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892263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的表达正确的是( )。(A)它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测出来的(B)它的数值等于 60210 23(C)它是一个有量纲的常数(D)它的单位是摩尔2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 -1 KNO3 溶液:Mg 2+、Fe 2+、Cl -、SO 42-(B)无色透明的溶液:Cu 2+、NH 4+、NO 3-、CO 32-(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K +、Ca 2+、Cl -、ClO -(D)水电离出的 c(H+

2、)=10-12mol.L-1 溶液:Na +、NH 4+、SO 42-、NO 3-3 M(OH)2 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沉淀溶解平衡:M(OH) 2(s) M2+(aq)+2OH-(aq),在常温下其 Ksp=210-20。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 M(OH)2 沉淀,需要 002 mol.L -1的 MSO4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来调整溶液的 pH,使溶液的 pH 大于( )。(A)2(B) 3(C) 4(D)54 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B)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当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钢管若需保护,可采用牺牲阳极

3、的阴极保护法(D)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是,电子从负极经过溶液流向止极5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 1 所示装置制取氨气(B)用图 2 所示装置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C)用图 3 所示装置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氧化(D)用图 4 所示装置说明浓 H2SO4 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 2 具有漂白性、还原性6 想要确定某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常需要用到下列测定法中的( )。紫外光谱法 色谱法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A)(B) (C) (D)7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 5 所示,它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可以燃烧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能和 N

4、aOH 溶液反应 能发生酯化反应能发生加聚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A)(B)只有 (C)只有 (D)8 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图中 a、b、c 分别代表这三种堆积方式的晶胞结构。a、b、c 三种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 。(A)3:2:1(B) 11:8:4(C) 9:8:4(D)21:14:99 下列化合物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A)CH 3CH=CClCH3(B) CH3CH=CHCH3(C) CH3CH2CH=CH2(D)CH 3CCl=CClCH310 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下列说话中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是

5、自发反应(B)持续加热的反应一定是非自发反应(C)在低温条件下能进行的反应就是自发反应(D)G0 的反应一定是不能发生的反应11 “化学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这两个主题属于高中化学课程模块中的( ) 。(A)化学 2(B)化学与生活(C)化学与技术(D)物质结构与性质12 下列有关中学化学教科书内容编排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子、分子等重要概念在教科书中必须有明确的定义(B)教科书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达成一致的定论(C)教科书中知识编排顺序要同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保持一致(D)教科书应适当加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科普内容13 下列对于“ 氯气” 这一内容设计的

6、教学目标合理的是( )。(A)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氯气和水的反应,体验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B)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和合作意识(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氯气性质及反应的学习,认识科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14 一位教师在讲授“ 油脂 ”之前,先让学生回忆高级脂肪酸的定义、甘油的结构、酯的通式及其性质,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油脂的结构和性质。该教师这样处理的目的主要是( ) 。(A)提供先行组织者(B)发展多元智能(C)创设认知冲突(D)促进学生反思1

7、5 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下列关于教学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反思是针对教师本人的教学实践行为(B)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教育教学理论,也可以是教育教学实践行为(C)教学反思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D)教学反思只能在教学实践行为发生后进行16 下列有关化学教学情境创设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量多创设几个情境(B)与化学相关的火灾、爆炸、污染等新闻是比较好的情境素材(C)与化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是最有效的创设情境的手段(D)教学情境应与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密切相关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不恰

8、当的是( )。(A)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B)通过典型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变化规律(C)通过详细讲述实验和教师演示取代学生实验(D)利用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18 下列教学评价活动中,符合当前教学评价发展趋势的是( )。(A)通过反复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强化(B)每次考试后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依据排名进行奖惩(C)每单元新课学完后用往年相关高考题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D)建立学生问题档案,并作为调整教学计划的依据19 按照一定的标准,可把化学学科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属于陈

9、述性知识(B)物质的合成、分离和提纯属于程序性知识(C)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D)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以及有机反应的基本规律属于策略性知识20 同一班上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聆听同一教师的声音,但他们的学习方式及认识水平并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的调控要有层次性,以便使全班学生均能受益。这里说的调控主要是( ) 。(A)教学语言的调控(B)教学目标的调控(C)课堂环境的调控(D)教学时间的调控二、简答题21 新课程改革以来,针对原有化学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中学化学的教学要由“ 知识为本 ”的教学转向“观念为本”的教学。化学基本观念是个体在系统学习化学课程的基础上所形成

10、的对化学的总体看法和概括性认识,具有超越知识的持久价值和广泛的迁移作用。在学校教学中,化学基本观念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反思概括,例如元素观:二是来自学生对化学探究过程、学习方法的反思,例如分类观:三是来自学生对化学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的认识与反思。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中学学段,学生应该形成那些化学基本观念?(至少写出三种,已给的两种除外)(2)简述“分类观”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应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2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验)中有这样的表述: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11、,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2)试举例说明如何借助化学史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 的规律。三、诊断题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在 100 mL 某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硝酸的浓度为04 mol.L -1,硫酸的浓度为 01 mol.L -1,向其中加入 192 g 铜片,微热使其充分反映,最终溶液中 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Cu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4) A015 mol.L -1 B0225 molL -1 C

