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89789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酸性 KMnO4 溶液中加入 Na2SO4 溶液:5SO 42-+6H+2MnO4-=5SO42-+2Mn2+3H2O(B)向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2AlO 2-+CO2+3H2O=2Al(OH)3+CO32-(C)向酸性 KIO3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5I -+IO3-+3H2O=3I2+6OH-(D)向 Ba(OH)2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H4HSO4 溶液: Ba2+2OH-+NH4+H+SO42-=BaSO4+NH3.H2O+

2、H2O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36 g,则 200 g 饱和食盐水中含有 72 g 的食盐(B) 10 g SO3 溶解在 90 g 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C) Na2O2 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D)医用酒精的浓度为 953 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NO、NO 2、SO 2 等)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必须进行治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 实现反应:2xCO+2NO x=2xCO2+N2(B) SO2 能形成酸雨,还能造成光化学污染(C)汽车改用天然气或氢气为燃

3、料,能有效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有效净化城市空气4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 g CO 2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 2NA(B) 1 mol 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A(C)常温常压下,224 L 乙烯中 CH 键数为 4NA(D)在化学反应中,每产生 1 mol I2 转移电子数为 2NA5 X、Y、Z 、W 、R 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由 X 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Z 与 W 同主族,Y 、Z 、W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R 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

4、顺序是:RWXYZ(B)均能形成氢化物,且 R 的氢化物最稳定(C)最高正价均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R 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6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S(g)+O 2(g)=SO2(g) H1,S(s)+O 2(g)=SO2(g) H2;H 1 H2(B) C(石墨,s)=C( 金刚石,s) H=+19 kJmol,则由石墨制取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4 kJmol。则含 2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287 kJ(D)CaCO 3

5、(s)=CaO(s)+CO2(g) H0, S0,则该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7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8 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 12C(B) HF 的电子式:(C) Cl-的结构示意图:(D)CH 4 分子的比例模型8 反应:A(g)+3B(g) 2C(g) H0,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9 农业生产中有种氮肥,若运输过程中受到猛烈的撞击,会发生爆炸性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X=2N2+O2+4H2O,则 X 的化学式是( )。(A)NH 4NO3(B) HNO3(C) NH3.H2O(D)NH 310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11 在进行“氮及其化合物” 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最适宜的学习策略是 ( )。(A)联系一预测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知识结构化策略(D)题海战略12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B)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准确、具体、可行(C)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防

7、止流于形式,切忌生硬照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13 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这一知识点教学时,适宜的教学原则是 ( )。(A)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B)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C)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14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 )(A)物质的化学变化(B)化学物质的多样性(C)身边的化学物质(D)化学与社会发展15 下列属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是( )。(A)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B)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

8、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C)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D)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方法16 探究活动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B)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C)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一节课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各种探究活动内容(D)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利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及资源共享17 下列教学目标属于“ 过程与方法 ”范畴的是( )。(A)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

9、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18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程标准在“学习情景素材” 方面新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下述哪些变化(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19 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人方法分为社会导入、实验导

10、入、旧知导入、问题导入、直接导入等导入形式,其中最带有化学学科知识特点的导人方法是( )。(A)社会导入(B)实验导入(C)旧知导入(D)问题导入20 化学教师在开展下学期的化学教学前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对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二、简答题21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相关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问题:(1)在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怎样组织实验教学活动?(2)化学教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学习中需要重

11、点掌握的氧化物之一。以下是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做的教学设计:【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由学生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支点燃的蜡烛通过喇叭形纸筒将一瓶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倾倒,如图 4所示,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蜡烛熄灭,且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2)由学生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3)由学生继续将上述实验后瓶内液体倒出数毫升至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将上述试管加热,观察有什么

12、现象? (4) 由学生取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较长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一会儿气,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1)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2)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实验(3)结论: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发生分解。 实验(4)结论:二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小结】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及检验方法。 问题: (1)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何种教学理念,优点是什么? (2) 该种教学理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三、诊断题23

1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N2 BNO 2 CNH 3 DSO 2 【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 1: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_。(2)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3)试对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四、案例分析题24 以下是初中化学某老师关于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的课堂教学设计,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名教师都在哪几个环节设置了问题?这样设计的好处有哪些?

