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89445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15 年湖南湘潭.单选】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当个体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其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可见该个体的道德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B)前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C)后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D)后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2 【2013 年河南特岗.单选】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且品德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是(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3 【2014 年河北石家庄.单选】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

2、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称之为( )。(A)认同(B)从众(C)服从(D)依从4 【2014 年山东菏泽.单选】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 )阶段。(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5 【2015 年河北沧州.单选】在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中,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阶段是 ( )。(A)评价(B)依从(C)认同(D)内化6 【2015 年河北省属.单选】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7 【2015 年云南玉溪-单选】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3、(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8 【2014 年山东枣庄.单选】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阶段是( )。(A)内化(B)认同(C)依从(D)坚定二、判断题9 【2015 年四川.判断】动作技能与肌肉运动有关,与大脑无关。( )(A)正确(B)错误10 【2014 年四川宜宾.判断】智力技能又叫心智技能,也叫智慧技能或思维操作。( )(A)正确(B)错误11 【2014 年四川雅安.判断】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 )(A)正确(B)错误12 【2014 年四川.判断】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是由于练习方法不当而导致的。( )(A)正确(B)错误13 【2014

4、 年河北石家庄.判断】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甚至出现进步暂停或者下降,这种现象称为“ 高原现象” 。 ( )(A)正确(B)错误14 【2014 年吉林通化.判断】凡是疑问句皆是问题。( )(A)正确(B)错误15 【2014 年四川.判断】打乱的魔方重新还原,属于启发式问题解决模式。( )(A)正确(B)错误16 【2015 年重庆江津.判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和演绎式。( )(A)正确(B)错误17 【2014 年四川宜宾.判断】思路可贵又可畏,表明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

5、A)正确(B)错误18 【2015 年河北石家庄.判断】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A)正确(B)错误19 【2014 年山东济宁.判断】尽管各种不同的研究及其相关测验分别强调创造性的不同特点.但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 )(A)正确(B)错误20 【2014 年湖南郴州.判断】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A)正确(B)错误21 【2014 年湖南华阳.判断】漫无目的地幻想也可以看作是问题解决。( )(A)正确(B)错误22 【2010 年河南特岗.判断】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

6、潜能。( )(A)正确(B)错误23 【2015 年辽宁特岗.判断】态度结构中包括认知成分、目标成分、行为成分。( )(A)正确(B)错误24 【2014 年山东济宁.判断】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 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意志的培养。( )(A)正确(B)错误25 【2014 年湖南郴州.判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说的是道德意志。( )(A)正确(B)错误26 【2014 年山西大同.判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最主要标志是道德认识的提高。( )(A)正确(B)错误27 【2015 年四川.判断】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

7、A)正确(B)错误28 【2014 年河南特岗.判断】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A)正确(B)错误29 【2011 年河南特岗.判断】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A)正确(B)错误三、简答题30 【2015 年江苏南通.简答】举例分析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教学中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作用.31 【2014 年贵州镇远.简答】青少年心理发展正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哪些特点容易造成他们的品德不良.32 【2013 年云南昭通.简答】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小芹是初中二年级的女生,智

8、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上课和平时作业都比较认真,学习总体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自信心有些不足。这次期中考试,她的其他课程考试发挥正常.只有数学没有考及格。她认为数学没有考好是因为她比别人笨,即使她再努力,数学也是学不好。33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指出小芹期中考试数学失利的归因属于哪一种因素并指出这种因素在韦纳归因理论中的三个维度上的表现。34 分析小芹的归因对她以后的数学学习在其心理上产生的影响。35 如果你是小芹的数学老师,你会怎样帮助她正确归因,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呢?五、论述题36 【2014 年河南特岗.论述】请结合学科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7 【2015

9、年河南特岗.论述】请结合实际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8 【2014 年河南三门峡.论述】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9 【2011 年浙江.论述】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0 【2011 年浙江.论述】试述归因理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意义。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的道德观念特点是纯外在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在阶段一时期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及严重程度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

10、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在阶段二时期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开始形成、品德两极分化的关键期。【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依从是指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但缺乏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的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

11、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态度的形成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其中依从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

12、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认同指的是个体由于欣赏某人或某些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态度从而采纳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一个过程。内化是指将外界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作为自己的规则和内在标准,并用以指导实际行动。【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

13、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故本题答案为 A。【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二、判断题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是通过大脑皮层的

14、运动区后由肌肉、肌腱以及关节运动而形成的。【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解、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操作技能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高原现象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疲惫而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

15、的刺激情境问题可分为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并不是所有疑问句都是问题,比如反问句。【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让魔方复原的过程是典型的算法式策略的应用过程。【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发散性思维常被用作衡量创造性的指标,它的三个基本

16、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头脑风暴法又称为智力激励法,是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属于集体激励的策略。【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漫无目的地幻想是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不能称为问题解决。【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被开发的程度不同。【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态度结构中的成分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

17、自觉努力,表现为能够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的把品德的行为坚持到底。题中学生管不住自己恰恰就是道德意志不坚定的表现。【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行为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是社会规范;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

18、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行为习得。【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三、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思维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譬如,把一个桌子砍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思维定势会让人说出 3 个角的错误答案。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1 【正确答案】 (1)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分不清是非界限;

19、(2)道德意志力薄弱,抵抗诱惑的能力差;(3)道德情感发育不健全;(4)道德行为习惯不良;(5)心理素质不高,承受能力差。【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2 【正确答案】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

20、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四、案例分析题【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3 【正确答案】 (1)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人经历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1、。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小芹将数学期中考试失利归因于能力低,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4 【正确答案】 (2)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 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5 【正确答案】 (3) 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

22、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作反馈的影响。作为教师,应积极对学生成绩的结果进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防止学生形成消极心理。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学习动机。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也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学生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的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予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予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23、。努力归因的同时进行现实归因。教师应引导小芹进行努力归因,即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因为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当学习困难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小芹进行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其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其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是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五、论述题36 【正确答案】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

24、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让学生进行练习,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训练学生的思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上思维训练课,另一种是在学科教学中穿插思维训练的内容。【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7 【正确答案】 教师在

25、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其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保护好奇心;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再次,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头脑风暴法; 直觉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8 【正确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

26、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要求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举例,并能联系上述要点阐述。)【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9 【正确答案】 (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

27、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并不相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

28、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40 【正确答案】 (1)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人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

29、,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2)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而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则更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辅导与帮助。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作反馈的影响。【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