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为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实行的是( )。(A)国家统一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C)学校自主课程(D)学科和活动课程2 下列不属于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是( )。(A)能力与德育(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图 1 是某高中化学教材中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电子迁移内容的类比图像,下列选项不属于类比图像核心的教学功能的是( )。(A)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B)降低认知难度(C)解释抽象知识(D)开发学生的想象力4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 )。
2、(A)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B)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为升学打基础(C)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D)为培养化学专业人才打基础5 化学学科学习的三个维度是( )。(A)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B)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C)形式性、探究性、合作性(D)自主性、探究性、合理性6 化学教材编制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要“三序合一” ,下列不属于三序的是 ( )。(A)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B)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C)教师的认知发展顺序(D)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7 有关科学探究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B)探究教学要按照科学探究的 8 个要素依次开展教学活动(C)科学探究必
3、须由学生独立完成(D)科学探究要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8 下列有关 PM25( 细颗粒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由于土地沙化引起的(B)对人体的危害小于粉尘等大颗粒物(C)属于气溶胶态污染物(D)它与酸雨的产生无关9 近年来,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各种常见数据,并能与计算机连接的实验技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此系统称为( )。(A)远程实验技术(B)手持技术(C)微型实验技术(D)模拟实验技术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里的“实验” 的含义的是( )。(A)实验原理(B)实验史实(C)实验事实(D)实验探究活动11 在
4、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解释又可以表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这说明了元素周期表的本质是( )。(A)假说(B)定律(C)理论(D)模型12 根据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情形、成果进行评价的评价方式是( )。(A)档案袋评价(B)纸笔测验(C)活动表现评价(D)诊断性评价13 教育实践者与教育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方法是( )。(A)文献综述法(B)实证研究(C)案例研究(D)行动研究14 对于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
5、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更加注重( )。(A)以教材为中心(B)以学生为中心(C)以考试为中心(D)以教师为中心15 概念图可以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图 2 是某高中教师构建的有关化学反应内容的概念图,下列不属于概念图基本教学功能的是( )。(A)表征知识的内在联系(B)诊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C)规定教学内容先后顺序(D)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16 下列操作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SO42-(B)除去 CO2 中的 HCl 气体,可将气体通过饱和 Na2CO3 溶液(C)往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冷却后再加入新制的 Cu
6、(OH)2,没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D)进行分液操作时,应从上口倒出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17 下列化学用语中表述正确的是( )。(A)乙醛的结构简式:CH 3COH(B)羟基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 22s22p63s23p6(D)中子数是 146,质子数为 92 的铀原子可表示为 92146U18 石墨是一种能导电的晶体,石墨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金属键(B)离域 键(C)范德华力(D)共价键19 已知反应 2H2(g)+O2(g)=2H2O(1)在任何温度下自发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0, S0(B) H0, S0(C)
7、 HO , S0(D)H0,S 020 下列烃的溴代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乙烷 B丙烷C丙烯 D异丁烷(A)ABCD(B) DC BA(C) AB DC(D)CDBA二、简答题21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 1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受。素材 21774 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1791 年化学家里希特通过大量的酸碱中和实验提出了当量定律的雏形。1799 年普罗斯提出了所谓的定组成定律。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倍比定律。素材 3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
8、成果,道尔顿在 1803 年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的基础有哪些?(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什么比古希腊的原子论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从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学
9、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4)有人赞赏道尔顿 “似乎是用他的手开始实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2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 1 下面是某教师对苯的溴代反应的实验改进: 图 3 是改进的溴代反应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安装好仪器并作气密性检查后在 W 型管中相应部位分别注入 CCl4、AgNO 3 溶液和 NaOH 溶液,将W 型管和导管用橡胶管连接好。倾斜 Y 型管,小心地将铁丝或还原铁粉放入 Y 型管的一个支管中,塞上橡皮塞。 第二步:用玻璃针筒注射器从预先按 4:1 体积比配好的苯与液溴混合液中,小心抽取 15 mL 左右的混合液,通过针头刺穿弹性橡
10、胶后,慢慢地注入铁丝催化剂上(不要一次性全注完)。稍等片刻,待反应现象明显后,拔出注射器,放入盛有 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 第三步:反应结束后,小心地将 Y 型管向另一边倾斜。让反应后的混合液流入另一支管中 (注意不要让固体催化剂一起流出)。 第四步:用塑料针筒注射器吸取 1 mL 浓 NaOH 溶液(40),小心将针头刺穿弹性橡胶,让其慢慢地注入该支管。可以看到,有褐色液体浮在NaOH 溶液上。再用注射器抽取少量水。慢慢地注入该支管。又可以看到,褐色液体渐渐沉入溶液底部。轻轻振荡 Y 型管,固定、静置。拆除装置前可将 Y 型管的两支管中液体混合,以将未反应的溴完全除去。 (摘自唐增富,以
