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理论性学科(B)应用性学科(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D)边缘性学科2 皮亚杰认为,( ) 是主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A)同化(B)平衡(C)顺应(D)调整3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 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4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
2、动作技能5 王军总喜欢给同学起各种外号,同学们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是( ) 。(A)强化(B)消退(C)惩罚(D)维持6 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7 我们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可以鼓励优秀学生也可以鼓励一般学生,是因为一般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奖励(B)直接强化(C)替代性强化(D)替代性惩罚8 顿悟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苛勒9 教师向学生讲授学习内容,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意义,这种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B
3、)发现学习(C)被动学习(D)机械学习10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转换、改造。这些观点符合( )。(A)建构主义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11 有意义学习的特征不包括( )。(A)参与性(B)自发性(C)渗透性(D)排他性1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13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A)自我预期(B)成败经验(C)自我归因(D)期待14 学习中为提高
4、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15 学习监控策略包括计划策略和( )。(A)执行策略(B)调整策略(C)监视策略(D)评价策略16 学生学会写“ 石” 字,有助于写 “磊”字,这种迁移是 ( )。(A)垂直迁移(B)顺向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17 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标、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18 在教“鱼”的概念时,用鲫鱼、草鱼说明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是鱼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反例(B)正
5、例(C)概念(D)定义19 ( )是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即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A)功能固着(B)原型操作(C)原型执行(D)原型定向20 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中,( )是指将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进行比较,然后采取措施尽可缩小这两处状态之间的差异。(A)算法式方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D)爬山法21 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是错误的。如果人人都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将会变得很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则。儿童的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6、(B)好孩子定向阶段(C)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D)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22 对不真实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A)放松训练法(B)肯定训练法(C)系统脱敏法(D)改善认知法23 根据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阶段论,处于“关注情境阶段” 的教师主要关注的问题是( ) 。学生喜欢我吗 ?备课是否充分?怎样上好每堂课?如何安排教学时间?(A)(B) (C) (D)二、多项选择题24 托尔曼认为( ) 对说明学习是需要的。(A)能力律(B)刺激律(C)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D)精加工25 下列属于学习迁移的现代理论的有( )。(A)结构匹配理论(B)产生式理论(C
7、)关系理论(D)情境性理论26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 )。(A)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B)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C)在学校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D)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7 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包括( )。(A)情感衰竭(B)去人性化(C)发展动力缺失(D)个人成就感降低三、判断题28 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类型属于内倾型。 ( )(A)正确(B)错误29 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A)正确(
8、B)错误30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 )(A)正确(B)错误31 处于他律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 )(A)正确(B)错误四、案例分析题32 小刚是某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强。马上面临高考,当家长问他考什么学校和专业时,他总是躲躲闪闪,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由于他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总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实际上,他内心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以及未来在社会上承担什么角色。(1)请根据“自我同一性”原理,解释小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
9、题。(2)请结合案例背景,指出教师应如何帮助他走出困境。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概述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平衡是指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
10、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婴儿期: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儿童早期: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学前期: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年期: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成年中期: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成年晚期: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
11、,体验智慧的实现。【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消退属于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之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负强化是减少厌恶刺激使行为反应增加。老师取消处分这种厌恶刺激,使学生以后进步行为增加。【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7 【正
12、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与惩罚便是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强化形式;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替代性惩罚是观察者由于看到别人某一行为受到惩罚,而减少自己同样行为的倾向,即观察到的消极后果具有减弱人们以相同或相关的方式去行事的倾向。题干描述的是替代性强化。【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苛勒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主张是完形一顿悟学说理论。【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接受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是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
13、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在学习观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有意义学习具有四个特征: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具有渗透性: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
14、理论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主观判断,影响因素有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暗示和情绪唤醒。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成败经验。【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
15、的综合。【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习监控策略包括计划策略和监视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相应的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设置思考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任务等。监视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监视策略包括领会策略、集中注意和调节策略。【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16、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策略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题干描述的是具体迁移。【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符号学习是指学
17、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字及词汇学习。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命题学习是学习句子中由若干概念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也无下位的特殊联系,这种学习便是并列结合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正例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者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
18、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是指将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比较,然后采取措施尽可能地缩小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异。【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处于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放松训练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
19、紊乱了的功能。肯定性训练,亦称自信训练、果敢训练。是一种培养个体坦率、真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增强自信,避免紧张,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做出恰当反应的训练方法。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认知改变就是说服,它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端正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对最不真实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肯定训练法。【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以及
20、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备课是否充分”“怎样上好每堂课”“如何安排教学时间”等。【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二、多项选择题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托尔曼认为有三种定律对说明学习是需要的:能力律,涉及学习者的特性、能力倾向和性格特点,这些决定着学习者能够成功掌握任务与情境的类型。刺激律,涉及材料本身所固有的条件,其各个部分的属性及其对领悟解决的帮助。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如呈现的频率、练习的分布、奖赏的运用等。【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关系转化说是学习迁移的早期理论。【知识模块】 学习
21、心理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四个选项都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三、判断题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型。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
22、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其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与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内倾型是性格,不是认知风格。【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i 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1 【正确答案】 A【试题
23、解析】 皮亚杰认为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四、案例分析题32 【正确答案】 (1)学生在青年期处在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发展障碍者会产生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感,时而感到彷徨迷失等问题。材料中,小刚在这一时期发展出现障碍,发生了自我同一性混乱,导致他内心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以及未来在社会上担任什么角色。(2)在这一时期,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把小刚看成独立的发展中的人看待,而不应该将其看作一个孩子而什么都给出指令。应该进行诱导性的启发,了解其兴趣爱好,从而发展其特长并明确目标。其次,尊重小刚的想法,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给予小刚鼓励,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再次,制定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让小刚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目标,进一步确立他的理想。最后,对小刚进行持续观察,在其改进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给出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或是进行计划调整。在完成计划后做好反思总结,以进行下一计划,直到小刚逐渐走出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困境。【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