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 年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B)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D)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2 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淀粉酶、纤维素、溶菌酶(B)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C)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3 在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是:组织甲为 75%,乙为 85%,丙为 60%,丁为
2、 40%,新陈代谢最旺盛的组织是( )。(A)甲(B)乙(C)丙(D)丁4 李明同学于 4 月中旬晴朗的一天作了如下探究:从早上 6 时开始,在同一植物的相同位置上,每隔 6 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待取了 4 片(依次为甲、乙、丙、丁)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后再滴加碘液,颜色(蓝色 )最深和最浅的依次是( ) 。(A)甲 丙(B)丙 甲(C)乙 丁(D)乙 甲5 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
3、放置一段时间,炒熟6 对于多细胞动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B)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衰老的生物体内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D)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7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A)DNA 复制和中心粒复制(B)染色体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C)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D)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8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0 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
4、的最适温度(B)图甲中 Ta 和 Tb 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C)图乙中温度超过 Tb 时,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D)图乙中 A 点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 T09 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 CO2 浓度是否比安静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 CO2 的浓度比安静时高;实验过程: 在 3 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100mL 蒸馏水,测定其 pH。 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中度运动(步行 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 2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 3 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 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表述不完整的是( )。
5、(A)作出假设的依据:人体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呼出的 CO2 浓度增加(B)实验原理:CO 2 在水中溶解后形成碳酸,使水的 pH 下降(C)实验结果:运动强度越大,pH 下降幅度越大(D)实验结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气体中 CO2 浓度增加,假设成寺10 现有等量的 A、B 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 25条件下,瓶内 O2 含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 t1 一 t2 期间,瓶内 O2 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细胞呼吸引起的(B) A 种子比 B 种子的呼吸速率低(
6、C) A、B 种子释放 CO2 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D)在 0t1 期间,广口瓶内的 CO2 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微生物进行了无氧呼吸11 人血中氨的主要去路是( )。(A)合成尿素(B)生成谷氨酰胺(C)生成铵盐(D)生成非必需氨基酸12 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和)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和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都为 710 岁(B)种群 和都为 110 岁(C)种群 为 0 一 1 岁,种群为 67 岁(D)种群为 1 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为 7 岁以后各年龄期13 右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三大功能类群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B)图中表示出了两个食物链(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14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完全取代的过程(B)以牺牲这代人的需求而满足未来几代人的需要就是可持续
8、发展(C)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就越复杂(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标志16 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通常进行的是( )。(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孢子生殖(D)接合生殖17 下列四种关于芽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芽有顶芽、定芽和不定芽三种(B)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C)芽有活动芽、裸芽和被芽之分(D)芽有休眠芽、活动芽和潜伏芽之分18 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 )。(A)等于光补偿点(B)大于光补偿点(C)小于光补偿点(D)与光补偿点无关19 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
9、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0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 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二、多项选择题21 下列有关共同进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是指各种生物在生存斗争中一起进化(B)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但猎物对捕食者无此作用(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个别
