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06年10月湖南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890762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6年10月湖南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6年10月湖南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6年10月湖南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6年10月湖南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6年10月湖南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6 年 10 月湖南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2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A)华生(B)布鲁纳(C)巴甫洛夫(D)马斯洛3 概念的结构不包括(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水平4 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称为( )(A)应激(B)性格(C)能力(D)定势5 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 )(A)89 岁(B) 910

2、 岁(C) 1011 岁(D)1112 岁6 生病了既怕病痛,又怕打针吃药是一种(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7 强化理论是由( ) 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来的。(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8 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A)产生式(B)动作(C)概念(D)条件9 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 )起重要作用。(A)注意(B)学习(C)信息(D)复述10 “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叫做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11 儿童道德性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是在( )(A)25 岁(B) 6

3、7 岁(C) 810 岁(D)1112 岁12 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B)群体的领导方式(C)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D)外部影响13 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是( )(A)06 岁(B) 69 岁(C) 916 岁(D)16 岁成年14 “行动迟缓、情绪深刻持久” 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5 弱型神经类型称为(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制型二、多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正确的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6

4、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任务有( )(A)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B)研究与解决学科本身不断涌现的理论问题(C)为教改服务并在服务中发展自身(D)印证与发展学科的哲学观点(E)不断探索与运用教、学、环境互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17 以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A)华生(B)罗杰斯(C)布鲁纳(D)巴甫洛夫(E)马斯洛18 每一个问题必须包括以下成分( )(A)目的(B)个体已有的知识(C)障碍(D)途径(E)方法19 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不稳定因素的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E)心境20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 )(A)社会助长作用(B)社会阻抑作用(C)从众(D)

5、服从(E)去个性化三、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1 学习22 过度学习23 相同要素说24 元认知25 社会助长作用26 性格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7 简述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28 简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29 简述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30 简述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31 影响士气的因素有哪些?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2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考虑到哪些条件。33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解决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2006 年 10 月湖南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

6、出该项。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观察法是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发现某些问题或事实材料,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题成因做初步分析并提出假设,然后有计划地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予以验证。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等四个主要成分。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应激(stress)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或者说是人或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影响的心身反应的综合状态。在应激状态下,心理反

7、应适度时,有利于提高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但引起过度的应激反应时,则会妨碍思考和判断,干扰和损害人的应对能力。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即有一个过渡的转折期,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10 11 岁) 。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动机冲突的类型:(1)双趋式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种强烈的目标和动机,但由于条件所限制,只能取其一时便产生了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指个体处在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之中,必须接受一个,才避开另一个,需要作出抉择而不知取舍。(3)趋避式冲

8、突,同一目标对个体既有利又有弊,同时具有趋近和躲避两种动机,利害得失难于权衡,从而使当事人左右为难。(4)双重趋避式冲突,这是两个目标具有双重或多重趋避的理由时产生的内心冲突的情境。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的。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动作是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简单的动作技能单元就是一个“刺激反应”,但复杂的动作技能包含认知技能成分,它的基本单元是产生式。9 【正确答案】 D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迁移的

9、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题干为正迁移的定义。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横向迁移又可分为顺向迁移: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儿童(2 岁12 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 岁) 。(2)权威阶段(68 岁)。又称他律阶段。(3)可逆阶段(9 10 岁) 。又称自律阶段。(4) 公正阶段(11 12 岁)。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群体内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方面因素: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群体的领

10、导方式、群体内部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外部影响。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个体接受纪律约束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强制阶段(0岁6 岁)、强化阶段(6 岁9 岁)、遵从集体阶段(9 岁16 岁)、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 岁成年) 、民主平等阶段(成年) 。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气质类型主要有胆汁质:行动迅速,强而有力;情绪易爆发,不能控制;多血质: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情绪反应迅速,外露但易变;粘液质:行动缓慢,能平稳地适应环境;情绪反应慢,能自我控制;抑郁质:行动迟缓,情绪反应极慢且内隐,但深刻持久;情绪细腻敏感。15 【正确答案】 D二、多选题以下

11、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正确的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C,E【试题解析】 教师或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成效,或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使教育改革工作真能达到培养新人的目的,就必须不断去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规律,其中包括存在于教与学互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另外,教育心理学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为教改提供指导,同时在教改试验的问题研究中获得发展。17 【正确答案】 B,E18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每一个问题必须包括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障碍和方法四个成分。目的即在某种情境下

12、想要达到的目标,没有目标就不会形成问题。问题总是在个体已有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学生无法理解或完全熟悉的事不会成为问题。问题也意味着困难和障碍,克服障碍便是问题解决。而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解决问题必须掌握克服障碍的所具备的各种条件、程序和步骤。19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20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从众和服从

