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892302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图 1 缺失的部分应填写( )。(A)原核细胞(B)真菌细胞(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2 存放时间较长的大白菜会因发热而腐烂,能使大白菜产生热量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3 一分子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两分子的葡萄糖,可以降低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 。(A)加水稀释(B)适当升温(C)增加酶量(D)去除生成的葡萄糖4 某地区被火山喷发的岩浆覆盖,此后发生的群落演替最可能的顺序是( )。(A)地衣苔藓草坪灌木(B)苔

2、藓 草坪地衣灌木(C)草坪 乔木苔藓地衣(D)地衣草坪灌木乔木5 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6 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粉,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 。(A)输导组织(B)结缔组织(C)分生组织(D)保护组织7 园艺师使用某种技术让同一株仙人掌上长有不同颜色的仙人球,这种技术是( )。(A)扦插(B)嫁接(C)压条(D)组织培养8 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B)细胞中的 DNA 数目可能会加倍(C)染色体 D

3、NA 一定由两条链组成(D)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 2 倍9 公安部门通过 DNA 检测确认被拐儿童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因为 DNA 是( )。(A)遗传物质的载体(B)主要的遗传物质(C)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D)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10 图 4 所示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 )。(A)只有甲(B)只有乙、丙(C)只有丁、戊、己(D)只有乙、丙、己11 下列过程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A)种子萌发长成植株(B)用花药离体培养进行育种(C)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繁殖(D)单细胞生物完成各项生命活动12 图 5 所示进化树中与生物丙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A)甲(B)乙(C

4、)丁(D)己13 科学家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一种乳汁中含有抗病蛋白的奶牛,实现该技术是通过( ) 。(A)向牛奶中添加外源抗病蛋白基因(B)在奶牛幼崽的饲料中添加抗病蛋白(C)向奶牛的乳腺中注射外源抗病蛋白基因(D)在奶牛的受精卵 DNA 中插入外源抗病蛋白基因14 阐述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表述正确的是( )。(A)了解光合作用过程(B)理解光合作用过程(C)阐明光合作用过程(D)探究光合作用过程15 某中学生物教师准备探查该校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态度,他应该选择的最佳工具是( )。(A)检核表(B)档案袋(C)评价量表(D)观察和轶事记录二、简答题15 图 6 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示意图。问

5、题:16 图中代表的气体在线粒体的_(填结构)参与呼吸作用; 代表的气体参与光合作用的_阶段;与 都是通过 _(填结构)进出叶片。17 当光照强度增强时,图 6 中的葡萄糖生成的变化是_。(增加减少不确定)18 图 6 中水的产生发生在呼吸作用的_阶段。18 实验人员从蝌蚪 X 体内取得上皮细胞,又从同种青蛙 Y 体内取得卵细胞并去掉其细胞核;之后取出蝌蚪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青蛙卵细胞;最终这颗卵细胞发育成青蛙 Z,图 7 为该实验过程示意图。问题:19 该实验采用的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中的_工程,图 7 中将蝌蚪细胞核植入去核的青蛙卵细胞时,所使用的技术是_。20 青蛙 Y 体细胞染色

6、体数目是青蛙 Z 的_(124)倍。21 青蛙 Z 与蝌蚪 X 发育后的青蛙具有相同的特征,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_有关。22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要控制传代培养的次数,避免细胞突破接触抑制,发生_(衰老癌变凋亡)。三、材料分析题22 材料:“藻类植物”教学片段1展示“海带排骨汤 ”“紫菜蛋汤”等食物图片,提问学生这些食物含有哪类植物引出学习课题。教师提问:“ 我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藻类植物 ?”学生面面相觑,在教师启发下,才想到“螺旋藻 ”,教师因势利导,提出: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藻类植物,我们的校园中就有很多。”2教师指着教学楼旁水体发绿的小池塘提问:“小池塘水为什么会发绿呢?

7、”学生答:“可能有藻类植物。 ”教师接着说: “如何能证明你们的推测是对的呢?”学生回答:“可以采集水样回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从教师事先采集的小池塘水样中观察到了螺旋藻、微囊藻等藻类植物。3教师又展示了预先准备好的、从住宅区旁的小河沟中采集的绿色丝状藻类,问:“这是什么?”学生齐声回答:“水绵。”“真的是水绵吗?”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该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果大大出乎所料该藻类植物的叶绿体居然是球状的!原来,这是在外形上跟水绵非常相似的刚毛藻。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总结了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和藻类与人类的关系。之后教师布置了如下作业:课后通过网络或报刊查询相关资料,了解

