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864727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关于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作用以及属性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服务大局理念的实践渊源(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C)邓小平特别强调民主对于国家建立的重要意义(D)毛泽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道路,实现了世界法学史上的伟大革命2 “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2、的是:(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标志着我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中共执政规律和执政方略有了更全面系统、深刻成熟的认识与把握(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型认识和把握(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3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关于依法行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法行政是合理行政的重要补充(B)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价值体现(C)必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D)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宪法原则4 为依

3、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 2013 年 4 月 28 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576 次会议、2013 年 4 月 2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 5 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13 年5 月 4 日起施行。下列对此事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一司法解释表明司法机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决心,贯彻了司法机关司法为民的理念(B)这一司法解释事实上是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依法治国的理念(C)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体现了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D)依

4、靠严厉的刑法“ 重典治乱” ,就能达到打击和震慑违法犯罪活动的目的,彻底消灭食品安全这一严重危害社会毒瘤5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执法为民实质就是法治为民(B)引导和帮助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有尊严地生活在法治社会中(C)执法为民要便民利民,这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法治实践中的体现(D)执法为民说明执法活动以“及时” 、“高效”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6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法治的各项事业都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大政方针而开展,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5、(B)服务大局集中代表和体现整体与全局,具有根本性地位(C)法治只需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对于其他方面可以不必涉及(D)服务大局要正确处理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关系,其中法律效果是首要的基本标准,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是最终的根本标准7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D)禁止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8 “为政以德 ”所反映的“以德治国”理念,是我国古代 ( )的经典部分,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6、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9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同样需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关于党的领导,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必须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B)不能以损害法律的权威为代价而求得问题的暂时解决(C)必须尊重法治运行的客观规律和法治实践活动中的必要形式与程序,实现理性化领导(D)党的监督是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国家机关在维护宪法权威方面负有法定义务(B)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C)法律的权威完全在于立法中是否体现了人民意志(D)法律对人的社会

7、生活具有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11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在定义法时,不割裂法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而把两者同等重视(B)非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营养(C)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在内容上根本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的看法反映了法的社会性特点(D)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并通过法定程序来保证实现,具有普遍性、特殊性的行为规范12 35 岁的妇女刘某在单位工作时,因其他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被重物砸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去世,目前其家人正在进行索赔、继承等

8、事宜。下列有关这一案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对刘某来说,这是一个法律行为(B)刘某被重物砸伤致死这一事件导致其婚姻关系、劳动关系的消灭(C)按照法律规定,刘某的直系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D)整个案例中,既存在法律事件,也存在法律行为,组成了 “法律事实构成”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20 条规定:“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从结构上看,这一禁止性规则属于:(A)制裁(B)假定条件(C)行为模式(D)法律后果14 法的渊源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

9、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下列有关“法的渊源” 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A)国际法是国内法的渊源(B)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C)法的主要渊源形式大致有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而学说和法理从来不是法的渊源(D)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做出的分类15 下面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法律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消极法律后果(B)法律制裁是有权机关依法对违反法律规定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进行的处罚(C)有法律制裁必然有法律责任;有法律责任不一定引起法

10、律制裁(D)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对象必定一致16 关于法的发展、法的传统以及法的现代化,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法律制度变革在前,法律观念更新在后,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特点之一(B)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各国法律进行法系划分已失去意义(C) 20 世纪以来,各国、各民族法律的特殊性逐渐受到普遍关注,民族历史传统成为现实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D)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必然17 下列关于人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权与法律权利在内容上是一致的(B)人权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C)人权的主体要比公民权大,不仅包括个体人权,还包括集体人权(D)人权只

11、有以法律权利的形式存在才有其实际的意义18 关于法的效力的根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逻辑的效力观认为,一个法律规范是否有效不取决于其内容,是因为它是按照一定的合法的立法程序制定的(B)伦理的效力观把法律规则的实效作为其效力的基础和重要标志(C)事实的效力观把人们对法的态度作为效力标准:有效的法就是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规范性的法,即被社会成员肯定并作为行为指南的法(D)心理的效力观把法的效力的渊源和标准归于法律之外的某种正义或道德准则19 管子在管子.法法中说:“法立令行,则民之用者众矣。法不立令不行,则民之用者寡矣。“对这句话反映的法律特征,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A)法律的强制

