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赫尔希与蔡斯用 35P 标记 T2 噬菌体,并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32P 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 DNA 在遗传中的作用(D)本实验说明了 DNA 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2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C)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3 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 XBXB(42.32)、X BXb(7.36)、XbXb(0.32)X BY(46)、 XbY(4),则在该地区 XB 和 Xb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8(B) 8、92(C) 78、92(D)92、84 据新华社台北 2004 年 9 月 30 日报道: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一种无药可治的超强细菌“ 全抗药性鲍氏不动杆菌 ”(简称 PDRAB 菌
3、)在台湾出现并蔓延,人类感染后的死亡率高达 60。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 PDRAB 菌不断变异的主要原因(B) PDRAB 菌的超强抗药性是该细菌逐代对各种抗生素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C)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 PDRAB 菌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和对抗生素敏感的个体 ,在滥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对抗药性的个体进行多次选择5 微生物种类繁多,生长所需条件也各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培养病毒(B)用无氮培养基能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出硝化细菌(C)乳酸杆菌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才能正常生长(D)谷
4、氨酸棒状杆菌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产生谷氨酸6 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 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C)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7 将生长素正确处理过的插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其生根状况是( )。(A)形态学下端生根(B)两端都生根,形态学下端数量较多(C)形态学上端生根(D)两端都生根,数量基本一致8 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 a较过程 b 和 c 更为重要组织液中的 CO2 有害无益 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 b 或
5、 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B) (C) (D)9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10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问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
6、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11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 B 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12 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的
7、影响(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13 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14 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15 将蛙的卵巢放人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
8、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巾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16 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通常在植物细胞中增殖(B)病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增殖(D)癌症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完全无关17 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类可由某些氨基酸脱氨基后转化产生(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成脂质(C)肌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D)肝糖原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18 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
9、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 T 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促进效应 B 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19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 1/220 拟南芥 P 基
10、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 P 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 P 基因突变二、多项选择题21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准确、快速(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22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 B 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其依据是( )。(A)B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B) B 淋巴细胞只有与骨髓瘤细胞融
11、合后才能产生抗体(C)骨髓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D)骨髓瘤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23 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包括(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D)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人不同的抗菌素24 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需要(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B)离体状态(C)导人外源基因(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25 通过染色体数目检查,
12、有助于诊断下列哪些先天性疾病?( )(A)性腺发育不良(B)先天性愚型(C)猫叫综合征(D)青少年型糖尿病三、简答题26 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27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28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是高中阶段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依据。标准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四、综合分析题29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保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
13、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设计温度梯度:50、10 、15、20、25、30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选择同一品种、( )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 )组,每组数量( ),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人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经过 5 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2)请据右图分析实验结果:(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5
14、)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6) 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30 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雌雄异体)体内三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2)B 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由 B 细胞可推知该动物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核 DNA 分子。(3)A 细胞的名称是( ),C 细胞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五、教学设计题31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是
15、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 生物必修 3 中第 5 章第 4 节的内容。请据此教材内容设计教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叩标记的噬菌体 DNA 在正常情况下要进入细菌体内到子代噬菌体中,在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的过程中,噬菌体会侵入到宿主细胞(细菌),并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繁殖。此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使重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在上清液中析出,得到的沉淀物是质量较重的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那么噬菌体就会利用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大量装配和增殖,最终导致细胞裂解,大量的
16、子代噬茵体被释放出来,此时再离心,在上清液申会聚集大量的噬菌体,结果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会迅速增加。本实验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观察各自的作用。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稳态的定义就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由题意可获得以下信息:该超强细菌为原核生物;该菌传染方式为接触传染; 该菌对多种抗生素有抗性。根据这些信息可知:该菌变异的来源只可能为基因突变,其核区内无染色体,故 A 说法错误;该菌超强抗性的产生是抗生素与该菌相互选择的结果,
17、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细菌的耐药基因频率不断增大,最终表现为整体抗药性增强;由于不同抗生素的滥用,能存活下来的个体就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故只有 D 说法正确。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把握两点:1,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2,自然选择决定着进化的方向。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微生物的特性。培养病毒必须要有活的细胞,常用的有活的鸡胚:用无氮培养基能够分离出固氮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在充足的碳源、氮源和水等条件下,有些微生物仍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额外补充一些有机物,如乳酸杆菌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当 pH 呈酸性时,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而不是谷氨酸。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8、】 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同源染色体分开,所以 A 错误;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 B 错误; 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 D 错误:图 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 正确。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植物分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正确的处理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以促进形态学下端生出大量的根。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 a、b 和 c 都是一样重要的,组织液中一定量的 CO2 也是有益的,(都不正确;组织液中的物质由于与毛细血管发生了物质交换以及毛细
