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89787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02 年,某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 15t 苯泄漏入路边 200m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人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B)通过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可以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C)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D)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2 下列化学课,

2、属于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B)元素化合物知识课(C)化学实验课(D)化学复习课3 下列化合物没有光学活性的是( )。4 在一个真空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充入 10molN2 和 30molH2,发生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 H2 的转化率为 25。若在同一容器中充入 NH3,欲达到平衡时的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与上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充入的 NH3 的物质的量和达到平衡时 NH3 的转化率是( )。(A)15mol25(B) 20mol50(C) 20mol75(D)40mol805

3、某反应进行完全的时间 ,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零级6 当代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提高教师的水平(B)狠抓实验教学(C)实行多媒体教学(D)加强基础,发展智能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由化学教师的素质转移到化学实验上(B)大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附属内驱力较大(C)化学学习质量与化学学习动机水平成正比(D)化学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8 下列考试属于常模参照测验的是( )。单元测验 期末测验 中考初中化学竞赛 初中毕业会考(A)(B) (C) (D)全部都是9 以下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4、( )。(A)V Cr Mn Fe Ni(B) V Cr Fe Mn Ni(C) V Mn Cr Fe Ni(D)Ni Fe Co V Cr10 以下属于分离分析的方法是( )。(A)质谱法 MS(B)紫外 UV(C)气相色谱 GC(D)核磁 NMR11 在可逆反应 mA(g)+nB(g) pC(g)+qD(g);AH0 中,m+np+q。A 的质量分数与温度、压强关系正确的是( )。12 由下列数据确定 CH4(g)的 为( )。 C(石墨)+O 2(g)CO 2(g) =-3935 kJ.mol -1 H2(g)+ O2(g)H 2O(1) =-2858 kJ.mol -1 CH4(g)+

5、2O2(g)CO 2(g)+2H2O(1) =-8903kJ.mol -1(A)211kJ.mol -1(B) -748 kJ.mol -1(C) 8903kJ.mol -1(D)无法确定13 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是( )。14 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15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H+)=110-13molL,该溶液可能是( )。 氯化铵水溶液 二氧化硫水溶液 氢氧化钠水溶液 硝酸钠水溶液(A)(B) (C) (D)16 如图是曾经批量生产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 +)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

6、电池总反应为:2CH 3OH+3O22CO 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电极为电池的正极,a 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B)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 处通入的物质是空气(C)负极反应式为:CH 3OH+H2O-6e-CO 2+6H+(D)正极反应式为:O 2+2H2O+4e-4OH -17 “通过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是指( )。(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18 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A)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19

7、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20 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A)兴趣(B)能力(C)动机(D)行为二、简答题21 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模式、化学教学策略等。其中化学教学理念在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急需更新的内容包括了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试就这一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22 化学教材中的“ 先行组织者 ”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形式呈现 ?它们具有哪些特点?三、诊断题22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

8、试题考查乌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食盐水B冰水混合物C净化后的空气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结果大部分学生答题错误。请回答下列问题:23 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_。24 解题思路是_。25 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5 材料: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图。20 世纪 70 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的过程中,发现协同运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技巧,能够提高思维的效率,同时他又受到达.芬奇相关笔记的启发,在研究脑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信息论、记忆技巧、理解力和创意思考及一般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思维导图的初步设想。此后

9、托尼.巴赞将这种思维技巧传授给一群学习障碍者,而这些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就成为学校中的佼佼者。他将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并逐步完善了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不仅仅存在于抽象的知识单元体系之中,它还鼓励学习者以绘制图形等方式将知识结点继续辐射到新的相关层次结构,直至思维导图容纳了足以满足认知或学习目的的全部思想。问题:26 与思维导图相似的概念还有概念图,请简要分析一下两者的异同。27 设计一个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化学教学的策略。28 任选一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思维导图。五、教学设计题2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燃

10、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材料 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 3:某教师设计的“ 燃烧与灭火 ”的教学设计材料如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 PPT 课件展示 7 幅与火有关的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几幅关于火的图片。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因此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教学过程教师:(布置任务) 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 请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汇报。(略)教师:(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学生思考并回

11、答。(略)教师:(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并回答。(略)做出一些猜想。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师:(布置任务) 同学们根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学生交流汇报与讨论。教师点评学生探究报告。教师介绍着火点并小结燃烧的条件。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白磷在水中的燃烧,并进行分析小结。学生思考并回答。(略)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演示实验) 多次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

