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892527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史书记载,禹死后,“ 益干启位而启杀之 ”“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一史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创立了分封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2 有学者指出,孟子对于社会秩序思考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人性善” 上。下列言论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C)释法术而以心治,尧不能正一国(D)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3 考古学家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乌孙、于阗等地的墓葬中发现许多

2、汉锦、丝绸、铁器、装饰品。这表明汉代( )。(A)中原与西域的经济联系密切(B)西域手工业的兴盛(C)西域与中原丝织业水平相当(D)西域奢侈之风盛行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文中的“ 此项制度 ”指的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 今天的马六甲、爪哇等地都有“三宝庙” 。下列人物与此相关的是 ( )。(A)玄奘(B)鉴真(C)郑和(D)法显6 南宋梦粱录载:“ 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杭州商业繁盛

3、(B)坊市界限的打破(C)城镇人口激增(D)市民阶层的壮大7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 )。(A)租庸调制(B)方田均税法(C)一条鞭法(D)推丁入亩8 中国现代的区域研究中记载:“1880 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候补知县戴华藻集股两万两白银,开办中兴矿局,均为商股。”由此可以判断中兴矿局的经营方式是( )。(A)官督商办(B)官办(C)商办(D)官商合办9 下面资料出自于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A)天津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所产生的新的社会力量,由于同新的经济关系血肉相

4、连,构成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干。这里所说的“新的社会力量” 指的是( )。农民阶级买办阶层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A)(B) (C) (D)11 张謇指出:“ 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他倡导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 ) 。(A)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B)建立中外合资企业(C)向外国寻求资金援助(D)呼吁大力发展工商业12 1937 年,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回忆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毛泽东所说的“ 这种制度” 始于

5、 ( )。(A)黄埔军校(B)南昌起义(C)三湾改编(D)古田会议13 下图所示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淮海战役(C)徐州会战(D)渡江战役14 邮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是( )。(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广大亚非拉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C)亚非国家寻求紧密的团结与合作(D)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15 梭伦写道:“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为 “使他们获得解放 ”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B)实行土地私有制(C)按财产

6、多少划分等级(D)实行陶片放逐法16 恩格斯以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 ,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17 下图是 1801 一 1860 年俄国农民暴动统计图,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沙皇专制统治的残暴(B)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18 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1870 年以后,那些欧洲的大民族国家如今倚仗占压倒优势

7、的新力量为它们自己夺得了遍及全球的帝国。”这里所说的“新力量”指的是( ) 。(A)实践经验与技术创新的结合(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工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合(D)“大棒”与“金元”结合19 罗斯福新政期间成立“民用工程署” ,在全国建立 18 万个小工程,包括校舍、桥梁等,吸纳 400 万人工作。该措施的作用是( )。(A)减少企业盲目生产(B)刺激生产与消费(C)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0 某国际文件写道:“ 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该文件是 ( )。(A)大西洋宪

8、章(B) 联合国家宣言(C) 德黑兰宣言(D)波茨坦公告21 1935 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成功。这部电影是( )。(A)摩登时代(B) 浮华世界(C) 战争与和平(D)大独裁者22 下图为美国军费开支统计曲线,与这一时期变化相关的史事是( )。(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星球大战计划(D)科索沃战争23 梁启超曾说:不敢自承,所作戊戌政变记,“悉为信史” ,因为“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真迹放大” 。此言论说明史料可靠性要考虑( )。(A)尽量采用原始证据(B)记录者动机(C)语言取舍与文饰(D)当事人记忆24 要了解“班超经营西域” 的史实,可查阅( )。史记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9、(A)(B) (C) (D)25 某教师在进行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传播教学中,发给学生相应文献资料,要求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并在地图上标出路线。这一教学活动培养的能力主要是( )(A)历史感知(B)史料实证(C)历史想象(D)读图用图二、简答题26 列举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27 简述科技史教学应达成的价值观目标。28 历史教师听课时,观察学生表现应包括哪些主要方面?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1870 年的普法战争结束后,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870 年至 1913 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 46 倍,同期英国只增长 13 倍。1870 年至 190

