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874175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医学类试卷]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医学类试卷]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医学类试卷]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医学类试卷]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1 下列细菌中对干燥条件抵抗力最强的是(A)肺炎链球菌(B)脑膜炎奈瑟菌(C)结核分枝杆菌(D)淋病奈瑟菌(E)霍乱弧菌2 关于质粒的特征,不正确的是(A)是细菌染色体外携带遗传信息的双链环状 DNA(B)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C)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D)质粒可自行丢失与消除(E)能够自我复制3 热原质的特征不包括(A)革兰阴性菌产生(B)是菌体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C)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D)高压蒸汽灭菌可以破坏(E)蒸馏法是去除热原质最好的方法4 不能形成芽胞的细菌是(A)炭疽杆菌(B)肉毒杆菌(C)结核分枝杆菌(D

2、)破伤风杆菌(E)产气荚膜梭菌5 培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时,细菌的生长时期最好为(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生长期6 芽胞的特点不包括(A)可直接引起疾病(B)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活性(C)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D)在细菌内部形成(E)可用于鉴别细菌7 关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特点的,不正确的是(A)能通过除菌滤器(B)没有细胞核(C)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D)是微生物中最小的(E)生长增殖不依赖活细胞8 细菌的组成结构包括(A)核仁(B)内质网(C)成形的细胞核(D)核蛋白体(E)高尔基体9 L 型细菌的致病特点是(A)引起急性化脓性感染(B)引起慢性和反复发作性感

3、染(C)引起隐性感染(D)引起全身感染(E)引起潜伏感染10 细菌 L 型与相应的正常细菌不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A)营养物质(B)温度(C) pH(D)渗透压(E)二氧化碳浓度11 DNA 溶液经热变性后,黏度(A)一般不变(B)升高(C)降低(D)先升高后降低(E)先降低后升高12 以 RNA 为模板合成双链 DNA 的过程称为(A)复制(B)转录(C)反转录(D)翻译(E)调控13 质粒 DNA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泳动率大小的排列顺序是(A)线性 超螺旋 切口环状(B)线性 切口环状超螺旋(C)切口环状 超螺旋 线性(D)超螺旋线性 切口环状(E)切口环状线性超螺旋14 对与白喉病人密切

4、接触,而未进行人工自动免疫者,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应采用(A)白喉类毒素(B)白百破三联疫苗(C)白喉抗毒素(D)白喉外毒素(E)白喉内毒素15 基因工程载体不具有的特性是(A)载体用来携带目的基因或核酸序列进入受体细胞(B)载体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C)载体不能在受体细胞中自主复制(D)载体中通常带有某些特定的药物抗性基因(E)载体中通常有一个由数个单一酶切位点组成的多克隆位点16 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温度(B)酸碱度(C)电解质(D)大气压(E)抗原、抗体的比例17 有利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是(A)温度在 2037时升高(B)溶液中没有电解质(C)反应体系的渗透

5、压(D)pH 为 89(E)抗原与抗体的比例为 1:318 协同凝集反应,IgG 与 SPA 的结合部位是(A)VH(B) VL(C) Fab(D)Fc(E)绞链区19 抗原抗体沉淀反应出现前带现象是因为(A)抗原过量(B)抗体过量(C)抗原抗体均过量(D)温度不合适(E)有共同抗原的存在20 军团菌培养常用培养基是(A)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B)活性炭酵母琼脂培养基(C)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D)罗氏改良培养基(E)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21 细菌形态学检查时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是(A)芽胞染色法(B)抗酸染色法(C)革兰染色法(D)荚膜染色法(E)鞭毛染色法22 关于细菌人工培养的叙述,不正

6、确的是(A)根据物理性状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 3 类(B)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可分为 S 型、R 型、M 型 3 型(C)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浑浊、沉淀和菌膜 3 种现象(D)挑取一个菌落接种到另一培养基中培养称为纯培养(E)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 23琼脂,即为半固体培养基23 细菌 L 型的特点不包括(A)自然情况或人工诱导均能形成细菌 L 型(B)细菌 L 型需采用高渗培养基培养(C)细菌 L 型呈高度多形性(D)细菌变为 L 型后丧失致病力(E)革兰染色多为阴性24 标本采集和送检原则不正确的是(A)标本采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的污染(B)标本必须新鲜

