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896650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 26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羁靡 望风披靡 揣摹 碑帖临摹(B)就范 一促而就 掂量 沾轻怕重(C)营利 寅吃卯粮 反诘 诘曲聱牙(D)婉惜 婉言相劝 蜿转 莞尔而笑2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重阳节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给老人心理带来巨大落差。关爱老人,既要节日前后的爱心参与,更要细水长流的用心坚持。(B)坐落在巢湖边上的三河古镇,风景如画,一年四季游客不绝如缕。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观美景,品美食,听戏曲,体验古镇特有的民族文化。(C)文化哲思类散文,或

2、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理性思考,又不乏文化关怀。它往往旁征博引,行文自由活泼,结构密不透风。(D)在学校组织的这次春游中,同学们兴致极高。他们 呼朋引类 ,在山林中跑来跑去,在小溪旁载歌载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欢乐。3 以下哪句是没有语病的?( )(A)一些非法网站打着网络媒体的名义进行所谓 “采访”,违规设立“ 记者站”,大量编发虚假新闻信息。(B)土地市场在上半年“量价齐涨”的背景下,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已高达17 万亿元,增幅达 773,创历史新高。(C)李克强总理与印度总理辛格会谈后共同会见了记者,双方领导人都表达了要充分利用此次访问推动中印关系翻开新篇章。(D)7

3、 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 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气象专家预计,未来晴热高温天气还将持续,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升级。4 下列批评家中,评点红楼梦的是( )。(A)金圣叹(B)张竹坡(C)毛宗岗(D)脂砚斋5 F 列不是 19 世纪中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的是( )。(A)战争与和平(B) 安娜.卡列尼娜(C) 复活(D)双城记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薄伽丘,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对后世欧洲文学影响很大(B)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为世界文学画廊添了浓浓的一笔,直到今天只要有人生活在虚妄的幻想中,被现

4、实碰得头破血流,人们往往会称他为“堂吉诃德”(C)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其作品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代表作有变形记等(D)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歌德,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其自传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受青年读者的喜爱7 下列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阅读教学” 具体建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B)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C)阅读教学应逐字逐句进行分析,并对文本进行一定深度的发挥(D)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

5、高阅读质量8 下列对默读的要求属于第四学段的是( )。(A)做到不出声,不指读(B)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C)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D)养成默读的习惯,阅读一般现代文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 800 字9 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说法有误的是( )。(A)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B)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C)综合性学习应突出教师的指导性,同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D)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

6、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材选文应( )。(A)具有典范性、时代气息和知识性(B)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C)具有规定性,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D)具有规定性,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文言文阅读10 阅读古文,完成问题。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初浙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呜;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 汝出视之。”童子曰

7、: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 !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

8、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宣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黯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11 文本解读(1)请给文中下划线的句子划分句读。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2)将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3)结合文本分析,并简要说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秋状” 的。12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1)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必修课程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的要求,确定秋声赋的教

9、学目标。(2)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某教师的秋声赋的教学过程设计。研读文本、探究感悟(一)摹秋之声1阅读课文第一段,请找出具体描写秋声的是哪些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初浙沥以萧飒 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风雨声、波涛声、金属撞击声、夜行军的人马声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2作者听到的声音是否有变化?找出并品味显示声音变化过程的字词。从这些字中,我们能发现秋声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提示:有变化,从“ 初”“忽”“其触于物也” ,我们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所听到的“ 秋声”的变化之急、由小到大、由远及近、来势

10、之猛、令人悚然。3听到这样的秋声,作者是怎样评价的?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作者对秋声直接评价的语句。提示:“噫嘻悲哉 !此秋声也。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此时的秋声,在作者的笔下,又多了一个特点:悲。(二)绘秋之状1作者在对秋声直接评价的语句中,有关键性的字词解释秋声“悲” 的原因吗?提示:有“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中的关键词 “故”。原因:一个“ 故” 字,说明上文讲明了作者觉得秋声悲的原因。2找出关键词语,将这部分概括一下,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原因的?(三)议秋之气1作者要写的是秋声,但为何又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秋的典故,有何作用?提示:秋的典故包括刑官、兵

11、象、阴阳、五行、五音、十二律等。PPt:秋的这种肃杀之气,古人也有种种说法,如礼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称秋气为义气,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古代的“秋后问斩 ”等,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提示:作者从各个方面极力铺陈,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从自然观(中

12、国传统自然观或秋文化)的角度揭示秋声悲切的原因也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把对秋声的描绘从感性形象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作了充分铺垫。(四)抒秋之叹1请理清第三段的思路,能否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提示:第一层:人生无尽的忧虑使人身心疲惫,耗损人的精力。(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第二层:忧思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会使人快速老去。(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主旨:人事忧劳对人的伤害更甚于秋气对草木的摧残或人事忧劳甚于秋的肃杀,、2欧阳修由感自然而叹人生,想到人事忧劳甚于秋的肃杀,不禁一声长叹。你体味出欧阳修这声叹息背后有哪些丰富的意蕴?提示:立足文本,还可联系醉翁亭记作者被贬