10、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对其他物种的进化没有影响22 骆驼在沙漠中,白天体温能升高到 41,晚上能将体温降至 34。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第二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骆驼白天体温升高可增加出汗量(B)骆驼白天体温升高能减少身体用于散热的水分量(C)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D)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高到骆驼白天可达到的温度23 线粒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细胞器,其独立性体现在:线粒体内的蛋白质是由线粒体内基因和细胞核内基凶共同表达形成的。已知啤酒酵母的细胞色素 C 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11、,由三个大亚基和四个小亚基构成。现有人认为:该酶的三个大亚基由线粒体自身表达形成,另四个小亚基是由核基因表达形成后运人线粒体的(已知:亚胺环己酮能抑制线粒体外的蛋白质合成,红霉素则能抑制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合成),以下可证明该论点的是( )。(A)往酵母菌培养液中加入亚胺环己酮,结果发现线粒体内只有该酶的三个大亚基(B)获得离体的线粒体,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内膜上只有该酶的三个大亚基(C)往酵母菌培养液中加入红霉素,结果发现线粒体内只有该酶的四个小亚基(D)往酵母菌培养液中同时加入亚胺环已酮和红霉素,发现线粒体中没有细胞色素 C 氧化酶的任何亚基24 某 DNA 分子中含有某限制酶的一个识别序列,用
12、该限制酶切割陔 DNA 分子,可能形成的两个 DNA 片段是( )。(A)选项 A(B)选项 B(C)选项 C(D)选项 D25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使用试剂的量等都是自变量(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判断产生 CO2 的量(C)用斐林试剂模拟尿糖检测时,应该没置一组正常人尿液的对照实验(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取样计数前培养液应充分摇匀三、判断题26 观察的品质有目的性、条理性、敏锐性、复杂性和理解性。( )(A)正确(B)错误27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玉米和菜豆的种子,再比较其
13、形态和结构上的异同,然后归纳出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这属于验证性实验。( )(A)正确(B)错误28 在竞争学习的情境中,个人达成目标的努力会妨碍他人达成目标;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个人达成目标的努力可以帮助他人达成目标。因此,合作学习中不存在竞争。(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29 简单比较单组实验法和等组实验法的不同。30 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31 教师除了应当明确教学语言的结构,熟练掌握教学语言技能之外,在运用教学语言时还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2 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3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中学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14、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案例:“调查人类中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中,基本程序是:1分组分工;2选择调查病种;3外出调查;4统计、分析;5讨论并得出结论。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五、综合分析题33 下列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34 在结构 A 上合成物质 C 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_。35 C、 D 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
15、列物质中属于 D 类物质的是( )。A呼吸酶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C胰岛素D血红蛋白36 在 A 结构上发生的是_过程,其中以 mRNA 为模板,以_为运输工具,将合成物质 C、D 的原料运送到结构 A 上通过_(方式)连接起来。37 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2004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一个含有 76 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体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这一过程依赖 ATP。请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泛素合成的基因至少有_个碱基对,转录后
16、的 mRNA 由核进入细胞质内经过了_层磷脂分子。人体内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以及细胞内被称为“ 消化系统”的_(填一种细胞器) 中。发生在消化道中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所需的酶有_。37 右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38 通过过程得到 B 淋巴细胞,从小白鼠体内分离之前,应对小白鼠进行的处理是_,该处理的实质是在小白鼠体内发生_过程。39 骨髓瘤细胞与进行原代培养的细胞相比较,核物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从而违背了“ 程序性细胞死亡 ”规则,打破了细胞产生与细胞死亡的动态平衡。40 杂交瘤细胞在增殖时进行有丝分裂,其分裂中期核内 DNA 分子数:染色体数=_。41 试设
17、想运用生物工程其他领域的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一条途径。41 DNA 分子杂交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用在侦察犯罪上,可从犯罪嫌疑人和现场遗留物中分别提取 DNA,在一个温度下水浴加热,使 DNA 氢键断裂,双链打开。若两份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中的DNA 单链会通过氢键联结在一起;若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则两份样本中的 DNA单链一定程度上不能互补,这样可以鉴别犯罪嫌疑人。请回答下列问题:42 人体 DNA 的主要载体是_。43 水浴加热能使 DNA 氢键断裂。皮肤生发层细胞中发生该变化的是_过程。44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需要克隆出较多的 DNA 样品。若一个只含
18、 31P 的DNA 分子用 32P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三次后,含 32P 的单链占全部单链的_。45 侦察犯罪的理论基础是:不同个体的 DNA 分子具有_。请再举一例有关DNA 分子杂交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_。46 用 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例如 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呢?请就低温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影响是否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器具:长出根的洋葱(2n=16)若干、小烧杯、培养皿若干、清水、控温冰箱、2%的秋水仙素溶液、显微镜实验
19、步骤:第一步:选取_3 个,编号 1、2、3。第二步:将 1 号洋葱_。将 2 号洋葱_。将 3 号洋葱_,(对照组)其他条件均相同。第三步:分别_。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若_,说明_。若_,说明_。2011 年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知识。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这两个反应所需的酶不一样,所以 B 项错。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其遗传物质可以表达。蓝藻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
