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892286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某必修教材编排有评说历史的专题“历史的回声” ,按照该教材“专题内容”单元构成的方式,下列课文属于该专题的是( )。(A)苏武牧羊(B) 阿房宫赋(C) 赤壁之战(D)烛之武退秦师2 在校本课程“ 成语智慧”的学习中。有同学请教“韦编三绝”“闻鸡起舞”“洛阳纸贵”三个成语分别涉及的人物。教师的回答,正确的是( )。(A)孔子 班超 白居易(B)司马光 祖逖 白居易(C)司马光 班超 左思(D)孔子 祖逖 左思3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课外阅读” 的教学建议,下列教学行为,合适

2、的是( )。(A)教师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B)教师把每周五的一节语文课安排为课外阅读固定课时(C)教师让学生至少读五本“文学名著简介”,并写读后感(D)教师让不愿读巴黎圣母院的学生欣赏同名改编电影4 教师开设了“ 审美修辞”的课程。该课程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规定的选修课程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语言文字应用(D)文化论著研读5 在“文明旅游 ”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请学生运用幽默语言提示人们爱护草地,下列学生表达合于要求的是( )。(A)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B)小草长得好,路过绕一绕(C)小草绿油油,爱惜记心头(

3、D)眼前芳香草,千万莫醉倒6 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歌行体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 琵琶行(C) 商山早行(D)春江花月夜7 作文修改课上,师生根据作文情况各自提出问题,然后围绕所提问题开展讲评、讨论。对该做法的分析,合适的是( )。(A)学生参与讲评,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B)师生共同讨论,有利于化解师生的矛盾(C)师生全程合作,凸显了写作过程的评价(D)评价主体多元,可转变师生的评价理念8 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展示“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等多种状态的荷花图片,请学生浏览以感受课文中描写荷花的文字。对该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

4、教师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B)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的深层内涵(C)教师通过比较提升了学生语言感悟力(D)教师有较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意识9 教师请学生每节课前轮流做“五分钟演讲” ,演讲内容是最近阅读某名著的感想。对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演讲训练序列化(B)演讲训练常规化(C)演讲训练生活化(D)演讲训练综合化10 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播放以再别康桥为歌词的歌曲,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情感。对该做法的分析,合适的是( )。(A)教师准确落实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目标(B)教师清楚区分了音乐旋律与诗歌的节奏(C)教师所用资源未能形象地表现诗歌节奏(D)教师不宜借用音像

5、材料教学再别康桥11 阅读“戏剧活动 ”的设计,按照要求答题。第一阶段,学生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推荐的课外读物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寻找感兴趣的材料,改编成剧本。第二阶段,学生举办剧本推介会。大家交流、欣赏各自改编的剧本,评选出优秀剧本,供同学们选择排演。第三阶段,戏剧展演。学生依据事先研制的戏剧表演评价规则,对各个剧目演出情节进行评价,评选优秀剧组、演员等。对上述“戏剧活动 ”设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师意在强调学生应将阅读结果转化为表演活动(B)设计体现出以评价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理念(C)教师搭建校园明星成长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兴趣(D)设计让学生做实施者、评价者

6、,教师则做旁观者12 阅读师说导入环节的课堂实录,按照要求答题。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位家长的观点有道理吗?生 1:我认为这位家长的观点是正确的!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就是靠毛泽东才名扬天下的,而毛泽东没有老师照样可以自学成才。生 2:我不赞成这位家长的意见,因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没有老师,就没有当代文明;没有老师,人类只能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蒙昧时代。师:同学们的发言反映了对教师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先研读

7、师说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韩愈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然后再请同学们深入讨论。对上述导入环节的分析,正确的是( )。(A)从生活中的故事入手,激起了学生对课文的争论(B)以提问方式引发学生讨论、掌握课文的主要观点(C)从尊师重教的问题出发,引出了师说的教学(D)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营造出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13 为美国浪漫爱情电影Bathing Beauty翻译片名,下列准确反映影片内容,又蕴含传统文化色彩,使中国观众更易于接受的片名是A.水上芭蕾 B.出浴美人C.出水芙蓉D.水上盛典【注】Bathing:洗浴。Beauty:美女。电影Bathing Beauty讲述了作曲家史蒂夫为了追求美丽的水上芭蕾舞

