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89106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9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9 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一般认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冯特(B)桑代克(C)华生(D)斯金纳2 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 )。(A)发现教学(B)情境教学(C)合作教学(D)个别教学3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 )。(A)认知特征(B)能力特征(C)人格特征(D)意志特征4 以美国布卢姆为首的第一个委员会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 )。(A)学生心理(B)教师心理(C)

2、教学风格(D)教学目标5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射,这是(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恐惧(D)刺激评价6 20 世纪“程序教育与机器教学” 风靡全球,其心理学理论基础是 (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C)目的认知理论(D)认知结构理论7 下列情境中代表外部动机的情境是( )。(A)张翔每天早上自己阅读 40 分钟英语(B)课间休息时,王峰回到教室看书(C)全校大会上校长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杨阳每天晚上写日记8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

3、期是(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9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 )个左右。(A)3(B) 5(C) 7(D)910 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中包含有( )。(A)自下而上的迁移(B)自上而下的迁移(C)平行迁移(D)逆向迁移11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A)期待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12 假定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为已知的关系,现在要学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这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概念学习13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4、保持时间大约为( )。(A)0252 秒(B) 02520 秒(C) 25 分钟(D)5 分钟一辈子14 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是陆钦斯的( )。(A)白鼠按键取食实验(B)白鼠走迷宫实验(C) “量杯” 实验(D)儿童攻击实验15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 。(A)倒 U 关系(B)正相关(C)负相关(D)无关系16 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罗杰斯(D)科尔伯格17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18 行为塑

5、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经典条件作用(B)操作性条件作用(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19 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过程,称为(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20 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 )。(A)经验+ 评价成长(B)经验 +反思成长(C)经验 +练习成长(D)经验+ 榜样成长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_是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22 曾经被一只猫咬过的人,后来看见毛茸茸的小动物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_。23 提出操作性条

6、件作用理论的是心理学家_。24 心理学家_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25 条件反射现象是由生理学家_首先在实验时发现的。26 操作技能学习者的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_。27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_,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28 教一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学习过程、_和评价反思过程。29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_。30 程序教学是心理学家_首创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模式。31 _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2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

7、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恰当的唯一的正确的答案的认知方式是_。33 皮亚杰认为,10 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_。34 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为的现象称为_。35 动作技能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称为_。36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_。37 目前较公认的是以_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38 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表现为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这称为_。39 一个人在多次进行某测验时,如果达到近乎相同的分数,那么可以认为该

8、测验稳定可靠,其_是高的。40 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是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_,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学习观。42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3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44 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45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试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2009 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03 年,美国

9、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 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概论。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他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A项冯特是德国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之父,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C 项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10、义心理学创始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的领导人。发展严密的实验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日趋精进。采用模拟恐怖实验研究恐怖心理的形成过程。D 项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中极端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操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创制斯金纳箱,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发明著名的教学机器,设计程序教学方案。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中,主要包括三种教学策略: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1)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答假设、检验假设和评价结论。(2)情境教学。在应

11、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3)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不仅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包括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掌握学习。因此符合题干意思的是 A。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研究表明,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因

12、此本题应当选择 C。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布卢姆因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60 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70 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射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会引发其条件反射。例如,曾经被大狗咬过的人,见到小狗也会产生恐惧。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反射和与条件反射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6

13、【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斯金纳根据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学习理论观点,提出了程序教学思想,并在 20 世纪 50 年代大力提倡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他指出传统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传统教学在控制学生行为的手段上是消极、令人反感的,教师发脾气、训斥、向家长告状等惩罚手段使儿童产生反感和焦虑。在行为和强化之间时间间隔太长。缺乏一个适当的强化程序,也不能把学生的所有行为都进行处理。强化太少。因此,斯金纳主张改革传统教学,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程序教学的基本观点是: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 “小步子”。 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对学生的反应要有及时的强化。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

14、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速度,学习进度不要求一致。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到最低程度。为了实现程序教学,就必须借助教学机器。因此本题应当选择 B。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因此ABD 选项均是学生个人自发地进行学习,动机源于内部。而 C 项校长在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则是从外部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争得荣誉。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其中青年初期,是指14、15 岁到 17、18 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

15、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因此根据本题的题意应当选择 C。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 02520秒钟,不超过 1 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 个,近年的研究表明,记忆广度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单词或无意义音节,短时记忆广度为 72 个,超过这一范围记忆就会发生错误。如果呈现的

16、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的并为人所熟悉的材料,记忆广度则可增加。可通过对信息的编码、再编码,以及适当扩大“组块”的信息来增加记忆的广度。因此本题应当选择 C。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纵向迁移的方向有“自下而上”及“自上而下”两种。“自下而上”是按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线索,使学习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迁移方向。通过教师的引导,有意识地把这些分散在教材中的零碎知识,由个别的特例现象的成因概括,找出共同因素,加以类推,使知识类化,从而促进了学习的正迁移。因此,题干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体现了这种迁移,正确答案为 A。“自上而下”的迁移方向,是指已经掌握了基本原理、基本成因和