13、滁州等经历、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心劳形”等。【问题】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结合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理念,找出该教学设计的一个缺点,并进行简要分析。现代文阅读1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石榴郭沫若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单那小茄形

14、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翼(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绣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 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15、。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关。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13 文本解读(1)本文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意在借石榴表现什么?(2)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对此,你如何理解?(3)本文写于 1942 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请为本文设计一道探究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提示。(2)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请就本文第 段写一个片段教学设计(

16、只需写出其中的教学过程部分即可)。填空题15 日出江花红胜火,_。(白居易忆江南)16 潭中鱼可百许头,_。(柳宗元小石潭记)17 千里莺啼绿映红,_。(杜牧江南春绝句)18 只恐双溪舴艋舟,_。(李清照武陵春)19 陈涉太息日:“ 嗟乎!_!”(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20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_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长勺发生的一次战争。21 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四个特点,即没有复辅音;_;音节整齐简洁;_。22 “大小谢”是指南北朝宋时的 _和齐时的 _,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2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17、年版)“ 口语交际” 教学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_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2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_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写作题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叶圣陶先生曾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求真 ”,但又不仅限于此;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做“真人”。教师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操守在学生这一“学做真人”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

18、不少于 1 000 字的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鉴赏题2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寒食洪昇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注】寒食,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作“寒食节” ,是古代一年中的第一大祭日。26 首联和颔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7 颈联中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哪些诗句,用意是什么?28 尾联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析。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 26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

19、【试题解析】 A 项中,“羁靡”应为“羁縻”,“揣摹 ”应为“揣摩”;B 项中,“一促而就”应为“一蹴而就”,“沾轻怕重”应为“拈轻怕重”;C 项中,“诘曲聱牙”应为“佶屈聱牙”;D 项中,“婉惜”应为“惋惜”,“蜿转”应为 “婉转”。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项。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细水长流”含有两层意思: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其经常不断;比喻接连不断地做某件事。故符合 A 项句意。“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故不符合 B 项句意。“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都透不过去。故不符合 C 项句意。“呼朋引类”:指招引志

20、趣相同的人一起去做某事,含有贬义。故不符合 D 项句意。本题当选 A 项。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打着”与“名义”搭配不当;B 项“土地市场”应放在“上半年”后;C 项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的愿望”。所以,答案为 D 项。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金圣叹是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左传等书及诸家唐诗都有评点。B 项,张竹坡点评的是金瓶梅。C 项,毛宗岗点评的是三国演义 。D 项,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双城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1、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在情节上带有自传性的书信体小说,并非是自传体小说。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故 C 项说法有误,当选。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在第四学段(79 年级),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

22、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文言文阅读11 【正确答案】 (1)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2)那使花草树木摧败零落的本领,不过是秋气所具有的一点点余威罢了。必然会使那些红润青春的面容变成干枯的木头一般,乌黑的头发化为点点白发。(3)作者分别通过秋色、秋容、秋气、秋意四个方面来写所观之“秋状” ,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秋色、秋容为实,秋气、秋意

23、为虚,其由实入虚而写秋状,是为了写出秋声由来以及秋声之悲的特点。12 【正确答案】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学习欧阳修将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的手法。过程与方法:初读 整体感知,通过词语的解释,古今异义及活用的归类,把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悟读 研习文本,理解文意。议读 理清文章的思路,讨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赏读 多角度鉴赏文本,提高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点点滴滴独特的审美感悟。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叹。联系背景,辩证看待其思想中消极的内容。(2)该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自身的情感体验性方面做得不够。许多语

24、文课文都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叩问,是作者对所经历的生活及其心灵世界的独特情感体验的一种表达。这种蕴含在课文中的独特情感体验以及作者表达其情感体验的独特方式,是任何外在的“言传知识” 传授方式所不能把握的,唯有借助于体验而把握,“ 因为以人为对象的文本,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其中蕴含的知识才能得以内化与存储,更何况其中的不少知识是难以言传的,只有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这就要关注课文自身的情感体验性,而课文又与学生的时空距离太遥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启发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激活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领悟课文的情感内容、情感倾向和情感表达方式,从

25、而实现对自我情感的净化与升华。教师既要关注如何让学生敞开心灵,以开放的心境浸润在课文的文学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反思自己的人生经验,获得自己原初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感悟,还要引导学生多读经典的文章,并且常读常新,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去探索思索人生。现代文阅读13 【正确答案】 (1)托物言志。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勇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企盼。(2)作者第一次将石榴比作“ 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进行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