8、教练卡罗琳,跟着她学跳水上芭蕾的故事。答案:C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生英汉互译的语言表达能力(B)学生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C)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水平(D)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化的能力14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在语文课程中教学语言知识,既需要随文学习、及时积累,也需要适时整理,集零为整。有效积累,需要训练学生养成朗读、复述、背诵、抄写、默写等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有效整理,是因为隐含于范文的活的语文规律,需要适度的明确化、类型化和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学生自主组建有结构的知识。否则,模糊的、个别的、散漫的知识既不利于学生必要的理解和记

9、忆,也不利于他们有效的模仿和迁移。这种整理,既应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也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必要环节和良好习惯。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理解某一事物就是意味着给某一事物在知识、动机、信念、系统中找到位置,意味着了解某一事物在我们活动中或他人的活动中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对上述教学论文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语言知识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B)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中“整理”比“ 积累”重要(C) “有效整理” 有利于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D)“有效积累 ”的是模糊的、个别的、散漫的知识15 阅读鸿门宴的学习任务设计,根据要求答题。课前学习任务:

10、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翻译课文,并归类整理“如、谢、举” 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课中学习任务:项羽因曹无伤的密报“大怒” ,这个 “怒”字包含哪些内涵? 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和刘邦说的一模一样,仅在语句上稍有变化,是吗?如有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课后学习任务:收集名人对项羽评价的诗词,看看他们在诗词中对项羽的评价是怎样的,以“我看项羽 ”为题写一篇文章。对上述学习任务设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把握住探究学习的本质特点,探究任务设计充分(B)教师以生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C)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强,课中任务切入准,覆盖面广(D)教师整合资源设计课后任务,

11、达成了专题探究的目标二、案例分析题15 案例: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片段),完成问题。师: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座巍巍玉山,而林黛玉进贾府则是这座玉山上的一块美玉。关玉亦有微瑕,美中常有不足。林黛玉进贾府这块美玉是否有“瑕疵 ”呢?今天就请大家仔细阅读文本,说说自己的发现。生:课文中有一句:“ 丫鬟进来笑道: 宝玉来了 。” 贾宝玉和丫鬟是主仆关系,“宝玉”一词应该换为“宝二爷”才符合实际。师:你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很好!对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生:我觉得丫鬟不喊“ 宝二爷 ”,称“宝玉”体现了贾宝玉与丫鬟们的亲密无间、情同兄妹的关系,正体现了贾宝玉的“叛逆” 性格。师:说得好!宝玉

12、在贾府中的确与众不同,他“主仆不分,男女无别 ”的平等作风正是他性格中的闪光点。生:我发现一个问题,林黛玉到荣国府见王夫人时,房内“靠东壁西面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面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我认为这是作者的小小疏忽,“ 半旧”的家用摆设怎能表现贾府的豪华奢侈呢?(掌声 )师:你善于发现,探异求新,不简单!刚才的掌声是对你最好的鼓励。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也许会有更精彩的发现。生:我不同意,“ 半旧”让我们看到了贾府更深层次的东西,如果不是有多年的富贵,其家用摆设不会是“ 半旧 ”,这个“半旧”正体现了贾府奢华生活的深厚。生:我也

13、认为作者写得很真实,贾府既不是破落户,也不是暴发户,这个“半旧”体现了贾府的显赫非一朝一夕。生:其实,这个“ 半旧”也预示着贾府未来的命运。师:果然,大家有了新的认识,看来这实在不是作者的疏忽!“半旧” 这个形容词恰恰来自于作者直接的生活体验和敏锐细致的观察,正是作者的用心之处。不过,能够深入思考、有所发现、大胆质疑的精神值得提倡!请继续给名著指“瑕” 。师:本节课虽然我们没有找到课文的瑕疵,未免遗憾,但我们收获颇丰,我们感受到了经典作品须慢慢读、细细品,方能悟出其中的妙处。记得当代红学大家周汝昌曾经这样评价道:“ 曹雪芹是个惊人的天才,他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大文豪、

