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 年四川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A)论语(B) 大学(C) 学记(D)中庸2 教育“生物起源论 ”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3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4 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5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
2、)学校教育制度(B)高等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6 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7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8 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之一。(A)知识素养(B)能力素养(C)思想品德素养(D)基本任务9 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
3、育10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成绩评定11 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12 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13 “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14 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15 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16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
4、性?(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17 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18 “人逢喜事精神爽 ”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9 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20 听觉中枢位于( ) 。(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_的科学。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_。22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
5、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_教育。23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学制。24 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_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25 学生既是教育的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26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_作用。27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特殊形式是_。28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与受教育者已有_的矛盾。29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活动、_活动和个人活动。30 “望梅止渴 ”属于_ 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谈虎色变”属于_的条件反射。31 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_、_。32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广度、
6、_、_和注意的转移等。33 感觉阈限可分为_与_两种。34 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_,安静型与_气质类型相对应。35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智力的高级表现是_。36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_,最有利于激发_。37 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的_,动作进行的_,动作结构的_。38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_和_等几方面。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9 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0 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1 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42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43 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44 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4
7、5 什么是联想? 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 ?46 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7 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48 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2009 年四川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处处闪耀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光辉,如“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起源的问题。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
8、西能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中两个重要代表人物。前者把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看做是教育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后者把教育看做是生物现象,称教育是一种生物学的实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之间的关系。(1)顺序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2)阶段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考虑学生年龄发展的阶段特征,注意各年龄阶段间的相互衔接。(3)不均衡性。反映了个体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关键期施加教育影响来促使其获
9、得最佳发展。(4)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5)稳定性和可变性。因此本题应当选择 A。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最基本的是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两维区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社会本位论思想。因此本题应当选择 A。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小学、中学、大学,各
10、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等都体现了这一原则。(3)巩固性原则。如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4)循序渐进原则。如学记中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5)因材施教原则。(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选项 C 的“开而弗达”出自学记,意思是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传达给学生,因此体现了启发性教学的原则。故 C 为正确选项。7
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的基本方法是教育学命题侧重考查的知识点,需要识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有:(1)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2)榜样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4)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评价,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向上,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的滋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12、D。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的职业素养中包括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两大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具备: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因此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道德素养之一,C 项为正确选项。专业素养中包括现代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以及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13、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备课。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订教学进度计划。(2)上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3)作业检查与批改。(4) 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心理学是研究心
14、理现象的科学。行为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是对刺激的反射活动。而心理现象的研究需要通过外显的行为加以表现,因为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重量、大小和体积,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可用客观方式测量。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所以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反射活动。B 是正确选项。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心理学中,一般能力又称基本能力,通常是指那些在各种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例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或智能。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因此,A 项才是正确选
15、项。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作为自然界发展水平最高的生物,其生存方式已根本区别于任何其他动物。任何一个人,仅仅依靠其机体的自然成长所获得的能力,是不能够作为正常社会的一个普通成员存在的。人类历史上陆续发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等,虽然回到人类社会时已经长大,但由于他们自幼脱离人类社会,缺乏社会化经验与刺激,因而无论如何难于在人类社会中正常生活。他们虽在身体结构上属于人类,但由于缺乏社会化,没有获得人的语言和意识,因而他们也不具备人的心态,在实质意义上完全是兽类的成员。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 D。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
16、说的“禀性”“脾气”。气质是一种人格特征,即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是生而具有的,但性格却是后天形成的。勤奋与懒惰都是一种对人的道德行为特征的描述。因此 B 是正确选项。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有的研究者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
17、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因此,长时记忆的遗忘是一种提取性障碍。故选择 D。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注意的品质包括:(1)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3)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4)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在运用变式时,若变式不充分,学生在
