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9534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填空题1 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或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的情感教学目标是_。2 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就属于_ 学习。3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_、_、_、_、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4 _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5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填空题6 如图所示的平底容器质量为 03kg,底面积为 310-3m2,内装 06kg 的水后,测得容器中水深 15cm,若将

2、该容器放在面积为 1m2 的水平桌面中央,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_Pa,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为_N 。(忽略容器厚度,取 g=10Nkg)7 如图,在竖直向下,场强为 E 的匀强电场中,长为 l 的绝缘轻杆可绕固定轴 O 在竖直面内无摩擦转动,两个小球 A、B 固定于杆的两端, A、B 的质量分别为 m1和 m2(m1m 2),A 带负电,电量为 q1,B 带正电,电量为 q2。杆从静止开始由水平位置转到竖直位置,在此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_,在竖直位置处两球的总动能为_。8 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白纸呈色,红字呈_色。9 成语“震耳欲聋 ”从物理学

3、角度看形容声音的 _大;在狭窄的空间燃烧鞭炮声音比在野外燃烧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_,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10 空降兵从 3000m 高空降落的过程中,以降落伞为参照物,空降兵是 _(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他受到的大气压_(选填 “变大”、“变小” 或“不变”)。作图题11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为反射光线,请在下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的方向。12 在方框中画出灯泡 L1 和灯泡 L2 并联,电流表测灯泡 L1 电流的电路图,并在下图上连接实物图。13 如下图所示,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站在左侧的人要

4、拉起重物G,应如何绕线?计算题13 质量为 m 的机车头拖着 n 节质量均为 m 的车厢在平直轨道上以速度 v 匀速行驶,设机车头和各节车厢受到的阻力均为厂,行驶中后面有一节车厢脱落,待脱落车厢停止运动时后面又有一节车厢脱落,各节车厢按此方式依次脱落,整个过程中机车头的牵引力保持不变,问:14 最后面一节车厢脱落后,机车头和剩下的车厢的加速度是多大?15 最后面一节车厢脱落后,当它停止运动时,机车头和剩下的车厢的速度是多大?16 全部车厢脱落并停止运动时,机车头的速度是多大?16 如下图所示,在坐标系 xOy 中,过原点的直线 OC 与 x 轴正向的夹角 =120,在 OC 右侧有一匀强电场,

5、在第二、三象限内有一匀强磁场,其上边界与电场边界重叠、右边界为 y 轴、左边界为图中平行于 y 轴的虚线,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带正电荷 q、质量为 m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自磁场左边界上的 A 点射入磁场区域,并从 O 点射出,粒子射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 x 轴的夹角=30,大小为 v,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为纸面内的一段圆弧,且弧的半径为磁场左右边界间距的两倍。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又由 O 点返回磁场区域,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离开磁场。已知粒子从 A 点射入到第二次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恰好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忽略重力的影响。求:17 粒子经过 A 点

6、时速度的方向和 A 点到 x 轴的距离;18 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19 粒子从第二次离开磁场到再次进入电场时所用的时间。教学设计题19 某老师关于“ 压力” 概念的教学片段如下。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为压力,下面,我们用力的示意图分析压力。请同学观察图甲,水平地面上放有重为 10N 的物体,画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教师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示意图,学生 1 和学生 2 所画的图如图乙(a)和乙(b)所示。教师:两位同学画的图略有不同,请这两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学生 1: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教师:不对,坐下。学生 2:压力作用在物体

7、的接触面上,所以作用点不能画在物体的重心,应该画在物体的下面。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教师:对。学生 2 画的图是正确的。压力大小、方向与重力相同,作用在物体的接触面上。问题:20 对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21 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的教学思路。22 以“电动势 ”为目标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填空题1 【正确答案】 形成价值观念2 【正确答案】 上位3 【正确答案】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4 【正确答案】

8、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5 【正确答案】 课堂教学填空题6 【正确答案】 3000,45。7 【正确答案】 8 【正确答案】 绿,黑9 【正确答案】 响度,反射10 【正确答案】 静止,变大作图题11 【正确答案】 12 【正确答案】 13 【正确答案】 计算题14 【正确答案】 最后面一节车厢脱落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机车头和剩下的车厢的加速度 a1= 又由匀速运动时,F=(n+1)f ,得 a1=fnm 最后面一节车厢脱落后,机车头和剩下的车厢的加速度是 fm。15 【正确答案】 最后面一节车厢脱落后,加速度大小为 a=fm,最后面一节车厢从脱落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 t1= 则当它停止运动时,机