14、大诗人、大思想家、大词曲家、大音乐家、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医药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这样一个学识极广博、素养极高深的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有机会能通读红楼梦,将来成为一个“红楼迷” ,甚至成为一名“红学”专家。问题:16 请评析教师是如何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17 请说明教师引用周汝昌先生评价的意图。17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问题。成功源自恒心成功源自恒心,这话不假。古往今来,大多成功之人,不正是因为恒心才成功了吗?失败者的未来未必就是失败,但成功者的历史一定有过失败。但是,如果失败者没有恒心,那他最终很可能仍是一个

15、失败者。明代学士宋濂, “幼时即嗜学 ”,但因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所以只能借人家的书亲自抄写,即使到了“天大寒,砚冰坚” 的地步也不放松抄书,常常将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保证每次都能及时地将书还回去。他到了成年,因为“益慕圣贤之道” 而“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可见相当坚苦?读书的时候,对同学的华丽的衣着视而不见,只是专心学习,终于,他成为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的大文学家,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试想,如果宋濂没有恒心,他抄书时,叹手指不可弯曲而不抄,跟随老师时又因路途崎岖而半路折回,又因看到同学华丽的衣着而愧不如人,他会取得成功吗?会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吗?当然不可能。他的成就,归功

16、于池的恒心。他的恒心致使他的成功。在国外,一名年轻人与其他许多年轻人一样,有他自己的梦想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他写了一个电影的剧本,并希望拍成电影,于是,他来到了好莱坞这个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市。他的演艺道路十分坎坷,终于,当他拜访第一千八百五十次时,一家公司的老板答应了他、过了一段时间,电影拍摄完成,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作洛奇,那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席维斯史泰龙。我不禁设想,如果跟其他人一样,他可能第一次就放弃了,也可能是到第一千次就放弃了,也可能是在第一千八百四十九次才放弃,如果这样,那么史泰龙就与其他大多数人一样,只有幻想了。“锲而不舍,金石可缕。”荀子说这话时,是在战国时期,但

17、仍然对现代人有勉厉作用。成功源自恒心,让我们成为有恒心的人吧!问题:18 请从第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19 请指出该作文在论证方面的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三、教学设计题19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归去来兮辞 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

18、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

19、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中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5)第二单元第一课,同单元另外 3 篇课文为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单元说明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

20、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班额 50 人。教学条件教

21、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问题:20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1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2 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 ,前人说此赋 “沛然如肺腑中流出,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2016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苏武牧羊节选自汉书苏

22、武传 ,取材自史事“苏武杖汉节牧羊”。作者重在记叙苏武出使匈奴、身陷匈奴,后历尽艰辛、饱受苦难,持节 19 年而不改其志的历史典故,突出苏武“威武不屈”的操守,但并未对这一典故及人物进行评说,故不选。B 项,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借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出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并以此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同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阿房宫赋是评说历史的文章。C 项,赤壁之战出自北宋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本文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其中又以描述战前准备为主。作者重点捕述了战略决策的巧妙运用、孙刘联盟的结成过程以及最

23、终抗曹计策的制定,但并未对这段历史多作品评,故不选。D 项,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公元前 630 年,秦、晋寻衅合攻郑国,而郑国烛之武只身涉险与秦穆公交涉,最终以不卑不亢之态、剖析利弊之言,退秦国之兵的史实。文中也无品评之论,故不选。本题当选 B 项。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常用以比喻读书勤奋。史记言“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即赞颂孔子为研究周易而反复翻读,以致穿连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断了好多次。“闻鸡起舞”最早出自晋书祖逖传,用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中记载,相传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在年轻时便立志报国。为精进武艺,振奋精神,半夜一听到鸡鸣,就

24、与好友披衣起床,拔剑练武。“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晋书中记载:西晋时期左思的三都赋历经曲折后为世人所知,风靡京都,盛行一时,“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故本题当选 D 项。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故 A 项表述正确。B 项,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应根据学情灵活进行课时涮

