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89789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丝(B)医用酒精中乙醇浓度为 95(C)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2 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的原子半径比 Y 的小,X 与 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元素 Z、W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元素 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

2、的热稳定性比 Z 的强(D)只含 X、Y、Z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3 pH=0 的盐酸; 05 mol.L -1 的盐酸;01mol.L -1 的 NH4Cl 溶液;01 mol.L-1 的 NaOH 溶液:05 molL -1 的 NH4Cl 溶液,以上溶液中水电离的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 (C) (D)4 25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 c1、V 1 的一元强碱 ROH 溶液与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2、V 2 的一元弱酸 HA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 pH7 时,则一定是 c1V1=c2V2(B)只有当

3、 pH7 时,才能满足 c(R+)+c(H+)=c(A-)+c(OH-)(C)当 pH=7 时,若 V1=V2,则一定是 c1c 2(D)若 V1=V2、c 1=c2,则 c(A-)+c(HA)=c(R+)5 已知酸性可行的方法是( ) 。(A)与足量 NaOH 溶液共热,再通入足量 HCl(B)与稀硫酸共热后加人足量的 NaOH(C)加热该物质溶液再通人足量的 CO2(D)加稀硫酸共热后,再加入足量 NaHCO3 溶液6 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 Cu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 1 所示,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 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A)石墨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B)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Cu+2OH-2e-=Cu2O+H2O(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 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 01 mol Cu 2O 生成7 用图 2 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B)装置乙:除去甲烷中的乙烯(C)装置丙:验证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8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N A 个 SO3 分子的体积约为 224 L(B)常温常压下,2 mol 氦气所具有的原子数目为 2NA(C) 1

5、L 02 mol.L -1 的 Na2S 溶液中,S 2-的数目为 02N A(D)1 mol Cl 2 与足量的 Fe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NA9 科学家发明的透明坚硬的镁铝氧化物新型材料,可以用作显示器和手机屏幕。下列有关镁和铝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的金属性比铝弱(B)镁和铝的氧化物都可以与盐酸反应(C)镁原子和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3(D)镁和铝的氧化物都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0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均表述正确的是( )。(A)A(B) B(C) C(D)D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的是( )。(A)物

6、质的化学变化(B)物质构成的奥秘(C)化学与社会发展(D)保护好我们的环境12 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13 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 )。(A)讲授一听记(B)指导一实习(C)组织一参观(D)实验一讨论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师观,这种教师观是( )。(A)主体性的教师观(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C)专业化的教师观(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15 化学教师对教学情况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评价是( )。(A)研究性评价(B)绝对评价(

7、C)形成性评价(D)工作性评价16 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 。(A)讲述法(B)讲解法(C)讲演法(D)谈话法 17 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学习策略是( )。(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同化策略(C)问题解决策略(D)概念图策略18 下列不属于化学教学活动基本环节的是( )。(A)备课(B)教学设计(C)课堂教学(D)作业布置与反馈19 某教师在讲授“ 物质构成的奥秘 ”这一章节中,“物质的构成”这一知识内容的板书形式如图 3 所示,该教师的板书采用的

8、形式是( )。(A)提纲式(B)图表式(C)运演思路式(D)综合式20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不适宜采用的是( )。(A)纸笔测验(B)活动表现评价(C)档案袋评价(D)问卷调查二、简答题21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相关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的诱因和压力的作用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问题:(1)简述成长记录档案袋评价的含义及其意义。(2)除成长记录档案袋评价外,列举至少三种对学生学业成就发展进行评价的方法和策略。22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 1近 30 年的化学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乃至成人存在大量的化学错误概念

9、,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充分建立化学多重表征(即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以及不同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表征障碍造成大量的化学学习困难,从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瓶颈。此外,由于许多化学实验难于用肉眼观察,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在现实的教学中难以操作,严重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素材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学者积极开发计算机模型并广泛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运用。计算机模型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体现,与其他物理介质的科学模型相比,在研究宏观、微观、复杂系统及其动态演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量事实证明,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地帮助学

10、生丰富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由于计算机模型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很好地促建了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不可否认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能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全面掌握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素材 3 计算机模型至今在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的科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欠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运用能力欠缺,对计算机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缺乏认识

11、,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模型操作的教师较少,能够修改或者自主设计计算机模型,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计算机模型教学的教师更少。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哪些问题?(2)计算机模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有哪些?(3)依据材料概括出我国计算机建模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哪些不足。并从教师方面,对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教学提出建议。(4)依据材料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三点策略。三、诊断题23 下面是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摘录。 任务驱动 出示任务:如何判断金属 Cu 和金属 Fe 金属性的强弱?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方案) 交流评价 教师巡视并选取