9、车头和剩下的车厢的速度 v1=v+a1t1=v+ 最后面一节车厢脱落后,当它停止运动时,机车头和剩下的车厢的速度是16 【正确答案】 第二节车厢脱离,则第三节车厢脱离,则全部车厢脱落并停止运动时,机车头的速度是17 【正确答案】 设磁场左右边界间距为 d,粒子第一次进入磁场的运动轨迹的圆心为 O,由几何关系知:OO=2d。有 粒子经过 A 点时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右。18 【正确答案】 粒子第一次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t1,有 依题意,匀强电场的方向与 x 轴正向夹角应为 150(朝左下方)。由几何关系知,粒子再次从 O点进入磁场的速度方向与磁场右边界夹角为 60。粒子第二次在磁场运动的圆弧的圆心

10、 O“必定在直线 OC 上,且 OO“P=120。 粒子第二次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 t2,有:t 2=T3。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 t3,依题意有:t3=T-(t1+t2)。粒子在电场中有:-v=v-at 3qE=ma 解得:E= Bv。19 【正确答案】 粒子自 P 射出后沿直线运动,由 P再次进入电场,由几何关系有O“PP=30。三角形 OPP为等腰三角形,粒子在 P、P运动时间为 t4,有:t 4=教学设计题20 【正确答案】 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两位学生回答问题的

11、评价只用“对” 或“不对”,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为什么不能说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鼓励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分析错误原因,例如:在竖直墙面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的压力还是由于重力产生的吗?将一块砖用力压在天花板上,砖对天花板的压力跟重力有关吗? 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学中更要注重激励性原则,如对学生 2 的评价不能以“对”了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眼神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学中要关注过程性评价,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

12、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21 【正确答案】 改进的教学思路教师应将启发式与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多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教学过程改进如下:教师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示意图,学生 1 和学生 2 所画的图如题干中图乙(a)和乙(b)所示。教师:对于刚才两位同学的积极表现,请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图,按照压力示意图的要求,有什么问题?学生:力的作用点不同。教师:作为压力的作用点,正确的画法是画在接触面上呢?还是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压力的作用点要画在被压的物体接触面上,且要跟接触面垂直。教师:这位同学对压力的概念理解

13、得非常好,掌声鼓励。教师:我们看到两位同学画的图略有不同,请这两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样画的原因好吗?学生 1: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学生 2:压力作用在物体的接触面上,所以作用点不能画在物体的重心,应该画在物体的下面。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教师:刚才两位同学各自都解释了自已这样画的原因。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下压力与重力一定有关吗?学生 3:老师,我认为放在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跟重力大小相等。教师:这仅仅是一种情况,请同学们思考,当我们用力向竖直墙面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的压力还跟重力有关吗?众学生:没有关系。学生 1:老师,我知道我的解释错在哪里了,

14、我仅仅考虑水平面上相互挤压的物体所受的压力情况了。就像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重力也是不等的。教师:你对压力有了新的认识,很好,谁还能举出相似的实例来?学生 2:老师,我将一块砖用力向上压在天花板上,砖对天花板的压力与砖的重力就无关。教师:这个例子非常好!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大家提到的三个现象画出压力的示意图来。22 【正确答案】 电动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为电能的装置。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4理解电源内电阻。过程

15、与方法:1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学会自主学习,经历收集信息、归纳整合有效信息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电动势的概念:本节主要介绍电动势,因此必然是重点。而非静电力比较抽象,电动势更加抽象,而且电动势的单位和电压的单位一样,定义式也类似,它们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演示水果电池,引入本节课课题。设计意图:学生已有部分电路知识,对电源一直了解不多,却也有兴趣,利用水果电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2非静电力分析电源内外的电场分

16、布,结合电源内部电荷运动的方向及受到的电场力,提出你可能存在的疑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发现电源中存在的问题,在电源内部正电荷怎么从电源负极运动到正极?并得到合理的推想即电源内部存在非静电力,非静电力做功将正电荷从负极搬到正极使电荷的电势能增加。教师:演示原电池。学生:得出结论,这种电池中的非静电力就是化学作用。教师:思考电源中的能量哪里来的。学生很容易的说化学能转化而来的,在这里不容易建立做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可以通过重力做功类比引导学生得出非静电力做功使化学能转化为电势能的结论。加深认识:多媒体演示电源及电源的类似模型,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非静电力的效果。根据以上的铺垫,让学生

