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选项属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结构中四大部分的是( )。(A)行为目标(B)内容标准(C)课时分配(D)教学建议2 现代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是( )。重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A)(B) (C) (D)3 下列表述属于“ 技能性学习目标 ”的是( )。(A)以酸雨的防治为例,体会到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B)全体学生能正确配制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每个学生课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原电池与电解池的
2、区别(D)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4 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背景分析通常不包括( )。(A)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B)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C)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D)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5 化学课程目标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预见的结果,反映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不包括( )。(A)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B)化学学科的特征(C)学生学校学习的课时总数(D)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6 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NH 4Cl 的电子式:(B)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对氯甲苯的结构式(D)原子核内有 10 个中子的氧原子 O7 教师
3、在讲授“ 硫酸浓度改变,其氧化性强弱会发生变化” 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的思想是( ) 。(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定性与定量的关系8 某教师在讲授“ 盐类的水解 ”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 然后让学生自主去获取资料、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同思想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该教师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B)引导一发现法(C)演示一观察法(D)谈话一讨论法9 某化学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的原则进行分组,这样分组的依据是( ) 。(A)多元智
4、能理论(B)目标分类理论(C)认知结构的理论(D)最近发展区理论10 在解答化学试题的过程中,学生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的是( )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复核策略11 下列教学行为中,教师使用教学媒体最佳的一组是( )。展示乙烯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播放“2007 无锡事件”视频用 flast 动画展示“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用 flash 动画展示“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机理”呈现酸雨造成经济损失的数据及空气污染指数的说明和图示(A)(B) (C) (D)12 掌上实验室由手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整合而成,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掌上实验室特点的是(
5、) 。(A)便宜(B)便携(C)准确(D)实时13 通常百分制规定 60 分以上及格,以下则不及格。某班化学考试,若全班都 60分以上,则全班及格,若全班都 60 分以下,则都不及格,这种评价称为(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标准化评价14 下列化学仪器或实验正确的是( )。(A)(B)(C) (D)15 下列甲基环乙烷的构象中,能量最低的一个是( )。(A)(B)(C) (D)16 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属于随机误差的是( )。(A)测定时有少量溶液溅出(B)过滤时出现透滤现象(C)滴定时所用试剂中有微量被测组分(D)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17 某反
6、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 65反应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级数为( )。(A)0 级反应(B) 1 级反应(C) 2 级反应(D)3 级反应二、简答题17 化学概念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架,但是抽象的化学概念学习往往使学生挫伤学习积极性。18 请以物质的量为例说明如何开展概念教学。19 分析化学概念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功能。三、诊断题19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试题】已知 H2(g)+Br2(1)2HBr(g) H=72 kJmol 蒸发 1 mol Br2(1)需吸收 30 kJ 能量其他相关数据如表 1则表中 a
7、 为( )A404 B260 C230 D200【考试结果 】有 783的同学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 AH2(g)+Br2(1)2HBr(g) H=72 kJmol Br 2(1)Br 2(g) H=30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一热化学方程式得 H2(g)+Br2(g)2HBr(g)H=102 kJ mol 所以 3692(a+436)=102 得 a=40420 本题正确答案是_,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21 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四、教学设计题21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未及其应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
8、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2(必修)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材料三 【实验探究】铜片和锌片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导线中间连入一个电流计),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图 4),观察现象。【学与问】根据所了解的电学知识,你知道电子是怎样流动的吗?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时,与铜盼活动性比较,锌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 Zn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 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
9、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这一变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锌片:Zn2e +Zn 2+(氧化反应)铜片:2H+2e+H 2(还原反应)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实践活动】目标:根据已具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学知识,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电池装置。用品:镁条、铜片、铁片、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果汁 (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电流表、500 ml 烧杯。设计,并动手试验,边做边改进;也可以与邻座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设计及记录:试说明化学电池应由哪几部分构成?【小结】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 电能针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内容,根据上述
10、材料完成下列任务:22 确定三维教学目标;23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24 设计教学过程25 设计教学板书2013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结构中四大部分分别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现代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可以看出,符合。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体会”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 ”;B 项的意思是学
11、生能“独立操作”,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C 项的意思是学生能 “说出”,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D 项,“说明”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 项属于教材分析,C 项属于学情分析。只有 D 项不属于背景分析。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选项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物质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浓度的关系是根据量变与质变的思想方法。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假设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发现规律和建立概念,此种方法为引导一发现法。9 【正确答案】 A【
12、试题解析】 所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以便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九种智能,但是其组合方式和发挥程度有所差异。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各自发展的潜力。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因此,题干中,学生对其解题过程的监控和速度调节主要采用了元认知策略。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属于物质微观结构, 、属于相关学
13、科知识的图片、视频,反应机理属于化学的微观知识, 化学实验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因此使用教学媒体最佳的一组为。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掌上实验室的特点有:便携、实时、准确、综合、直观。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相对评价是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绝对评价是对每一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程度作出的判断;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作出的判断。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酸式滴定管有玻璃活塞;B 项, NH4Cl 分解生成 NH3 与HCl,离开受热点冷却后又生成 NH4Cl,不能得到 NH
14、3;D 项,量筒不能用来作稀释操作。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椅式比船式稳定,排除 C、D 项,取代基在 e 键上比 a 键稳定,因此答案选 A。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误差大小和方向无法确定。A 、B 、C 都是可以设法避免、消除的,只有 D 选项的误差大小和方向无法确定。也无法消除。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题可知,这是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因此选 B。二、简答题18 【正确答案】 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建立概念间联系;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概念;抽象概念形象化,减少学生
15、的学习障碍;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考生注意结合“物质的量”来描述 ) 19 【正确答案】 化学概念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需要基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提供的感性认识,经过学生的理性思维加工,挖掘和提取其中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智力水平也得到提高。三、诊断题20 【正确答案】 正确的答案:D。 正确解题思路是: H2(g)+Br2(1)2HBr(g)H=-72 kJmol Br2(1)=Br2(g)H=30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 一热化学方程式得 H 2(g)+Br2(g)2HBr(g)H=-102 k
16、Jmol 所以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一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6+a3692=102 所以 a=200。21 【正确答案】 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并掌握 H 的计算方法,“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一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生成物的总能量(焓)一反应物的总能量(焓)”,材料中给出的数据为键能,而不是焓。学生掌握知识是机械的、孤立的,仅知道 H=生成物的总能量(焓)一反应物的总能量(焓),但是却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中直接给出的是键能而不是焓,没有将键能跟焓的概念区分开,在碰到题目的时候生搬硬套,因此直接得出错误结论。四、教学设计题22 【正确答案】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了
17、解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学会根据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出一套原电池,并分析其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设计原电池装置的必要性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23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
18、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24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25 【正确答案】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1燃煤发电的过程 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1)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原电池的电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4)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小结】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 电能 1原电池原理; 2原电池形成条件;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