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9793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 FeCl3 溶液时,先将 FeCl3 固体溶解在硫酸中,再加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B)铵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不一定均有氨气(C)干燥 SO2 气体时,可以将其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欲除去 CO2 气体中混有少量 CO 气体杂质,可用点燃使其自己燃烧的方法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B)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 Na2O2 溶于水呈强碱性,所以 Na2O2 是碱性氧化物(D)NO 2 溶于水呈强酸性,所以 NO2 是酸性

2、氧化物3 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 1,2-二溴丙烷(D)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4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箐”的分子(直径为 1310 -9m)恢复了磁性。“钴酞箐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箐 ”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分子直径比 Na+小(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3、)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化合价上升,一定有另一种元素化合价下降(B)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分子晶体中,可能不存在共价键,但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D)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6 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标准差(B)标准分(C)算术平均数(D)区分度7 期末考试属于( ) 。(A)诊断性考试(B)形成性考试(C)测试性考试(D)终结性考试8 下列不属于化学实验内容改革的是( )(A)生活化(B)趣味化(C)社会化(D)绿色化9 在化学学习中化学平衡的知识对电离平衡知识的影响属于( )。(

4、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10 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加热可制得气体甲,在残余固体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加热可以制得气体乙。下列关于甲、乙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具有强氧化性,乙具有漂白性(B)实验室里都可以用排液法收集甲和乙(C)铁丝在甲、乙中燃烧,其产物中铁价态相同(D)甲、乙分别通入 KI 淀粉溶液,两者均无变化11 将浓度为 01mol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c(H +)(B) Kac(HF)(C)(D)12 已知 G 是一种具有和卤、素单质相似性质的直线型分子, J 是一种角型分子,G 和 J 按物质的量之比

5、1:1 反应后生成直线型分子 L 和分子 M(缉成G、J、L、M 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 10)。分析下图,指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常温下 J 是液体,能与某种活泼非金属单质气体反应,产生具有氧化性的单质气体(B)组成 G 的两种元素中,一种元素能与 J 中的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直线型分子(C) L 的水溶液星酸性,与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D)M 可能是一种不稳定的弱酸性物质13 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一种重要的有机试剂 M。核磁共振光谱发现 M 分子中的氢原子没有差别,红外光谱发现 M 分子里存在羰基,且 M 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一个平面上。M 极易与水反应重新变为乙酸

6、,则 M 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 3CO)2O(B) CH2=CO(C) CH3CHO(D)HCHO14 在恒温恒压下,1mol A 和 n mol B 在一个密闭的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 a mol 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 A 和 B 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之比一定为 1:2(B)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相等(C)当 A 表示的反应速率与 C 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 1:2 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若起始时放入了 3mol A 和 3n mol B,则同样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

7、 3a mol C15 关于反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思是学会教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B)反思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韵过程(C)反思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D)教师反思包括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16 从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来看,可把化学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 )。(A)分科化学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C)学科课程与化学活动课程(D)化学课程与化学活动课程17 根据下图,可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Co 2+(aq)+Cd(s)=Co(s)+Cd2+(aq)(B) 2Ag(s)+Cd2+(aq)=

8、2Ag+(aq)+Cd(s)(C) 2Ag+(aq)+Cd(s)=2Ag(s)+Cd2+(aq)(D)2Ag +(aq)+Co(s)=2Ag(s)+Co2+(aq)18 硅酸盐与二氧化硅一样,都是以硅氧四面体作为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可以用投影图表示成 其中。表示氧原子,中心黑点表示硅原子。硅氧四面体通过不同方式的连接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多聚硅酸根离子。图示为某无限长单链的多聚硅酸根离子(见下图),试确定该阴离子中硅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A)1:2(B) 1:3(C) 1:4(D)2:519 将 Fe、Mg 合金 400g 投入到足量的一定浓度的硝酸中,金属与硝酸完全反应(金属全部

9、溶解) ,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VL(气体为 No 租 NO2),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理论上最多可得沉淀 825g,则 V 值可能为( )。(A)823(B) 186(C) 560(D)53420 STS 思想的实质是(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帮人文精神的统。(D)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二、简答题20 下面是某教师为高一化学“硫酸” 一课设计的教学流程。问题:21 请概括表述,要想圆满完成此教学过程,达到预定目标,学生应具有的前备知识。22 请画出完成该教学后,学生应建立起的知识网络体系。22 “化学能与电能的

10、相互转化” 这一教学内容,在必修和选修中均有出现,但对该部分内容,新课程标准在两个模块下的要求却发生了如下变化:问题:23 从必修到选修,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将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24 在要求变化的背后,学生对于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认识会获得哪些发展?三、诊断题24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与醇反应生成水,与中和反应相似B.醇与所有酸的反应都是酯化反应C.有水生成的醇与酸的反应并非都是酯化反应D.两个羟基去掉一分子水的反应就是酯化反应结果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出正确答案。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5 该题目的正确答案

