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895004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 )。(A)关键期(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D)刻板现象2 “警示教育 ”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积极强化3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A)学习(B)模仿(C)强化(D)适应4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难度的学习任务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 )。(A)中等偏低的强度(B)中等强度(C)中等偏高的强度(D)越高越好5 迁移的实质是( ) 。(A)新旧经验的整合(B)新旧经验的

2、同化(C)新旧经验的顺应(D)新旧经验的重组6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7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8 根据安德森对知识的分类,其中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属于( )。(A)隐性知识(B)显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9 “高原现象 ”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 ( )。(A)初期(B)中期(C)后期(D)各阶段都可能10 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

3、现象(C)高原现象(D)低谷现象11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有目的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态度(B)学习习惯(C)学习动机(D)学习策略12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B)源泉(C)内容(D)途径13 小玲的作业写得不整洁,总要反反复复擦写,她明知道没必要,但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 。)(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怖症14 教学评价活动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教学评价按照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 )。(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C)他人评价和自

4、我评价(D)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15 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 )。(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6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17 儿童的心理发展有_,所以对儿童的教育应循序渐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有_,所以对儿童的教育应因材施教。( )(A)连续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阶段性18 学习为了获得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 ),而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5、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19 头脑风暴应遵循( ) 原则。(A)畅所欲言(B)标新立异(C)多多益善(D)改进补充20 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包括( )。(A)目标(B)策略(C)计划(D)评价21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途径有(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B)微格教学(C)专门训练(D)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三、填空题22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 ,属于 _。四、判断题23 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中,记忆术属于复述策略。(A)正确(B)错误五、简答题24 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25 如何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6、六、论述题26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27 论述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8 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9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代币法改变儿童的不良习惯。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 A、B、C 都是描述个体身心发展过程差异特点的术语。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是指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

7、响减弱或没有影响。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的一种现象。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三个强化,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学习者因为表现出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得到的强化。如看到班级的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自己也好好学习。自我强化是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规则和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

8、为进行自我奖励。在题干中,“警示教育”是通过别人的事例来教育和告诫当前的听众,故而是替代强化。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一般表现为: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通常我们简称这种关系为倒 U 形曲线。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是迁移的实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经验不仅对以后经验的

9、获得产生影响,而且对先前获得的、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也会产生影响。不断获得的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相互作用,使之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个整合的心理结构,并不断发展,从而稳定地调节人的行为。因此答案为 A。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的题干即为学习定势的概念。在影响迁移的主观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定势即心向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学习者在以往的学习中形成的愿望、态度、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都能构成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后继学习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并朝着特定的方向进行。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变式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原

10、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原型。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就是变式的定义。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其他几项都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因此直接排除。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可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而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它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际操作。故答案选 D。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高原现象是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进步暂时停止的现

11、象。它的出现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旧的技能结构限制了人们按照新的方式组织动作。在没有完成这种改造之前,练习成绩只会处于停顿甚至暂时下降的状态。二是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身体疲劳等原因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必须指出的是,“高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也不能表明动作技能的掌握已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极限,相反它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高原现象”并非是不能再进步的代名词,只要突破这一关,学习者获得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创造性的

12、成果也往往发生在高原期之后。因此从“高原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高原现象”在练习初期不会出现。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练习中有时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故答案选 D。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社会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3、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题干中小玲的表现可能属于强迫症。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 A 是按照评价的基准进行的分类;选项 C 是按照评价的主客体进行的分类;选项 D 是按照评价的范围进行的分类。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这种现象就是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解答本题时,考生要抓住题眼,即“教师的期望”。但仅仅知道教师期望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教师期待效应也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14、或皮格马利翁效应。二、多项选择题16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这是一个简单的识记题目,学生只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五大基本要素即可,这五大要素分别为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其中学生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而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知识、策略、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教学环境包括与教学有关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17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有四大特征:一是定向性和顺序性,即身心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先后顺序,不可逆也不可逾越,因此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了解并理解这种顺序性,并对学生进行

15、循序渐进的教学,因此第一个空选 B。二是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阶段性。从人的一生看,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重叠渐进连续性。三是不平衡性,即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例如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等。四是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却有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如同世界上没有两_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学生群体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

16、教。因此第二个空选择 D 项差异性。1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三种内驱力的区分是考试的常考点。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活动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解答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选择题时,只需要掌握关键词即可

17、,当题干中出现“兴趣、好奇心、爱好”这些词时,直接选认知内驱力;当题干中出现“排名、尊重、地位”这些词时,就选自我提高内驱力;当题干中出现“父母、长辈、老师”等词时,就选附属内驱力。因此本题选择 BC。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所谓头脑风暴就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做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