14、 (2)这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信息技术的功能都有哪些。 (3)信息技术的使用会给我们的课堂增添很多色彩,但是我们需要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请简述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 “内容标准” :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部分教材内容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运用除

15、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点燃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你可以按下面提示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 (1)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石蜡的密度与水的相比是小还是大。 (2)点燃蜡烛 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焰分为几层 ?哪层最明亮 ?哪层最暗?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段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 110)约 1 s 后取出根据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火焰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哪一部分的温度最低,

16、 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如图 1 一11)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3)熄灭蜡烛 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 1 一 12),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将你填写的表格与同学进行交流,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更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与同学交流实验的体会。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刚接触到化学这门新课程,对化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要求:(1)谈谈“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实验的教学价值。(2)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包括

17、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向酸性 KMnO4 溶液中加入 Na2SO4 溶液,不发生反应,A 项错误。向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2-+CO2+2H2O=HCO3-+Al(OH)3,B 项错误。向酸性 KIO3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5I-+IO3-+6H+=3I2+3H2O,C 项错误。向 Ba(OH)2 溶液中加入少量 NH4HSO4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Ba2+2OH-+NH4+H+SO42

18、-=NH3.H2O+H2O+BaSO4,加入过量 NH4HSO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Ba2+2OH-+2H+SO42-=2H2O+BaSO4,D 项正确。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36 g,指的是常温下食盐在 100 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而 200 g 饱和食盐水中水的质量小于 200 g,则含有食盐的质量小于 72 g,A 项错误;10 g SO 3 溶解在 90 g 水中,SO 3 与水反应所得溶液为 H2SO4 溶液,故其溶质质量分数应大于 10,B 项错误;Na 2O2 晶体中含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9、1,C 项正确;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 75,D 项错误:故本题选 C。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SO 2 的排放能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与烃类及氮氧化物有关。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二氧化碳结构式应为 O=C=O,22 g CO 2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2NA,A 项正确;1 mol 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应为 9NA,B 项错误;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能用 224L/mol 进行计算,C 项错误;在化学反应中,每产生 1 mol I2 转移电子数不一定是 2NA,如果是 I-被其他试剂氧化转化成 I2,转移电子数2 mol,但是,如果是碘元素自身的归中反应,即 IO

20、-(次碘酸根)和 I-发生归中反应,IO-+I-+2H+=I2+H2O,这里生成 1 mol 的 I,只转移 1 mol 电子,D 项错误:故本题选 A。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X、Y、Z、W、R 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由X 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推知 X 为 C,Z 与 W 同主族,Y、Z、W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R 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根据短周期主族元素位置推断,Y 为 N,Z 为 O,W 为 S,R 为 Cl,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WRXYZ。A 项错误;R 为 Cl,其氢化物是 HCl,Z 的氢化物为水,水在五种氢化物中最稳定,B

21、项错误;氧元素一般情况下无正价,C 项错误;R 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 HClO4,其酸性最强,D 项正确;故本题选D。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固体硫变化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固体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少,但H 1 H2,A 项错误。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项错误。由 NaOH(aq)+HCl(aq)=NaCl(aq)+H2O(l) H=一 574kJmol 可知,4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574 kJ,所以 2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2

22、87 kJ , C 项正确。该反应的H0,S0。G= HTS 在低温下大于零。不能自发进行,D 项错误。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8 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 14,核素符号是 14C;B 中 HF 是共价化合物,不含阴、阳离子;C 中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仍然为 17:故本题选 D。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干条件,反应:A(g)+3B(g) 2C(g) H0 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均变小,又知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本题选 C。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