13、、去个性化。三、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1 【正确答案】 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22 【正确答案】 是指学习的材料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之后,再继续学习,增加学习的次数,反复强化,达到熟记不忘的程度。23 【正确答案】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当两种训练机能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种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机能的习得。也就是说,只有当两种学习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时,才有可能进行迁移。24 【正确答案】 元认知也称反省认知或超认知,它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

14、其对认知过程的调控。25 【正确答案】 社会助长作用:指当他人在场或和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也就是说,在群体中,个人的工作有增质增量、干得又快又好的倾向。26 【正确答案】 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7 【正确答案】 (1)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某种情境(S) 与某种反应(R)之间的联结,即建立 SR 联结。(2)联结的建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3)联结的建立遵循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等学习规律。28 【正确答案】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

15、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29 【正确答案】 学习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的,它会受到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4)智力水平;(5)定势。30 【正确答案】 吉尔福特认为应用使用多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包括:拓展问题:使需解决的问题以更扩展的形式提出。分解问题:使问题变得具体和明确,便于思维更集中,以增加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常打问号:发现问题

16、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应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快速联想和终止评判:快速地产生大量的联想而先不评判联想的质量。在进行此项训练时,不妨放开思路,尽量地把所有想起来的东西全部列出来先不去管它正确与否,然后再整理和选择。延长努力:不要过早过快地中止产生新观念的努力。事实证明,后面产生的观念有时往往比前面的观念质量更高。列举属性:尽量地把事物的属性列举出来,或是根据不同特点把事物重新分类,从而能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以便于产生新观念、新联想。形成人为联想:经常尝试把两种不同的事物联想起来,从而产生新奇的观念或事物。尝试灵感:把无进展的思索停顿(搁置)一下,此时常可得到某种灵感即在暂时松驰状态下

17、,紧张的思维脱出原来的轨道,产生新的解决办法。31 【正确答案】 士气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对群体目标的赞同,成员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一致是士气产生的基础。(2)对活动的满意感,成员对活动感兴趣,认为适于自己的能力和理想就会有较高的士气。(3)第三群体领导方式,民主式的领导有利于形成高昂的士气,专制式领导则导致土气的低落。(4)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和谐可以提高活动热情,形成较高的士气。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2 【正确答案】 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

18、否则会使学生盲目骄傲或灰心失望。一般来说,要多用表扬少用批评。但有的教师对一些尖子生过分或过多的表扬,结果造成学生产生骄傲、忽视自身缺点的倾向,并导致他们将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片面地追求表扬,从而产生消极的结果。因此,适当的批评尤其是对成绩好的学生也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1)运用表扬和批评手段要考虑到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师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教师的评价是否公正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等。(2)对缺点较多的学生,当他们有了一些进步就要及时肯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促使自尊、自爱的需要产生;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要适当地指 m 他的缺点,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使外在动

19、机及时转化为内在的动机。(3)对一些由于过去长期受到冷落而对奖惩无动于衷的后进学生,除了要对他们的优点给予公正的评价外,还需要“动之以情” ,或从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直接兴趣人手,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必须建立在对师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只有尊重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和批评;只有尊重教师,学生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才会重视。(5)无论对哪一类学生,教师的评价必须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师的要求及其意义,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6)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时,还应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实验表明,表扬对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成绩有明显作用,而中年级

20、以上的学生则更看重表扬是否合乎实际情况,矫正他们的错误比单纯表扬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33 【正确答案】 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解决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1)在纪律问题面前教师应适当地解除心理压力。面对学生的纪律问题,有效的做法是冷静下来,集中精力考虑问题本身,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要避免被学生激怒,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真诚的态度去征求学生尤其是违纪学生的意见,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2)正确认识儿童的行为特点和解决纪律问题的目的。教师应当树立这样的观点儿童不是成人,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行为的能力是受其发展水平局限的。从儿童成长发展

21、的角度看,学生的纪律问题是一种暂时的习得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对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并有正确的估计,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3)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包括有纪律问题的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得以好好地学习。而不是要追究责任,让学生“就范” 。第二、有针对性地引导解决。学生产生纪律问题的具体原因互不相同,也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措施。因此,教师要增强与有纪律问题的学生的意见沟通,了解学生真实思想,达到师生相互理解,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第三、善于奖励,不要迷信惩罚。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并以此肯定、提升自我价值。对学生尤其是有纪律问题的学生所表现出的适当行为及时鼓励强化,使他们能在学校、班级内得到满足心理需要的机会,就不会产生违纪的不正常行为。第四、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借助家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有全面的合作,互相支持。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应当是全面的、经常的。借助家长来解决问题除了表现出教师的无能外,还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