10、0 年,碱等基本化学原料的产量增加了 7 倍,染料的产量增加了 3 倍,均已跃居世界首位。1900 年界所用染料的 4/5 是德国生产。 1913 年,德国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13,而英国是 1857 年,德国第一个卡特尔出现,1905 年达385 个,并迅速向更高的形式辛迪加和康发展。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史问题:29 根据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3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30 材料:某教师在“ 抗日战争” 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 59 师团第 54 旅团第 110 大队伍岛健司的口述材料:“我想起了 1943 年在渤海湾的沿海地带生活

11、的事情。我们如果见了男人的话,就抓过打,残酷地加以杀害。但是见了女人,就要羞辱她。如果她们哀求或反抗的话,就大骂她们,难道不知道为什么让你们活下来吗?于是拼命地打她们,以致用刺刀将她们杀死。” 然后教师问:这段材料能说明什么?学生答道,说明日军侵华暴行。教师补充说:这是亲历者的口述。是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问题:31 该教师引用这段口述史料有哪些作用?32 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口述史料?32 材料:某教师为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教学,设计了如下的课后作业:参观历史博物馆,查阅图书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自拟题目,比较一下古猿、北京人与现代的区别,书面作答。问题:33 指出该教师设计这一课后

12、作业的意图。34 对学生的这一作业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四、教学设计题35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 百日维新 ”的主要史实。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书 ”。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面对列强侵略中国的现实,他从儒家经典里找不到解脱办法。后来,他通过阅读一些外国书了解到,俄国和

13、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他小时候有“神童” 的美称。梁启超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20

14、17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其子夏启继位,益却坚持禅让制,夏启为维护王位将益杀死,诸侯纷纷向夏启表示臣服。夏启开创王位世袭制,取代原有的禅让制。禅让制此时已结束,A 项错误。分封制的创立是在西周时期,B 项错误。皇帝制的确立是在秦朝建立后,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的大意是个人在赡养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后代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体现个体对其他社会成员

15、的关爱,立论的出发点建立在“人性善”上。B 项的大意是天下不安定的原因在于父子兄弟相互抱怨以致结下仇恨,进而产生离散之心,所以离散后亲密的关系不能复合。这体现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C 项的大意是放弃法律而凭个人主观意志治理国家事务,就算贤君的代表尧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这体现法律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D 项的大意是人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群体,个人结成社会群体而没有等级名分的限制就会发生纷争。这体现等级名分对社会群体的重要性。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乌孙、于阗在汉代属于西域地区,是当时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国家,与中原政权保持密切的商贸往来。所以,在当地墓葬中发现大量汉代的手工业制品。西域国家由

16、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缺乏丝织品的生产原料和技术,B、C 两项错误。西域墓葬中的随葬品与日常生活相关,不能反映该地奢侈之风盛行,D 项错误。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中钱穆的观点,平民子弟通过长时间刻苦学习可以做到考试登第,可知该项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评价标准是真才实学。由此分析各项内容。军功爵制是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产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察举制是汉代中央选拔官吏的一种征召方式。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以个人品行和门第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建立并完善,以考试为形式的选拔官员的制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

17、“马六甲、爪哇三宝庙”可知,这与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有关,C 项符合题干要求。玄奘和鉴真是唐代的高僧,分别经陆路和海路前往印度、日本交流佛法。法显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前往印度学习佛教经典及印度文化。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可知,南宋时期杭州的生活区(即坊内)也有商业买卖活动,说明当时坊市界限已打破。A 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其产生的原因。“户口浩繁”形容城市人口多,不能体现城镇人口的激增。市民阶层的壮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租庸调是唐朝赋役制度,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