11、“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的理念研究化学实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 年第 10 期)素材 2 表 1 为某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研结果统计表。(摘自赵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化学教育,2013 年第 9 期)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述问题:(1)素材 1 中改进的化学实验有哪些突出的优点?(2)分析素材 2 谈谈本地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提出改进该地区实验教学现状的对策。三、诊断题23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高二化学练习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了分析。 【试题】浅绿色的 Fe(NO3)2 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Fe 2+2H2OFe(OH)2+2H+,向
12、此溶液中加入 1 mol/L 的盐酸溶液后,溶液颜色( )。 A变黄 B变浅 C变深 D不变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 A 的占 20,选择 B 的占12,选择 C 的占 68,选 D 的几乎没有。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4 案例:下面是某老师在“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一节教学实施后,对该节课教学进行的反思。1教学目标明确当前教学实施原则,对于“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等教学问题的处理上仍主要基于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课程标准尚未成为一线教师
13、决策的依据于是我们提出了“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的观点。本节课可以说是这个观点的一个范例,教材内容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创造和想象的空间。2框架清晰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从常见的含硫矿物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硫的世界,并从不同角度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环节二:从课本上的“ 交流与探讨 ”中含硫物质发生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入手,让学生在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二维坐标图中填入相关物质,认识物质分类与硫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完善二维坐标图。环节三:列举生活及生产中硫的转化实例,拓展自然界中硫的循环,通过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环节四:
14、展示精彩网络图,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来源于学生生活的含硫元素及化合物的关系图,让学生构建一套有特色的生活中元素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图。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书中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化学学科知识为教学明线以二维生活图的建立作为暗线,明线暗化,暗线明化,整节课因材施教,特别是结尾采用这样的形式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创新性,也从中体会到知识建构的重要性,让人耳目一新。3教学手段丰富不仅用精彩的语言来解读文本,用板书体现知识的逻辑性,还通过各种媒体如图片、实物、视频、实验等途径来解决实质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张张图片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五彩纷呈的实验现象背后诉说着一
15、个个科学道理。我们认为一节好课不仅要注重其知识性,还要注重逻辑性、趣味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地准备,要明确课标要求,使用好教材,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问题:(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理解与看法。(2)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起什么作用?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物质的结构组成和主要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乙醇、乙醛、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2的知识结构体系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
16、能量变化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2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乙醇”片段: 乙醇(ethanol)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是C2H6O。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原子团(一 OH),其结构式是 ,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C2H5 一 OH。含酒精的饮料中含有浓度不等的乙醇。75( 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观察与思考】 【实验 1】观察钠的保存方法,并向 12 mL 无水乙醇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 2
17、】向试管中加入 34 mL 无水乙醇,浸入 50左右的热水中,以保持反应所需温度。将铜丝烧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并感受铜丝颜色和乙醇气味的变化。 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 1 中金属钠与煤油、无水乙醇是否发生反应? 从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在进行实验 2 的过程中,铜丝的颜色先后发生什么变化?乙醇在实验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综合整个反应过程说明铜丝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煤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实验表明这些烷烃分子中与碳原子相连的氢不能被金属钠置换。但乙醇分子中羟基(一 OH)上的氢原子能被金属钠置换。我们已经知道水分子中一 OH 上的氢原子也能被金属钠置换。水与金属钠反应比乙醇与
18、金属钠反应要剧烈得多。 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CH 3CH2OH+2Na2CH 3CH2ONa+H2 乙醇在铜、银等催化剂存在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具有特殊气味的乙醛。【资料卡】甲醛、乙醛分子中都含有醛基,都属于醛类。甲醛的水溶液常用于种子杀茵消毒、标本的防腐,但不能用于浸泡食品。甲醛是制造酚醛树脂的原料。甲醛对人体有害,要注意防止装修材料中挥发出的甲醛气体污染室内空气。乙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可用于生产乙酸、乙醇等。在适当条件下,乙醛还可以进一步被氧化生成乙酸。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在有机合成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黄酒中存在的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
