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89607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的做法是( )。(A)对学生一视同仁,提出一样的要求(B)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C)在学生之间鼓励竞争,更多地关注个别优秀学生(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2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前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发现感知与运动间的关系(B)运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对客体进行内部表征(C)逻辑的掌握和理性思维的发展(D)抽象和假设推理的发展3 “我认为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对同学不骂人、不打架才能算是一个好孩子” ,

2、这表明低年级小学生自我评价( )。(A)比较具体化(B)比较系统化(C)比较抽象化(D)比较深刻4 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各个年龄阶段,一个阶段经过一定的发展时期,就必然的要过渡到更高一级的阶段,这体现了心理发展具有( )的特点。(A)连续性(B)程序性(C)阶段性(D)联系性5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结构特点是( )。(A)未掌握守恒(B)思维不具有可逆性(C)理解补偿关系(D)相对性6 小学生的思维( )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进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7 自我意识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3、)。(A)自我体验(B)自我认知(C)自我监控(D)自我调节8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发展会显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下列属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常表现出的心理特征的是( )。(A)胆怯、害怕上学,拒绝上学(B)惶恐、无所适从与冲动(C)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D)孤独、学习困难9 小学生概括能力发展的特点是( )。(A)只能概括事物的外部感性特点(B)能很好地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C)逐渐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D)还依赖于事物的直观的形象10 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因为一点小事便闹矛盾甚至断绝关系,但彼此很快又和好,这表明( ) 。(A)低年级小学生情绪很稳定(B)低年级小学生情绪

4、易受情境支配(C)低年级小学生情绪持续时间短(D)低年级小学生情感体验不深刻11 埃里克森将人看成是心理的、社会的存在,并将人生历程分为 8 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社会发展课题,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确立( )。(A)自我中心(B)自我意识的发展(C)自我角色弥散(D)自我同一性12 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 。(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13 个人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 )提出的。(A)瑞士皮亚杰(B)奥地利劳伦兹(C)

5、美国桑代克(D)苏联维果茨基14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中,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依据动机,认为有利他动机的就是好的,有利己动机的就是坏的,此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 )。(A)惩罚服从阶段(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15 青春期发展的自我是( )。(A)社会自我(B)生理自我(C)心理自我(D)精神自我16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下属于中学生对惩罚的看法的是( )。(A)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B)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C)最严厉的惩罚是最有效的(D)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17 三年级学生沈叶喜欢早晨和晚上学习需要记

6、忆的知识,他认为早晚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因早晚所受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18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知识的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被绘制成最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B)先快后慢,呈正加速型(C)先慢后快,呈负加速型(D)先慢后快,呈正加速型19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所包含的三个阶段是( )。(A)获得一保持一提取(B)学习一分析一应用(C)练习一巩固一应用(D)记忆一领会一应用20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

7、属于( )时期的特征。(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道德成规前期2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冲动型与沉思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22 人类具有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力求维持自己观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这一观点来自( ) 。(A)认知失调理论(B)人际关系平衡理论(C)认知发展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23 智力的个体差异并不体现在( )上。(A)发展水平的差异(B)发展类型的差异(C)发展早晚的差异(D)各民族的差异24 人格的核心成分是( ) 。(A)情感(B)意志(C)兴趣(D)性格25 人格特质

8、说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 ) 。(A)埃里克森(B)卡特尔(C)皮亚杰 (D)维果茨基26 用科学的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 )。(A)西蒙(B)比奈(C)瑞文(D)斯坦福27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 )试图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解释智力行为,于上世纪80 年代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A)瑟斯顿(B)斯皮尔曼(C)吉尔福特(D)斯滕伯格二、判断题28 处于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的初中生较难接受文化的影响。(A)正确(B)错误29 个体道德认知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完全对应。(A)正确(B)错误

9、三、简答题30 简述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及特征。31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四、论述题32 试述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的理论主张及教学意义。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A 选项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C 项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 D 项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出现了守恒观念,思维出现了可逆性,所以排除 A 和 B。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结构上已经出现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就是理解补偿关系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11、】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我意识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力(自我调节)三种成分的统一体。自我认知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心理成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说来,小学生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深刻,他们对事物进行概括时,只能利用某些已经理解了的事物的特性而不能充分利用包括在某一概念中的所有的特性。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埃里克森将人看成是心理的、社会的存在,并将人生历程分为八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社会的发展课题。发展课题的完成、危机的解决会促进积极品质的产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品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在进行思维运算时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无法摆脱对具体事物和经验的依赖;而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之后,则能摆脱具体事物和经验。所以答案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

13、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它是劳伦兹根据印刻现象提出来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习俗水平的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认为凡是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则是错的。顺从传统的要求,谋求他人的赞赏。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依据动机,即认为有利他动机的就是好的有利己动机的就是坏的。此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理自我在 13 周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在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

14、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学生所处的道德认识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所以,中学生认为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早上受到倒摄抑制,晚上受到前摄抑制,都属单一抑制;白天则受到双重抑制的影响,故早晚时间的学习、记忆效果优于白天。【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遗忘曲线显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最初进展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知识

15、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柯尔伯格用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处在习俗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达到后

16、习俗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故答案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同时性与继时性、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内控型与外控型不属于认知方式的差异。【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

17、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比如,新出现的事物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不一致,或者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等,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这种观点来自认知失调理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智力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发展类型的差异以及性别的差异。故此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

18、面,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故此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比奈智力测验由一系列难度不同的题目组成,依据完成这个难度系列中题目的多少,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年龄,称之为心理年龄。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

19、IQ。【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 1985 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第一个指出了百分比等级或标准分应该取代智力年龄和智商,他还发明了智力测量的比例量表。瑟斯顿的另一个贡献是他对因素分析的研究提出“单一结构”原理。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1904 年提出智力二因素论认为心智活动包括普通与特殊两种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对创造力进行详尽的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20、【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判断题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自我意识客观化时期特别容易受到文化的影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道德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并不是所有的人在同样年龄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有许多人永远无法达到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研究表明,大多数 9 岁以下的儿童以及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 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知识模块】 教育

21、心理学三、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将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儿童的方式。一般父母的教养方式归为两个维度:其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即接受一拒绝维度;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一容许维度。根据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1)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 控制(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并给予帮助的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交流及对孩子的帮助。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对不同的行为表现奖惩分明。(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 控制(父母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自己,对子

22、女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的一种高控制型教养方式)。这种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属于高控制型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方面,父母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孩子。(3)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 容许(父母对子女抱以积极肯定的态度,但缺乏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对孩子抱以绝对肯定的情感,于是缺乏控制,父母放任孩子自己做决定。(4)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 容许(父母对子女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因此亲子间的互动很少。【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1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

23、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婴儿期(015 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儿童早期(153 岁):自主感对羞耻感;学前期(3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7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1218 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1825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255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50 岁至死亡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论述题32 【正确答案】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

24、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现有知识水平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因此提出“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而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在于:(1)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活动;(2)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其理论对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指导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