18、绢或布,叫作“调”,可以用绢或布代役,叫作“庸”。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即重新丈量土地,按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和地主不得例外。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改革的内容之一,以土地作为征税对象,把田税、丁税、杂役等合并,摊入土地税中折银征收。摊丁入亩出现于清代雍正时期,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到田赋中。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李鸿章委派戴华藻作为中兴矿局的召集人,面向社会募集商股,这属于我国近代企业经营方式中的官督商办。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资料内容可知,该条约规定清政府划定专门的使馆区供各国外交人员居住,可以驻扎军队保护,禁止中国公

19、民在界内居住。联系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可知题干资料出自辛丑条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新的社会力量”“新的经济关系”“构成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干”可知,“新的社会力量”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出现的新兴阶级,包括买办阶层、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不是近代社会出现的新的社会力量,排除含有的选项。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中材料内容,反映张謇呼吁加强商业立法,确保中外合资企业创办过程中本国的商业利益,即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B、D 两项是对题干的片面理解,C 项在题干中没有相应体现。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

20、析】 根据题干“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可知,军队创立时设有党代表和政治部。结合所学史实可知,黄埔军校仿效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在军校实行党代表制,校本部下设政治部等六个职能部门。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三湾改编,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党支部建立在基层部队上,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不符合题干中的“始于”要求。古田会议召开于 1929 年,总结了红四军的建设经验和教训,确立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等内容。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观察题干图片,可以提取“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徐州”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华东野战军和

21、中原野战军分别于 1947 年 1 月、1948 年 5 月成立,两大野战军参与的是 1948 年底至 1949 年初的淮海战役。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寇的战役,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的渡江作战,均与图片信息不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图片中的“万隆会议十周年”可知,题目考查的是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在 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中国同广大亚非国家寻求紧密的团结与合作。C 项符合题干要求。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运动兴起于 1961 年。1

22、954 年,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即日内瓦会议。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中“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结合梭伦改革中的主要内容可知,通过废除债务奴隶制,古希腊因债务沦为奴隶的平民重新获得自由。其他选项在题干中没有相应体现。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罗马法是维护古罗马奴隶主利益的法律,不是资产阶级的法典,美国1787 年宪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A 项错误。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但与材料的含义不符合,排除 B、C两项。根据题干中“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可以判断近代欧美

23、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均受到罗马法的影响。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近代以来,沙皇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和残暴,农民暴动的次数按照这一规律应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然而图中直线在 1831 一 1840 年间呈下降趋势,A 项错误。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城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劳动环境,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处境日益困顿,为争取更好的生活,俄国农民举行暴动,B 项正确。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在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农奴获得解放,进入城市和工厂后出现的,C 项错误。19 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经普列汉诺夫等革命者宣传才在俄国得到广泛传播,D 项错误。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的引

24、文可知,1870 年以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建立殖民帝国。这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产阶级代议政治的确立。A、C 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D 项是 19 世纪末美国的外交政策特点。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罗斯福通过新政,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目的之一是增加就业从而刺激社会消费和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案和社会保障法案的实施,是导致A、C、D 三项的原因。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可知该国际文件重申了开罗宣言的相关内容。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表的国际宣言内容,可知波茨坦公告符合题干要

25、求。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成功”分析各选项。摩登时代大独裁者是卓别林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演的黑白电影。拍摄于 1935 年的浮华世界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战争与和平是摄制于 1956 年的彩色电影。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图片中的数据可知,美国军费开支自 1976 年后逐渐上升,其主要原因是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发展高精尖武器需要大量科研经费。朝鲜战争发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越南战争以 1975 年美军撤出越南宣告结束。科索沃战争发生时间是 1999 年。A、B、D 三项不符合图片信息。23 【正确答案】 B

26、【试题解析】 梁启超认为所著戊戌政变记不能称作“悉为信史”,原因是撰写过程中受主观情感的影响,将事实有所夸大。这说明史料可靠性应考虑记录者的动机。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超经营西域”发生在东汉时期,查阅相关史料,需要确定史料的记录范围包括东汉时期。史记成书于西汉中期,不符合要求。后汉书主要记述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5 年一 220 年)间的史事,符合要求。三国志 是记录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不符合要求。资治通鉴记录公元前 403 年至公元 959 年间的史事,符合要求。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发给学生相应文献资料,要求学生分析材料”可知,