26、内在品格。“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3)反映了作者对抗战的胜利充满信心,对于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14 【正确答案】 (1)探究题目:作者如此具体生动地描绘石榴,热情洋溢地赞美石榴,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用意呢?答案:作者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企盼。(2)教学过程:1朗读段落感知语段情境学生根据前文学习中对作者情感基调的理解与把握,有感情地朗读第 段。生生互评;教师总结指导,指出应注意语调、语速、重音等方面的问题,要读出活泼俏皮之感

27、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评价。2师生问答梳理段落内容教师提问,学生结合文段内容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并加以引导:教师对问题答案进行明确。问题:第段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有人认为,作者喜欢的是夏天的石榴,而第段中却是写秋天的石榴,因此第段可以删去。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明确:第段主要描写了石榴的果实,包括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破口大笑”)以及石榴果实的形状、色泽(“透明光嫩的皓齿 ”)。这一观点错误。本文以介绍石榴为主题并托物言志,前文虽然写了面对夏日骄阳不惧威压的石榴花,但这并不妨碍作者完整地展现石榴的生长过程(从枝叶、枝干到花骨朵向花的转变。再由花落到果实成熟)以及对石榴果实

28、进行描写。相反,这更能体现出作者对石榴观察的细致以及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因此第段不应删去。3小组合作,探究表现手法师:第段描写的石榴果实体现出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而作者又是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出这种情感的呢?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方面入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并予以明确。明确:第段描写石榴果实的句子,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运用了反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你以为它真的是盛酒的金罍吗?”运用反问的方式,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罍,促读者生疑,进而极言石榴由花向果实的巧妙的变化。“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露出一口皓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9、“它会笑你呢”紧接上句反问句,既将石榴成熟后的变化拟人化,使石榴的形态更显生动活泼,文句富有趣味,又巧妙地引出下句,与拟人化的“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 相照应,表现出石榴熟得裂开时俏皮欢乐的情状,体现出作者对石榴果实的可亲可爱之情。“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一句则兼具反问句式与比喻修辞的特点。通过反问强调石榴果实“透明光嫩” 的独特性,是在别处无法看到的风景;通过比喻将石榴果实喻为“透明光嫩的皓齿” 更是直抒作者的赞誉与喜爱之情。填空题15 【正确答案】 春来江水绿如蓝16 【正确答案】 皆若空游无所依17 【正确答案】 水村山郭酒旗风18 【正确答案】 载不动许多愁19

30、 【正确答案】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0 【正确答案】 左丘明21 【正确答案】 元音占优势;有声调22 【正确答案】 谢灵运;谢胱23 【正确答案】 倾听、表达和应对24 【正确答案】 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写作题25 【正确答案】 师德潜入教,润生细无声有人说,师德像是一颗遥示东方的启明星,为桎梏于暗夜中的学生明确了人生的方向;也有人说,师德像是那个滋养万物的太阳,让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感受到爱的温度与希望的光芒。然而,我觉得,师德更像是初春里绵绵细细、柔和得像酥油般的新雨,渗透在无声之中,让暖意随血液流淌过全身,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师德,首先是热爱学生。学生在老师

31、的眼中,始终是一株需要呵护的幼苗。而教师对这些幼苗的热爱,不仅仅体现于表面上的不侮辱、不谩骂、不歧视、不体罚,更重要的是要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他们,能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能舍身去保护他们;学生在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能够竭尽全力去引导,激发并使之保持学习的热情。教师将对学生的爱融入教学的点滴之中,学生目观耳闻、心明身行,必然能在感受到教师这份暖意积极奋发的同时,于无形之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师德,是不断提高完善个人素质。教师和学生一样,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应该在道德素质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兢兢业业,对于自己负责的事情,绝

32、不推诿;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绝不回避;对于能够帮助学生的事情,绝不忽视。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时,举止文明,以谦谦风度对待学生,感染他人,为集体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将个人素质通过点滴小事体现出来,让学生于无形之中学到淡然从容的气度与知礼有节的风度。师德,是学无止境,终生学习。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彻底窥探清楚这个世界,只能无限向这个目标趋近,达到一个一个的阶段目标。教师虽然身为人师,但并非”万知万能”,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内容,纵深方向扩展知识储备,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谦虚听取学生、同事的意见,认真总结经验与方法,掌握实际的教育规律,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将这份虚心

33、学习进而达到自身阶段目标的成果通过教育教学自然展现在课堂之中时,收获的将不仅是学生的敬仰与崇拜。师德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发展,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提高,影响着学生学习之心的扎根发芽。它不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知识的工具,而是使学生得以成长成为一个全面发展、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抱负、立志美好未来的“真人”。鉴赏题26 【正确答案】 多年不能扫墓的遗憾与自责,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在外漂泊的孤独愁苦。27 【正确答案】 颈联中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一句。借乌鹊归巢写客子无所依托,借杜鹃哀啼写自己内心的哀愁。28 【正确答案】 父母逐渐老去,每日思念极深,泪如泉涌,极其哀伤。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来表达自己与亲人之间思念的深切,生动形象,表现力较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