20、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果胶,所以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可以破坏其结构;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所以可以用蛋白酶来破坏其结构。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代谢旺盛的组织中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低,因此本题中新陈代谢最旺盛的组织应该是丁。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碘液与叶片中的淀粉反应呈蓝色,叶片中的淀粉越多,颜色越深,当叶片光合作用时间最长时,积累的淀粉便最多,当呼吸作用时间最长时,消耗的淀粉最多,因此积累淀粉多的叶片是光合作用时间最长的叶片,而甲、乙、丙、丁叶片摘下的时间依次是 6 时、12 时、18 时、24 时,因此可知丙的光合作用时间最长,呼吸作用消耗的时间较短,甲
21、呼吸作用消耗掉的淀粉最多,因此颜色最深和最浅的叶片依次是丙和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使用方法。酶的活性容易受到温度、酸碱度影响而失活,所以要保持酶的活性,才能使之发挥作用。A 、B 、C 项在反应之前都经高温处理,易使酶失去活性,只有 D 项,先让酶反应,后炒熟,不影响酶作用的发挥。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细胞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过程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并不是同步的;癌变的本质是原癌基因被激活,而不是产生原癌基因。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间期主要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的复制也主
22、要发生在此时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板的出现为末期,纺锤体出现为前期,着丝点分裂为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图甲表示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图乙表示产物的积累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乙中,当产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已经停止,酶的活性已经丧失。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实验的原理还应该包括人体为什么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会呼出不同浓度的 CO2,B 项只是说明了 pH 变化的原因。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图中纵坐标为密闭环境中氧气的含量,所以下降速率可以表示消耗氧气的速率,A 种子比 B 种
23、子呼吸速率要高。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血中氨的主要去路是合成尿素。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对于种群来说,在 01 岁之间时下降较快,也就是死亡率较高,所以应重点保护;同理对于种群来说,67 岁之间应重点保护。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三大功能类群指的是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而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为丙丁甲乙,所以甲增加,乙也增加,丁减少,丙也会增加。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逐渐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而不一定是完全取代;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
24、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牺牲未来几代人的需要;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芽的分类包括按结构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按生长位置分为(顶芽、腋芽)定芽、不定芽;按芽外有无牙鳞分为鳞芽、裸芽;按生长形态和形成季节分为休眠芽、活动芽。故 B 项正确。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要求大于它的光补偿点,才能吸收更多的 CO2,使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才能不断积累有机物。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等;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由于生物逐渐增
25、多,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的生命活动越旺盛,呼吸释放的量越多;消费者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一部分呼吸消耗;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否则生物就不会生长,农田就不会有有机物的输出。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而猎物对捕食者也有
26、选择作用;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共同进化的,所以个别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骆驼生活在沙漠中,白天体温能升高到 41,可缩小体温与外界气温的温差,减少散热量,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夜晚体温低,要升高到白天的最高体温(41 ),所需时间较长,因而更可以忍受第二天的酷热。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题干中要证明的论点是:细胞色素 C 氧化酶的三个大亚基由线粒体自身表达形成,另四个小亚基是由核基因表达形成后运入线粒体的,根据单一变量控制原则,D 项处理得不出该结论。2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由于 DNA
27、的两条链反向平行,因此读碱基序列时,如果上面一条链从左向右读,则下面一条链要从右向左读。A 选项中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序列不相同也不互补,不可能是同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B 选项中两个平末端的碱基序列若连接起来:上面是 GGAT,下面是 ATCC,碱基序列不同,故不可能是同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C 选项中两个平末端的碱基序列相同, D 选项中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序列相同且互补。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产生 CO2 越多,石灰水变得越浑浊,所以可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来判断产生 CO2 的量;用斐林试剂模拟尿糖检测时,应取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和正常人的尿液来做两组
28、实验,其中设置正常人尿液的目的是作为对照;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用的是抽样检测法,故取样计数前培养液应充分摇匀,让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实验误差。三、判断题26 【正确答案】 A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竞争的学习情境有利于个人达成目标,合作学习情境中也存在竞争。四、简答题29 【正确答案】 单组实验法:它是向一个或一组(某一学生、某一个组或某一班)施加某一实验因子或数个实验因子,或者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或另外几个)实验因子,然后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测出其所发生的一种或数种变化。单组实验法有一些条件要求:一是后一