8、2007 年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并与父母亲讨论该如何保护水资源和爱护环境。问题:23 结合材料举例分析该教学中利用的课程资源类型。24 分析该教学过程体现的科学本质教育的内容。24 材料:某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想一想,议一议” 栏目内容如下:问题:25 分析该栏目的教育价值。26 分析教学中使用该栏目应注意的事项。四、教学设计题26 某版本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的部分内容如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18 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蠖,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18

9、50 年,一些生物学家来这里考察,发现大多数桦尺蠖成虫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蠖是浅色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图一 24)。100 年以后,也就是 1950 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这里工厂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排出的煤烟杀死了地衣,结果使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到这里考察,使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图一 25),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把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

10、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你能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吗? 尽管人们不能重复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设法进行模拟。下面的模拟探究有助于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要求:27 以四种颜色的卡纸为主要材料,设计一个模拟探究活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28 设计上述活动的结果记录单(记录单需包含模拟探究的可能数据)。2016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原核细胞无核膜,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故 A 错误;真菌为分解者,无叶绿体,故 B 错误;动物细胞无叶绿体,答

11、案选 D。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大白菜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外,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导致白菜易腐烂。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 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A 项,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加水稀释会降低底物浓度,从而降低反应速率,正确。B 项,麦芽糖酶是蛋白质,适当升温可以增强蛋白质活性,从而升高反应速率,错误。C 项,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增加酶量意味着增大反应速率,错误。D 项,降低反应产物浓度。可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错误。4 【正

12、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火山喷发后,被岩浆覆盖后的地区将发生初生演替,演替的顺序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地衣苔藓草坪灌木。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生来就有的,主要依赖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人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A 项和 B 项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免疫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C 项属于此类免疫作用。D 项属于

13、特异性免疫,故选 D。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木本植物的茎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筛管,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分裂向外产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木质部;木质部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是通过导管把红墨水(水和无机盐)运输到了花瓣,导致花瓣变成红色。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B 项,结缔组织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之一。C 项,分生组织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分布在根尖和茎顶。D 项,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叶、茎和果实的表皮,有保护作用。7 【正确答案】 B

14、【试题解析】 扦插也称插条,是指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的方法。扦插、压条、组织培养而成的植株性状与本体相向。根据上述题干中所采用的方法为嫁接,故选 B。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个

15、时期可以是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A 错误。DNA 复制是在分裂间期,B 错误。DNA 分子是双螺旋结构,由两条链组成,C 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2 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D 错误。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A 错误。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父母与孩子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 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C 错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D 错误。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捕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依次为

16、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从图中可看出丁、戊、己为初级消费者,同时己又以戊为食且被丙所食,故乙、丙、己为次级消费者。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选项中花药为已经分化的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C、D 为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进化树上,距离越近的两种生物的亲缘美系越近,故己与丙的亲缘关系最近。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中涉及的技术是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原理是将外源基因插入在奶牛受精卵 DNA 中。外源基因在乳腺中特异表达,达到使转基因

17、动物的乳腺组织生产药用蛋白的目的。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光合作用的知识目标包括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概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明光合作用的原理、作用及对农业生产的应用。本题主要考查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行为动词的使用。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应是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如说出、概述、阐明等。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检核表是一组列出表现或成果的测量维度,并且提供简单记录“是”或“否”判断的资料表。档案袋评价法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评价量表类似检核表

18、。都是用来作为判断过程和成果的一种评价工具。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检核表仅提供是或否等简单的二分法判断,而评价量表是评定某个表现出现的频度大小,它所评价的表现行为特质通常都是属于连续性变量资料。观察和轶事记录是通过系统地观察学生对于一些事情的专注情况、细心情况、态度以及在一些有意义的事件发生后,做简短、客观的描述,并对事件所隐含意义进行个别诠释。根据题意,该教师想探查该校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态度,应选择观察和轶事记录。二、简答题16 【正确答案】 内膜;暗反应;气孔17 【正确答案】 不确定18 【正确答案】 第三阶段【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的知识点,图中代表 O2,代表 CO2

19、0 二者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进出叶片,参加反应。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 ,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反应阶段,水分解为H和 O2(水的光解) ,然后 NADP+与H结合生成NADPH,并产生 ATP

20、;在暗反应阶段,CO 2 与 C5 化合物反应生成 C 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C3 化合物接受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态氢和能量,生成有机物和 C5 化合物(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 C3 的还原)。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增强;光照强度超过一定限度之后,植物表面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降低;最终达到光饱和阶段后,增强光照,光合作用速率不发生变化。故光照强度增强时,葡萄糖生成的变化不能确定。19 【正确答案】 胚胎;核移植技术20 【正确答案】 121 【正确答案】 细胞核22 【正确答案】 癌变