7、,采集后尽快送检(C)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D)脑膜炎奈瑟菌要冷藏(E)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标本25 ELISA 试验时,邻苯二胺()PD)常用作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供氢体,其反应产物的颜色为(A)深橘黄色(B)蓝色(C)红色(D)紫色(E)绿色26 实验动物处理不正确的是(A)动物死亡后应立即解剖(B)动物死亡后应立即丢弃(C)动物死亡后如有必要可称量尸体重量后解剖(D)动物到期未死应麻醉后解剖(E)动物解剖前要先观察尸体外部和接种部位的变化27 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应采集的患者标本是(A)血液(B)鼻咽分泌物(C)脑脊液(D)黏膜渗出液(E)粪便28 HIV 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气溶胶传播

8、(B)输血传播(C)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D)性接触传播(E)母婴传播29 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A)6 型(B) 8 型(C) 3 型(D)9 型(E)5 型30 埃博拉病毒名称的由来是根据(A)引起疾病的特点(B)发现者的姓名(C)病毒最初流行的地名(D)第一例病人姓名(E)病毒的生长特性31 在抗原抗体凝集反应中,抗原过量时(A)敏感性上升(B)敏感性下降(C)不发生反应(D)出现前带现象(E)出现后带现象32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不同型别的疫苗共有(A)6 种(B) 2 种(C) 3 种(D)1 种(E)5 种33 细胞培养液中的碳酸氢钠维持细胞培养液中 pH 的正常是通过(

9、A)产生氢离子(B)产生碳酸根离子(C)产生 C02(D)产生阴、阳离子(E)作为平衡盐34 HBV 侵入机体后进入血液循环,主要在(A)白细胞中进行繁殖(B)神经细胞中进行繁殖(C)血小板中进行繁殖(D)上皮细胞中进行繁殖(E)树突状细胞中进行繁殖35 实验室检测立克次体时,最常用的人体标本是(A)尿液(B)粪便(C)血液(D)脑脊液(E)痰液36 疯牛病能够传染给人的途径是(A)粪-口途径(B)呼吸道传播(C)食物链(D)接触传播(E)动物血液传播37 立克次体病发病 3 周内产生的主要抗体是(A)IgA(B) IgD(C) IgG(D)IgM(E)IgE38 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乙型肝炎疫

10、苗主要是(A)灭活病毒乙肝疫苗(B)基因工程乙肝疫苗(C)传代细胞乙肝疫苗(D)Vero 细胞乙肝疫苗(E)Hela 细胞乙肝疫苗39 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A)乙肝病毒表面抗体(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C)乙肝病毒 E 抗原(D)乙肝病毒核心抗原(E)乙肝病毒表面抗原40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属于(A)丝状病毒科(B)黄病毒科(C)小 RNA 病毒科(D)腺病毒科(E)布尼亚病毒科41 流感病毒的成分中变异性强的是(A)核蛋白(B)血凝素(C) M1 蛋白(D)RNA 多聚酶(E)M2 蛋白42 艾滋病腹泻中常见的是(A)葡萄球菌感染(B)空肠弯曲菌感染(C)隐孢子虫感染(D)福氏志贺菌感染(

11、E)轮状病毒感染43 阿米巴痢疾感染者中,无症状的携带者占(A)90(B) 80(C) 60(D)40(E)2044 关于药敏试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备琼脂平板时,加入抗菌药物的温度是 50左右(B) MBC 指最小杀菌浓度(C) MH 琼脂平板琼脂厚度一般为 3mm(D)抑菌环直径越大,MIC 越大(E)MIC 是指最小抑菌浓度45 引起回归热的螺旋体是(A)钩端螺旋体(B)伯氏疏螺旋体(C)杜通疏螺旋体(D)苍白密螺旋体(E)品他密螺旋体46 我国于 1985 年首次发现莱姆病的地区是(A)内蒙古(B)黑龙江(C)河南(D)广东(E)福建47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特性包括(A)在 2

12、5生长时无动力(B)营养要求高(C)革兰阴性小杆菌(D)在含 10小牛血清的组织培养液内 25生长时可自凝(E)在 4时不能生长48 空肠弯曲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B)虫媒传播(C)母婴垂直传播(D)污染的食物(E)接触传播49 普城菌属的特性不包括(A)革兰阴性杆菌(B)无荚膜(C)不运动(D)有周鞭毛(E)无芽胞50 钧端螺旋体在酸碱度中性的湿土或水中可存活(A)7d(B) 10d(C)数周(D)数月(E)1 年51 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案中,属于流行株的是(A)噬菌体型为 28 且生物分型 bg(B)噬菌体型为 l7 且生物分型 ac(C)噬菌体型为 l6 且生物分型

