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894852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战国时期_和_并称显学。( )(A)儒家、法家(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D)儒家、道家2 我国古代崇尚“ 道法自然 ”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手里,就全坏了。” 这是( )的观点。(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孟德斯鸠(D)卢梭4 素质教育面向的对象是( )。(A)全体教师(B)全体学生(C)部分特长生(D)中小学校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

2、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A)经济发展(B)科技文化(C)生产劳动(D)政治制度6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教育文化的落后状况,必须从( )着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A)教育体制(B)教育方法(C)教育内容(D)教育经费7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A)幼儿教育(B)小学教育(C)各级政治学校和训练班(D)中等教育8 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充满生命力的个体,传授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决定了教师必须充当( )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A)授业解惑者(B)传道者(C

3、)研究者(D)示范者9 古代学校教育普遍采用( )。(A)个别教授形式(B)班级授课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10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 )这三个字来概括。(A)班、课、室(B)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11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形容的是哪种德育方法?( )(A)榜样法(B)说服法(C)锻炼法(D)陶冶法12 强调让学生“ 学会关心 ”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价值澄清模式13 现代班级管理机制是以( )为核心来建立的。(A)学校(B)教师(C)学生(D)教学内容二、

4、多项选择题1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D)教育可以传播思想,形成舆论15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A)教育传递文化(B)教育传播文化(C)教育选择文化(D)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16 对如何组织学习经验,泰勒提出了哪些准则?( )(A)连续性(B)顺序性(C)整合性(D)全面性17 良好的班集体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A)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B)一个健全的组织系统(C)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D)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18 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A)小组活动(B

5、)团队活动(C)个人活动(D)群众性活动三、填空题19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最根本的任务是_。20 在西方教育史上,_第一次论述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问题。21 人们常说的“ 聪明早慧 ”“大器晚成”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_。22 _亦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23 _是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四、判断题24 课程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将课程目标和经过筛选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材料等形式。( )(A)正确(B)错误25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A)正确(B)错误26 传统的

6、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现代的班级管理则强调以学生为核心。( )(A)正确(B)错误五、简答题27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28 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9 怎样理解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六、论述题30 怎样理解学生既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30 为什么说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据?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士阶层的出现和私学的兴起,思想界极其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

7、是儒家与墨家。韩非子.显学篇:“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学派崇尚“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是法国教育学家卢梭的名言,卢梭是性善论者,主张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主张顺应自然的教育。【知识模块】 教育与个体发展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

8、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事业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知识模块】 学较教育制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学较教育制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千差万别、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而且教授内容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就决定了教

9、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以一名研究者的身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知识模块】 学生与教师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被统治阶级垄断,受教育的人数不多,因此,学校教育普遍采用个别教授形式。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道尔顿制在 20 世纪 20 年代后曾在一些国家试行,从 20世纪 30 年代后,采用者日渐减少。文纳特卡制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 1 919 年在芝加哥公立学校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知识模块】 教学10 【正确

10、答案】 D【试题解析】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是:固定班级、课和固定时间,即班、课、时。【知识模块】 教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陶冶法是教育者通过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题干中的表述是把学校创设为促进学生道德形成的情境,属于德育的陶冶法。【知识模块】 德育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体谅模式是英国德育学家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以一系列的人际和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瑞典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

11、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社会模仿模式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做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拉思斯、哈明等人。该模式认为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并把其公诸于众,这对他们进行正确选择,并付诸行动是有意义的。【知识模块】 德育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管理机制,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二、多项选择题14 【

12、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C 三项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的表现,D 项“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不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故本题选 ABC。【知识模块】 教育与社会15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教育与社会1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对如何组织学习经验,泰勒提出了以下三项准则:(1)连续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2)顺序性,是将课程内容、学习经验及学习材料组织成某种联结的次序;(3)整合性,是在课程当中各种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以整合由于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从而达到最大的学习

