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891002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9 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2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 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学校教育(D)实科教育4 “因材施教 ”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个别差异性(C)顺序性(D)不均衡性5 提出教育

2、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6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 。(A)质量规格(B)社会价值(C)发展方向(D)发展速度7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练习法8 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 ) 。(A)传统教育理论(B)现代教育理论(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9 在教学任务中处于

3、基础地位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牛的能力(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10 着眼于当今教育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主旨的教育是( )。(A)高等教育(B)素质教育(C)职业教育(D)特殊教育11 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 ,就构成了( )。(A)道德信念(B)道德情操(C)道德品质(D)道德行为12 萌芽于 16 世纪、兴起于 17 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13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

4、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14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 是指 ( )。(A)言行一致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集中教育原则15 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B)连续性(C)广泛性(D)创造性二、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16 教育(狭义)17 教育目的18 义务教育19 研究性学习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0 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哪六个改变?22 什么是直观性教学原则?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3 什么

5、是陶冶法? 运用陶冶法进行德育有何要求 ?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24 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并联系实例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2009 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卢梭是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倡导自然教育,主张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斯宾塞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斯宾塞首先将“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是有机的,应做到德育、智育、体育的一体化,主张教育要顺应

6、自然,教育者对儿童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赫尔巴特最明确地构建了教育学体系,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但是学校教育

7、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限的,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还取决于学校内外的各种因素。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教育是骑士教育和教会学校教育。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进入基督教与封建世俗政权紧密联系、互相利用的时期。这一时期,统治残酷、等级森严、思想专制、文化教育几乎完全为宗教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否定。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担当,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

8、七艺,强调盲目服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为了更好地布道,还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教会学校,主要用于对普通平民子弟的宗教教育。教会学校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骑士教育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主要是在骑士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不仅是由个体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我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

9、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指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教育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性,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在教育工作中照搬、照套政治经济的做法,或以政治、经济取代教育,对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视而不见、横加干涉,都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

10、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它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发展方向。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特点是:技能技巧的形成要以一定的知

11、识为基础,练习具有重复性。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 1819 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实质教育论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思想来源于英国的斯宾塞等人。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是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实现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学生的科学世界

12、观和道德品质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本题选 C。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着眼于当今教育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主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在意义有:(1)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3)它是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其外在意义有两方面:首先是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是深化教育改革。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

13、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就构成了道德意志。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 20 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把

1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最后是个人独立研究。分组教学制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以此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萌芽于 16 世纪、兴起于 17 世纪,经夸关组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在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

15、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查。本题应选 C。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离开了教育者,就不存在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不会得到很好的效果。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它不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使用的一切物质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正是凭借这些教育措施,才能完成教和学的任务。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

16、育者的影响物。根据题意,本题选 A。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这个学生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要考虑到层次性和递进性。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这一理论体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本题选 B。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师的教育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创造性、连续性等特点。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

17、表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二、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16 【正确答案】 教育(狭义)是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17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18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19 【正确答案】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

18、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0 【正确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一方面,办教育需要必要的物质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它所能为教育提供的投入也就达到相应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教育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

19、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所掌握和运用,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的,即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1 【正确答案】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或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优化设置“九年一贯制 ”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

20、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1、22 【正确答案】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问题,使其获得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的主导作

22、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语实现的,教师的言语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手段所无法相比的。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和想象,也可以起到直观的作用。23 【正确答案】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行为起导向、制约的作用。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陶冶法进行德育的要求有:(1)创设良好情境。这种环境包括美观、朴实、整洁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和校风。(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陶冶学生,不仅与教师和学生的说服教

23、育不矛盾,而且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不能只让创设的情境自发地影响学生,还需要教师配合以启发、说服。(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不是固有的、自然存在的,需要人为地创设。但这绝不能只靠教师去做,应当组织学生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境。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24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为什么说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青少年学生在吸取社会和教育影响的主体,因为他们逐渐已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都有自己的考虑和倾向,都需经过自己的内部思想情感活动,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说,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需要和追求,这样社会影响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