13、 af(D)噬菌体型为 l9 且生物分型 ad(E)噬菌体型为 37 且生物分型 af52 可用来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变形杆菌(C)大肠埃希菌(D)链球菌(E)沙门菌53 公共场所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A)场所内的垃圾(B)场所内的植物(C)场所内的物品(D)场所内的污染水(E)场所内人们的活动54 水体中细菌总数检测培养条件不包括(A)营养琼脂培养基(B) (36 士 1)培养箱培养(C)培养时间 24h(D)pH7476(E)厌氧培养55 自来水出厂水必须每天测定 1 次的指标应除外(A)细菌总数(B)总大肠菌群(C)粪大肠菌群(D)总余氯(E)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

14、56 食品大肠菌群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A)3 个稀释度 15 管法(B) 1 个稀释度 5 管法(C) 4 个稀释度 9 管法(D)3 个稀释度 9 管法(E)3 个稀释度 5 管法57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是指(A)没有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B)未能发现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C)未能发现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D)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损害的最大剂量(E)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损害的最低剂量58 毒物与非毒物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A)温度(B)时间(C)剂量(D)敏感性(E)接触方式59 属于 I 相反应的代谢反应是(A)硫酸结合反应(B)氧化反应(C)谷胱甘肽结合反应(D)甲基化作

15、用(E)乙酰化作用60 影响化学毒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A)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部位(B)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和对化学毒物的亲和力(C)化学毒物在机体的转运过程(D)外源化学物的性质(E)化学物的剂量61 急性毒性试验选用的适宜动物为(A)初成年动物(B)幼龄动物(C)初断乳动物(D)青壮年动物(E)老龄动物62 可获得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毒性试验是(A)急性毒性试验(B)亚急性毒性试验(C)致畸试验(D)慢性毒性试验(E)蓄积毒性试验63 关于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长发育等表型改变进行观察(B)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染色体畸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16、D)染色体缺失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E)染色体易位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64 致癌物根据在致癌过程中所表现的作用,可分为(A)遗传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性致癌物(B)可疑致癌物和确证致癌物(C)动物致癌物和人类致癌物(D)启动物、促癌物和催展物(E)可疑致癌物和非致癌物65 危险性评价由 4 部分组成,其中确定危险人群暴露总量的是(A)危害认定(B)危害性特征描述(C)接触评定(D)危险性特征分析(E)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价66 毒理学实验第 4 阶段实验包括(A)急性毒性试验(B)蓄积试验(C)致突变试验(D)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E)代谢试验67 毒素转成类毒素后,其特点是(A)增强了免疫原性(

17、B)减弱了毒素的病理作用(C)增强了毒性作用(D)增强与抗毒素的结合力(E)减弱了致敏作用68 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标本运输时应特别注意(A)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B)应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C)在送检过程中,对标本要进行保温(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E)标本要冷藏运送69 除 B 细胞和 Th 细胞外,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还有(A)巨噬细胞(B)巨核细胞(C) NK 细胞(D)Tc 细胞(E)红细胞70 印度蜱传斑点热的病原体是(A)莫氏立克次体(B)立氏立克次体(C)康氏立克次体(D)贝纳柯克斯体(E)小蛛立克次体71 琼脂糖凝胶电泳通常采用的装置是(A)柱装装置(B)水平装置(C)管状

18、装置(D)垂直装置(E)旋转装置72 外源的重组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后,一般作短暂热刺激的温度是(A)37(B) 42(C) 57(D)65(E)7073 突发病灶比较典型的立克次体是(A)流行性斑疹伤寒(B)地方性斑疹伤寒(C)五日热(D)洛矶山斑点热(E)恙虫病73 A.毒性作用B.效应C.效应 -反应关系D.反应E.剂量74 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为75 化学毒物引起机体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占有的比率为75 A.评价外来化合物蓄积毒性的试验B.检测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试验C.检测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损害的试验D.检测外源化学物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试验E.检测化学物

19、毒性强度分级的试验76 急性毒性试验是77 遗传毒性试验是77 A.10:lB.1:20C.1:2D.2:1E.20:178 羊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79 牛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80 猪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80 A.硝酸银B.碘液C.苯扎溴胺D.乙醇E.高锰酸钾81 卤素及其化合物消毒剂包括82 表面活性剂消毒剂包括83 氧化剂消毒剂包括83 A.与肝炎发病有关B.与鼻咽癌发病有关C.艾滋病病原体D.与尖锐湿疣发病有关E.与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有关84 HTLVl85 HPV86 EBV86 A.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B.化学物随血流和淋巴液

20、分散到全身组织的过程C.化学物经各种酶催化,发生化学结构与性质变化的过程D.化学物由与机体接触部位进入血液的过程E.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87 吸收是指88 分布是指89 代谢是指89 A.确定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B.阐明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待测物质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性的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C.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D.估算待评化学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即危险度)的估计值E.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90 危害性特征是指91 危害性认定是指92 接触评定是指93 外毒素的特点是(A)只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

