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896020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16)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中属( )范畴。(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教育2 (2015)教育学生 “诚实守信”是属于( )。(A)心理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3 (2013)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将一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4 (2012)中小学德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 )。(A)爱国主义教育(

2、B)道德品格教育(C)心理健康教育(D)法制教育5 (2010)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体现了德育的( )功能。(A)评价性(B)发展性(C)享用性(D)控制性6 (2010)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原则(B)集体主义原则(C)民主主义原则(D)人本主义原则7 (2014)( )是衡量个体道德修养水平的外在标志,它在品德结构中发挥关键的作用。(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 (2012)德育过程中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C)激发品德动机(D)组织学生活

3、动和交往9 (2016)每年清明节,某校都会组织学生到某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清明祭扫活动,瞻仰革命烈士。该校采用的德育方法属于( )。(A)榜样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情景法10 (2014)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了( ) 。(A)长善救失原则(B)疏导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11 (2013)( )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A)说理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12 (2013)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教育家( )的成功教育经验。(A

4、)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科夫13 (2012)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是强调( )的重要性。(A)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14 (2010)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陶冶法(B)锻炼法(C)情景法(D)榜样法15 (2016)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以下关于“关爱学生” 不正确的论述是( )。(A)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的权益(B)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C)严慈相济,做学生的严师益友(D)

5、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创进学生全面发展16 (201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基本方式有反省与慎独。教师要做到慎独,就要在慎独时提醒自己的行为不能越轨,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小德成大德。为此,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 )。(A)“隐”与“微”(B) “独” 与“ 微”(C) “隐” 与“ 小”(D)“独”与“小”17 (2015)师德的灵魂是 ( )。(A)关爱学生(B)提高修养(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18 (2013)( )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A)教师良心(B)教师公正(C)教师义务(D)教师荣誉19 (2011)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和

6、( )。(A)语言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B)语言道德、伦理道德、个人生活道德(C)交际道德、爱岗敬业、个人生活道德(D)语言道德、为人师表、交际道德20 (2012)师德建设最根本之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表现出( )。(A)专业性(B)道德性(C)示范性(D)创造性二、简答题21 (2011)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三、案例分析题22 (2012)案例一:一位青年教师讲余光中的乡愁,先高声朗诵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话音未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一枚小小的邮票,哪能容得下那么多人呢?”老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 某某同学,你总

7、喜欢这样钻牛角尖,学习成绩怎么好得了呀?”学生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请运用课程与教学原理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如果你认为不妥当,请为他设计处理办法或策略。案例二: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8、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小组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愿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此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请结合案例中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23 在某乡村中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晚自习铃声响了,初二某班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班长多次大声提醒:“开始自习了,大家不要吵,否则老师看到又要发脾气的。“可是几乎

9、没人理睬她。班长非常焦急并跑到门口查看,发现值班老师很快就要走到教室门口,情急之下,她对着教室大声喊了一声:“来了。” 这位值班的男教师听到有学生直呼其名,走进教室,阴沉着脸问:“刚才谁叫我名字?”班长举起手,站起来刚想向老师解释,这位男老师便径直走过来,不由分说,左右开弓抽了班长两记耳光,然后叫她滚出教室。班长伤心地哭着跑出教室,班主任因不知情一直没有找她谈话。班长周末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父母,父母却责怪她:“谁让你直呼老师的名字,打得好,下次就会长记性。”她心想也许她真的错了,可又觉得委屈、悲愤。(1)请运用师德及教育法规相关理论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履行班主任

10、职责,以便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四、辨析题24 (2016)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校德育的性质。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政治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大纲的核心。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德育概述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属于道德范畴的教育。【知识模块】 德育概述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德育概述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

11、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品格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理想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其中,道德品格教育是中小学德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知识模块】 德育概述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精神上的需要,感到做奉献是一种人生幸福,是个体人生价值的提升,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德育功能的最高境界和本质体现。【知识模块】 德育概述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是集体主义,这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知识模块】 德育概述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

12、,道德行为是关键,道德行为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知识模块】 德育过程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其中,品德认识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知识模块】 德育过程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学校借助革命烈士(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英勇事例来教育、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缅怀革命烈士的同时,以革命烈士为榜样,发展自己的道德行为,这属于榜样法。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长善救失,即救其失,则擅长矣。意思是说教师要