25、整与安排,“把每周五的一节语文课安排为同定课时”的做法并不合适。C 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必修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指出,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此外,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仅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的方式过于单一。D 项,仅仅依靠欣赏同名改编电影,而不对阅读文本本身展开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讨论,无法达到课外阅读活动的目的。故本题当选 A 项。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修辞属于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6、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审美修辞是较为高级的、与美学相结合的关于修辞的概念,符合语言文字应用的条件。故本题当选 C 项。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要求“运用幽默语言”来提示游人爱护草地,不能随意踩压小草,意在考查考生对语体的理解以及对修辞的应用。选项中,A 、B 、C 三项虽然读来都有节奏美,尾字均押韵,但表述方式却过于直白;D 项以“芳香草”突出花草的芳香与可爱,以“莫醉倒”夸张修辞花草芳香的影响与作用,并暗示人们不要因为流连花草而踩踏压坏了草地,委婉幽默。故本题当选 D 项。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歌行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7、篇幅长短灵活;保留有古乐府叙事的特点,将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生动;冲破格律诗对格律、音韵的要求,平仄不拘;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以七言为主,穿插三、五、九言的句子;诗歌命名中通常有“歌 ”“行”“歌行”等字眼。A、B、D 三项均为歌行体作品,C项商山早行属于五言律诗。故本题当选 C 项。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生参与讲评,是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不是以减轻教师负担为目的的,A 项说法错误。师生根据作文情况提出各自的问题,共同分析讨论。目的在于通过合作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和作文评价水平,B 项说法错误。题干所述作文教学

28、并非是写作过程教学,而是完成写作后进行的作文修改教学,C 项说法错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教师让学生参与讲评吗,有利于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转变师生的评价理念,D 项说法正确。故本题当选 D 项。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对比展示多种状态下的荷花图片,方便学生直接感知荷花的形态

29、与情韵,有效体会课文中描写荷花的文字。提升对课文的感悟力。故 C 项说法正确。题干中教师要求学生浏览感受文中捕写荷花的文字,并不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未对描写荷花的文句进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故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感悟文字,而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本题当选 C 项。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中“轮流”一词体现出演讲训练的序列化;“每节课”一词体现出演讲训练的常规化;“最近阅读”这一限定体现出演讲训练的生活化。“综合化”在题中并未得到体现。故本题当选 D 项。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诗歌教学过程中,反复吟诵诗歌是学生初步感知诗歌节奏

30、、韵律,体会诗人情感的最佳方式。A 项,题干中教师让学生体会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情感,但仅通过播放同词歌曲的方式,是无法实现陔教学目标的,故 A 项说法错误。B 项,教师用播放同词歌曲的方式完全代替了学生朗诵,这体现出教师并未能明确区分出音乐旋律与诗歌节奏的区别,故 B 项说法错误。C 项,教师虽然应用音频资源来辅助教学,但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歌曲旋律并不一致,以听歌代替朗诵,反客为主,混淆了学生对于音乐旋律与诗歌节奏的认识;并且未对朗诵技巧进行引导教学,所以学生未能形象感知诗歌节奏,故 C 项说法正确。 D 项,教师可以根据再别康桥一课的学情,以恰当的方式运用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D项说

31、法过于片面。本题当 C 项。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设计“戏剧活动”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外读物,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交流各自的心得,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而不仅仅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表演,故 A 项说法有误。题干中教师要求学生评选优秀剧本,研制戏剧表演评价规则并对戏剧表演进行评价,有助于通过生生互评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促进学乍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故 B 项说法正确。教师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选择主题、创作并互评剧本、表演戏剧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 C 项说法有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扮演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而

32、不是所谓的旁观者,完全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故 D 项说法错误。本题当选 B 项。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以真实故事作为导入,并据此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发表个人看法,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进入课文教学做好准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A 项中,教师在提问引发学生讨论后,并未明确孰是孰非,而是说“看看韩愈对这个问题有何高弛见”,然后再“深入讨论”,故激起学生“争论”的说法用词不当,错误。B 项“掌握课文的主要观点”说法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教师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从尊师重教的角度没问,引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两种看法,从而进入对课文的教学,C 项说法正确。实录中