29、个实验因子在实验对象中所产生的变化,必须不受以前实验因子的影响;二是由其他混杂因子所产生的影响在实验的过程中或者是无关紧要的,或者是在前后实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三是测试必须准确。等组实验法,即就各种情况基本相同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实验对象,分别施加不同的实验因子,然后比较他们所发生的变化,看有何效果。等组实验法的要求是各组条件尽量均等。即除实验因子外,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基本相等或相同。30 【正确答案】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不足:(1)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
30、主体作用。(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长时间的讲解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31 【正确答案】 (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2)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3)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32 【正确答案】 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以感知觉能力的成熟为基础。感知觉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是 1017 岁。其观察力的发展具体特点表现在:(1)观察目的性增强。中学生观察目的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他们往往从被动地接受教师或家长的任务而进行观察,逐步发展到主动地自觉制定观察计划,进而有意识地观察。(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观察的持久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志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增强以及对观察任务意义的理解而发
31、展的,并以注意的维持为指标。(3)观察精确性提高。中学生观察的精确性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观察细节的感受性逐步发展,对比事物的正确率逐步增加,理解所观察事物的抽象程度逐步深刻。(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由于思维的相应发展,中学生观察的概括性明显发展。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零散的观察,而是系统地进行观察,寻找事物的规律。33 【正确答案】 (1)能否准确地记录和收集有价值的数据。(2)能否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3)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小组成员合作和交流。(4)在社会调查活动中自己的感想、体会及收获。(5)分组和小组成员的分工是否科学合理,人尽其能。(6)遗传病病种的选择
32、是否科学(最好为单基因、发病概率较高、易于调查)等。五、综合分析题34 【正确答案】 丙氨酸35 【正确答案】 C36 【正确答案】 翻译 转运 RNA 脱水缩合37 【正确答案】 228 0溶酶体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肽酶【试题解析】 本题图像包含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蛋白质的加工分泌过程,问题涉及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功能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等结构的作用。答题时,首先理解图意,然后根据具体问题,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作答。38 【正确答案】 注射相应抗原 体液免疫39 【正确答案】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40 【正确答案】 2:1
33、41 【正确答案】 先运用基因工程方法制造含有某种抗体的基因工程菌,然后再进行发酵生产。【试题解析】 解题时要分清为注射相应的抗原, 为细胞融合并筛选,为细胞培养,为体内或体外培养, 为从培养液中或从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由于抗体具有专一性,而不同的效应 B 细胞产生的抗体是不同的,因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首要一步就是获得相应的效应 B 细胞;该种细胞再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既具有效应 B 细胞能产生抗体的特点,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大量增殖的本领,因此可获得大量的化学性质单一的抗体。如果我们不用细胞工程技术而用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照样可以获得单克隆抗体,其大致步骤是:首先用
34、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含有某种抗体基因的工程茵,然后再应用发酵工程,便可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42 【正确答案】 染色体43 【正确答案】 DNA 的复制和转录44 【正确答案】 7/845 【正确答案】 特异性 基因诊断(或环境监测)【试题解析】 人体 DNA 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NA 氢键断裂,说明双螺旋结构解开了螺旋,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都会出现此现象。一个只含 31P 的 DNA 分子用32P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三次后,共产生 8 个 DNA 分子共 16 条脱氧核苷酸链,只有 2 条单链含 31P,有 14 条单链含 32P,占全部单链的 7/8。不同个体的 DNA 分子具
35、有不同的碱基排列顺序,即特异性,可以用来侦察犯罪、基因诊断等。46 【正确答案】 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大小基本相同的带根洋葱 3 个,编号 1、2、3。第二步:将 1 号洋葱在常温下放在 2%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培养洋葱根。将 2 号洋葱放在等量的清水中于 4的冰箱中培养洋葱根。将 3 号洋葱在常温下放在等量的清水中培养洋葱根,其他条件均相同。第三步:分别取第二步中的根尖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若 1 号与 2 号装片染色体数目相同,并且是 3 号的两倍,说明低温与秋水仙素的作用相同,低温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若 2 号与 3 号装片染色体数目相同,并且是 1 号的一半,说明低温与秋水仙素的作用不同,低温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试题解析】 实验设计过程中注意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过程中控制好无关变量,只保留一个变量。做探索性实验题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实验目的。(2)查看实验材料。(3)理解实验原理。(4) 确定实验步骤:实验材料是否要处理;是否要分组编号;进行相同处理和不同处理、设置单一变量; 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记录结果;得出结论。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科学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在做实验题中只要把握好了做题的程序和原则,实验题就不容易失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