13、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德育中用闪光点克服消极因素,即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属于长善救失原则。【知识模块】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知识模块】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

14、是:“自己榜样做好了,不要求别人,他们也会听你的;自己本来就不是好榜样,虽然严厉命令别人,他们也不会听从。”因此,这句话强调的是榜样的重要性。【知识模块】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知识模块】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知,A 、B 、C 三项属于“关爱学生”的内容,D 项“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属于“教书育人”的内容。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师德与师德规范16 【正确

15、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要做到慎独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自律,正确对待“隐”与“微”。正确对待“隐”,就是要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不合乎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正确对待“微”,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积小德为大德。故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师德与师德规范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师德与师德规范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知识模块】 师德与师德规范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师德与师德规范20 【正确答案】 B【试

16、题解析】 教师从事的职业是一种以人的身心发展为对象的教育活动,而这种教育活动根本上是一种道德性的活动。因此,承担这种活动的教师肯定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师德教育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过程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规律。【知识模块】 德育过程三、案例分析题22 【正确答案】 案例一:这位教师的行为是不妥当的。首先,案例中的学生有疑问,有自己的想法,但教师的回答却没有尊重学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

17、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对提出疑问的学生进行表扬,肯定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精神,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且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同时,教师可通过设计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如:“这枚小小的邮票,容下了哪些人?”“为什么一枚小小的邮票,能容下这么多人呢?”“邮票有什么样的作用?作者这样写体现了什么样的心情?”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其次,教学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18、过程,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往和互动,而是对学生的疑问一味地进行批评和打压。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疑问作为动态生成的、鲜活的课程资源,做到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与预设的有机统一。再次,这位教师的做法也没有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教师应该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真正结合教材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案例二:本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的内容包括: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和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1)体现的德育原则有: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疏导性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案例中的德育老师先组织“向当地的老百姓要水果” 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

19、行自我反思,之后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从而使得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切切实实地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行,体现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案例中的德育老师不是对学生采取武断措施强制要求他们不偷窃水果,而是通过活动疏导学生,因势利导,活动结束做出简要评价和改进建议,启发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出正确的认识。案例中的德育老师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道德成长。案例中的德育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是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盼教育,

20、从最初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转变到组织活动来达到实施德育的效果,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案例中的德育老师在“ 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小组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愿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这种举措正体现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辩证统一。(2)德育方法案例中的德育老师主要运用了锻炼法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也就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得以形成良好的品德。(3)本案例中德育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如下德育规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

21、、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案例中的德育老师最初采用了批评教育的方式,但效果不明显,也就是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匹配;最后学生的行为发生转变了体现了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了“向当地的老百姓要水果” 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师的德育教学活动中,最后“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 ,活动过后,偷窃水果的行为也鲜有发生。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德育过程中,认真总结了要到水果或没有要到水果的成功或失败原因真心表示以后将会改正偷窃水果的行为。【知识模块】 德育的原则、途

22、径与方法23 【正确答案】 (1)案例中这位教师的行为是不当的。这位教师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提出的教师要关爱学生的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教师打了学生耳光,不尊重学生人格,不关心爱护学生。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教师要为人师表的规定。教师应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在为人处事中,应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案例中的教师不由分说打了学生耳光,还让学生滚出教室,违背了教

23、师职业道德规范,没有做好一个示范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案例中的教师骂学生、打学生,违背了法律规定。(2)如果我是班主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履行职责:了解学生要教育学生,就要全面了解学生,这是有效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都未能了解清楚,在开展工作时,就有可能出现误会或错误。如案例中的班级发生了这种事情,班主任由于不知情,所以没有及时跟进。并很好地进行教育管理。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案例中,快上课了教室里仍乱成一片,说明该班没有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缺乏制度与纪律的约束。做好与其他教师、家长的沟通工作在班级、学校、家庭之间,班主任要起到联系、协调、引导的作用。教师应该找来当天值班的教师,了解情况,消除误会;并与学生家长进行谈话和沟通,达成共识,促进教育工作的改善。【知识模块】 师德与师德规范四、辨析题24 【正确答案】 本题说法错误。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学生的年龄特征只是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不能决定德育的性质。【知识模块】 德育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