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 年北京市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礼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涂尔干(C)凯兴斯泰纳(D)赫钦斯2 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技3 “因材施教 ”是人的发展的 ( )对教育的要求。(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4 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5 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
2、属于(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 )、工作成绩”几个方面。(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7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A)认识的直接性(B)学生的主体性(C)认识的教育性(D)活动的开放性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A)参观法(B)演示法(C)情境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9 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的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B)马卡连柯(C)
3、加里宁(D)凯洛夫10 某班在“每月一星 ”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B)品德评价(C)指导实践(D)陶冶政治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1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A)正确(B)错误12 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A)正确(B)错误13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A)正确(B)错误14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A)正确(B)错误15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
4、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称为_之父。17 孔子提出“ 庶、富、_”的观点,认为这是治国的三个要素。18 _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19 2006 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 和_。20 _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 教育领域的宪法 ”,是教育法规体系的 “母法”。21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_为根本宗旨。22 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_。23 2001 年教育部颁布_,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24
5、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25 我国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它体现在 1993 年正式颁布的_里。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27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28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29 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30 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1 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的提高过程。六、案例分析题请结合以下案例回答问题。32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玻意耳定
6、律” 。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 P 代表压力,V 代表体积,K 代表一个恒量(恒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 个大气压,且恒量为 8,那么体积就是 4 立方厘米。2 个大气压4 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 4 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 2 立方厘米,4 个大气压2 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和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就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 对
7、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就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玻意耳定律”。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2011 年北京市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是劳作教育活动的倡导者,其主要的教育观点集中于他的劳作教育论。他提出了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
8、有社会本质倾向。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有:第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第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每个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方法和手段。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
9、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情况,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出自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说,有人因务博闻而所习贪多;有人因重视守约而所习太少;有人勇于前进,把学习看得太易;有人则自信心不强,过分谨慎,极易畏难。这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这和题干中人的教育
10、的互补性对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在这种理论看来,首先,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其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个人本位论的价值取向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中,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和法国的萨特等。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四个方面,这是教
11、师考核内容的国家标准。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指导的认识。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欣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真善美的教学方法。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品德评价即班主任依据学生守则、小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题干中的做法是品德评价。二、判
12、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中,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13、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正确答案】 科学教育学【试题解析】 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17 【正确答案】 教【试题解析】 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日: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日: 富之。日: 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 。”孔子认为,要治理好
14、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已经富裕了,就要施行教化。孔子认为“庶、富、教”是治国的三个要素。孔子“庶、富、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社会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实质上是孔子为政治国的社会协调发展的总纲领。18 【正确答案】 遗传素质【试题解析】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可能性。19 【正确答案】 “ 五四制 ”【试题解析】 2006 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学制有“六三制”和“五四制”。20 【正确答案】 教育基本法律【试题解析】 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
15、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教育基本法律通常规定国家的教育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其已在1995 年 3 月 18 日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自 1995 年 9 月1 日起实施。21 【正确答案】 提高国民素质【试题解析】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2 【正确答案】 研究能
16、力【试题解析】 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23 【正确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试题解析】 2001 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24 【正确答案】 京师同文馆【试题解析】 班级授课制亦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首先是由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由此也确定了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自 1
17、9 世纪中叶开始,班级授课制为欧洲各国学校所广泛采用。在我国,1862 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首次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25 【正确答案】 小学德育纲要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6 【正确答案】 (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27 【正确答案】 (1)遵纪守法的义务;(2) 教育教学的义务;(3)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5) 保护学生的义务;(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的义务。28 【正确答案】 (1)改变过于重视
18、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
19、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9 【正确答案】 (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2) 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30 【正确答案】 (1)为行动而研究。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行动中遇到的问题。(2)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强调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
20、研究的结合。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3)由行动者研究。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践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也可从实践性、合作性、及时反馈性、开放性、兼容性五方面作答。)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1 【正确答案】 (1)当代德育理论认为,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品德的发展是由知、情、意、行四方面构成的,因此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
21、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2)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 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具有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六、案例分析题请结合以下案例回答问题。32 【正确答案】 (1)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
22、原则。(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并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3)在以上案例中,马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小刚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马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小妮,马老师对她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而对于小刚,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