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精选)(无答案).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892654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精选)(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精选)(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精选)(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精选)(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精选)(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试卷(精选)(无答案)单项选择题1 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亲 昵(n) 差(ci) 使(B) 惬(qi)意 垂涎(yn)欲滴(C) 堙(yn)没 戎马倥偬(zng)(D)蹉 (cu)跎 饶 恕(sh)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辨析 概莫能外 疲惫不堪(B)傲游 扣人心弦 偷工减料(C)靡烂 五彩斑斓 恻隐之心(D)蛰居 舍身取义 提纲挈领3 下列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那林间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 栩栩如生(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大学毕业合影的情

2、景仿佛发生在昨天,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C)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七月流火”,天气异常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D)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 ,人手不足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承办 31 场精心策划的演出(B)快餐食品大多含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西式快餐更是如此,长期食用将使人在体内过多蓄积脂肪而发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危险(C)荷塘里,数万株荷花面向朝阳,吐红摇翠,清香远溢,招引白鹭、鸳鸯等频频光顾

3、,蔚为壮观(D)在校学生活动中心,许多学生昨天都同校长热情地进行了交流5 下列汉字中,没有会意字的一组是( )。(A)缺 地 武(B)暂 样 头(C)浅 有 感(D)利 赏 教6 下列作家不属于边塞诗人的是( )。(A)高适(B)岑参(C)李贺(D)王昌龄7 下列选项中,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登楼赋(B)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C)陈子昂登幽州台歌(D)严羽白石道人诗说8 下列作家不属于“ 语丝派 ”成员的是( )。(A)周作人(B)林语堂(C)孙伏园(D)郁达夫9 下列选项中,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B)沙汀 南行记(C)路翎 财主

4、底儿女们(D)卢新华伤痕10 下列有关欧美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希腊“ 三大悲剧作家” 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毕达哥拉斯(B)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C)霍桑是美国 19 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其代表作是红字(D)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1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名言(B)我国传统的蒙学教材“三百千”指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C) 国文百八课是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编写的开端(D)我国的语文课,1949 年后才定名为“语文” ,此前

5、名为“ 国语”或“国文”12 下列选项中,对我国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课程标准” 或“教学大纲”演变历程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课标时期、课标时期、教学大纲时期、教学大纲修订时期(B)前课标时期、课标时期、教学大纲时期、新课标时期(C)课标时期、新课标时期、教学大纲时期、教学大纲修订时期(D)课标时期、教学大纲时期、新课标时期、后课标时期13 学生到初中毕业时的识字量、课外阅读总量、优秀诗文背诵量应该达到( )。(A)2 500 个左右、100 万字以上、60 篇(段)(B) 3 000 个左右、200 万字以上、100 篇(段)(C) 3 500 个左右、400 万字以上、240 篇

6、(段)(D)3 500 个左右、500 万字以上、300 篇(段)14 在红楼梦中,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表明真正的阅读理解是( ) 。(A)模式化的(B)标签化的(C)陌生化的(D)个性化的文言文阅读14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 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日:“ 吾

7、代若父兄训之尔。 ”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 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累迁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 【注】 ,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 改

8、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拜参知政事。建言:“风俗嫩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提举会灵观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一,有删改) 【注 】埽(s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秫秸、芦苇捆绑而成。15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洞庭贼数邀商人船 数:河啮韩村堤 啮:16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而吏以不中程 以:秋、夏水溢,

9、岸辄 圮 圮:17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18 选文主要刻画了李若谷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作题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通常情况下,在公共场合,人往往怯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当然也会有不对的。从众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理论上看,服从大众和集体,不失为一种使个体更合群,也更安全的策略。从众让秩序和习惯得以长久地维持,但是社会也往往因此错失许多纠错、改革、创新的机会。请你思考:就社会需要而言,质疑是否比遵从更有价值?用一句简短的话回答这个问题,并以这句话为标题,举出与你的阅读、学习、经历和观察有关的例

10、子来论证你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教学实践20 前方曹文轩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 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翻过一道道山,游过一条条河,穿过一片片戈壁滩,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

11、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

12、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

13、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

14、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人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

15、上几人还?”(卢纶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 )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1课前,有同学向老师提问: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一辆破旧的汽车” 。上课后,教师组织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你

16、用简明的语言做总结陈述。2如果把这篇文章作为九年级的课文,你认为此文对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哪些价值?请简要分析。案例分析题21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一)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师:有这么一篇美文,我们得有味地朗读,它是文言文,首先要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文言的味道,除了有些音节要拉长一点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这个音节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我读,你们听一下,看哪些字音需要拉长,哪几个字有情感的意味蕴含其中。(教师范读)生:(齐答)“念、盖、但”。师:“念 无与为乐者 ”,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有一点感慨之情。这三个字把它们的音节拖长一

17、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生齐读课文,模仿教师的语音处理方式)师:读出一点味道了。(二)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师:为什么要宁静呢? 夜游,而且作者看起来心情不错,他写的是美景,要细细欣赏眼前的美景,所以心情不错。那么,宁静的氛围要怎么读出来呢?第一,语速缓一点;第二,音调低一点。轻声地朗读,注意那三个字的拖音仍然要保持。(生轻声朗读)师:味道更浓一点了。(三)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师:有两个地方要读得快乐一点。现在我们看课文,你认为,哪两个地方或者哪两个字词要读得快乐一点呢?开始思考,我们讨论后再读。(生认真思考一分钟)师:我们试着来交流,发表你的看法。生:我觉得“ 相与步于中庭 ”要读出一点夜游的兴

