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上半年福建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由廖世承发表于( )。(A)1914 年(B) 1924 年(C) 1934 年(D)1944 年2 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下列的( )特征。(A)单维思维(B)具体逻辑运算(C)自我中心(D)思维的不可逆性3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尝试一错误学说(B)完形一顿悟学说(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D)认知一结构学习论4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形成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
2、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这是( )。(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C)学习态度(D)学习方法5 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之为( )。(A)垂直迁移(B)水平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6 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7 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 ) 。(A)操作定向阶段(B)操作模仿阶段(C)操作整合阶段(D)操作熟练阶段8 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
3、层加工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视策略9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其中有一个成分是( )。(A)好奇心(B)能力(C)给定的条件(D)已有的知识经验10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1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症,其高峰发病年龄为( )。(A)46 岁(B) 68 岁(C) 810 岁(D)1012 岁12 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这是指(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学过程13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的主要的联系纽带是( )。(A
4、)个人兴趣爱好(B)父母关系(C)共同利益(D)事业心14 某学校采用性格量表来测量学生,分别在一年的 3 月、8 月、12 月测量,其结果基本相当,测验结果说明其( )。(A)信度高(B)效度高(C)区分度高(D)平衡度高15 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A)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教学评价(B)课时计划、教材处理、课堂教学方法运用(C)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课后教学评价(D)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控制16 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促进对加法的重新理解,此现象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迁移
5、(D)负迁移17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致经历四个时期,其中发展时期是( )。(A)20 世纪之前(B)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C) 20 世纪 2050 年代(D)20 世纪 6070 年代18 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B)中国心理学家(C)德国心理学家(D)英国心理学家19 提出“完形 顿悟说” 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 )。(A)苛勒(B)加涅(C)斯金纳(D)布鲁纳20 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即为( )。(A)言语直观(B)模象直观(C)实物直观(D)行为直观二、填空题请完
6、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_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22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与_两方面。23 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_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24 学习需要和_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25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_理论。26 “变量”与“质量”、“ 压力” 与“压强”等概念比较,属于_比较。27 操作技能具有三大特点,即:客观
7、性、外显性和_。28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这是_。29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_,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30 道德情感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_的道德情感,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31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_。32 戴尔提出了一个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 11 种媒体的_的观点。33 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是_、合作与竞争。34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_、一致的程度。35 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质中,有两个重要特质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_;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
8、倾向性。36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37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缺乏_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38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_。39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_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40 态度结构比能力结构更为复杂,因为前者除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_和行为成分。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42 遗忘原因有几种理论解释?43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4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5 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试
9、述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0 年上半年福建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该书主要参考了桑代克等人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同时结合了我国的教育实践材料。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中,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特征:(1)多维思维;(2) 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 具体逻辑运算。而单维思维、自我中心和思维的不可逆性均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特征。所以本题
10、正确答案为 B。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也被称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尝试错误学说是桑代克提出的,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在情境与反应间形成一定的联结,而联结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淘汰错误反应、保留正确反应的渐进过程。完形顿悟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通过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实现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则是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他认为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
11、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定义的识记。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形成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迁移现象多样,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根据迁移内容不同的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其中,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的相互影响是水平迁移;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则为垂直迁移。而根据迁移
12、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已有的知识经验结构将会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逆向迁移则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则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的过程。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
13、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属于并列结合学习。而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其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操作技能的学习是分阶段进行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其中,操作定向阶段主要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方面。其中认知
14、策略又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就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监视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1)给定的条件;(2)问题的目标状态;(3) 存在的限制或障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1
15、【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其高峰发病年龄为 810 岁,且患病儿童多在 7 岁前就有异常表现。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目标定义的识记。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有效测验特征的掌握
16、。有效的测验包括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三个评价指标。其中,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即多次测验结果的稳定、一致的程度。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题干所述在三个时间点上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其信度较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手型教师主要指刚走上工作岗位 12 年的教师或者在中小学实习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专家型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研究表明二
17、者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存在差异。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本题叙述的情况属于迁移。而迁移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是正迁移,产生消极的影响就是负迁移。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在 20 世纪 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在 20 世纪 20 年代50 年代末;(3)成熟时期