18、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主要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合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上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不属于教学设计中的内容。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任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即我们选项中的 C,专门训练。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具体来说有三种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微格教学,这是训练新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

19、一条重要途径;(3)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也叫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三、填空题22 【正确答案】 惩罚四、判断题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记忆术是学习策略一章中较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它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在区分认知策略的三大类型时,我们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区分:如果一个方法仅仅是把知识再次呈现在我们的知觉系统中,那么就是复述策略;如果是利用原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了丰富的充实和理解,就是精细加工策略;如果对新知识进行了知识建构和组织,就是组织策略。五、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在学校教

20、育中,知识的学习不是独立的,先前学习的知识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和前提,后继学习是在先前学习的联系中进行的。因此,迁移现象在学习中是时刻存在的。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另外,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合理地运用迁移能够对我们的教学产生如下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为迁移而教” ,具体可以做到:(1)改革和精选教材,教材要由概括性高,解释性、包容性强的概

21、念和原理组成,并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变化和更新。(2)合理呈现教材内容。教材呈现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规律。(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即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5 【正确答案】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对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 (2)合理运用惩罚。少量、方式适当的惩罚可以有效地减少课堂问题行为。但应注意避免讽刺挖苦或体罚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做法。 (3)采用行为矫正方法消除课堂问题行为。这是运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取代或

22、消除问题行为的一种方法。基本步骤是:确定需要矫正的问题行为;制定矫正问题行为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当的强化物与强化时间安排;排除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以良好的行为逐渐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4)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要帮助学生正确抉择行为方向,确立合适的行为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社会技能;帮助学生发挥个人潜能。六、论述题26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理解环境和赋予信息以特殊意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学生观上他们

23、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小到日常的衣食住行,大到对世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即使有的知识他们没有接触过,他们也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试图理解和解释这一问题,而且这种理解和解释不是胡乱猜测的,而是他们从自己的知识经验背景中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知识经验,不能另起炉灶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 (2)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24、,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变灌输知识为启发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发展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对问题的理解也因人而异,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发展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对问题的理解,在合作式学习中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

25、7 【正确答案】 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 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业测试中,可以增列少部分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性。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也应考虑其创造性

26、的高低。 其次,要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具体做法表现在: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再次,可以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用途扩散即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比如,尽可能多地说出别针的

27、用途。结构 扩散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 “ ”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方法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法为 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尽可能多地列举出用“吹” 的方法可以完成的事情。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办什么事。 (2)推测与假设训练 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比如,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或读文章的标题,去猜测文中的具体内容

28、。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假设、想象,比如,假设你当校长你如何管理这个学校等。 (3)自我设计训练 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如贺卡、图画、各种小模型等。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此项训练通常需要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所设计的课题,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4)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做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

29、,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创造性的产生是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结合各个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28 【正确答案】 中学时期学生的品德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

30、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

31、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为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该阶段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9 【正确答案】 代币法是使用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如筹码、小红花、盖章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在儿童表现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发给其相应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法的优点是能

32、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要使用代币法改善儿童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步:(1)目标行为的确定。首先要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具体化的描述,标定出我们要矫正的不良行为都有哪些,想要达到的行为改变的目标是什么。(2)代币的确定。针对不同的行为改变,拟定相应代币对应值,如选择小红花作为代币,当儿童表现出适应性行为时,给 2 个小红花。(3)强化物的选择。根据对儿童的了解,选择对儿童有吸引力的强化物,如消费性的、活动性的或拥有性的强化物。(4)拟定代币交换系统,即确定代币与强化物之间的转换关系,使代币成为目标行为和强化物之间的桥梁。根据行为符合期望的程度,获得的代币不同,不同数量的

33、代币获得的强化物也会不一样。如此,当所有准备工作都完成以后,就可以与儿童协商,以双方同意代币制度为准,每天固定时间进行代币的兑换,直至儿童不良行为消退。 在实施代币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1)对不良行为和行为改变的目标要进行具体化的描述,最好是可量化、可操作的,不能出现行为改变结果无法量化的情况。在实施矫正的过程中要一边观察,一边控制和评价。(2)选择正确的强化物,必须是儿童内心想要的东西。(3)在事前对强化物剥夺时间要长,事后给予强化物要及时。(4)在给予儿童强化物时,要具体描述被强化的行为,而不是笼统地说“做得好,所以得到奖励” 。(5)当适应性行为稳定出现后,就可以逐渐减少强化次数,或由实物强化逐渐过渡到言语强化。 通过以上步骤,儿童的不良行为就会消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