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 近代中国,“ 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 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A)(B) (C)
2、(D)3 1935 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 的方针。该文件的颁布有利于 ( )。(A)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B)经济危机的逐渐缓和(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4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A)20 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B)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C)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D)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5 “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次运动”是指(
3、 )。(A)三大改造(B) “大跃进”(C)土地改革(D)“文化大革命 ”6 “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西塞罗)下列解释最正确的是( ) 。(A)执政官权力最高(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D)法律就是执政官7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 “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8 卢梭、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
4、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 )。(A)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B)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C)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D)强调个性的、想象的和情感的9 下列四幅地图说明了德国历史版图的变化。其中,反映了“冷战” 影响的是( )。(A)(B) (C) (D)10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不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欧盟的成立(C)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D)世界格局呈现出“ 一超多强” 的局面11 晁天义认为当今史学界研究历史关注“物品传播折射地域文化异同,河网分布影响经济景观,生态保护表象下隐藏皇权强化”。材料强调的是
5、( )。(A)新见史料使历史“ 重写”(B)新史观研究已取代传统史学(C)跨学科研究催生新史学(D)新视角为史学研究注入活力12 下列属于高中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遵循基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本改革教学方法 健全评价机制(A)(B) (C) (D)13 在一些人甚至包括教育界内部的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上,是存在偏见的。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你认为历史教育的定位应是什么呢?( )(A)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B)培养历史学科能力(C)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D)精神陶冶与人格培养14 运用谈话法教学时应注意谈话的中心应围绕和服务于( )。(
6、A)教学任务(B)教学目的(C)教学方法(D)教学理论15 下列选项中不可供中学历史教师运用的课程资源的是( )。(A)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B)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C)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利用(D)乡土史课程资源二、材料分析题15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请完成以下关于改革的话题。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材料三魏主欲变
7、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16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17 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联?18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哪一项改革内容?19 材料三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0 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20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伦威尔于 1653 年发动政变,解散国会,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建立起独裁统治 把自己
8、比做一个 “好警察”。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共和国建立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掌握了政权,他们镇压民主进步力量,使革命从此走上了回头路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领导人并未采取实际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反而继续增加赋税,这就使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三“在革命之后,任何临时性的国家机构都需要专政,而且需要强有力的专政。”马克思危机与革命请回答:2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克伦威尔作为一个“好警察” 是如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2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下层人民为什么对“好警察” 强烈不满?23 基于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应如何
9、认识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23 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着这一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把它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 年) 一书中,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 ,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洛克主张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及联邦权(管理对外事务)的分立,同时承认体现在议会中的立法权的优越地位。但是立法权并不是无限制的,它有责任尊重公民的人身及财产的自由。体现在国王及其
10、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立法权在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破坏国家的法律时,有权更换国王及其政府。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24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其对法国革命产生的作用。25 依据材料二概括洛克关于立法权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美国独立后是如何实践启蒙思想的。26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孙中山结合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国情形成的理论成果,并概括其政治实践。26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
11、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
12、进行。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 年 9 月 23 日)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邓小
13、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 年 5 月 19 日)材料三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 1982 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 1100 万吨,比 1978 年增加 6599 万吨;肉类产量超过 1300 万吨,比 1978 年增加 4945 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 41 184个。1983 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 20 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 1 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
14、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 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27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 政策的历史背景。28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8 年后“统购统销” 变化的特点及原因。29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 的历史作用。三、论述题30 分析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
15、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选择 C 项。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火车、轮船、汽车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反映出工业文明的影响;“赶”说明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以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而是结果,与题干不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题于“全盘之统制”分析,其特点是实行政府
16、干预的经济垄断,因此其实行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就奉行对华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政策,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与中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我国国内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危害以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可谓内外交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三大改造和土地改革主要是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大跃进”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经济建设方针。1966 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确立的斗争对象是“党内走资派”。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在自然法体系
17、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旧瓶里装了新酒”分析,在旧的体制下出现了新的的制度,而新旧制度能够和平相处,新制度是体现宪法要求的。在四个选项中英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体现了在原先封建制度下进行新制度的建立,使得宪法成为“胜利”。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属于新制度的建立,不存在旧制度。法国共和制是推翻旧的封建制度后建立的。德国代议制是属于新旧两种制度的联合,但是封建势力所占比重较大。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卢梭在 18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中叶提出了浪漫主义,其主要观点是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理性有它的用
18、处,但是生活中很多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浪漫主义的共同点是: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题干中的四人均具备这一共同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反映了“冷战”影响的提示,应该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德国的分裂,故应该选择,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10 【正确答案】 A【
19、试题解析】 根据所学,1991 年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随着欧盟、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等的兴起,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据此本题中 A 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法错误,本题选 A 项。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物品传播折射地域文化异同,河网分布影响经济景观,生态保护表象下隐藏皇权强化,这些结论的得出受益于新视角的采用。而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研究让历史学者有机会从“他者”立场思考史学问题,丰富了史学研究的视角,并不是新史学学科的出现,更谈不上新史观研究已取代传统史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 D。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通过高中历史的学习,获得知识、情感
20、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未涉及教师的发展。所以选择 D 项。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现代教育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作为身心健康、精神高尚、人格完整。作为中学历史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与上述要求是一致的。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使用谈话教学法时,师生间谈话的中心应紧紧围绕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即让学生掌握和获得观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及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等内容。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C、D 三个选项的内容是中学历史教师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虽然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经过人为加工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不能直接作为课程资源运
21、用到课堂教学中,所以选择 A 选项。二、材料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历史事件:商鞅变法。内容:推行县制,奖励生产。17 【正确答案】 材料一的举措使秦国富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出现材料二中的内容。18 【正确答案】 历史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学习说汉语。19 【正确答案】 促进了民族融合。20 【正确答案】 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21 【正确答案】 镇压掘地派运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远征爱尔兰、苏格兰;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22 【正确答案】 镇压民主进步力
22、量,继续增加赋税。23 【正确答案】 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稳定了政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4 【正确答案】 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有权推翻他。卢梭的理论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25 【正确答案】 洛克的认识:议会掌握立法权;立法权尊重公民的人身和财产自由;国王和政府的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立法权高于行政权。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拥有行政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国会议员和总统是由选举产生。26 【正确答案】 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指推翻满清贵族
23、的统治,民权主义是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措施: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7 【正确答案】 “ 一五” 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28 【正确答案】 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29 【正确答案】 “ 统购统销 ”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
24、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三、论述题30 【正确答案】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分别指 1894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371945 年的中日战争(抗日战争)。这两次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甲午中日战争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和清政府之间的一次大的战争,在战争中,清政府节节败退,丢失辽东地区,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有:政治
25、、经济方面的影响: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战争中日本割占台湾地区,之后英、法、德等国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清政府向列强借款都是以关税作为抵押,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实际上就控制了中国内政。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陆。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使其他列强也纷纷在中国开矿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国际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
26、下降,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德国强租胶州湾、英国强租新界、俄国租借旅顺和大连等等。总之,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大大加深。(2)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对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八年的战争严重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大量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被损毁或迁移到后方,许多城市沦为废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抗日战争中积蓄了力量,壮大了自己,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壮大了民主的力量。对国际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战争中,中国以五大国的身份出席开罗会议,并签署了有利于中国的开罗宣言;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在二战过程中,中国和列强签署了一系列条约,收回了部分权利,这也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标志。总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