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89215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愁莫展 相形见拙 黯然销魂 明辨是非(B)生灵涂炭 驰骋疆场 仗义执言 计日成功(C)英雄倍出 厉行节约 破釜沉舟 以逸代劳(D)富丽堂皇 按部就班 味同嚼蜡 耳濡目染2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想家的时候,家乡月就抚摸我的头,家乡柳就拉着我的手”,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景物与“ 我” 的亲密关系,表达 “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而奋力划船的情状(C) “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作者

2、的宝库;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运用衬托的手法,写出时间对不同人的不同意义和效应(D)“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无敌勇士身经百战而没受一点损伤,夸赞战士的英勇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B)聪明的小丁今年三十岁,恰好比他父亲的年龄小一倍。(C)在写文章时,我们有时会连用两个肯定词来加强肯定。(D)在万里长城的各个旅游点上,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4 流行于十七世纪欧洲的文艺思潮是( )。(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5 关于文艺

3、的起源,在我国现代文艺理论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劳动说(B)巫术说(C)游戏说(D)模仿说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知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诗本是可配乐演唱的乐歌,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B)曹操,字孟德,擅诗能文,诗歌境界雄浑阔达,刘勰称他为“七子之冠冕”(C)关汉卿,由文人而走向瓦舍勾栏,终成为“驱梨园领袖 ”,被推为元曲四大家之首(D)红楼梦堪称一部用俗语、俚语写就的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7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下列有关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在于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

4、需要,培养专业人才(B)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表达(C)语文课程标准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D)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成8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下列有关综合性学习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高度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B)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C)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学科学习(D)综合性学习强调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语文课程本身的熏陶

5、与感染作用9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评价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B)应重视检查、甄别、选拔和反馈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C)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根据学生特长反应学生的状态及水平(D)要重视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体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10 对下面这道作业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判断错误的是( )。某教师完成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后,布置一道课后作业: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入图书馆或者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班会时举行“毛泽东诗词欣赏” 报告会。(A)开发和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B)重点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C)创设语文实践活动

6、和学习环境(D)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古诗词鉴赏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11 请对诗歌第一句“ 堂前扑枣任西邻 ”中的“任”字作简要赏析。12 简要分析本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或表达方式。13 请写出杜甫另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名句。填空题14 所以动心忍性,_。(孟子)15 不宜妄自菲薄,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16 万里悲秋常作客,_。(杜甫登高)17 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18 约翰.克

7、里斯朵夫的作者是_。19 法国作家加缪和萨特是_文学的代表作家。20 “你在我的航船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出自作家 _的双桅船。21 “六书”中,_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假借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_,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写作题24 人前进的时候,一只手朝前,一只手朝后,朝前的手可以接受先行者的忠告,朝后的

8、手拉一把紧跟着的后来者,人类的发展就是这样一条链。请结合你对教育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作文不得透漏考生任何个人信息。教学实践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9、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助读材料:【材料一】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

10、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材料二】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材料三】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林云铭古文析义)25 文本解读(1)给【材料一 】中下面的句子断句。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2)将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3)联系【材料二 】【材料三】,对文本第 3 段烛之武的“说辞” 作简要赏析。26 教学设计(

11、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1)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必修课程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的要求,确定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重点,并说明理由。(2)阅读下面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某教师的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摘录)。步骤一:课前预习。学生观看教师事先录制的视频。(时间:10 分钟;主要内容:讲解重要字、词、句,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艺术)步骤二:问题引领下的课堂互动学习。学习过程如下:第一,字词检测;第二,分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第三,模拟烛之武的语言。综合地理、历史等知识,写一段说辞。(附问题:北京申办 2022 年冬奥会,假如你作为北京申奥会的代表,如何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陈述?)

12、【问题】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结合语文课程性质、文体特点,分析该教学设计优点、缺点。2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没有秋虫的地方叶圣陶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呵,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

13、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的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唯一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喜欢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到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

14、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这里并不是说愉快欢乐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需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远胜于淡漠罢了。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何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趣味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

15、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一九二三年八月三十一日作27 文本解读(1)文章第段中作者身居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描写记忆中的秋虫声,书写了哪些情感?28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应“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请以此为考查目标,给第 段设计一道考查题目。并给出答案示例。(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解读文本内容,请给本节课拟写一段 100 字左右的教学结束语,以引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思考。2015 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