21、【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中的核移植技术。所谓细胞核移植技术,就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除去核的卵细胞中,使后者不经过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通过无性繁殖使卵细胞被激活、分裂并发育成新个体,使得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以供体核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胚细胞核移植与体细胞核移植两种。核移植属于无性繁殖,融合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供核体相同,故同种青蛙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而个体性状主要由核遗传物质决定,所以青蛙 Z 与蝌蚪 X 发育后的青蛙具有相同的特征。动物细胞培养经历两个阶段,依次是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正常的动物细胞,在原代培养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一般培养 10 代后不再增殖,死亡。传代培养是组织培养常

22、规保种方法之一,也是几乎所有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当细胞在培养瓶中长满后就需要将其稀释分种成多瓶,细胞才能继续生长,这一过程就叫传代。而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故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要控制传代培养的次数,避免细胞突破接触抑制发生癌变。三、材料分析题23 【正确答案】 该教学利用的课程资源类型有:学校课程资源。材料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学楼旁的小池塘中的螺旋藻、微囊藻等藻类。社区课程资源。材料中,教师从社区旁小河沟中采集藻类作为课堂观察的实验材料。媒体资源。材料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课下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相关的报刊查相关的资料。家庭课程资源。材料中,教师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跟自己的父母讨

23、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就是利用家庭成员的知识经验,为教学效果服务。24 【正确答案】 关注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凸显概念教学。材料中,教师通过图片的呈现,引导学生发现并观察生活中的不同藻类,以及利用网络了解不同的藻类,逐步让学生建立起藻类的概念。学习科学方法在教学中彰显探究理念。材料中教师通过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通过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学校和生活中的藻类,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掌握知识:最后要求学生自主去网络上学习相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探究理念。25 【正确答案】 该栏目已经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该栏目里面的内容可以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或悬念激发学生的学

24、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其次,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26 【正确答案】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替换 “想一想、议一议”的例子。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尽管教材“ 想一想、议一议 ”所提供的事例是编写者反复讨论并保留下来的,但仍然不能照顾到每个地区和所有学生,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替换,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易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要适当拓展“ 想一想、议一议 ”的内容。新课程提倡教材内容要

25、广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教材所阐述的事例,更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积累,将生活中鲜活的、与该事例相关联的、相类似的事例收集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如长得相像的双胞胎、父与子等事例,不仅可以强化和丰富学生的感受,还可以拓展视野,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改变“想一想、议一议 ”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读数遍“想一想、议一议” ,绝没有一段视频使学生认识更为深刻。虽然文字形象有趣,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若利用多媒体把文字描述改变为一段视频,这样变静态为动态,化无声为有声,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就克服了

26、传统教材内容静态、呆板的缺陷,使课程更生动,学生学得更轻松。四、教学设计题27 【正确答案】 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引出保护色。把黑、白两个磁钉吸附在黑板上面,让学生回答磁钉的数量,有学生回答 2 个、3 个、4 个,“为什么黑色磁钉在黑色的板面上不容易被发现? 学生回答:“因为黑色是保护色。” 把黑色和白色磁钉吸附在白板上。黑色磁钉很容易被发现,相反白色不容易被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颜色的小磁钉在哪一颜色的板上容易找到,或不容易被发现,从而理解保护色的含义。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6 人一组,选择一张大彩纸作为 “生活环境”,在上面均匀地撒上 4 种颜色(有一种颜色与背景板颜色相同)的小

27、纸片各 15 片,表示 4 种不同体色的动物。其中 3 个学生为“捕食者” ,从大彩纸上捡起小纸片。 “捕食者”小能特意去寻找“ 猎物” ,注意速度要快,每 “捕猎”一次后,要将 “猎物”交给后面的同学记录。另外 3 个学生记录被猎的“猎物” 的体色、数量和被猎的先后顺序。完成捕猎后,各组统计“ 幸存者” 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量。假若幸存者都产生 2 个后代,而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就在每一个幸存者的下面各放同样颜色的小纸片 3 张,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混合、重复上述实验,每轮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数量,实验进行五轮。统计记录结果,得出结论。经过五轮“ 猎捕”后,发现“幸存者” 数量最多的是颜色与背景相同的。从而说明体色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8 【正确答案】 模拟“ 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验数据统计表 (数据以蓝色背景为例):学生可能的结果:学生 1:通过 5 代的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红色,我们组的材料背景也是红色的。学生 2:我们组的结果是蓝色数量最多,与背景的颜色一致。学生 3:通过 5 代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与背景颜色相近的粉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