21、)化学成分为多糖(C)选择性的毒害作用(D)抗原性强(E)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94 临床常用培养基根据性质及用途,可分为(A)代谢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合成培养基95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肽聚糖(B)脂多糖(C)外膜(D)磷壁酸(E)核蛋白96 细菌 L 型的菌落类型有(A)L 型,呈油煎蛋样(B) M 型,黏液型(C) G 型,颗粒状,无核心部分(D)F 型,呈丝状(E)S 型,光滑型97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有(A)一般只在产生该干扰素的同种细胞中起作用(B)选择性地作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C)作用具有广谱性(D)可直接灭活病毒(E)

22、生物活性高98 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包括(A)RF 试验(B) RPR 试验(C) TPHA 试验(D)ASO 试验(E)TPI 试验99 可用于钩端螺旋体早期诊断的试验有(A)血凝试验(B)间接荧光抗体检测(C)间接血凝试验(D)地高辛配基标记的 DNA 探针检测(E)聚合酶联链反应100 霍乱肠毒素的特点有(A)由 A、B2 个亚单位组成,A 单位为毒性单位(B)为不耐热毒素(C)对纤维蛋白酶抵抗(D)对胃蛋白酶敏感(E)在细菌对数期合成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抵抗力强,在干痰中存活 68 个月,若黏

23、附于尘埃上,保持传染性 810d。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质粒并非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可自行丢失或经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热原质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合成的菌体脂多糖,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称为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 121,20min 不被破坏。蒸馏法去除热原质效果最好。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结核分枝杆菌不能形成芽胞。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数期细菌的大小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抗生素等外界环境的作用也较为敏感,是研究细菌性状的最好时期。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芽胞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方式,能保存细菌全部生命活性。芽胞如遇适宜的环境条件,又可形成新的繁殖体。芽胞的大小、形状和在菌体中的位置随种而异,可用以鉴别细菌。不可直接引起疾病,需形成繁殖体才能致病。7 【正确答案】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R 102 538-2006 User Group List of definitions and abbreviations (V1 1 1)《用户组 定义和缩写列表(版本1 1 1)》.pdf ETSI TR 102 538-2006 User Group List of definitions and abbreviations (V1 1 1)《用户组 定义和缩写列表(版本1 1 1)》.pdf
  • ETSI TR 102 542-2006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Guidelines for DVB IP Phase 1 Handbook (V1 1 1)《数字视频广播(DVB) DVB IP第1阶段的手册指南(版本1 1 1)》.pdf ETSI TR 102 542-2006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Guidelines for DVB IP Phase 1 Handbook (V1 1 1)《数字视频广播(DVB) DVB IP第1阶段的手册指南(版本1 1 1)》.pdf
  • ETSI TR 102 546-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Professional Wireless Microphone Systems (PWMS) System Reference D.pdf ETSI TR 102 546-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Professional Wireless Microphone Systems (PWMS) System Reference D.pdf
  • ETSI TR 102 546-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Professional Wireless Microphone Systems (PWMS) System Reference D_1.pdf ETSI TR 102 546-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Professional Wireless Microphone Systems (PWMS) System Reference D_1.pdf
  • ETSI TR 102 548-2008 Human Factors (HF) User Experience 3G and Mobile Broadband Interoperability Plugtest Approach scenarios and test specification Outcome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pdf ETSI TR 102 548-2008 Human Factors (HF) User Experience 3G and Mobile Broadband Interoperability Plugtest Approach scenarios and test specification Outcome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pdf
  • ETSI TR 102 548-2008 Human Factors (HF) User Experience 3G and Mobile Broadband Interoperability Plugtest Approach scenarios and test specification Outcome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_1.pdf ETSI TR 102 548-2008 Human Factors (HF) User Experience 3G and Mobile Broadband Interoperability Plugtest Approach scenarios and test specification Outcome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_1.pdf
  • ETSI TR 102 552-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Broadban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through Powerlines A Code of Practice relating to the Standa .pdf ETSI TR 102 552-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Broadban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through Powerlines A Code of Practice relating to the Standa .pdf
  • ETSI TR 102 552-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Broadban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through Powerlines A Code of Practice relating to the Standa.pdf ETSI TR 102 552-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Broadban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through Powerlines A Code of Practice relating to the Standa.pdf
  • ETSI TR 102 554-2006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Code of Practice in respect of the control use and application of Ground probing radar (GPR) and.pdf ETSI TR 102 554-2006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Code of Practice in respect of the control use and application of Ground probing radar (GPR) and.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