23、类和数目是守恒的,由此判断该氮肥的化学式为 NH4NO3,A 项正确。故本题选 A。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过滤操作时漏斗下端管口应贴紧烧杯内壁,D 项错误;故本题选D。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联系一预测策略适用于知识间有一定联系的内容的教学,而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之间的内容联系性并不大,A 项错误。概念形成策略是指学习者从大量具体的例证中,以比较、辨别、抽象等形式概括出事物的关键特征的一种学习策略,更适合于抽象概念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不适合,B 项错误。知识结构化策略主要用于将化学事实性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

24、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网络。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比较零散,可运用知识结构化策略将知识系统化,使其便于掌握,C 项正确。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故 D 项错误。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一个装有高低 2 根蜡烛的大烧杯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由此来引导讲授此知识点的学习。在实验中启迪思维,从而经过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故本题选

25、 A。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D 两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C 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源于

26、实际生活。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如“进行实验”既可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是提出问题或做出假设的一种依据。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一节课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形式,但不是要求一节课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各种探究活动内容。故本题选 C。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的范畴;C、D 两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范畴。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增的这些内容都是社会热点问题,所以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A 选项。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研究。所以实验导入是最带有化学学科知识

27、特点的导入方法。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相对性评价是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成绩的优劣。总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化学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属于课程开始前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 在实验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这样既

28、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实验教学要讲求实效,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应避免实验活动泛化和表面化;处理好教师引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实验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应把握好实验的水平,避免浅尝辄止或随意提升知识难度的做法。(2)无论是作为实践活动的实验(实验探究活动) ,还是作为认识活动的实验(实验方法论),都是在一定的化学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因此化学教学实验有着重要的教学论功能。具体如下: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包括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化学实验教学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

29、境的重要形式。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教学足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重要手段。22 【正确答案】 (1)该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改中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的优点: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培养学生建立充分的自信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自主性。学生不仅仅要接受知识,更应该主动去探索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民主性。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展示、讨论、

30、实验、提升来得出的。合作性。有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应用性。自主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知识的应用。创新性。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有争议问题的答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B。 (2)正确解题思路:首先写出硝酸铜的化学式 Cu(NO3)2,判断出硝酸铜不包含 H 元素和 S 元素,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不可能是 NH3 和 SO2,最后结合题干“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 ,判断出该气体为 NO2。 (3)本题有很多学生误选 D 项。原因是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里, SO2 是一

31、种常见的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这是中学经常强调的知识内容,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仅凭这一点选择了 D 项。同时,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不够牢固,不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也是造成错选 D 项的原因。其他误选 A、C 两项的学生可能是不能正确书写硝酸铜的化学式或者对 N2 和 NH3 的性质掌握不牢固造成的。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首先,导入环节中,在播放完“荒岛求生” 的照片后提出哪些物质能用来灭火? 通过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中;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设置了对比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得出

3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加深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的理解;最后,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提问学生燃烧还在哪些领域被人类所利用,激发学生思考,又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材料中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荒岛求生”的图片,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图片人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微观模拟,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通过模拟火场灭火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灭火的场景,在场景中感受灭火与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综合信息网络,创新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大量的知识,利用

33、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比如多媒体播放火灾画面、展示火灾自救图片等,可以给学生以更加感性的认识。(3)模拟不能代替真实实验。模拟火灾场景的设置,虽然遥真,可以给学生相对真实的感受但毕竟不是真謇的场景,在真实场景中还是有很多突发的意外情况需要考虑。微观动画模拟不是真实如此。 多媒体幻灯片不能代替板书。虽然多媒体方式新颖,但是我们还是要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如:板书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所以我们还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是九年级新课程的

34、第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正式接触化学实验的第一课。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地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以蜡烛及其燃烧为切人点。让生活走进化学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得出的,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意识到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了解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得到的结论。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