19、了酸味。【拓展视野】 酒与酒精 用谷物酿制的低度酒与工业上用发酵方法从谷物、植物秸秆得到的含乙醇 610的发酵液,经蒸馏可提高其中乙醇的含量。 含酒精的饮料中含有浓度不等的乙醇。工业酒精中往往含有一种称为甲醇(CH 3OH)的有机化合物。饮用含甲醇的酒有害人体健康,可造成失明,甚至中毒死亡,所以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含酒精的饮料。交通警察用经硫酸酸化处理的三氧化铬(CrO 3)硅胶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根据硅胶颜色的变化(硅胶中的+6 价铬能被酒精蒸气还原为+3 价铬,颜色发生变化),可以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甲醇、乙醇等醇类燃料是汽车的代用燃料。 要求:1写出本课的三维目标。2写出本课的重点和难
20、点。3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4由【观察与思考】可以得出乙醇具有哪些化学性质?5试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2015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宗旨是进
21、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学科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包括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材的编排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以及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而与教师的认知顺序无关。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科学探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它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不一定要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可以根据探究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任意顺序进行;科学探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8 【正确答案
22、】 C【试题解析】 PM25 又称为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人为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和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PM25 可以为酸雨的形成提供凝结核,与酸雨的形成有关;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 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 是大气中直径小于25
23、微米的颗粒物气溶胶指的是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半径一般为 0001100 微米,因此科学家认为 PM25 是一种气溶胶态污染物。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远程实验室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强大互连特性,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何地点进行课程相关的实验。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或称为软件共享)和实时测控实验( 或称为硬件共享)等方式,可以完成远程控制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实时观察实验结果、并可以直接获得实验报告等。B 项,手持技术,即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又称为掌上实验室,是由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数字化实验手段,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传感器、计算机
24、及其配套软件三个部分。C 项,微型化学实验技术,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技术。D 项,模拟实验技术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技术。10 【正确答案】 A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假说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数据经过详细的分类、归纳与分析,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
25、的样品。由题干描述可知元素周期表的本质是定律。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档案袋评价指建立学习档案,要求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纸笔测验是指通过传统的纸笔测试(一般以纸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来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诊断性评价又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题干描述的为活动表现评价。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教
26、育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教台理论假设或检验教育理论假没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案例研究是结合教育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教育情景和教育过程,建立真实的教育感受和寻求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案。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育实践者与教育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方法。因此答案选 D。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概念图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概念图可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工具。概念
27、图可作为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概念图可作为教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向某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银离子。B 项,CO 2 会与 Na2CO3 溶液反应,因此,除去 CO2 中的 HCl 气体,应将气体通过饱和 NaHCO3 溶液。C 项,往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淀粉可水解,但溶液显酸性,冷却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 也不会产生红色沉淀,正确操作应在冷却后、加入新制的 Cu(OH)2 之前,加入碱,使溶液显碱性。D 项,进
28、行分液操作时应从上口倒出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乙醛的结构简式是 CH3CHO,A 项错误;B 项正确;C 项,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1s22s22p63s23p5,C 项错误;D 项,由中子数是 146,质子数为 92 的铀原子可表示为 92238U,D 项错误。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石墨晶体中,同层的碳原子以 sp2 杂化形成共价键,每一个碳原子以三个共价键与另外三个原子相连。六个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形成了正六边形的环,伸展成片层结构,对于同一层来说,它是原子晶体。在同一平面的碳原子还各剩下一个 p 轨道,它们相互重叠,形成离域
