩大了总理的权力15 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 中表示:“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 (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
10、。(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四) 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2013 年卷一 17 题)(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16 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0 年卷一 14 题)(A)1910 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 “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格局(B)
11、 1911 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C) 1910 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D)1947 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17 现代陪审制发源于英国并长期作为一种民主的象征被广泛运用。关于英国陪审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5 年卷一 19 题 )(A)陪审团职责是就案件的程序部分进行裁决(B)法官在陪审团裁决基础上就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判决(C)对陪审团裁决一般不允许上诉(D)法官无权撤销陪审团裁决18 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
12、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2010 年卷一 16 题)(A)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B)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C)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时期(D)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19 关于法国民法典有关规定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016 年卷一 20 题)(A)“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满 21 岁为成年,到此年龄后,除结婚章中规定的例外,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民事权利地位平等原则(B) “所有权是对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
13、、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和部分有限原则(C) “契约是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 依法成立的契约, 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契约自由原则(D)“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行为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 “任何人不仅对其行为所致的损害,而且对其过失或懈怠所致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过失(错)责任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0 董仲舒解说“ 春秋决狱 ”:“春秋之
14、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关于该解说之要旨和倡导,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 57 题)(A)断案必须根据事实,要追究犯罪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B)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C)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 孝”精神,即使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不给予刑事处罚(D)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当时传统司法审判有积极意义,但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21 乾隆五十一年,四川发生一起杀人案:唐达根与宋万田本不相识,因赴集市买苞谷遂结伴同行。途中山洞避雨,宋万田提议二人赌钱。后
15、宋万田得赢,唐达根将钱如数送上。归途,宋万田再次提议赌钱,唐达根得赢。宋万田声称唐达根耍骗不肯给钱,唐达根与之争吵进而双方互殴,争斗中唐达根将宋万田打死。依据大清律例及大清律辑注,你认为唐达根有可能被官府认定犯下列哪些罪行?(2010年卷一 58 题)(A)唐达根系没有预谋、临时起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 “故杀”(B)唐达根系恼羞成怒,欲夺赌钱故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谋杀”(C)唐达根系无心之下,斗殴中不期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斗殴杀”(D)唐达根系无怨恨杀人动机,“以力共戏” 将宋万田打死,应定“ 戏杀”22 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
16、?(2011 年卷一 56 题)(A)幼学琼林:“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B) 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C) 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 ”(D)女儿经:“ 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23 关于清末变法修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 年卷一 57 题)(A)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 的原则(B)在立法内容上,清末修律一方面坚行君主专制体制和封建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一方面标榜 “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C)在编篡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
17、传统的“诸法合体 ”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D)在法系承袭上,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4 在罗马法的复兴和传播过程中。法学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罗马法复兴和传播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 年卷一 58 题)(A)罗马法复兴的原因,在于西欧当时的法律极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为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在对罗马法与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结合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 社会法学派 ”和“注释法学派”(C)罗马法的研究,形成了世俗的法学家阶层,将罗马法运用于实践,为成长中的资本
18、主义关系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D)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25 美国 独立宣言 与美国联邦宪法给予了人权充分保障法国人权宣言 明确宣布 “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并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该宣言成为此后多部法国宪法的序言日本明治宪法 对公民自由权作出充分规定,促进了日本现代民主政体的建立德国魏玛宪法 扩大了人权范围,将 “社会权”纳入到宪法保护范围关于各国“人权与宪法 ”问题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不成立? (2012 年卷一 58 题)(A)(B) (C) (D)26 关于外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0 年卷一 59 题)(A)罗马法规定年满 25 岁的成
19、年男子享有完全行为能力(B) 法国民法典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 ”的立法精神(C)美国 联邦宪法序言是宪法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在审判活动中被援引(D)英国国会立法是英国近现代最重要的制定法,被称为 “基本立法”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周礼,在具体的礼仪形式上分为五礼,但未规定政治关系的等级,故 A 项错误。西周时期五刑适用于庶民,也适用于贵族,故 B 项错误。西周之“礼”具备法的性质,也具有国
20、家强制性,故 C 项错误。 “礼”与“刑”的关系是出礼人刑,故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公元前 513 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故 A 项“首次”字眼错误。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对奴隶主贵族操纵和使用法律的特权是严重的冲击,受到他们的反对,故 B 项错误。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故 C 项正确。孔子是反对赵鞅“铸刑鼎 ”的举措的,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周以来的天命观。同