27、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献资料,得出三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并予以标记,意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A、D 两项观点片面,C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1)大量商业市镇兴起。(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5)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27 【正确答案】 科技史以人、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之间关系的演变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科学技术发展规律

28、的学科。科技史之父萨顿认为:“它的目标是解释科学精神的发展,解释人类对真理反映的历史,以及人们的思想从黑暗和偏见中逐渐获得解放的历史” 。因此,科技史教学应达成的价值观目标包括:通过了解中外科技发展的进程、主要成就及其影响,感受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体会科学思想和方法的魅力,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28 【正确答案】 课堂上教师观察学生表现,应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关知识、技能、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学生课堂上对课文或史料的解读能力。(2)学生思考的拓展能力。(3)学生提问的建构能力。(4)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5)学生课

29、堂关注范畴的自控能力。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超过同时期的英国。化学工业产量增长迅速,并跃居世界首位。德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英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垄断组织出现并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30 【正确答案】 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1871 年,德国实现统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商品交换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德国本土和占据的法国领土拥有大量矿产资源,比如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鲁尔的煤,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德国是后起的工业大国,能够吸收英、美等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德国交叉进行

30、两次工业革命,注重将科学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容易采用新型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国内的统治阶级容克贵族拥有大量资金和土地,其经济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趋于相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1 【正确答案】 教师引用口述史料的作用:教师选取能够体现抗日战争时代特征的口述史料,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引用日本老兵关于日军侵华暴行的口述史料,充分发挥口述史生动形象的特征,营造了恰当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犹如亲历,有助于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32 【正确答案】 口述史料易出现主观片面的问题,但其依然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甄别和取舍

31、:注意目标性原则,选择能够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口述史料。注意思想性原则,注重所选口述史料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的口述史料。注意精选性原则,必须要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口述史料。注意可行性原则,要充分贴合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恰当、易于理解的口述史料。33 【正确答案】 该教师采取了历史习作方式的课后作业,其意图是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查阅图书资料的过程,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自拟题目进行问题作答,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34 【正确答案】 内容方面

32、:是否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古猿人与北京人的相关史料;搜集史料是否全面;分析是否客观且全面深入;论证是否充分合理、做到史论结合;是否有独到见解,具有创新性。行文方面:语言是否流畅;论证过程是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是否存在影响对内容理解的错误语法。四、教学设计题35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采取情景导入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公车上书漫画图片,向学生提问:图片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回答:联名上书。教师继续提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举人一起联名上书呢?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相关提问引出公车上书,顺势导入本课。【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图片,生动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

33、习兴趣,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要求清政府拒签马关条约?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识予以回答后,教师从条约的危害性和举人们的爱国情感方面进行总结:马关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众多的举人群情激愤,联名上书,要求拒绝同日本议和,并请求清政府变法图强。【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并在旧知与新知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学生对公车上书起因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二)发起人教师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人物图片,展示梁启超的观点“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并提问:发起公车

34、上书的人是谁?学生回答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后,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会由康、梁二人发起公车上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辅读资料,学生结合辅读资料可以总结得出: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认为只有仿效俄日两国进行变法,才能使中国强大起来,于是积极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同时为学习公车上书的影响作铺垫。(三)影响1教师提出问题:公车上书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上书失败,对清政府触动不大。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上书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了宣传变法又组织了哪些活动?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视频资料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创办

35、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组织了强学会,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使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可以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总结和概括能力。3教师播放公车上书的视频片段,要求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思考:公车上书以及之后康、梁二人的活动对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自主发言,教师总结:公车上书以及康、梁二人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大大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于本课难点的理解。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采用问答法,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2作业:教师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变法故事,为其制作人物资料卡片。【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有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开放式的作业设置,有利于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延伸到课下,在实践中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