17、基本规律这一较高层次知识,去演绎推理较低层次现象的成因。横向迁移又称为水平迁移。是指前后学习都处于同一难度层次,采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向外延扩张的迁移。逆向迁移是指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强化有三种:一是外部强化;二是替代强化;三是自我强化。(1)外部强化。指人的行为后果(如赞赏或惩罚)对人产生的加强效应,包括:正强化:任何事物呈现有机体反应以后,而能加强其行为发生者;负强化:某一事物的取消能加强有机体的反应发生者。(2)替代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

18、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3)自我强化。是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自我强化是较高水平的激励方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2)下位学习: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故称为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

19、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例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属于并列结合学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4)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 02520秒钟,不超过 1 分钟。因此备选项中符合要求的为 B。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了定势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妨碍学生思维

20、的灵活性,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心理活动表现出惰性,显得呆板,而不利于适应环境,有碍于解题的速度和灵活性。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 u 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因此本

21、题选择 A。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是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A 项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有序的阶段:(1)前道德阶段(出生 3 岁)。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 岁)。(3)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 岁)。(4) 公正阶段(1112 岁以后) 。B 项埃

22、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其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又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C 项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

23、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行为矫正又称行为改变或行为治疗,是通过学习改正人们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技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其中操作性行为是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强化在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如此重要,以至于有人称他的行为原理为操作强化学说。因此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都是借以强化或其他方式改变行为的技术。其原理和依据源于操作性条件作用,正确选项为 B。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

24、分为四个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1)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2)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

25、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正确答案】 少年期【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其中少年期是指 11、12岁到 14、15 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22 【正确答案】 刺激泛化【试题解析】 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

26、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射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会引发其条件反射。例如,曾经被大狗咬过的人,见到小狗也会产生恐惧。因此本题中被猫咬过的人,看见毛茸茸的小动物也可能产生恐惧,正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3 【正确答案】 斯金纳【试题解析】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反应概率上的变化,把强化看成是增加反应概率的唯一手段。24 【正确答案】 苛勒【试题解析】 苛勒提出了解释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迁移现象的“顿悟说”,对以后的认知学习理论

27、产生了深刻影响。他认为,学习是由顿悟而实现的。顿悟即是完形的组织构造过程。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修正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25 【正确答案】 巴甫洛夫【试题解析】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到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研究发现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26 【正确答案】 高原期【试题解析】 在操作技能学习者的练习曲线中出现的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称为高原期。其形成原

28、因一般认为有学习方法固定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加大、学习动机减弱、学习者疲劳等。如采取改进学习方法等措施,学习成绩又可提高。27 【正确答案】 学习心理【试题解析】 1903 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美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 年桑代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扩大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卷:人类的本性,阐述了人类天赋的本能,认为人的天赋本能乃是一切教育的起点。第二卷:学习心理学,论述了动物与人类的学习规律,并且指出尽管人类的学习远较动物的学习复杂,但从动物的实验研究所揭示的种种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的学习。第三卷:个性的分类以及其原因,对个性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

29、了探讨。28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试题解析】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9 【正确答案】 问题【试题解析】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因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

30、服的刺激情境。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有关。30 【正确答案】 斯金纳【试题解析】 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程序教学创始人,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31 【正确答案】 自我提高内驱力【试题解析】 内驱力是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之一,它作为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要动机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

31、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它是指向成功和自尊心的。(3)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32 【正确答案】 辐合型【试题解析】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

32、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1)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依存型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是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是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

33、型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33 【正确答案】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试题解析】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有序的阶段:(1)前道德阶段(出生3 岁)。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 岁)。(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 岁) 。10 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4)公正阶段(1112 岁以后) 。34 【正确答案

34、】 从众【试题解析】 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地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35 【正确答案】 内部反馈【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36 【正确答案】 加里培林【试题解析】 加里培林是苏联的心理学家,他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从事心智动作形成

35、的研究,并于 1959 年正式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或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37 【正确答案】 发散思维【试题解析】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38 【正确答案】 群体凝聚力【试题解析】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

36、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综合形成的,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内聚力量。这里所说的群体凝聚力并非等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群体团结的概念,两者是有区别的。内聚力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所提倡的团结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调。39 【正确答案】 信度【试题解析】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和信度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前提条件。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

37、的最重要的条件。40 【正确答案】 逻辑意义【试题解析】 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因此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必须满足能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所以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意义学习必须以具有逻辑意义的学习材料为前提。这里所说的逻辑意义,是指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而言,即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逻辑上有意义的材料,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实际。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正确答案】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

38、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其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他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 发现” 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获得了新知识后,还要对它们进行转化,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任务,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42 【正确答案】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

39、学习情境。(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基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适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是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变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正确指

40、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43 【正确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通过其实现,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的解决。44 【正确答案】 (1)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气氛,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

41、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与集体讨论的过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2)班级规模。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也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掌握班集体的特点,运用促进和维持的高度技巧,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4)对教师的期望。班内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同样会形成定型的期望,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这种定型的期望必然会影响课堂管理。45 【正确答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观摩分析,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

42、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2)开展微格教学。使教师更加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通过专门化的训练教给新教师。(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思考,那么其发展将大受限制,因此,他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正确答案】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像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43、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明确的观察指导;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语言)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

44、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结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观察后,要求学生作观察记录或报告。(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