12、四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方案 1:加入盐酸 有无气体生成 方案 2:加入食醋 有无气体生成 方案 3:Fe CuSO4 溶液 有无 Cu 生产成 方案 4:Cu FeCl 3 溶液 Cu 是否消失 巩固提高略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原理,你认为哪个方案不可行?请说明理由。(2)请你针对方案 2 和方案 3 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3)从评价类型看,上述教学摘录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四、案例分析题24 案例: 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和原子” 的教学片段。 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 品红为什么会消失? 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13、播放动画 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讲解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宏观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x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x10 21 个水分子。 得出结论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讲述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演示实验氨水使铁树上的棉花小球依次变红。 提问观察到什么

14、现象?氨水并没有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棉花上的酚酞变红的原因是什么?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 得出结论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提问 温度的改变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演示实验把同样大小的糖放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 得出结论 3_。 演示实验 将 50 mL 的水和 50 mL 的酒精倒入到 100 mL 的量筒中,观察是否是100 mL?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 得出结论 4_。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得出的结论-3 和结论 4分别是什么? (2)在本课中,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相比的优缺点。 (3)结合本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

15、应用。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于“溶液” 的课程内容标准为: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材料二某化学教科书的部分目录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1 金属材料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课题 2 溶解度 课题 3 溶液的浓度 材料三某化学教科书中“溶液” 所呈现的内容 一、溶液 实验 91 在 20 mL 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

16、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如果把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放进水中,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会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氯化钠溶液,只不过氯化钠在溶液中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取出蔗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即溶液是均一的;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或氯化钠与水) 不会分离,即溶液是稳定的。 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被溶解的物

17、质叫作溶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例如,在上述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实验 92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12 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 5 mL 水或 5 mL 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12 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 5 mL 水或 5 mL 汽油。振荡,观察现象。实验表明,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这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18、实验 93 在盛有 2 mL 水的试管中滴入23 滴红墨水(用红墨水是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振荡。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注意:滴管不要接触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 2 mL 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作溶剂,量少的一种叫作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作溶剂。如实验 93 水和乙醇形成的溶液中,乙醇为溶质,水为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1)谈谈你对本节课在教材中地

19、位与作用的认识。(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完成“溶液” 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不少于 300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可以用灼烧法鉴别人造丝和蚕丝,A 项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75,B 项错误;液化石油气含有的杂质少,燃烧更充分,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少对空气污染小,减少大气污染,C 项正确;维生素 D 能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小肠对钙

20、、磷的吸收D 项正确。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Z 是氧元素。短周期元素 X、Y、z 、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原子半径比 Y 的小,则 X 与 Y 不可能处于同一周期,Z 为氧元素,则 Y 处于第二周期,X 处于第一周期X 为氢元素。X 与 W 同主族,则 W 为钠元素。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3则 Y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5,Y 为氮元素。X、Y、Z、W 分别为 H、N、O、Na。原子半径NaNO,即 r(W)r(Y)r(Z) ,A 项错误。O 2-和 Na+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B 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氢化物的稳

21、定性 H2ONH 3,C 项错误。由 H、N、O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硝酸为共价化合物,硝酸铵为离子化合物。D 项正确。故本题选 D。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pH=0 的盐酸中 c(H+)酸 =1 mol.L-1,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由水的离子积计算:c(H +)酸 c(OH-)水=10-14,c(OH -)水 =(H+)水 =10-14molL -1;05 molL -1 的盐酸溶液中 c(H+)酸=0 5 mol.L-1,抑制水的电离,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c(H +)酸 c(OH-)水 =10-14,c(OH -)水 =c(H+)水

22、 =2x10-14mol.L-1; 01 mol.L -1 的 NH4Cl 溶液中,NH 4+H2ONH3.H2O+H+,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增大; 01 mol.L -1 的NaOH 溶液中 c(OH-)碱 =01 mol L -1,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c(H +)水 c(OH-)碱 =10-14,c(H +)水 =10-13mol.L-1;05 mol.L -1 的 NH4Cl 溶液,NH4+H2O NH3.H2O+H+,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增大;铵根离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大,对水的电离促进程度越大。所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综上所述:溶液中水电离的 c(H+

2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故本题选 A。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若 c1V1c 2V2,pH 也可能大于 7,A 项错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c(R+)+c(H+)=c(A-)+c(OH-),B 项错误。若 pH=7,则弱酸的物质的量要大于强碱,当 V1=V2 时,则一定是 c1c 2,C 项错误。若 V1=V2、c 1=c2,则 ROH 和 HA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根据物料守恒,c(A -)+c(HA)=c(R+),D 项正确。故本题选 D。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可知,Cu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在电解池中阳极