33、并未体现 “紧张严肃的课堂氛闱”,D 项说法有误。所以本题当选 C 项。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中的测试题要求对电影名进行英汉翻译,主要弩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及其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驾驭并应用两个学科知识的能力与综合运用语言文化的能力。而 A 项中所提的“英汉互译 ”和题干中并未得到体现。本题当选 A 项。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题干所选教学论文中并未体现 “语言知识教学”与“语文课程教学”的关系:B 项,教学论文分别提及“有效积累”与“有效整理”,但并未论述两者之间的重要性关系;C 项,由节选论文中“这种整理,既应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也应成为

34、学生学习活动的必要环节和良好习惯。也就是说,教师心该引导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句,可知 C 项正确; D 项,论文中指出“模糊的、个别的、散漫的知识”需要有效整理,但“有效积累”是教学方法,不是“模糊的、个别的、散漫的知识”,D 项说法混淆概念。故本题当选 C 项。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独立”在题干的学习任务设计中并没有体现出来。独立阅读是指不依靠他人进行阅读,而上述学习任务设计中,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阅读的。C 项,“覆盖面广”在设计中未得到体现。上述任务设计仅限于言语理解,并没有涉及人物彤象分析、故事情节分析等其他学习内容。D 项,题中任务设计并未设置“

35、专题探究”。故本题当选 A 项。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实录中教师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实录中教师结合高中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以及课文本身遣词用句的特殊性,以“林黛玉进贾府 这块美玉是否有 瑕疵 呢?”的问题,启发并引导学生打开对课文内容的推敲与思考。而后在整个课堂分析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提出看法、探异求新。这既保证了学生学习

36、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思维创新性与开放性的发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实录中教师认真肯定学生的想法,对学生回答所作的评价都积极有效,如“你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很好!”“你善于发现,探异求新,不简单 !”等评语,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积极思考。该教师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注重发展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实录中教师在开课之初即以“为林黛玉进贾府指瑕”的问题启发学生,鼓励学生“ 说说自己的发现 ”;之后又针对学生的回答,设问提示学生是否有其他看法。教师通过这一方

37、式,发散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探究的过程中去不断创新与发现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优质的、符合学情的问题能够诱发求知欲,能够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分析、感悟作品,得出对作品的独特理解,有助于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实录中教师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后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循循善诱,层层深入。从浅显的称呼问题“宝玉 ”“宝二爷”,再到小说细节靠背坐褥 “半旧”,最后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各抒己见,得出贾府世代富贵的现状以及其日后必将没落的暗示。17 【正确答案】 实录中教师引用周汝昌先生的评价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8、实验)感受与鉴赏目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与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实录中课堂结尾处,教师在学生对红楼梦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引用红学大家周汝吕先生对曹雪芹及红楼梦的评价,展示曹雪芹的学识渊博与红楼梦的包罗万象,引起爱好不同、关注点不同的学生对这部巨著的共同的兴趣,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发现了语文学习的潜能与倾向,达到了教学的目的。18 【正确答案】 错别字:第段中“坚苦”的“坚”应改为“ 艰”;第段中“金石可缕”的“缕”应改为“ 镂

39、”:“勉厉”的“ 厉”应改为“励” 。(写出其一即可)(找出两处即可)病句:第段,“他的成就,归功于他的恒心。他的恒心致使他的成功。”一句用词不当,“致使”有贬义。应改为:他的成就,归功于他的恒心。而他的恒心造就了他的成功。19 【正确答案】 缺点:文中论据类型与论证方法都过于单一,说服力较小。论据类型单一作文开门见山,指明论点“成功源自恒心” 。然后作者言明失败者可以因为具有恒心而一跃成功,也可能因为缺少恒心而困于失败。为对应开篇内容,进一步强化论点,后文应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举例论证。所谓反面论证,与正面论证相对,是从论点的对立面入手,通过证明其对立面的错误来强化论点的正确性的一种常用论证方