13、累积效果。故本题应选 ABC。【知识模块】 课程17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18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课外教育活动三、填空题19 【正确答案】 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20 【正确答案】 亚里士多德【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21 【正确答案】 个别差异性【知识模块】 教育与个体发展22 【正确答案】 谈话法【知识模块】 教学23 【正确答案】 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知识模块】 教学四、判断题2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课程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学校中,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集体,教好

14、学生。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并争取其他任课教师、团队组织、社会力量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知识模块】 德育2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五、简答题27 【正确答案】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3)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与个体发展28 【正确答案】 (

15、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 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知识模块】 教学29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首先,人类社会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由不知到知、由不完全知到完全知、由不精确的知到确切的知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活动也遵循这样的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到理解,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复杂过程。其次,教学过程中,师生正是在传授、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时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知识模块】 教学六、论述题30 【正确答案】 学生既是教育过程

16、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首先,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学生通过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在教师的影响下全面发展。因此,承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客体性和客体地位,就是强调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认识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教师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则是关键。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而任何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

17、规律,特别是学习规律为前提。因此,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认识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知识模块】 学生与教师30 【试题解析】 首先,学生是独立、完整的生命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规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情感、有个性,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具有被人尊重的权利。其次,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都是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才能,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但是,学生个体在生理方面(如年龄、外貌、体质等方面)和心理方面(如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等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他们都存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尊重学生发展中的独立个性。所以,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据。【知识模块】 学生与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J 301-2014 Requirements for augmented reality smart television systems (Study Group 9)《增强现实智能电视系统的要求》.pdf ITU-T J 301-2014 Requirements for augmented reality smart television systems (Study Group 9)《增强现实智能电视系统的要求》.pdf
  • ITU-T J 302-2016 System specifications of augmented reality smart television service (Study Group 9).pdf ITU-T J 302-2016 System specifications of augmented reality smart television service (Study Group 9).pdf
  • ITU-T J 340-2010 Reference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 of a processed video sequence with compensation for constant spatial shifts constant temporal shift anro.pdf ITU-T J 340-2010 Reference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 of a processed video sequence with compensation for constant spatial shifts constant temporal shift anro.pdf
  • ITU-T J 341-2011 Objective perceptual multimedia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of HDTV for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full reference (Study Group 9)《全参考型数字有线高清电视的客观认.pdf ITU-T J 341-2011 Objective perceptual multimedia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of HDTV for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full reference (Study Group 9)《全参考型数字有线高清电视的客观认.pdf
  • ITU-T J 342-2011 Objective multimedia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of HDTV for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reduced reference signal (Study Group 9)《减少参考信号时数字有线高清电视的客.pdf ITU-T J 342-2011 Objective multimedia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of HDTV for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reduced reference signal (Study Group 9)《减少参考信号时数字有线高清电视的客.pdf
  • ITU-T J 343 1-2014 Hybrid-NRe objective perceptual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for HDTV and multimedia IP-based video ser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encrypted bitstream data (Study Grou.pdf ITU-T J 343 1-2014 Hybrid-NRe objective perceptual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for HDTV and multimedia IP-based video ser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encrypted bitstream data (Study Grou.pdf
  • ITU-T J 343 2-2014 Hybrid-NR objective perceptual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for HDTV and multimedia IP-based video ser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non-encrypted bitstream data (Study G.pdf ITU-T J 343 2-2014 Hybrid-NR objective perceptual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for HDTV and multimedia IP-based video ser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non-encrypted bitstream data (Study G.pdf
  • ITU-T J 343 3-2014 Hybrid-RRe objective perceptual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for HDTV and multimedia IP-based video ser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a reduced reference signal and encry.pdf ITU-T J 343 3-2014 Hybrid-RRe objective perceptual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for HDTV and multimedia IP-based video ser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a reduced reference signal and encry.pdf
  • ITU-T J 343 4-2014 Hybrid-RR objective perceptual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for HDTV and multimedia IP-based video ser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a reduced reference signal and non-en.pdf ITU-T J 343 4-2014 Hybrid-RR objective perceptual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for HDTV and multimedia IP-based video ser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a reduced reference signal and non-en.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