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89787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分子所有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 2)(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2 表示可逆反应 2A(g)+B(g) 2C(g)(iE 反应放热)的图像正确的为( )。3 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用焰色反应来鉴别某些物质,只是因为受生产力水平限制,这种方法没有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大师陶弘景(456-563)在他的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这一记载所鉴别出的物质应该是( )。(A)NaNO 3(B) KNO3(C)

2、 KMnO4(D)I 24 在下图所示支管中,一管装入 23g 金属钠,一管装入 HgO,同时加热两部分,Na 完全燃烧,若加热后容器里空气成分基本未变,则 HgO 的质量可能是( )。(A)217g(B) 24g(C) 444g(D)1085g5 铁有可变化合价,将 144g 草酸亚铁(FeC 2O4)与空气隔绝加热分解,最终可以得到 72g 铁的氧化物,此氧化物是( )。(A)FeO(B) Fe2O3(C) Fe3O4(D)FeO 和 Fe3O46 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水,故溶液 pH 不变(B)电解稀 NaOH 溶液,要消耗 OH-

3、,故溶液 pH 减小(C)电解稀 Na2SO4 溶液,阴阳两极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D)电解稀 CuCl2 溶液,阴阳两极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7 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 2010g,当它盛满甲烷时的质量为2034g,而盛满某气体 X 时质量为 2055g,则 X 气体可能是( )。(A)氧气(B)氮气(C)乙烷(D)一氧化碳8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氨气通入稀硫酸中:NH 3+H+=(B)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 2+(C)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A1 3+ +6H2O=4AI(OH)(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 2+2O

4、H-=3Cl-+ClO-+H2O9 若室温时 pH=b 的氨水与 pH=a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氨水的电离度可表示为( ) 。(A)10 a+b-12(B) 10a+b-14(C) 1012-a-b(D)10 14-a-b10 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 。(A)接受式学习(B)探索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11 通过成绩考核,可以了解教和学的各项情况,从而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这属于成绩考核的( )。(A)诊断作用(B)调节作用(C)评定作用(D)反拨作用12 在化学教学方法中,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

5、的教学方法属于( )。(A)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第四层级13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 3:2(B)质量之比为 3:2(C)摩尔质量之比为 2=3(D)反应速率之比为 2:314 1919 年朗缪尔提出等电子体原理:凡原子数与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同,物质性质相近。相应的物质称为“等电子体” 。已知一种新型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 BN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2-BN 平面结构如下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A)是一种坚硬耐磨材料(B)是高温润滑材料、电器材

6、料(C)是化学纤维生产的原料(D)不能确定15 某温度下,相同 pH 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 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盐酸稀释时的 pH 变化曲线(B) b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 c 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 a 点 Kw 的数值比 c 点 Kw 的数值大(D)b 点酸的总浓度大于 a 点酸的总浓度16 对于反应 M+N P,如果温度每升高 10,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 3 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 10需要 54min,将温度提高到 40时完成反应的 10需要的时间为( ) 。(A)2min(B) 3min(C) 6min(D)9min17

7、下列化学课,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B)化学复习课(C)化学习题课(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18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下不是重点内容的是( ) 。(A)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B)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C)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D)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19 下列不属于课程目标的陈述必备的基本要素的是( )。(A)行为主体(B)环境(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20 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A)简约性原则(B)安全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绿色化原则二、简答题21 创设教学情境,使知识融

8、入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请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22 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定义为“符合所代表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或性质”。大多数概念都包含四个方面: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例证和概念属性。以“置换反应 ”这一概念为例,进行概念分析。三、诊断题22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 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右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 m 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 m 不可能表示(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结果很多同学答题错误。

9、请回答下列问题:23 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_。24 解题思路是_。25 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5 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的关系,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透明玻璃罩罩住两支蜡烛,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2)学生就问题进行分组讨论。(3)实验探究。(4)根据实验现象继续讨论,得出结论。(5)后续思考。问题:26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分别介绍一下,你将如何调控、处理(1)(2)(3)(4)中描述的场面。27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如

10、何给学生设计后续思考?五、教学设计题28 以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 一课为内容编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至少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光气的结构式 可以看出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 8 电子结构,应选 A。共价化合物六氟化硫中,硫最外层有 6 个电子,其在化合物中形成六条共价键,则化合物中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2,故 B 错误;在二氟化氙中,Xe最外层有 8 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形成两条共价键,最外层电子数为 10,故 C 错误;在三氟化硼中,B 最外层电子数为 3,形成

11、三条共价键,最外层电子数为 6,故 D项错误。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应向吸热反应方向,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减小,反应物的含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增大体系的压强,由于反应的两边都是气态物质,所以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平衡移动,所以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分数应该不变。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焰色反应为紫色,表明含钾元素,硝石为硝酸盐。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支管内的反应为:2Na+O 2 Na2O2,2HgO 2Hg+O2,容器内空气成分不

12、变,即 Na 结合的 O2 就是 HgO 分解产生的。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n(Fe)=144g144g.mol -1=01mol; n(O)=(72-0156)g16g.mol-1=01mol,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电解稀硫酸和 NaOH 溶液,实质都是电解水,由于水的消耗,溶液浓度增大,其 pH 分别减小和增大,A、B 错误。电解 Na2SO4 溶液实质也是电解水,阴极生成 H2,阳极生成 O2,二者体积比为 2:1,C 错误。电解 CuCl2 溶液,阴极生成 Cu,阳极生成 Cl2,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1:1,D 正确。7 【正