40、法。作文先从正面举例明代学士宋濂、国外著名演员史泰龙因为具有恒心而成功来论证论点“成功源自恒心” 的论点,但是却缺少因为没有恒心而失败的反面论证。论据类型单一,不够饱满,论证味得到充分展开,论点也无法形成相应的说服力。论证方法单一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十分丰富,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数据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不同的论证方法在文中具有不同的强化论证作用。而本篇作文除举例论证外,仅有一处引用论证,论证方法单一,无形中弱化了论点。三、教学设计题20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利用辞的体例,感知辞的押韵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古诗文语感能力;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归隐情结,体悟

41、作者情感,对作者思想进行简单辨析;进行探究性阅读,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的关联。(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由浅人深地感知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小组合作探讨,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与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砥砺自我人生修养,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内容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确立了以上三维目标。具体如下:(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规定,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

42、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归去来兮辞并序 属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鉴赏抒情散文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陶

43、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中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3)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教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引入问题,解读文本。多数学生喜欢陶渊明,并且曾学过许多陶渊明的诗文,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握其诗文平淡自然的艺

44、术特点。对于他在文中所表露出来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则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把握即可。对陶渊明归隐形成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来说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既要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又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21 【正确答案】 领悟陶渊明的归隐情结教学设计(一)指名朗读第一段1创设问题情境一: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 ,实现人生价值,往往都要入世、入仕,走上仕途去成就一番大作为。可陶潜此时却不愿为官那么他辞官归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依据文本作答明确:“田园将芜 ”

45、“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2教师追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明确:自责、自悔“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自恕、自慰“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3教师追问:陶潜的这种“心为形役” 、视入仕为 “迷途”的心情,你能找出他的相关诗句加以证明吗?明确:“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 等。4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5小结: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归隐情结之一。(板书)(二)涵咏(缓慢地吟诵)第二段1创设问题情境二:对一个厌倦官场束缚和世俗条框的人而言,如今终于可以摆脱了

46、。如果你处在这种情境之下,你会有何感受?2涵咏本段,要求通过涵咏(缓慢地吟诵)展开想象,联想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最后达到当堂成诵。3师生对话,学生畅谈感受。4教师追问:从此段中叉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归隐情结?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PPT 展示: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5小结: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归隐情结之二。(板书)(三)角色朗读第三段1男生朗读此段,女生注意听。注意:男生的朗读部分,感情处理恰不恰当?2男生朗读,女生评价、提示:评价要点。指明好在何处或不好在何处,并加以纠正,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3创设问题情境三:细读第三

47、段,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提示:请用“ 从中我读出了 ”句式回答。4师生对话5小结: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琴书诗酒的归隐情结之三。(板书)(四)默读第四段1默读本段创设问题情境四:有人认为本文结尾“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一句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学生讨论交流,允许互相质疑3小结: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是他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他这份济世

48、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我们应当有更为完整的认识。陶潜顺应自然乐天安命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是他痛苦抉择后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获得的人生真悟,此乃其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的归隐情结之四。(板书)22 【正确答案】 活动主题:浅酌其语,深感其情,聊聊陶潜的平淡自然活动过程:师:陶渊明的田园诗曾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与所蕴含的隐士情感,为晋宋之交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风气即便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能跨越千年,从中感受到那份平淡自然、质朴凝练、醇厚新奇之前我们已经一起学习

49、过陶渊明的许多作品,也了解过他的作品的这份与众不同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生举手抢答,各抒己见,或从用词特色方面分析,或从语句韵律分析,或从隐士之风分析,或从田园情结分析)师:看来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都慢慢地初步有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大家所说的词语、韵律、情结、风格,归结起来就是陶渊明作品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啊,有没有同学愿意来总结一下?生:词语和韵律应该属于语言方面的内容,而情结和风格应该是情感方面的内容。师(笑 ):这位同学对一些基础知识的定义和区分都很;隹确啊!那么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看陶渊明作品的语言与情感徜徉在陶渊明这阵清新诗风中,去探寻他的语言、情感与诗风的关系!一、浅酌平朴醇厚之语教师出示陶渊明的诗句,学生朗读并体会其语言特点,出示诗句:归去来兮,田园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