19、淋巴管对物质的吸收是有变化的,正确;过程 b 或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正确。所以选 D。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C 正确;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但有农药残留, B 错误;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使生物的多样性锐减,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D 错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会影响人类的食品供应,A 错误。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
20、。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改变了原来的种间关系,其中丙专食浮游动物,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增加。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体细胞融合时,均可采用离心、电刺激、振动等物理方法或化学促融剂如聚乙二醇等方法;植物细胞的外面因有细胞壁会影响细胞的融合。故应在实验前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除去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接触性抑制效应,故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就是利用经抗原免疫过的小鼠 B 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
21、合再经筛选而成的:甲乙两个品种的植物体细胞杂交相当于形成了异源四倍体,而常规的杂交形成的是二倍体,只有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所以本题应该选 D。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判断元素是否必需元素通常用溶液培养法。在人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除去某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仍正常,说明该元素不足植物所必需的;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特定的缺乏症状),且只有补充了该种元素(其他元素无效)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说明该元素是必需的矿质元素。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瘤菌是共生固氮菌,可独立生活在含化合态氮的环境中,但不能进行固氮
22、,因为固氮过程所需要的H须由寄主细胞提供,因此 A 项和 B 项错误。大豆所需要的氮素有的高达 80以上可由根瘤菌来提供,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来自根瘤菌,因此 D 项错误。根瘤菌是好氧性细菌,当土壤淹水时,豆科植物根系缺氧,豆科植物生长不良且不利于根瘤菌的生长繁殖,固氮量会减少,故 C 项正确。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体内的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增殖加快,细胞周期缩短)形成大量的效应 B 细胞,从而产生较多的抗体,使血清中抗体浓度增加。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卵巢主要产生雌性激素,它的合成和分泌又受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的控制。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而发
23、挥作用的,脑垂体提取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可通过培养液直接作用于卵巢。没有下丘脑和垂体的存在,A 、B 、C 项的激素含量不可能增加。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病毒依据寄主细胞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也就是噬菌体,故 A 项错误。基因工程的常用运载体是质粒和某些病毒,B 项正确。青霉素是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抑制病毒增殖作用的最有效的药物是干扰素,因此 C 项错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三大类,因此 D 项错误。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只能经过糖酵解生成乳酸,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再在肝脏中将乳
24、酸转化为葡萄糖等,间接地来维持血糖的浓度,因此C 项错误,其余各项都是正确的。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从而把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狂犬病毒清除掉。这是被动免疫,也是体液免疫(如果狂犬病毒侵入细胞内,主要是神经细胞内,就很难预防和治疗了)。抗体是由效应 B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效应 T 细胞产生的,抗原再次刺激记忆细胞时会分化增殖形成大量效应细胞。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依题意可知,无尾是显性性状(A),有尾是隐性性状 (a),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无尾猫自交后代总是出现无尾猫与有尾猫且比例总是接近 2:
25、l,这说明无尾猫是杂合(Aa) 的且纯合 (AA)致死,因此只有 D 项正确。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拟南芥,出现类 P 基因突变体的性状,可推测出要么是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A 项),要么足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之有关(B 项), P 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C 项) 。而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故特定的因素不可能诱发特定的基因突变,故 D 选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
26、于完善。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2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B 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在体外不能进行无限分裂;而瘤细胞虽然可以在体外进行无限传代。但不能产生抗体。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就是在许多种微生物中,杀死其它微生物,使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存活下来。C 项错误,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不会直接影响到微生物自身的遗传组成。即使被微生物利用,也是被分解为核苷酸后利用,所以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DNA、
27、RNA) ,不会对微生物起选择作用,其他选项均正确。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ABD 三项都是全能性得以表现的三个条件。2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猫叫综合征”是第 5 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导致的胰岛 B 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都与染色体数目无关。三、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设置合适的目标; 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归因训练; 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运用表扬。27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f4
28、 惦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28 【正确答案】 (1)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2) 全面落实课程目标;(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4)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5)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6)注意学科间的联系;(7) 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四、综合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1)大小,6,相等;(2)分析:在 5.30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3)015。(4)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不可以。因为在完全无氧条件下,果实的有氧呼吸停止,但无氧呼吸明显加强,造成酒精的大量积累,从而对
29、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6)控制水分如采用薄膜包装或表面喷涂果蜡等; 防止微生物感染如采后对果蔬进行杀菌处理。30 【正确答案】 (1)A 、B,A(2)有丝分裂,4,4(3)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五、教学设计题31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描述是“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举出例子,能从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角度出发,说出信息传递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能把信息传递与农业生产相联系。说出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样就能从宏观的角度,表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进而体现它也
30、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据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中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要和前边所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联系,说明它们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二、教学设计思路课题的引入:通过对“ 问题探讨 ”中资料的分析与讨论,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怎么传递的? 进一步设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例子吗?这样我们就很自然地把课题引入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设问:你知道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吗?请同学们看课本生态系统中信息的
31、种类的有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哪些种类?你怎样去辨别这些信息属于哪种信息类型?2,你能举出这些信息类型的其他实例吗?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多提供几个案例,要求学生从教师所给的案例中,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信息类型,你是怎么判断的?以加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本的“资料分析” ,要求学生从中得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可以得出结论,这时教师要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去分析信息传递,并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联系在一起,说明它们都是生态系统各组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指出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学生了解
32、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后,教师适时进行话题的转移,“我们学习信息传递,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它,谁能说出信息传递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方面的例子?”学生们这时就开始讨论了,他们可能做不出正确的回答,但他们却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信息传递的许多例子。讨论几分钟后,再看看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吧? 使教学回归课本,使知识得以沉淀,形成自己牢固的知识体系。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四、巩固练习五、教后反恩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整体上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设计的初衷,并通过教师在其中的引导而使整堂课显得很顺畅自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学习习惯,更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对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更加提高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入,生动再现了某些画面,使课堂有声有色,气氛和谐,课堂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继续发扬的地方。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问题设计的阶梯性不是很强,许多同学在讨论时觉得无法找到答案,这也是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一个问题,下一步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有阶梯性,使学生有杆可爬,以便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