16、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一愁莫展”中的“愁”应为“筹 ”;“相形见拙”中的“拙”应为“绌”。B 项,“计日成功”中的“成”应为“程”。C 项, “英雄倍出”中的“倍”应为“辈”;“以逸代劳”中的“代”应为“待”。故正确答案为 D。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使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鲜明透彻地说明了时间对四种人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效应。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搭配不当,“加快了发展速度 ”,但不能说“加快了发展规模”。B 项,数词使用错误,倍数只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减少。D 项,缺少主语,应

17、将“在万里长城的各个旅游点上 ”改为“万里长城的各个旅游点”。故正确答案为 C。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 18 世纪晚期至 19 世纪初期出现的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主发起。古典主义最早产生手17 世纪的法国,盛行于六七十年代。作为文学范畴中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 18 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而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前期的欧美地区。故正确答案为 B。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泰勒和弗雷泽是文学巫术说的代表;席勒和斯宾塞是文学游戏说的代表;弗洛伊德和荣格是文学无意识欲望说的代表;普列汉诺

18、夫主张文学起源于劳动,这一学说在我国现代文艺理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B 项。刘勰称“建安七子”中的王粲为“七子之冠冕”。D 项,红楼梦的语言不是俗语、俚语,而是文学语言。故正确答案为 C。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

19、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可知 B、D 项正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故 C 项正确。“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

20、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据此可知 A 项错误,当选。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是:(1)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2)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3)综合性学习应

21、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4)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5)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6)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故 D 项错误,当选。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要

2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故 A 项正确。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故 B 项错误。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故 C 项错误。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故可知 D 项错误。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入图书馆或者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体

23、现了对课内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A 项正确。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查阅图书馆和网络资料并举办报告会,体现了 C 项创设语文实践活动和学习环境。以小组形式、自己查找、报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故 D 项正确。案例没有体现培养语感。故 B 项错误,当选。古诗词鉴赏11 【正确答案】 这首诗的题旨是:告谕吴郎要体恤穷困的西邻老妇,让她毫无顾忌地来堂前扑枣充饥。全诗第一句,就已将这首诗的主旨直接明白地揭示了出来。一个“任”字笼罩全篇。“任”是“随意”“ 不加干涉”的意思,从这一个字,不难体会到诗人对西邻老妇的无限关怀和同情。诗写得有情有理:对吴郎是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全诗就一个“ 任” 字从

24、情和理两个方面发挥,千层百折,步步深入,将理说到极透处,将情写到极浓处,直到笔酣墨饱,和着血泪写出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来。12 【正确答案】 (1)以诗带书信,用词表义,明白如话却又委婉含蓄。(2)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词来作转接。如“ 不为”“只缘”“已诉”“ 正思” 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节奏感,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13 【正确答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填空题14 【正确答案】 曾益其所不能15 【正确答案】 引喻失义16 【正确答案】 百年多病独登台

25、17 【正确答案】 以手抚膺坐长叹18 【正确答案】 罗曼.罗兰19 【正确答案】 存在主义20 【正确答案】 舒婷21 【正确答案】 象形22 【正确答案】 全体学生23 【正确答案】 语文素养写作题24 【正确答案】 本题所给的材料,简洁明了而蕴意深刻。考生在作文之前,必须认真分析思考题意,并将其中所说的“人的前进” 与 “人类的发展”联系起来,进一步引申至题中所要求的对“ 教育的发展 ”的思考。人在前进中,两只手必然一前一后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朝前的手可以帮助自己在趔趄的时候扶住先行者,从而稳住身形不摔倒在地;朝后的手可以拉住步步跟随而步伐尚不稳健的后来者,尽力保证其一路安然,平安抵

26、达。中间的人,在前行者与后来者之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先行者而言,中间的人是后来者;而相对于后来者而言,中间的人又是先行者。双重身份的担当,使中间的人承前而启后。正是因为有了中间人的作用,三者才能相互扶持,顺利前行,步步稳健,一路无阻。人类的发展也是如此。当下的人,正是牵着前人的手,沿着前人的路,一步步走出成功。正是因为有前人的引导,当下之人才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上” 纵览世界,观得百态,在更高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获得成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下的人,有后来人所不具备的知识积累与实践经验,牵着后来人的手,引着后来人一步一步,领略已经收获的真理,绕过可能出现的挫折,让后来人更加迅速且直接

27、地向前进发,不断创新。先行者无畏。后来者有知,而中间的人将这种无畏与有知有效地联结成一条无间断的链,三者共同推动整个人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一道理引申到教育事业当中,主要体现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展方面。考生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作文。(1)教育理论的发展。当下教育理论的发展,少不了对以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对比与取舍、吸收与借鉴,前人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所下的功夫,为现今相关理论的提出作了极深、极广的铺垫。而现今我们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所作的努力。同样为后来研究者提出更为完整、合理且适应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教学理论提供借鉴;后来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上的创新性,同样可以反过来推助现下教育理论的发

