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的装置中,F、F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 、P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 2 倍焦距,若保证图中的烛像与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移动光屏找像,则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 )。(A)倒立等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 在如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闭合电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3 卢瑟
2、福用 粒子( 24He)撞击氮原子核 714N 生成两种粒子,其中一种为 817O,则另一种粒子为( ) 。(A)电子(B)中子(C)质子(D)氘核4 下图为一种静电除尘原理示意图,带电尘埃在电极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与该种除尘机原理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B)带电尘埃在运动中所受电场力不变(C)电场方向由放电极指向集尘极(D)电场力对带电尘埃做正功5 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 v0,竖直向上抛一物体,物体离开宇航员后可认为只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若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已知的月球直径为 d,万有引力恒量为 G,则可推算的月球质量
3、为( )。6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 )。(A)温度升高,压强减小(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温度降低,压强增大(D)温度不变,压强减小7 如图所示 AB 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 A 紧靠竖直墙。若推物体 B 使弹簧压缩,然后由静止释放,物体 B 开始运动,则( )。(A)弹簧第一次恢复到原长时,物体 A 开始加速,B 继续加速(B)弹簧第一次拉伸至最长时,两个物体的速度一定相同(C)弹簧第二次恢复到最长时,两个物体的速度一定反向(
4、D)弹簧再次压缩到最短时,物体 A 的速度可能为零8 为更科学更有效的评价学生成绩,需要对考试试卷进行评价,其中评价试卷得分稳定性的指标是( )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二、简答题9 简述练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10 结合“密度 ”课题,简述备课中 “备教材”的含义。三、案例分析题11 案例:某同学对一道练习题的解答如下。 某薄壁容器重 4 N,其容积为 25 dm3,高为 30cm,底面积为 200cm2,该容器装满水,放在面积为 1 m2 的水平桌面中央,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解:(1)设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F 水 ,压强为 p
5、水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压力为 F,则 p 水 = 水gh=1103kgm 398 N kg03 m=2940 Pa F 水 =p 水 S 水 =2 940 Pa002 m2=588N。 (2)F=G=588N+4N=628N p=FS=62 8 Nm 2=628 Pa 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588 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628 Pa。 问题:(1)指出该学生答题的错误,并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 (2)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帮助学生分析和正确解答该问题。12 案例:在初中物理实验上,李老师用蓝色自来水笔和一杯清水做实验。讲授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李老师:同学们,这是一支蓝色自来水笔,这是
6、一杯清水,老师将蓝墨水滴入清水中。(李老师将蓝墨水滴入清水)李老师:同学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谁说说?甲同学:水的颜色变蓝了。李老师:很好!水是怎么变蓝的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一会)乙同学小声说:蓝墨水和清水混合了。李老师:不对,上课注意力要集中!水是逐步变蓝的,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记住了吗?同学们:记住了!李老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讲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问题:(1)指出上面教学片断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2)针对上述教学片断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四、教学设计题13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
7、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欧姆定律” 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器材:定值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或干电池),单刀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知识。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欧姆定律。(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完成“探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的教学设计。 (不少于 300 字)2013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8、 B【试题解析】 由题可知,物距 u2f,当移动光屏满足 fv2f 时,将在屏幕上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小,电路中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电池内阻和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成粒子的质子数为 2+78=1,质量数为 4+14 一 17=1,即是质子。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静电除尘机原理出发即可解题。由于集电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而尘埃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说明尘埃带负电,A 错。由于集电
9、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C 错。且电场强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带电尘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电场力 F=qE 是变化的,B 错。尘埃受指向集尘极的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运动,所以电场力做正功,D 正确。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物体在月球表面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物体在月球表面上时,由重力等于月球对其的万有引力得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p 外 -gh=p 内 ,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气体体积减小,由ABD 不符合要求。选项 C 正确。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后,物体 B 有向右的速度,物体 A 静止,此后,弹簧被拉长,故