18、致来,因为见到了好朋友,自己的心情自然高兴了起来。师:“相与步于中庭 ”,很惬意,虽然默默不语,但心灵是相通的。好,谢谢。生:是“欣然起行 ”,月色照着,作者兴致非常好,于是便很快从床上爬起来,然后去找张怀民。师:“兴致”一词用得非常好,因为有兴致,所以欣然起行。好,继续。生:是“怀民亦未寝 ”这句,作者去找张怀民,而且发现张怀民也没有睡觉。师:怎么表述呢?“怀民亦未寝 ”这句,他发现生:怀民和自己一样。师:我来找你玩,你居然也没睡觉,如果怀民睡着了,他就会觉得怎么样?很遗憾,很扫兴。很好,谢谢你。生:我觉得“ 盖竹柏影也 ”一句体现出一种恍然大悟的高兴的情致。师:看到那么美好的景色,那样皎洁

19、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地上,透过枝叶投射到地上,啊,原来是竹柏的影子,“盖竹柏影也” ,有点赞叹的味道。好,谢谢。生:我觉得最后一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了作者当时不得志的一种心情。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写得非常好。师:我给你补充一下,这个地方感情比较复杂,我们留着下一部分再来讨论它的感情。好,老师小结一下。刚才同学们找的几个地方,都是要读出一点淡淡的快乐。(师朗读出前三句话,强调“亦” 字的欣喜)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读,让文言的味道、宁静的味道、高兴的味道一起表达出来。(生一起有味地朗读全文)(四)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师:作者很感慨,但这种感慨的意味我们一时又说不清楚。“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师有感情地朗诵 )是啊,这种复杂的情愫好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来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请同学们合练一遍。把这四次的朗读的感受表达出来,注意这个“盖” 字,有点欣喜的味道,注意延长。“盖竹柏影也。 ”(师有感情地诵读,生再齐读课文)师:请试将课文进行变形。课文是否只有一个段落?思考一下你如何将课文进行变形,而且要讲出道理来。什么是变形呢?老师先不做解释。(老师语音强调“ 变形”二字。生无措,一分多钟后)师:我要请问同学,你理解这个“变形” 的意义吗 ?需要老师解释吗?生:需要。(学生一起小声地说)师:那我就太高兴了,你们需要我解释。悄悄地告诉大家,这一篇课

21、文,别看它只有一段,其实是可以重新编排的,可以分为两段,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你们选一种分一分,尝试一下。(学生认真阅读思考,一分多钟后)师:同桌之间交流看法。(生讨论热烈,一分钟后)师:好吧,把我们的“ 议论纷纷 ”转变为“各抒己见”。生 1:我分为三段,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第一段,“元丰六年“到“相与步于中庭”,这里写整件事的背景和人物;第二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第三段, “何夜无月 ”到“如吾两人者耳” 是作者抒发感慨。师:很好,分析有条有理,但我希望有同学对他的分析提出不同的看法。生 2:我认为整篇文章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

22、“元丰六年” 到“相与步于中庭”,这里写作者月夜难以入睡、夜游的起因和经过。第二段“庭下如积水空明” 到最后,邀朋友赏月,写的是承天寺夜游的风景。师:好的,我也希望别的同学对她的看法提出挑战。生 3:我认为可以分四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主要讲事情的起因;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 ”到“相与步于中庭”讲事情的经过;第三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到“盖竹柏影也”是描写景物;第四段是最后一句,抒发夜游感慨。师:嗯,好的。你的发言我们听见了,继续来。生 4:我认为也分四段,但方法不一样。第一段到“欣然起行” ,作者非常有兴致,便出来散步(师语:“ 这是事情的起因。 ”);第二段到 “相与步

23、于中庭”,作者找到了张怀民并一起走到了中庭(师语:“这是事情的发展。 ”);第三段到“盖竹柏影也”,写的是庭中的景色(师语:“笔锋一转,出现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一部分,便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情感(师语:“作者的感慨。”) 。师:好,四段分法以他的划分为定论:起因,发展,继续发展这是一个特写镜头,然后一个感慨。分为两个层次的同学要注意了,一篇文章叙议结合一定是两大块。刚才分为两块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什么地方是叙,什么地方是议。继续,分三层的呢? 请继续发言。生 5:我选择分为两段:第一段,从“元丰六年”到“盖竹柏影也”,主要讲整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师语:“ 这是事件。 ”);后面讲的是作者心中的

24、想法 (师语:“这是由事件升华出来的感慨。”)。师:好,分两段以她的发言为准。好,三段呢?我建议大家从表达方式上去划分它。这就容易了,记叙,描写,抒情?好,请你说。生 6:第一段“ 元丰六年 ”到“相与步中庭”,这段是记叙;第二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到“盖竹柏影也 ”,这段是描写;最后一句为抒情。师:嗯,很好。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课本,在苏教版的课本里面,就把它分为这位同学刚才说的三段。原来,这 84 个字是这样的有味道。它的组合竟然是这样的奥妙,可以是两个部分,可以是三个部分,也可以是四个部分,这就是神品的力量,这就是它的魅力。(屏幕显示生齐读)师:两个部分(叙事、抒情)。师:三个部分(记叙、描写、抒情)。师:四个部分(起、承、转、合)。1评析这位教师的朗读教学意识、朗读教学具体做法和效果。(7 分)2评析这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的切入点和点拨艺术。(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