28、展。(2)教学中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教学经验的增长和教学技术的提升。作为教师,我们要谦虚向老教师讨教,从老教师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提炼适于自身教学、能够提升个人教学技能的重点、要点,并将之付诸实践,使个人不断得到发展。而刚工作的新教师,他们虽然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经验尚少且运用不够熟练。对于他们在教学中可能存在或已经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提醒,热心帮助,多加讨论,相互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我们作为中间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一部分,承接自老教师,启于新教师,其整体是一个完整而不间断的链条。这一链条,始终处于持续、完整、良性的发展模式中,其中的三部分相互影响,先行者提携后来者,后来者影

29、响先行者,先行者快马加鞭,后来者跃跃欲试,三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们还可以从教师的身份人手。教师承接了自己老师的知识、思想,充实了自己的人生,而又将这份培养人类发展所需人才的工作继续下去,将自己的所学所思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从而带领他们走向新的人生。考生在选择作文切人点时,可从上述两方面中的一点人手,也可两者兼而顾之。作文时先确立题目,明确题意,然后把握重点(先行者、当下者、后来者三者关系以及其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围绕中心内容分段陈述。结尾段落处,可结合个人经验表达自己对教师职业的感受与志向,深化升华主题,体现出该篇文章的立意在当今教育中的作用。教学实践25 【正确

30、答案】 (1)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2)况且当初君王您曾对晋君施过恩惠,晋君答应给您焦、瑕两个地方;他早上刚渡过黄河,傍晚就在两地加固城防工事;这是君王您所知道的啊!要不是其中的利害非常切合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像这样呢?(3)烛之武之所以能说服秦伯退兵,主要是因为他去说服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丝毫未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秦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处处为秦着想首先,烛之武开门见山:“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但作为郑大夫的

31、烛之武却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相反,却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来表明为秦着想的立场。先分析了“ 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谈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别国(晋)的土地,扩展了别国的势力,而邻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接下来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正当秦伯在考虑灭郑、存郑与自己的利害关系时,烛之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为秦君分析:“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离间双方。这番话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着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

32、来,预言晋国此后的动向:“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秦晋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由于晋国当时已成为中原霸主,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烛之武的这篇说辞戳到了他的痛处,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主意。退兵助郑。26 【正确答案】 (1)教学重点: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的要求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

33、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文虽然作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但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也比较浅显,且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对艺术特色等作过多的分析。因此,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2)优点:该教学设计中步骤一,一方面一改以往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中更加深刻地体会了烛之武语言的艺术。步骤二中设计问题,且结合地理、历史等知识,实现了从课本知识到生活能力的转换,同时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提高学生的语

34、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缺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在此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虽然形式新颖,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另外,学习文言文,也要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但在此教学设计中欠缺诵读环节。27 【正确答案】 (1)作者身居的环境具有嘈杂、喧闹、枯燥无味、令人窒息的特点。文章从环境的渲染起笔,营造出一种冷漠无味的艺术氛围,暗示了“没有秋虫的地方”是一个没有生气 “趣味干燥 ”的地方。而这样的“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究竟

35、是什么地方呢 ?作者设置悬念,在篇末才有了答案。(2)作者一方面通过对记忆中秋虫名曲的描摹和愉悦心情的抒发,与现实寂寞无声的无虫之秋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审美心理的反差,从而突出期盼之情的急切和无奈之心的焦灼另一方面又通过对“绝响” 的讴歌,引发出一种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正是这秋虫的鸣叫,使作者摆脱了死一样的空寂,与他追求不平淡的生活的心理相应和。由此作者生发开去,道出了一个热血青年不甘沉寂的律动之情。28 【正确答案】 (1)文章第 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秋虫的叫声的?答案示例: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声响、音量、节奏、神韵几方面突出秋虫鸣声的和谐丰富。寄托了作者对风清月白、虫声唧唧、生机勃勃的真实生活的向往。(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悦耳的、嘈杂的、平淡的、激扬的,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会有不同的体会,但当一切都归于寂静,我们又会如何呢?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没有秋虫的地方的诅咒和对秋虫灵趣的赞美,热烈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不甘淡漠沉寂的生活、期盼冲向生活激流的强烈愿望。作者恋念秋虫的鸣曲,羡慕可以避开“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 的秋虫。正是作者不愿辜负生活馈赠,让生命充实起来的心曲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