12、性(B)法律的共同性(C)法律的安定性(D)法律的社会性20 2013 年,我国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名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这个法规的变化所反映的关于法律作用的描述,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有其固有的弱点,法律并不是无所不能的(B)法律只要一经制定,便可以达到它预先设定的效果,不需要依赖其他社会因素的配合(C)法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中有重要的影响力,成为唯一的社会调整手段(D)当社会形势发生变化后,法律便会失去作用21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

13、)在法律存在漏洞、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则可用的情况下,可以以法律原则作为裁判的依据,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B)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这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但在法律条文中,该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省略(C)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D)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22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A)该

14、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B)该法律条文承认引用外国法律可以作为中国法律非正式渊源(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律适用冲突的一种解决(D)该法律条文从总体上规定了在民商事领域国际条约的优先地位23 下列物中可以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哪一项:(A)房屋中的门(B)禁止流通的国家一级文物(C)天空中的星星(D)月球上的土地24 长期以来,在金融行业的收贷业务中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就是贷款逾期后银行向保证人抄送一份与给借款人内容相同的催款通知。通知的内容虽是要求借款人偿还逾期贷款,但实际上是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种做法由于不需要另行制作专门给保证人的通知,减少了银行的工作量,为借贷双方所接受。当然,司法

15、实务中也有人认为,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对此习惯加以约定,该习惯不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对双方都无约束力。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们应全面理解合同的概念。合同有实质意义上的合同和形式意义上的合同之分。从形式意义上讲,除合同条款外,与交易有关的(A)习惯法和国家法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不一致(B)习惯法有自己存在的基础、价值和实施方式(C)习惯法应该以国家法为标准,按照国家法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审视和调整(D)形式的法律与社会实际的生活产生距离,不利于国家立法目的的最终实现25 下列哪一个选项表述的是法律规则的内容:(A)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B)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

16、,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C)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D)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26 以下不属于汉朝法律儒家化表现的选项是:(A)“准五服以制罪 ”(B) “春秋决狱“(C) “上请”(D)“亲亲得相首匿 ”27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经虽然是封建社会时期的法,但其在某些方面仍维护奴隶制的残余,并且也反映了法家“ 轻罪重刑 “的思想,尽管如此,其作为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在体例、内容上为后世立法奠定了基础(B)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是永徽律疏,其不但科条简要,用刑持平,宽简适中,立法水平较高

17、,而且突出反映了儒家的思想,也是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C)明律与清律在编撰体例上相同,大清律例还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在针对少数民族的立法上尤其较前代有大发展(D)从商鞅改法为律开始,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法典都称为 “律”而以“ 刑名“ 作为其总则部分的,历史上的曹魏律与晋律都曾出现过,而曹魏律又被称为“张杜律”28 下面关于唐宋的诉讼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代审判案件时,允许法官刑讯,但刑讯需经过法定程序(B)有特权的和老幼废残之人不得采取刑讯,只能根据证据定罪(C)法官回避制度,最早见于唐律疏议(D)在宋代诉讼中,若犯人否认口供,事关重大案情的,由另一法官或别一司法机关重审

18、,被称为“ 翻异别勘 ”29 宋代法律计利息的使用借贷为:(A)出息(B)债负(C)负债(D)出举30 以下有关明代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明律的制定前后分四个阶段,即吴元年,洪武六年、洪武二十年、洪武三十二年,其目的是为强化中央集权(B) 大浩是朱元璋编定的,共四部,其特点是重典治吏和滥用法外之刑,且在历史上空前普及(C) 大明律相比宋刑统而言,“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在有关违反礼教的行为处罚上加重了,而有关贼盗及钱粮犯罪的处罚上变轻了(D)明代有充军刑、奸党罪,廷杖等制度,且在历史上首次把凌迟刑作为法定刑31 下列有关宪法与宪政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

19、宪法的生命;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B)宪法的内容决定宪政的内容,立宪的目的就是宪政的目的,因此,先有宪法而后有宪政(C)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离开宪政则宪法成为一纸空文(D)近代的宪法与宪政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32 下面关于宪法和国际条约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国际社会中,关于国际条约效力的问题,各国有不同的规定(B)我国处理宪法和国际条约关系时,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C)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条约的职权(D)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人权公约,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义务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