24、发生氧化反应,与阳极相连的是直流电源的正极,则 Cu 电极为阳极,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石墨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A 、C 两项错误。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Cu+2OH-2e-=Cu2O+H2O,B 项正确。当有 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 005 mol Cu 2O 生成,D 项错误。故本题选 B。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装置甲中铁钉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做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会加快铁钉的腐蚀,A 项错误;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能用装置乙除去甲烷中的乙烯B 项错误;HCl 气体易溶于水,当水滴入平底烧瓶后,烧瓶内气压降低,外界空气进入气

25、球,气球鼓起,可用装置丙验证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C 项正确;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导气管末端管口应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标准状况下,SO 3 是固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 项错误:因为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所以 2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B 项正确;S 2-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所以 02 mol.L -1 的 Na2S 溶液中 S2-的数目小于 02N A,C 项错误;氯气单质是强氧化剂,能将变价金属氧化到高价态,铁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Fe+3Cl2 2FeCl3,铁从 0 价变为+3 价,1 mol

26、铁失去 3 mol 电子,转移电子数为 N=nNA=3NA=3NA,但需 15 mol 氯气,所以 1 mol Cl2 与足量的铁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依据氯气计算,转移电子数为 2 mol,D项错误。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镁的金属性比铝强,A 项错误;镁和铝的氧化物都可以与盐酸反应,B 项正确;镁原子和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 2 和 3,C 项错误;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D 项错误。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向装有 Fe(NO3)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 H2SO4,硝酸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

27、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管口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不是 HNO3 分解生成了 NO2,结论不正确 A 项错误;葡萄糖与新制Cu(OH)2 浊液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B 项错误;饱和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 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C 项正确;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 产生,也可以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D 项错误。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包括 5

28、 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属于“化学与社会发展”下的二级主题。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三项均属于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破。教师成为学习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

29、之中。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研究性评价主要指教育理论工作者为了新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对现行课程与教学情况进行的评价旨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讨论,提出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绝对评价又称目标参照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再把该群体中的每一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工作性评价是教师对教学情况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评价。故本题选 D。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讲授法是以教学内容的某种主题为中心,有组织、有系统地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

30、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述一般分为导入、详述和汇总三个阶段。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述、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故本题选C。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概念图策略是学习者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

31、义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一种学习策略。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均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反馈、课外活动、教学评价等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不属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运演思路式板书是指用箭头、符号、框图等表示思维运演过程或思路的板书。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一般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活动表现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方法,一般不采用纸笔测验法评价。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成长记录档案袋评价是在一定时间内,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有目的地从各种角度和层次收集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努力

32、和进步取得成就的证明,经过组织的汇总,根据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表现的一种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这是其他评价方法无法取代的。(2)常见的评价方法策略有:即时表现评价。即时表现评价主要有课堂提问交流、课堂练习评价、课堂实验操作评价三种方式。活动表现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纸笔测验。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对较多的学生进行测试,评

33、价的效率也很高。22 【正确答案】 (1)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如下问题:学生不能充分建立化学多重表征(即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以及不同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2)优点: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计算机模型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不足: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能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3)不足:我国关于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运

34、用能力欠缺。建议:开发适应我国教学实际的建模工具及模型,加强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提高教师对科学模型的理解以及建模的能力;计算机建模与其他教学方式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效果。(4)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呈现宏微现象,理解科学知识; 训练科学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引导反思质疑,理解模型本质。 (任意写出三条即可)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根据化学原理看,方案 4 不可行,因为方案 4 的反应为Cu+2FeCl3=CuCl2+2FeCl2,无法判断金属 Cu 和金属 Fe 金属性的强弱。 (2)根据化学原理看,方案 2 和方案 3 均可以,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食醋与铁反应生成的

35、气体很少现象不明显,所以方案 2 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3)从评价类型看,教学评价有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和成长记录评价。本教学摘录属于活动表现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综合评价,用于对课堂科学探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评价。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得出的结论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得出的结论 4: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2)探究式教学相比接受式教学,更注重过程的体验。该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比接受式教学长的多,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探究过程。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没有进行足够思考的情况下,草率地得出结论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支离破碎

36、的,很难应用。(3)本课内容涉及微观世界,通过多媒体模拟来展示,能更好地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引导学生形成想象。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本课题介绍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无论在课本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对于“溶液” 这个词并不陌生它们不仅在生活经验中经常接触并应用到溶液,在实验室也多次用到溶液,对溶液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溶液的认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因此本节课让学生对溶液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较系统的认识。进而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同时对以后的有关酸碱盐的一些知识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牛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