18、对教材进行概括时,会出现两类错误:一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作本质特征;二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的缩小或扩大概念。因此,在直观时运用变式主要是为了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特征,正确选项为D。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心境情绪的表现。因此选择 A。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气质是个人生
19、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禀性”“脾气”。气质是一种人格特征,即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额
20、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之前,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听觉中枢位于大脑颞叶。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负责处理视觉信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正确答案】 规律 大教学论【试题解析】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学好教育学,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623 年,被称为英国“近代实验科学鼻祖”的培根
21、发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1632 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在教育史上,人们认为这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学术界,此书的诞生被视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始。22 【正确答案】 生产劳动 雅典【试题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这一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之中。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是古希腊城邦制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教育娄型。23 【正确答案】 壬寅 癸卯【试题解析】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
22、学制”)以及 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24 【正确答案】 劳动后备力量合格新生25 【正确答案】 对象 主体【试题解析】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承受者;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6 【正确答案】 教书育人 主导【试题解析】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7 【正确答案】 班级授课制 复式教学【试题解析】 在教学组织形式中,班级授课制是主要考点。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
23、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由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节课内,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特殊形式。28 【正确答案】 德育要求 品德水平【试题解析】 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29 【正确答案】 群众性 小组【试题
24、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30 【正确答案】 第一 第二信号系统【试题解析】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具体表现,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为信号刺激。由信号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巴甫洛夫称之为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皮层的最基本、最一般性的活动。巴甫洛夫将一切信号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现实的具体的信号(如以铃声作为食物的信号),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信号,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第一信号是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第二
25、信号的语言、文字,则是现实的概括化,具有抽象意义的信号。31 【正确答案】 判断 推理【试题解析】 依据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思维必须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反映事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普遍联系)这两个方面去反映客观事物。为了能从事物本身的运动变化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这两个方面对事物作出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人类创造了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口头语言以“语音”作为物质外壳,书面语言以“字形”作为物质外壳),并在语言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套概念、判断和推理系统,以此来实现对上述两个方面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32 【正确答案】 注意的稳定 注意的分配【试题解析】 注意的品质包
26、括:(1)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3)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4)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33 【正确答案】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试题解析】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就是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阂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34 【正确答案】 多血质 黏液质【试题解析】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巴甫洛夫用条件
27、反射实验探讨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的三个特性: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神经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中,兴奋型对胆汁质;活泼型对多血质;安静型对黏液质;抑制型对抑郁质。35 【正确答案】 抽象概括能力 创造能力36 【正确答案】 中等(或适中) 学习动机【试题解析】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动机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
28、水平越低。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37 【正确答案】 观念性 内隐性 简缩性【试题解析】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2)执行具有内隐性。心智活动的执行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3)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将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必须把每个字词一一说出,而是不完全的、片段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38 【正确答案】 心理 社会适应【试题解析】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
29、应等几方面。1989 年,又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以使其更全面。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9 【正确答案】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1)学校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是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
30、的教育活动,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有助于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和发展。学校教师和领导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每人
31、从其他人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40 【正确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班集体在学生参加教育活动中成长,活动本身又使学生为集体出力显示才能。(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
32、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是衡量集体觉悟水平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41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掌握知识与
33、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42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
34、力。43 【正确答案】 意志行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但并非人类的所有行动都属于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意志过程之所以是人和动物有所区别的一个方面,是因为意志是有自觉目的性的。但并非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有预定目的的。(2)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所谓随意运动,是指一种受意识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通常是一些已经熟练掌握的动作。(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行动的水平往往是随着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变化。就意志过程中的困难来说,一般可分为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44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有四个阶段:(1)操作定
35、向。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2)操作模仿。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互相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45 【正确答案】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联想的主要规律有:(1)接近律。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2)相似律。在形貌和内涵上相似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3)对比律。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反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4)因果律。因果律是指所有
36、事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可以间接)的关系。46 【正确答案】 性格结构的特征主要有:(1)性格的态度特征。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是性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2)性格的情绪特征个体在情绪方面的心理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的心理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7 【正确答案】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情” 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意” 指品德意志,是指人
37、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 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
38、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48 【正确答案】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
39、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语言)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他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