20、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作用以及属性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服务大局理念的理论渊源。毛泽东特别强调民主对于国家建立的重要意义。列宁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法治实践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世界法学史上的伟大革命。故选 B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是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果,它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

2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执政方略有了更为深刻而成熟的认识和把握,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当代社会实践中,依法行政具有特定且丰富的内涵:一是要求合法行政。二是要求合理行政。三是要求程序正当。四是要求高效便民。五是要求诚实守信。六是要求权责统一。合法行政是合理行政的重要补充,这句话说法并不正确,二者关系反了,应该说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补充,故选项 A 说法错误。

22、【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项不正确。要想彻底消灭食品安全这一严重危害社会毒瘤,真正达到打击和震慑违法犯罪活动的目的,司法机关需要对食品安全所涉及的法律和技术等各个问题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否则,在有关食品安全案件的起诉和审判过程中难免会因为问题的复杂性和结论的不一致而造成诸多分歧,进而影响打击的效果。【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包括:(1)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B 项正确。第二,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的改善是人民群众最主要、最直接的愿望。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法的第一要

23、务,充分发挥法律的特殊社会功能,通过法律的有效实施,加快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A 项正确。第三,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理性文明执法是人民群众对于执法活动的强烈要求。第四,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便民利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法治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要在不损害实质性法律利益和不违反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人民群众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各种便利,不断改革和完善各种执法程序和执法手续,科学、合理地设置执法流程,减少当事人的成本和诉累。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管理于服务之中,用主动、热情和高效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对执法活动的配合和尊重,C 项正确。D 项“最根本出发点”一说错误。(2)坚持国家

24、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大局代表着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根本性的地位。但法治服务大局并不是说只服务于大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治的范围也是及于全社会的。故 C 项错误,当选。ABD 项均为正确,不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3) 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其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法

25、治公平正义的主要标尺。所有社会成员,不论其年龄、性别、民族、地域、文化程度、职业、身份、贫富等状态,在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方面一律平等,在法律适用中受到平等的对待;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禁止对任何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实行法律上的歧视。非法定事由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限制或剥夺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同时,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给予平等的救济。因此 BCD 项正确。至于 A 项是明显错误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只是执法与司法中的平等,而非立法上的平

26、等。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法律(立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立法的过程中统治阶级社会成员的意志受到优先保护,被统治阶级社会成员的意志只有在得到前者承认的有限范围内才会得到保护,两者在立法表决权上是不平等的。因此 A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他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礼为形式的完整的道德规范,把修身和治国统一起来,提出了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挥起了中国古代“以德治国”的大旗,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伦理等诸方面产生了深远地影响。【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党的领导是社会

27、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必须充分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故选项 A 正确。党的领导必须在法律框架下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以牺牲基本的法律原则或损害法律的应有权威为代价而求得问题的表面或暂时解决,故选项 B 正确。党的科学领导主要体现于规范化领导、集体领导和理性化领导。理性化领导要求必须尊重法治运行的客观规律和法治实践活动中的必要形式与程序,故选项 C 正确。我国的国家监督体系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公民的监督等属于社会法律监督体系。故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在保

28、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通过法律制裁可以维护人们的权利,增强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观念,保证社会稳定,增强人们的安全感等。法的强制作用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因此,它以有形的物质性的力量为表现形式。法的强制作用是任何法律都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证。所以 ABD 是正确的,C 项中完全这个词是不对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取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法律现象而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工人阶级世界观的法律表现,有丰富的内容,

29、一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关于法和法律的观念、主张,都属于其列,其最基本的部分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理。一是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现象的法、法律,二是法、法律的内在矛盾,三是法、法律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A 项中,不能同等重视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所以 A 项错误。BCD 项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刘某来说,这是一个法律事件,而非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题中可以了解考点是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而法律规则逻辑结构是又三部分构成,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所以,A 项排除。依据条文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

30、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所以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的渊源理论通常把法的渊源分为正式意义上的和非正式意义上的两种。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以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成文法,如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条约等。非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具有法的意义的观念和其他有关准则,如正义和公平等观念,政策、道德和习惯等准则,还有权威性法学著作等。A 项正确,BC 不正确。D 项中,不是依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分类。所以 D 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