10、物体 A 在拉力作用下会向右加速,而 B 受到拉力作用,开始减速,A 错;弹簧从第一次恢复原长到拉到最长过程中,物体 A 加速,物体 B 减速,当两者速度相同时,弹簧达到最长,故 B 正确;弹簧第二次恢复到最长时,两者速度相同,C 错误。如果弹簧再次压缩到最短时速度为零,因为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则系统的动量为零,由动量守恒知不合实际。故 D 错误。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信度是指使用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测验分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效度是指考试有效性或正确性的质量指标,考试效度的高低反映着考试是否达到它的预定目的,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难度指试卷(
11、题) 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 的得分率或答对率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或通过率。其值在 0 一 1 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较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题目的区分度反映了试题这种区分能力的高低。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物理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熟练、活化基础知识,加深和拓展物理知识。物理练习能促进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能力。物理练习能够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物理练习是提供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10 【正确答案】 所谓“
12、备教材 ”,就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前,要将授课的教材章节内容做分析,确定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明确内容主次,并结合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手段,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是力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对理解压强、浮力也很重要。“密度”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以及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
13、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通过分析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体会物质密度的含义。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 看得见,摸得着 ”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内在探索科学的求知欲,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1)该学生的错误在于将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容器的重力之和等同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将桌面的面积错误地等同于容器和桌面的接触面积。错误的原因是该生没有理清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没有弄清楚容器对桌面
14、的压力是容器和水的总重力之和,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接触面积的商。 (2)教学片断: 师:第一问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做的非常好,我们知道了液体底部的压强可以用 p 水 = 水 gh 来求解,接下来,要求整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这个应该怎么去计算? 生:先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然后除以接触面积。 师:很好,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属于固体对固体之间的作用力,又是静止状态,这种情况应该用什么思路求解? 生:要先做受力分析。 师:对,可以考虑整体法或者分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如果按整体法,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应该怎么做? 生: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应该用容器和水的总重力。 师:对,这样就求出来压力,你算
15、一下压力是多少。 师: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力跟 F 水 +G 容器 不一样。是因为容器不是规则的,水对整个容器的作用力包括对容器底部的作用力和容器壁的作用力。在这里求整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是水对容器的压力和容器的重力之和。 生:我明白了。 师:求压强呢?压强是怎么计算的呢 ? 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师:这个题干中有两个面积,一个是容器和桌子的接触面积,一个是桌面的面积,应该用哪一个? 生:哦,应该用前一个,因为接触面积之外的桌面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师:对,识记公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它的适用环境以及它的物理意义,一定要认准是对应的物理量。12 【正确答
16、案】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只有“很好”“不对”,没有体现全面性原则,没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还用“上课注意力要集中” 等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没有注重激励性原则,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没能体现启发性原则,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没有体现反馈性原则。没有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同学们通过反馈的方式取得进步的方法。(2)改进教学思路:可以采取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得到最终答案。具体教学过程
17、改进如下:教师做演示实验,蓝墨水滴入清水中。将学生分组,分组讨论实验现象,选代表出来回答。生:水的颜色变蓝了。师:还有别的同学补充一下吗? 生:蓝墨水和清水混合了。师:这些讲的都对,我们观察现象的时候,不要只看到结果,还要多注意过程,谁能再细致的描述一下刚才 的现象。生:哦,蓝墨水慢慢扩散,水逐渐变蓝,颜色变淡。师:实验现象要从细微之处着眼,同学们做的非常好,现在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一直在做运动。师:对,分子一直在做无规则运动,蓝色的墨水慢慢扩散到清水中。四、教学设计题13 【正确答案】 (1)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
18、 (2)“探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的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 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
19、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二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其基本思路是:首先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再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分析观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学习方法,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分析实验方法和所需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的分析得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通过“科学猜想法”和 “控制变量法 ”等科学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2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欧姆定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