12、03 mol.L -1 D06 mol.L -1 【考试结果】有 546的学生错选答案 A。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答案是:_。讲评本题时,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_。 (2)试对学生错选答案 A 的原因进行诊断和分析。四、案例分析题24 案例:“问题连续体 ”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 (JMaker)教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的。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问题类型一,属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解水平。问题类型二,属理解层次,达到对事实的理解水平。问题类型三,属综合层析,达到对概念、原理

13、的掌握水平。问题类型四,属运用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运用水平。问题类型五,属探究层次,达到自主探究及创新水平。上述五类问题可以归纳为封闭性问题(相当于第一、二类问题)、半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三类问题)、全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四、五类问题)。以“硫酸”一节为例。运用 “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设计如下:1第一类问题:感知层次实验 1: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试剂瓶相同、酸体积相同),说出鉴别方法,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第二类问题:理解层次实验 2:量取 2 mL 浓硫酸并稀释成稀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3第三类问题:综合层次浓硫酸和稀硫酸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4、上均有很大的不同,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4第四类问题:运用层次_5第五类问题:探究层次_问题:(1)请补充上述材料中第四类问题和第五类问题各一个。(2)第五类问题为开放性问题,请说明此类问题的教学价值。(3)另外挑选高中化学内容设计出符合“ 问题连续体” 的一组问题(至少五个) 。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材料,针对“ 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内容,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 化学

15、 1(必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 该版本教材化学 1(必修)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 部分内容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例如,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l -)脱离 NaCl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如下图),NaCl发生了电离。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为简便起见,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 NaCl

16、=Na +Cl- NaCl 加入水中水分子与 NaCl 晶体作用NaCl 溶解并电离 HCl、 H2SO4 和 HNO3 的电离也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 HCl=H +Cl- H2SO4=2H+SO42- HNO3=H+NO3- HCl、H 2SO4 和 HNO3 都能电离出 H+,因此,我们可以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叫作酸。材料四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符合一般要求。要求: (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3)设计教学过程;(4)设计教学板书。2016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17、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含有的粒子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是 NA,单位 mol-1,它与 0012 kg 12C 所含碳原子数相等,大约为 60210 23,也就是NA 约为 60210 23mol-1。由此判断,B 、D 错误,C 正确。阿伏伽德罗常数因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得名,阿伏伽德罗常量的值最早是由约翰.约瑟夫.洛施米特于1865 年测出,A 错误。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选项,含有 Cu2+的溶液是蓝色的;C 选项,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的,含有大量 H+与 ClO-不能大量共存;D 选项,水电离出的 c

18、(H+)=110-12molL 的溶液可能是酸性的,也可能是碱性的,碱性条件下,NH 4+容易与OH-结合。因此,B、C、D 错误,正确答案是 A。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K sp=x(M2+)c(OH-)2,若要生成 M(OH)2 沉淀,那么 c(M2+)c(OH -)K sp,已知 c(M2+)=002molL,K sp=210-20,计算得到 c(OH-)110 -9 molL,由此判断溶液 pH 值大于 5。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选项,钢铁浸在水中,若是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A 错误;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与电源负极相

19、连,B 错误;C 选项,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即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D 选项,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时,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 D 错误。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溴苯与四氯化碳互溶,不能通过萃取的方法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溴。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有机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测定分子结构的方法是四大光谱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物质是有机物,可以燃烧,具有的性质;该有机物含有双键,并且与苯环相连的 碳原子上含有 H均可以被氧化,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具有的性质;该有机物中含有羧酸基,能和 NaOH 溶液反应具有的性

20、质;该有机物还有羧基和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具有的性质;该有机物中含有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具有的性质。该有机物不含有酯基等能水解的基团,故不具有的性质。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晶胞,一个晶胞含原子个数 b 晶胞,一个晶胞含原子个数 n2=8 c 晶胞,一个晶胞含原子个数 ,由此可知a、b、c 晶胞中原子个数比为 3:2: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中加成反应的取向主要取决于双键碳原子上连有的取代基。如取代基是给电基,会增加双键碳上的电子云密度有利于亲电加成反应;如取代基是吸电基,会降低双键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不利于亲电加成反应。甲基、乙基都是给电子基团,氯原

21、子是吸电子基团,而且两个甲基的给电子能力大于一个乙基的给电子能力,答案为 B。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给定的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能自动进行的过程或反应,称为自发反应。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依据是吉布斯自由能,G0 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反之则不可以自发进行。A 选项,一经引发即能自动进行,是自发反应;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 S0,与是否持续加热无关,B、C选项错误:G0 反应不可以自发进行,但是可以施加外界条件让它发生。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课程模块中选修(2)化学与技术的主题包括: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化学与工农业

22、生产。所以选 C。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于无法给出的概念,或者比较抽象的概念,宜用举例、比喻的手段说明,所以 A 项错误:对于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达不成一致定论的,要辩证看待,所以 B 错误;教科书编写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发挥化学教师的创造性,所以 C 项错。答案选择 D。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C 选项是过程与方法目标,B 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 D项是符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讲授油脂之前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学习的内容,属于温故知新导入,属于提供先行组织者,正确;发展多元智能指的是通过对知识讲解,促进学生全面发