31、案】 D【试题解析】 考点是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的关系。二者联系:1有责任才有制裁。2制裁是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3制裁的目的在于实现责任,恢复秩序。二者区别:责任不同于制裁,有责任未必有制裁,但无责任必定无制裁。【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两大法系逐步接近、法律全球化等现象使得“法系”的划分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法系的划分当然是有效的,两大法系的区别仍将长期存在,所以 B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点是法与人权的关系。人权在本源上具有历史性。人权存在和发展的内因是人的自然属性,外因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人权的实现要靠法律的确认和保

32、护。人权往往通过法律的形式权利具体化。人权是一个大的概念,涵盖很多内容,而法律权利规定具体内容,二者是不一致的。所以 A 错误,BCD 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逻辑的效力观认为,一个法律规范是否有效不取决于其内容,是因为它是按照一定的合法的立法程序制定的;伦理的效力观把法的效力的渊源和标准归于法律之外某种正义或道德准则;事实的效力观把法律规则的实效作为其效力的基础为重要标志;心理的效力观把人们对法的态度作为效力标准:有效的法就是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规范性的法,即被社会成员肯定并作为行为指南的法。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表述。【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33、 C【试题解析】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发挥法律的作用,法律应具有安定性的特征,正因为如此,法律不得轻易变更,法律必须明确实行,保持相对不变。管子的这句话正是揭示了法律的安定性。【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个案例主要反映了法律的有限性和局限性。法律并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其固有的弱点的,因而 B 选项错误。在现代社会中,法治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理方式,法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中有重要的影响力,成为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C 选项不能人选。社会形势发生变化后,只是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影响法律作用的发挥,法律是不会完全失去作用的,该选项本身表述有错误,所

34、以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一个法律条文可以表述不同的法律规则或其要素。而且此话过于绝对,因此,答案为 D 选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法律条文是法律适用规则而不是法律原则,所以 A 项错误。在民商事领域,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优先于我国法律。【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精神产品和人身利益。作为法律客体的物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得到法律的认可;(2)可以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3)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

35、j(4)具有独立性。房屋中的门没有脱离墙,不具独立性,天空中的星星和月球上的土地,既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也不能为人类所控制,因而都不是法律上的物,也就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文物可以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至:于禁止流通,只是限制了它的流通性,但还是法律意义上的物。【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习惯有自己存在的社会基础和价值,是社会长期发展的方式,反映了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时的确与国家法的规定不一致,甚至是冲突,但这不是说要习惯法必须同国家法保持一致,国家法在制定时也要考虑法律是否与人们的传统价值相契合,要通过民主立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凝聚人们的共识,更好的是法律制定

36、出来后同人们的社会生活相一致。因而 C 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表述的是法律原则。B 项是法律中的技术性规定。 C 项表示的是法律概念。【知识模块】 法理学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点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形式,主要有“上请”、“恤刑”、“亲亲得相首匿”、“春秋决狱”。而“准五服以制罪”是晋律的内容。【知识模块】 法理学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项中,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经晋武帝批准颁行,与 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故晋律及该注解亦称“张杜律”。【知识模块】 法理学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中,回避

37、制度在唐六典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肯定了法官的回避制度。【知识模块】 法理学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契约制度。宋代法律沿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借指使用借贷,而贷指消费借贷。当时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并规定“(出举者)不得逼利为本”,不得超过规定实行高利贷盘剥。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D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中,大明律目的不是强化中央集权。 C 项中,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对于贼盗及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处刑为重,在有关违反礼教的行为明律处罚轻于唐律。D 项中,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

38、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在明朝以及明以前,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不赦的犯罪,如谋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要处凌迟刑。但后来为了镇压农民反抗,对于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也要处以凌迟刑,这在清朝中前期尤为突出。【知识模块】 法理学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考点是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区别:(1)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具体实现过程。(2)宪法规定了一系列的调整宪法关系的规则体系,侧重于静态的调整;而宪政提供了实现规则的环境与过程,侧重于动态的调整。(3)宪法是一种规范形态;而宪政往往是一种现实形态,是宪法的实施。(4)宪法提供的规则通常表现为一种方式或方法;而宪政提供的更多地是一种社会共同体追求的目标。所以,B 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国际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就权利义务关系缔结的一种书面协议。“条约必须遵守”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国际条约一旦被各国所接受,就应该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以 A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