21、时,为了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律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德主刑辅”并非周朝的政治法律主张,故 A 项错误。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故 B 项正确。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故 C 项错误。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春秋公羊传,隐公
22、元年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故 D 项“子女平均继承制”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纵囚”是指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无罪。故 A 项正确。 “见知不举”,是故意犯罪,而非过失犯罪,故 B 项错误。“失刑”是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故 C 项正确。“不直”,是指罪应重而故意轻判,应轻而故意重判,故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秦代危害皇权罪包括: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等。焚书令规定:“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另外,
23、秦二世曾下令御史,以“非所宜言”罪逮捕发表言论的诸生。故选项 ABC 体现了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色彩。“失刑”罪。是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若系故意,则构成“不直”罪。选项 D 是关于法官裁判不公的犯罪,不具有专制色彩,故应选。【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唐朝承袭和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使得法律统治“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故 A 项正确。唐朝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平;唐律结构严谨,为举世所公认。故 B 项正确。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故 C 项正确。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
24、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欧洲诸国未产生重大影响,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唐律,类推只能在“断罪无正条”时进行,故 A 项错误。根据唐律,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同于同类案件,故 B、C 项错误。故本题应选 D项。【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宋刑统与庆元条法事类在买卖之债的发生的法律规定上,强调双方的“合意”性,对强行签约违背当事人意愿的,要“重蜫典宪”。故 A 项说法正确,不选。活卖为附条件的买卖,当所附条件完成,买卖才算最终成立。赊卖是采取类似商业信用或预付方式,而后收取出卖物的价金。故 B项说法
25、错误,应选。当时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并规定:“(出举者) 不得迥利为本”,不得超过规定实行高利贷盘剥。故 C 项说法正确,不选。宋代租佃土地活动十分普遍。地主与佃农签订租佃土地契约中,必须明定纳租与纳税的条款,或按收成比例收租(分成租),或实行定额租。地主同时要向国家缴纳田赋。若佃农过期不交地租,地主可于每年 10 月初一到正月三十日向官府投诉,由官府代为索取。故 D 项说法正确,不选。【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D 项是关于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与离婚或改嫁无关,故应选。【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10 【正确答案】 C
26、【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刑法典中的总则部分。故 A 项正确。西晋泰始三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晋律对汉魏法律继续改革,精简法律条文,形成 20 篇 602 条的格局。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故 B 项正确。北齐律共 12 篇,其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精练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 11 篇,即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
27、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北齐律并未对律文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故 C项“北齐律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的表述错误。大清律例的结构、形式、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共分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其中律目、诸图、服制各一卷,律例正文 36 卷,律文 436 条。自乾隆五年颁律以后律文部分基本定型,极少修订,后世各朝只是不断增修律文之后的“附例”。故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秋冬行刑”制度自汉代始,故 B 项“自唐代始”的表述错误。“明刑弼教”是明朝开始推行的,清朝仍延续之,故 D 项表述无误。【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12 【
28、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发棺视尸,其钉尚在”表明张泳运用了“据状断之”的断案方法。故C 项应选。【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鉴于元末法制败坏的教训,朱元璋曾说:“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故选项 A 说法正确,不选。对于贼盗及有关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处刑为重。唐律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狭;而明律则不分情节,一律处以重刑,且扩大株连范围,此即“重其所重”原则。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此即“轻其所轻”的原则。“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刑罚原则于明律确立。故选项B 说法正确,不选。大明会典于明英
29、宗时开始编修,孝宗弘治十五年初步编成,但未及颁行。武宗、世宗、神宗三朝重加校刊增补。大明会典基本仿照唐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关职掌和事例。在每一官职之下,先载律令,次载事例。故大明会典就其内容、性质与作用来看,仍属行政法典,起着调整国家行政法律关系的作用。故选项 C“仿元六典”说法错误,应选。九卿会审(明代又称“圆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朝审,始于 1459 年,明英宗命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形成制度。大审,始于 1481 年,明
30、宪宗命司礼监一员在堂居中而坐,尚书各官列居左右,会同三法司在大理寺共审囚徒,“自此定例,每五年辄大审”。因此选项 D 说法正确,不选。【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十九信条”在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且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故 B 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即“西学为用”;“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即“中学为体”。故 B 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1911 年大清新刑律抛弃
31、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故 B 项“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的表述错误。1947 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专章规定人民之权利义务。该宪法第 22 条规定:“凡人民之其它自由及权利不妨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宪法之保障。”该第 22 条在明确列举的权利之外增加“兜底条款”,保证绝无遗漏。这在 1947 年之前,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因此,“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的评价是正确的。D 项只对该宪法“所列”权利的状况进行评价。这些权利未落到实处的状况,并不影响 D 项表述的正确性。【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17 【正确答案】 C【试题