17、归纳出电源的作用即电源就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非静电力的存在,让他们体验探索、发现的快感。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逐步形成理性思维。3电动势教师:展示不同的电池,不同的电源非静电力不一样,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引入描述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本领强弱的物理量即电动势。在电源内部将一定量的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到电源正极非静电力做功越多,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越强,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将单位电量的正点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 单位:与电压单位相同V 伏特。

18、对比电源外部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比较两个表达式的异同。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越强,电动势就越大,能够提供给外电路的电压就越大。学生:结合以上信息,归纳电动势的定义、物理意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联系已有知识,形成知识体系。4电源内阻电源内部(内电路)也是由导体组成,所以也有电阻,这个电阻叫做电源的内电阻。5生活中的电池阅读科学漫步思考以下问题:电动势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池的容量怎么计算 ?旧的 1 号电池和新的 1 号电池的电动势是否相同 ?内阻是否相同?常见的电池有哪些? 观察你身边的电池,看看上面有哪些信息,并加以解释。课堂巩固练习:例 1 下面是对电源电动势概念的认识,你

19、认为正确的是( )。A 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的电路,电动势就会发生变化 B1 号干电池比 7 号干电池大,但电动势相同 C电源电动势表征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越多,电动势就越大 D电动势、电压和电势差虽名称不同,但物理意义相同,所以单位也相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6交流合作根据同学们课前做得调查,请同学就某一个方面来简单谈一谈调查的结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7小结本节课内容,作业布置课本 45 页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第二节电动势 1非静电力 2电动势3内阻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R 102 397-11-1-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1 Audio Call Mapping Sub-part 1 Mapping to Generic Call Control and Us_1.pdf ETSI TR 102 397-11-1-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1 Audio Call Mapping Sub-part 1 Mapping to Generic Call Control and Us_1.pdf
  • ETSI TR 102 397-11-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1 Audio Call Mapping Sub-part 2 Mapping to Multi-Party Call Control an.pdf ETSI TR 102 397-11-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1 Audio Call Mapping Sub-part 2 Mapping to Multi-Party Call Control an.pdf
  • ETSI TR 102 397-11-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1 Audio Call Mapping Sub-part 2 Mapping to Multi-Party Call Control an_1.pdf ETSI TR 102 397-11-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1 Audio Call Mapping Sub-part 2 Mapping to Multi-Party Call Control an_1.pdf
  • ETSI TR 102 397-1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2 Multimedia Conference Mapping (V1 1 1)《开放业务接入(OSA) Parlay X网络业务到Parlay.pdf ETSI TR 102 397-1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2 Multimedia Conference Mapping (V1 1 1)《开放业务接入(OSA) Parlay X网络业务到Parlay.pdf
  • ETSI TR 102 397-1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2 Multimedia Conference Mapping (V1 1 1)《开放业务接入(OSA) Parlay X网络业务到Parlay_1.pdf ETSI TR 102 397-1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2 Multimedia Conference Mapping (V1 1 1)《开放业务接入(OSA) Parlay X网络业务到Parlay_1.pdf
  • ETSI TR 102 397-14-1-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4 Presence Mapping Sub-part 1 Mapping to Presence and Availability Man.pdf ETSI TR 102 397-14-1-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4 Presence Mapping Sub-part 1 Mapping to Presence and Availability Man.pdf
  • ETSI TR 102 397-14-1-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4 Presence Mapping Sub-part 1 Mapping to Presence and Availability Man_1.pdf ETSI TR 102 397-14-1-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4 Presence Mapping Sub-part 1 Mapping to Presence and Availability Man_1.pdf
  • ETSI TR 102 397-14-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4 Presence Mapping Sub-part 2 Mapping to SIP IMS Networks (V1 1 1)《开放业.pdf ETSI TR 102 397-14-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4 Presence Mapping Sub-part 2 Mapping to SIP IMS Networks (V1 1 1)《开放业.pdf
  • ETSI TR 102 397-14-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4 Presence Mapping Sub-part 2 Mapping to SIP IMS Networks (V1 1 1)《开放业_1.pdf ETSI TR 102 397-14-2-2005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Mapping of Parlay X Web Services to Parlay OSA APIs Part 14 Presence Mapping Sub-part 2 Mapping to SIP IMS Networks (V1 1 1)《开放业_1.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