12、方法熄灭。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教师(创设情境) 通过 PPT 课件展示 4 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回顾总结教师小结: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学生回顾总结。教师创设情境:播放录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学生观看并思考。师引导学生建立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的思想。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9 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0 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1 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上述“ 导人新课 ”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32 请结合新课标对这位教师

13、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苯不溶于水,因此说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是错误的。本题选A。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而其他几种类型的课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故选 C。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没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的化合物有光学活性,由此可知,B 项符合题意。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N 2+3H2 2NH3,因为 H2 的转化率为

14、 25,故 H2 的反应量为3025 =7 5mol。故 N2 的反应量为 753=25mol。故剩余的 N2 和 H2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0-25=75mol 和 30-75=225mol。生成的 NH3 为 5mol。所以设起始充入的 NH3 的物质的量为 n,达到平衡时 NH3 的转化率为 x,则平衡时N2、H 2 和 NH3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解得 x=75。故本题选 C。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称为各物质的分级数。因为 。故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零级。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首先选项 B、D 不正确,这两项表述的均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15、,而 C项教学媒体改革属于教学改革中方式的改革,它是从教学手段来说,但是题干说的是中心环节,应选 A,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教师水平得到提高,整个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生对化学实验具有兴趣也属于直接兴趣,在低年级时作用更为强烈,随着年级的升高,间接兴趣会逐渐增强,例如对学习活动的意义和结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故 A 项错误;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化学主要的动机是内部动机,而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故 B 项错误;化学学习的质量的高低是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化学学习动机只是其中的一种,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决定因素,所以 C 项错误;新课改倡导不管

16、是教学方法还是学习方法都要做到灵活应用,并没有固定的学法或教法,故 D 项正确。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单元测验、期末测验、初中毕业会考都属于目标参照测验,只有中考和初中化学竞赛带有选拔性质,属于常模参照测验。故选 B。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气相色谱、气质联用、高效液相色谱等都是用于分离分析的方法。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因为H0,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 的质量分数降低。故排除 A、B 项。又因为 m+np+q,故加大压强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 的质量分数降低。故本题

17、选 D。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知 (CO2)=-3935kJ.mol -1, (H2O)=-2858kJ.mol -1。所以 =-3935-2285 8+8903=-748kJ.mol -1。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正确命名为 1,3-丁二烯。B 项正确命名为二甲酸乙二酯。 D项正确命名为 2-甲基丁烷。本题选 C。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因为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110-13molL110 -7molL。所以溶液中溶质有抑制水电离的作用。氯化铵水溶液中的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结合,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硝酸钠为强电解质,

18、不影响水的电离。故本题选 C。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故 A 项错误。右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故 B 项错误。正极反应式为:O 2+4H+4e-=2H2O,故 D 项错。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可知是与环境相关的,故选 B。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一般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有些内容也可能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故选 B。19 【正确答案】 D

19、【试题解析】 A、B、C 三种能力都是化学教学中某一个方面的能力,而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故选 D。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就是驱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故选 C。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教学理念决定着课程的实施和课程实施的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蕴含的意义是:(1)素质是人的稳定的、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它是以某些生理和心理特性为基础发展形成的,能够作为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蕴含着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人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青少年学生全面发

20、展的核心内容。(2)对于不同的课程来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程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3)所谓“ 全面”,是指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没有偏废;所谓“发展”是指有明显的提高和长进,是人随着时间推进而发生的积极的变化,而且是可持续的变化。(4)对于基础化学课程来说,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化学为主的文化科学素质和心理个性素质。22 【正确答案】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

21、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化学教材中“先行组织者” 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学习前的引导性材料,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提示,也可以设置一段有关的生活背景材料、一张反应化学现象的插图、一道具有启发意义的化学问题或一个生动的化学实验等。这些形式多样的“先行组织者” 具有一些基本的特点: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召唤力;展示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意义;能将有关的方法或思路迁移到新的情境中,降低新学内容的难度等。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B24 【正确答案】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A、C、D 三项中其组成物质都不止一种,属于混合物,而 B 项是固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