18、,在 20 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末;(4)完善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 19131917 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加涅提出的是学习层次理论,斯金纳提出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布鲁纳提出的是认知结构理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知识的直观就对象而言,主要有三种形式:实物直观、
19、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直观方式是实物直观。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正确答案】 学习【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主要侧重于对正常学生群体的心理研究。22 【正确答案】 社会性交往23 【正确答案】 学生【试题解析】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累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24 【正确答案】 学习期待【试题解析】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20、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25 【正确答案】 认知结构迁移【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于 1968 年在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他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是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的。26 【正确答案】 异类【试题解析】 异类比较是指不同类但相似、相近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题干中的两组概念,每组概念之间不属于同类,但在中文表述或逻辑关系上有一定的相关,所以它们之间的比较属于异类比较。27 【正确答
21、案】 展开性【试题解析】 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它除了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与心智技能不同的一些其他特点:(1)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其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2)就动作的进行而言,其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3)就动作的结构而言,其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28 【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学习策略定义的识记。题干中所叙述的就是学习策略的定义。29 【正确答案】 目的性【试题解析】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自觉行为,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引下进行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0 【正确答案】
22、 想象【试题解析】 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31 【正确答案】 会谈【试题解析】 会谈是一种有目的的会话,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32 【正确答案】 经验锥形【试题解析】 戴尔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先前经验水平对媒体的选择作用,提出了一个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 11 种媒体的经验锥形。33 【正确答案】 吸引与排斥34 【正确答案】 稳定【试题解析】 信度是有效测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指测
23、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程度,经多次测验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35 【正确答案】 热心和同情心【试题解析】 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工作效率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成就。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质中,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以及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对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36 【正确答案】 发散思维【试题解析】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37 【正确答案】 有意识【试题解析】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程
24、序性知识也称为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38 【正确答案】 马斯洛【试题解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 1943 年发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提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并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由低到高排列的层次。该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39 【正确答案】 差异性【试题解析】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
25、性。40 【正确答案】 情感成分【试题解析】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结构比能力结构更为复杂,因为态度结构中除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正确答案】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的领导风格。这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此外,教师的学识、教学能力和人格品质对课堂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人数越多,课堂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3)班
26、级的性质。班级本身是影响课堂管理的另一个情境因素。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需要教师用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4)对教师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定型的期望。班内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也同样会形成定型的期望,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这种期望必然会影响课堂管理。42 【正确答案】 遗忘就是个体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发生错误。心理学上主要有四种对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的最古老的解释。它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由
27、桑代克进一步发展。尽管许多心理学家对其提出了怀疑,但至今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记忆痕迹可以永久保持而不衰退,并且这一观点符合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一般规律,所以其仍被认为是导致遗忘的原因之一。(2)干扰说。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干扰排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说可以解释很多遗忘现象,例如,在白天记忆模糊的事件在晚上做梦时却显得十分清晰;在清醒状况下想不起来的情节,在催眠状态下却能回忆起来。(3)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提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28、。当学习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替代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简化认识并减轻记忆。这是积极的遗忘。还有一种消极的遗忘,即在有意义学习中,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新旧知识辨析不清楚等原因,误以原有的概念来代替表面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4)动机说。动机说认为,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这一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也称为压抑理论。43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具有以下三
29、个基本特征:(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这一过程是自觉行为,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引下进行的。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不能称为问题解决。(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进行。问题解决属于复杂行为的领域,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过程,也不是已有知识经验的简单再现。(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而且这些心理操作存在一定的序列,一旦序列出错,问题就无法解决。44 【正确答案】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
30、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学习迁移不是自动产生的,而是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它是影响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个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会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其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和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以及在情感、态度方面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以及学习者
31、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和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4)学习的指导。学习的指导包括教师指导和学生的自我指导,两种类型的指导都对迁移产生影响,只需指导正确,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有指导的学习就能减少负迁移的消极影响,增加正迁移的机会。45 【正确答案】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从小学时期开始,儿童形成系统的道德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时
32、也缺乏原则性。(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一般来说,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低年级儿童言行的分化只是初步的,即使高年级儿童也还是以协调性占优势。他们所存在的言行脱节不是来自内部的道德动机,而是限于道德的组织形式及这个结构的发展水平。(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生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生出现协调的外部和内部动机的标志。自觉纪律是出自内心要求而非外力强制的纪律,其形成过程是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正确答案】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
33、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产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因而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低,其人格发展主要受外部因素的制约。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青年的人格发展较多地受自我意识的调节。(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若个体自认为品德高尚,就会在生活中自觉维护真理和正义,拒绝自以为不正义的事情。反之,个体自认为能力差,解决问题时就会优柔寡断,稍遇障碍就停滞不前。(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个体的自我调控影响他们对环境的筛选,使他们主动接受环境的积极影响,拒绝消极影响。同时,个体的自我调控制约着人的人格发展目标的确定,并影响人格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