23、展,题干未涉及;题干中没有涉及认知冲突,两者属于相关知识;题干学生的行为属于回忆不属于反思。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师的反思,同样是对学生的反思、教法的反思,所以 A、C 错误;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学后的反思,同样也是教学前的预设,所以 D 错误。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不是越多越好,所以 A 项错误;教学中宣传化学对人类的影响要全面,让学生认识真正的化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观,B 项片面了;创设情境要具有针对性,无谓最有效,只要抓住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设置情境即可,所以 C 项错误。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实验是普通

24、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通过老师详解和演示代替实验教学。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不能以成绩为主。建立学生档案评价是新型教学评价手段之一。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5、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属手陈述性知识,C 项正确;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难于陈述清楚,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属于程序性知识,所以 A、D 项错误;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物质的合成、分离和提纯属于策略性知识所以 B 错误。20

26、【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中体现了同一语言(教师讲解),同一环境(同一教材),同一时间,本题中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微粒作用观、能量观、变化观(结构观、实验观等其他化学基本观念也可)。 (2)分类观是指在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过程中,遵照物质变化的规律对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系统、规律性的思维导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第一,基于分类观构建学习情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物质的分类部分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情境:图书馆或者图书大厦里通过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7、从而帮助人们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大超市里的商品按照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等。通过这两个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分类的实例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便利,进一步激起学生对于“分类” 的学习的兴趣。第二,基于分类观构建问题设计。比如在物质的分类部分,教师可以设置具有启发性和驱动性的问题。如“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以问题驱动教学。基于分类观构建问题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之前已有的分类的经验与将要学习的化学物质的分类之间的联系与差距,以便于学生在迅速理解分类观的同时。对于分类学习观

28、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第三,基于分类观构建小组活动设计。如在物质的分类部分,对于教师设置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探讨,在吸引学生亲自动手去进行分类的同时,促进学生思考分类背后的原因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能学以致用,将新学到的内容回归于生活。22 【正确答案】 (1)通过古代化学的成就以及化学家的奋斗历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通过概念、学说、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启迪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通过戴维、诺贝尔为化学事业的牺牲,学习化学家献身化学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通过侯德榜及其侯氏制碱法培养合作及爱国主义精神等等。总之通过化学史,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尽

29、量充分的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增加化学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2)如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库特瓦从“海藻汁盐” 中提取氯化钠、氯化钾、硫酸盐等时,加入浓硫酸这一强氧化性的试剂。从而发现了新元素的化学史,让学生思考,如果库特瓦当时加入的是稀硫酸,还能不能发现新元素?为什么?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进一步向学生讲述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 的规律。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B。正确解题思路:首先写出金属铜在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 +2NO3-=3Cu2+2NO+4H2O,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可

30、以得到溶液中 NO3-物质的量是 004 mol,H +物质的量是 006 mol,加入铜片物质的量是003 mol。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比较可得到 NO3-和铜均过量,H +完全反应,那么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是 006 mol =0022 5mol,计算 Cu2+物质的量浓度为 =0225 mol/L。 (2) 很多同学错选 A。是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是机械的、孤立的,仅考虑到按照铜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 3Cu+8HNO3=3Cu(NO3)2+2NO+4H2O 进行计算,由铜片物质的量是 003 mol,硝酸物质的量是 004 mol,就错误地认为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是 0015 mol。从而计

31、算得到 Cu2+物质的量浓度为 015 molL,而忽略了混合溶液中的硫酸也可以提供 H+。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运用层次:氯碱工业中,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氯化氢,为什么?浓硫酸能干燥氨气么 ?为什么?探究层次:探究防治酸雨的办法。(2)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钠与水的反应感知层次:实验,在烧杯中加一些水

32、,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理解层次:由现象得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综合层次:铁、镁、铝与水反应么? 条件是什么?运用层次:生活实际应用,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解释原因。探究层次:事件发生后该怎样处理? 为什么?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离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认识电离的本质,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和盐的定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了解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33、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离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 教学难点:从电离的角度探究酸碱盐的本质。 (3)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的内容,那么,什么是电解质呢?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呢? 新课教学 生: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并小结发言: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师: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么产生的呢?通过板书画图来从微观角

34、度展示氯化钠溶解的过程从而解氯化钠的电离过程。如下图:师:具体分析,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师:那我们如何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呢?引入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NaCl=Na +Cl-,像这样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

35、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作电离方程式。请同学们自己写出H2SO4、HCl 与 HNO3 的电离方程式。 生:书写电离方程式:(1)H 2SO4=2H+SO42- (2)HCl=H+Cl- (3)HNO3=H+NO3- 师: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作碱。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 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作盐。 生:学生练习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 Na2SO4、AgNO 3、BaCl 2、NaHSO 4、NaHCO 3、NaOH 师:书写的过程中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注意: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4)设计教学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