22、混合,只是状态不同,是一种物质。故本题选 B。25 【正确答案】 学生容易将生活中常提到的洁净物和化学上提到的纯净物相混淆,从而错选 A 或 C;而把状态不同但是是同一物质的混合,认为是混合物,因此漏选 B;思维惯性地认为完全分解是“一分为二”,其中氧气是气体,那剩下的就是一种固体,是纯净物,而错选 D。四、案例分析题26 【正确答案】 根据诺瓦克对概念图的描述,概念图包括结点、连线、层次等级和命题四个基本构成要素。通过把概念放在不同的层次来表示概念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和相关关系;而处于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之间还可以通过交叉连接来体现层级关系,是对人脑中积累的概念知识以及它们间的逻辑关系的表征。根据

23、托尼.巴赞对思维导图的描述,其组成要素是颜色、线条、图形、联想和想象,不同的图形表示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想法,图形之间的连线表示思维的过程,还可以使用数字标明思维过程的先后顺序,清楚地记录下思维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相连的两个图形之间甚至可以是没有逻辑关系的跳跃式思维的结果。这非常符合人类思维的特点,能很好地展现人类思考问题的流程,是一种表示思维过程的方式。人们在思考过程中记录下每一个思想火花,是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体现。概念图的特点是:结点之间有连接词,用来说明结点之间的关系; 有层次结构,展示概念之间的包容性;结点是单个概念; 不同分支的结点之间存在交叉连接,呈网状结构;有一套严格的评估标准

24、,便于评价; 形式严谨,多用于概念较多的理科教学;应用范围较窄,主要用在教育领域; 难于理解,构图时间较长。思维导图的特点是:结构由个人思路而定,便于个人理解记忆; 颜色丰富,使用图形和联想;问题导向,有利于解决矛盾冲突; 从中心向四周发散,呈树状结构;主观性强,不便于评价; 形式活泼,多用于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的文科教学;用途广泛,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只要需要思考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构图较随意,用时短。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使用图形;由结点和连线组成;语言简练、形式直观;有一定的层次结构;都可用在课堂教学中。同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

25、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知识可视化方法,其本质差别是侧重点不同。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它们在表现形式、知识表达能力、应用领域、美观程度和受学术界关注程度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差异。27 【正确答案】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可以将教师单纯的“教” 转变成为“教”与“学”并举,教师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辅导和因材施教,而学生也真正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统领概念和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方法一:在新授课上教师可以准备数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写上本节课涉及的相应名词或概念,边讲课边请学生配合教师摆弄卡片,以完成教学要求。因为在摆弄卡片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十分想弄清楚概念之间究竟有什么具体的意义联系,强烈

26、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课堂气氛也因此异常的活跃,课下学生就可以根据课上的“卡片游戏”整理思维导图笔记。方法二:教师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具体步骤:课前准备好一张白纸和几支彩笔。上课时,在教师导入新课后,学生把这节课的主题用较大的字体写在纸的中央,并根据教师对这节课主要内容的介绍,从中央向外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支,分别写上相应的关键词。当教师逐渐讲解时,学生跟随讲解在备分支后根据需要添加新的分支并记下关键词。在进行课堂小节时,学生可以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连线标出,并用不同颜色注明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所有的知识点都已经综合在一张纸上,学生很

27、容易找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这样做笔记的方法不仅在一节课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且对于后续学习以及考前复习都非常有帮助,如果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绘制思维导图,效果会更明显。在学习新课时,通常应该建议学生以小组(2-4 人的)形式构建思维导图,以保证学生在一开始就能统一在一个主题上。并且比较哪个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最好,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习。28 【正确答案】 以化学物质的分类为例:五、教学设计题29 【正确答案】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易燃物和有关易燃物的安

28、全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30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及原理。教学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31 【正确答案】 导入新课的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谈话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上述“导入

29、新课” 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创设情境法来导入。通过 PPT 展示几张关于火的图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火的利与弊有更形象、具体的体验,从而导入到“燃烧与灭火” 这一主题。32 【正确答案】 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的。整个教学设计从知识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可以分为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四个环节,内容比较完整,能够把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完整的体现出来。在授课环节中,充分贯彻了新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次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利用引导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交流讨论,在课堂上锻炼学生沟通合作的意识,很好地贯彻了三维目标的要求。设计中,还多次运用了演示实验,如白磷在水中的燃烧,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同时演示实验形象直观,能快速切入主题。但是如果能加入一些简单的随堂实验,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能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