29、键。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相隔 340 pm距离较大,是以范德华力结合起来的,即层与层之间属于分子晶体。在石墨晶体中不存在金属键。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已知反应 2H2(g)+O2(g)=2H2O(l)在任何温度下自发反应,则此反应的G= HTS0 恒成立。则H0,S0。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烷烃的取代反应属于自由基反应机理,反应的快慢与生成自由基的稳定性有关。键的解离能越小,自由基越稳定:烯丙基自由基异丁基自由基丙基自由基乙基自由基。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从素材中可以看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基础主要有: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
30、论,拉瓦锡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的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的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的倍比定律。前人的这些理论和实验都为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奠定了基础。(2)古希腊的原子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但是并没有得到科学地验证。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而得出来的,因而也更真实、更可靠、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从定性向定量化深入。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
31、向定量化方向发展。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4)“似乎用他的手开始试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 说出了实验与理论思维之间的关系。真理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同时理论思维通过实验现象看到现象的本质,由本质推断实验结果。22 【正确答案】 (1)用该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溴化氢的验证无干扰,NaOH 溶液除溴及观察溴苯的现象直观可信。实验过程对实验环境的污染很小,几乎实现了有害气体的零释放。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对装置的各部分作用以及对反应本质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装置
32、简单、仪器易取、操作简便、反应物用量少。用针筒进行加液,克服了气压的阻力,适合教师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2)本地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开设不合理,对实验课没有足够的重视。高考方案繁杂,课程开设混杂,教师和学生的任务繁重。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构建不足。有理念少行动,有开发少实用有情境少构建,有活动少专题。教师的实验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校本管理缺位。有教师少实验员,有实验室少用品,有考核少监督。学科评价不到位,不完善,化学实验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不合理。改进该地区实验教学现状的对策:课程标准和课程开设需要再建设; 学业评价和实验考查需要再反思;实验教学软硬件和实验员配备需要再加强; 实
33、验资源建设与教师培训需要再深化。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A 。 (2)Fe 2+为浅绿色,Fe 3+为黄绿色。Fe(NO 3)2 溶液中含有Fe2+和 NO3-,当向该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即加入了 H+,在有 H+存在的条件下,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将 Fe2+氧化成 Fe3+,所以溶液的颜色变黄。 (3)错解原因:选 B 的同学,错误地认为溶液加入盐酸溶液后起到了一定的稀释的作用所以溶液颜色变浅。选 C 的同学错误地认为加入 H+,Fe 2+的水解反应逆向移动,溶液中的 Fe2+浓度增大,使溶液颜色变深。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
34、种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是指恪守教材,不做任何改动与调整。由于在教材编写时,有些教学内容主要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以结论加验证式实验的形式呈现如果每节课均死板按照教材教学,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用教材教 ”理念的提出、倡导,是提醒老师不要只信奉教材,把教材当圣旨。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简言之就是“活用教材”。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方面,如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同时,又不能离开有关知识单独进行。这就
35、要求教师从“教教材” 转到“用教材教”,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2)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一个有效的情境平台,让学生自由自在的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所给定的教学情境中去挖掘知识,学习的主动权彻底交给了学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整实现三维目标学生在情境的基础上充分体验,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进而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36、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更多的情境体验有利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情境教学法通过开放式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学生可以在情境平台上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对于教材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情境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悟教材观点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情境材料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消化难点;教材中比较容易理解且和社会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就要鼓励学生自设情境材料,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学生的学
37、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化探索过程;在完成教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情境教学可拓展学习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乙醇分子的结构;了解羟基的结构特征:知道乙醇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形成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观点。 (2)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机理。 (3)教学流程图。(4)乙醇与活泼金属发生取代反应产生氢气;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5)板书设计 乙醇一、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处断裂 2氧化反应燃烧:全部断裂催化氧化:处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