32、解析】 在英国,陪审团的职责是就案件的事实部分进行裁决,法官则在陪审团裁决的基础上就法律问题进行判决。陪审团裁决一般不允许上诉,但当法官认为陪审团的裁决存在重大错误时,可以加以撤销,重新组织陪审团审判。A 项“程序”二字错误:B 项“事实和”三字错误;D 项“无” 字错误。【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有关古籍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又说:“(周公) 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所谓“周公制礼”,并不是将“礼”成文化,只是对已存在的“礼”进行整
33、理而已,“礼”在“周公制礼”后仍是习惯法。故有人认为,礼是制定法的观点是错误的。A 项表述正确。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习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学术法阶段,第三阶段才是法典编纂。故 D 项“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的表述错误。B、C 项正确,不赘述。【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国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权无限制和不可侵犯的原则。该法典对所有权明确的定义强调了所有权具有绝对无限制的特点。故 B 项错误。【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
34、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董仲舒解说“春秋决狱”:“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其要旨是: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故 A 项正确);首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这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在着重考察动机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既遂、未遂(故 B 项正确)。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原则,若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其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责(而非“不给予刑事处罚”,故 C
35、 项错误);相反,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也要认定犯罪给予严惩。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传统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但是,若专以主观动机“心”、“志”的“善恶”,判断有罪无罪或罪行轻重,也往往会成为司法官吏主观臆断和陷害无辜的口实,在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故 D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2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在清代,“谋杀”,是指有预谋的故意杀人;“故杀”是没有预谋、突然起意的故意杀人;“斗殴杀”是指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致死:“戏杀”指“以力共戏”而致人死亡。“唐达根与之争吵进而双方互殴,争斗中唐达根将宋万田
36、打死”可能是“故杀”或“斗殴杀”。故 A、C 应选。唐达根将宋万田打死,不是有预谋的,故排除 B;唐、宋并不存在“以力共戏”情节,故排除 D 项。【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的浸润形成了东方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民族个性在法律领域表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无讼”和“厌讼”的观念。在发生纠纷的时候,人们更愿意通过调解、和解而不是诉讼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项 A 涉及到法律观念。选项 B,意思是把财物看轻了,相互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相互忍让了,愤恨自然就消除了。财物轻,怨何
37、生,这是轻财;言语忍,忿自泯,这是息争,同样涉及法律观念。选项 C,意在强调贫穷是犯罪的根源;选项 D,“三从四德”在古代不仅是道德而且是法律,“为法则”,均涉及了法律观念,故本题应选A、B、C、D。【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因此,借用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内容,即成为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选项 A说法正确。 在内容上,清末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与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一方面,坚行君主专制体制及封建
38、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在新修订的法律中继续保持肯定和维护专制统治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标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大量引用西方法律理论、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使得保守落后的封建法律内容与先进的近现代法律形式同时显现在这些新的法律法规之中。故选项 B 说法正确。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分别制定、颁行或起草了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法院组织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故选项 C说法正确。 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随着修律过程中一系列新的法典法规的出现,
39、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清末变法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项 D 说法正确。 【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24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罗马法的复兴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西欧的法律状况同商品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极不适应。而罗马法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调整商品生产者关系的最完备的法律,这一法律遗产可以满足当时西欧各国一般财产和契约关系的发展变化的需要。故 A 项正确。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最先开始了对罗马法的研究。学者采用中世纪西欧流行的注释方法研究罗马法,因而得名为“注释法学派”。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14 世纪,在意大利又形成了研究罗马
40、法的“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故 B 项“社会法学派”说法错误,表述为“评论法学派”才正确。经过罗马法复兴,以研究国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这就为把罗马法运用于实践准备了条件,从而为正在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关系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故 C 项正确。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正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亦称为罗马法系或者民法
41、法系。故 D 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2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美国独立宣言与美国联邦宪法并无人权保障的规定。美国宪法关于人权保障的规定是通过宪法修正案追加的,故不成立。法国人权宣言第 1 条明确指出:“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并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该宣言不仅奠定了法国宪政制度的基石,而且是多部法国宪法的序言。故成立。日本 明治宪法 对公民自由权利的规定,不仅范围狭窄,而且随时可以加以限制,故不成立。最早将 “社会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纳入宪法且加以详细规定的是德国魏玛宪法,具体反映在魏玛宪法第二编第二章“共同生活”与第五章“经济生活”之中。故成立。
42、故 D 项成立,其他选项均不成立。【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26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三大本教材指出:“罗马法对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也作了详细规定。只有年满 25 岁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的行为能力。”但是,该教材也同时指出:“奴隶因其不具有法律人格,不能成为权利义务主体,而被视为权利客体。罗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试想,年满 25 岁的成年男奴隶,不具有权利能力,更不可能具有行为能力,因为权利能力是行为能力的前提。故 A项说法错误。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解释,美国联邦宪法序言虽然在宪法全文中,但并非宪法组成部分,在审判中不能被引用。故 C 项说法错误。因此,选项 B、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外法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