13、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同温同压下同一容器所盛气体的体积相同,即所盛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设 X 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g.mol-1,则有 ,解得 M=30,故 X 气体可能是乙烷。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项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 Cl2 中的 Cl 原子,但其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为 3(3 个 得 3 个电子转化为 3 个 Cl-,即 ,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只有 ,不符合得失电子守恒,因此不正确。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首先根据强酸盐酸的 pH=-lgH+推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即: c(HCl)=H+=10-a(mol.L-1)(1) 又酸、碱中和反应时,不

14、论强、弱,只有所含可电离的 H+、OH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才能恰好完全反应,由此可推出一元弱碱氨水的浓度为 c 氨水 =10-a,对于弱电解质存在以下关系: OH -=c.a=10-a.(2) 另一方面由水溶液中 H+.OH-=10-14,及氨水中:pH=-1gH+=14-pOH=14+lgOH- 得OH -=10b-14 (3) 代入(2) 式得:10 b-14=10-a. =10b-1410 -a=10a+b-14100=10 a+b-12。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

15、、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故选 D。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了解教和学的具体情况,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属于成绩考核的诊断作用。故选 A。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化学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第二层级是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第三层级是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故选 B。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像可知,两个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两种金属提供的电子数目一样多,则镁、铝

1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质量之比为 4:3,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镁、铝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8:9,C 项错误。由图像知镁、铝与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之比为 2:3,则二者的平均速率之比为 3:2,D 项错误。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每一个环内电子数为 35+37=36,与石墨层中一个环内电子数66=36 是相同的,故与石墨为“等电子体”,性质类似石墨。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盐酸为强电解质,醋酸为弱电解质,相同 pH 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后,盐酸的 pH 改变较大,而醋酸的 pH 改变较小,从图上看,对应的为盐酸,对应的为醋酸,A 项错误;b 点溶液的离子浓度比 c

17、 点大,导电性强,B 项正确;由于温度不变,K w 不变,C 项错误;开始时,盐酸和醋酸的 pH 相同,此时 c(H+)相等,但盐酸已完全电离,而醋酸仍有一部分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故醋酸总浓度大于盐酸总浓度,即 a 点时酸的总浓度较大,D 项错误。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设 10时的反应速率为 v,则 40时反应速率为 33v。根据 v= 则40时需时间 t= =2min。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18、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故选 D。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程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故选 B。20 【正确答案】 C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中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实际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情境素材。(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以及问题解决

19、等活动,是物理、化学等学科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方法。(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 i 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氖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22 【正确答案】 概念名称:置换反应。 概念定义: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作置换反应。它是一类化学反应共同特征的概括。 概念例证:一切符合置换反应定义特征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的例证,如:Fe+H 2SO4=FeSO4+H2,被称为概念的正例。一切不符合置换反应定义特征的反应,如:CuO+CO=Cu+

20、CO 2,被称为概念的反例。 概念属性:又称关键特征,是指概念的一切正例的共同本质属性。“置换反应” 这一概念的概念属性是: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只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硫酸至过量时,根据Fe+H2SO=FeSO4+H2可知,随着稀硫酸的不断增加,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加,消耗铁粉的质量也不断加大。由于铁粉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当铁粉消耗完时,消耗铁粉的质量与生成硫酸亚铁、氢气的质量就不再改变(图像开始与横坐标平行)。故 A、B、D 三项均正确。虽然反应结束了,但随着稀硫酸的过量加入,溶液的总质量仍随着稀硫酸的加入而

21、增大,故 C 项错误。所以选 C。25 【正确答案】 其错误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直角坐标系图像的化学意义不清晰。对于化学上应用直角坐标系图像,学生需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明确横纵坐标的化学意义,尤其是弄清图像起点、拐点和终点的化学意义,否则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四、案例分析题26 【正确答案】 步骤(1):教师倾听并分析学生可能会作出的答案,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持有相同答案的学生分为一组,共分若干组,让同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讨论自己答案的依据。步骤(2):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相互讨论(时间在 3 分钟左右),为自己的答案寻找具有说服力的依据,教师巡回认真

22、听取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后,让各小组推选一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答案的依据。之后教师引导:各组同学说的都好像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怎样来判断究竟哪一种结果正确呢?教师组织各组学生用实验来探究正确的结论。步骤(3):学生以 (2)的问题作为探究实验的基础,设计出实验装置,并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则巡回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和观察。实验结束让各组派代表汇报自己探究的结果。各小组得出相同的结论:高蜡烛先灭!教师引导: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组织学生进入步骤(4)。步骤(4):教师组织学生继续讨论,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教师提示:关键问题在于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并引导学生查阅密度表,解读表上二氧化碳的密度与温

23、度的关系,由此统一认识。教师进一步解释:通过讨论,同学们了解了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要高许多,因此其密度和常温下相比小了许多,总是浮在上部,所以高的蜡烛先灭。27 【正确答案】 教师在探究情境结束时,可提示:如果改变玻璃罩的大小或各蜡烛的高低程度,对上述答案是否有影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持续思维,辩证分析事物的多变性,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研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五、教学设计题28 【正确答案】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学会用辩证、发展的思想来看待事物的变化;通过动手实验和交流讨论,培养自主学习、互相协作和亲身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实验准备 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