11、是_;解题思路是_。26 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6 材料: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源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提供支架和支持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这些支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根据欧共体“ 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 ”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

12、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她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目的的教学方法。问题:27 从支架的表现形式看,包括哪些类型?(列举不少于 5 个)选取其中一种类型,举例做简要介绍。28 简述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29 “物质的量 ”是高中化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以后的很多计算。请选取一种支架类型为学生建立一个支架,以帮助学习“物质的量” 这一概念。五、教学设计题2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 内容标准” :“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材料 2

1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2(人教版)的目录(略)。材料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2(人教版)“乙醇” 的原文(略)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 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31 写出本课的化学三维教学目标。32 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33 设计针对本内容的教学流程。34 根据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制订一个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实验室中配制 FeCl3 溶液时,是先将 FeCl3 固体溶解在盐酸中,再加水稀释,目的是抑制 Fe3+的水解,而用硫酸溶解则

14、在溶液中引入了其他离子,故 A 项错误;铵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不一定有氨气,像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不生成氨气,例如 2NH4NO3 2N2+O2+4H2O,故 B 项正确;SO 2 是酸性气体,能与碱石灰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 SO2 气体,故 C 项错误;CO 2 作为杂质说明其含量很少,在大量不可燃也不助燃的 CO2 中,其不可能被点燃,所以不能使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 中的 CO,故 D 项错误。所以本题选 B。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 A 项正确;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H2O,CO 等,故 B 项错误;碱性氧化物是能跟酸起反应

15、,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或与水反应生成碱,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没有任何其他物质生成,Na 2O2 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碱,但它是过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它除了生成碱之外还有氧气,所以它不是碱性氧化物,故 C 项错误;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或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他物质生成的物质,而 NO2 与水反应除生成硝酸之外,还生成 NO,所以其不是酸性氧化物,故 D 项错误。所以本题选 A。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酯水解也属于取代反应;B 项,甲苯硝化生成对硝基苯属于取代

16、反应,而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属于氧化反应;C 项,卤代烷烃消去制烯烃属于消去反应,烯烃加溴制溴代烷烃属于加成反应; D项,卤代烷烃水解制醇属于取代反应,烯烃与水反应制醇属于加成反应。所以本题选 A。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该分子的直径可以判断,其在水中可形成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 1nm100nm),而胶体中分散质是不可能透过半透膜的,所以A、B、D 项错误,C 项正确。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例如 NO2 与 H2O 反应,其化合价上升与下降的均是 N 元素,故 A项错误;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如 H2,其只含有共价键,但其不是共价化合物,故 B 项错

17、误;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但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其属于单原子分子,所以其晶体中仅有分子间作用力,而没有共价键,故 C 项正确;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也可能具有非极性键,例如H2O2 中,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故 D 项错误。所以本题选 C。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标准差定义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反映组内个体闻的离散程度;标准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算术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均值的指标;区分度是衡量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在编制测验时筛选题目的依据。故选 A。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终结性考试

18、是指在学年或学期终结时,为了衡量阶段性的教学效果,给学生评定成绩而进行的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都属于这种考试。终结性考试检测学生在阶段性学习过后是否达标。故选 D。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化学实验内容改革包括:(1)化学实验生活化;(2)化学实验趣味化;(3)化学实验社会化。故选 D。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学习迁移的方向来分,学习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迁移还可以根据迁移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不论是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如果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就称为正迁移,起到干扰或抑制

19、作用的则称为负迁移。本题中并不能看出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因此只能是 C 或者 D,即顺向或者逆向迁移。在化学学习中,先学习化学平衡知识,才接触了电离平衡知识,化学平衡的知识对电离平衡知识的影响属于顺向迁移,故选 C。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以推出甲为氧气,乙为氯气。氯气没有漂白性,是氯气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A 项错误;氧气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而氯气则不能用排水法,但可以用排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进行收集,B 项正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其产物中铁的化合价态不相同,C 项错误;氯气可使 KI 淀粉溶液变蓝,D 项

20、错误。所以本题选 B。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 HF 溶液中存在平衡 HF H+F-,在用水稀释 HF 溶液时,平衡虽然右移,但溶液中 H+、F -和 HF 的浓度都在减小,另因 Kac= 而平衡常数 K 不变,所以 增大。故本题选 D。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G 是(CN) 2,J 是水, L 是 HCN,M 是 HCNO(正氰酸)。L 是氢氰酸,其水溶液呈弱酸性,如果与物质的量相等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NaCN 属于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C 项错误。故本题选 C。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核磁共振光谱发现 M 分子中的氢原子没有差别”

21、可排除 C 项,根据“M 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一个平面上”可排除 A 项,根据“M 极易与水反应重新变为乙酸”可排除 D 项。故本题选 B。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 A 和 B 的转化量为 1:2,但其起始浓度不同,所以物质 A 和 B 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之比不是 1:2,故 A 项错误;由于体系恒温恒压,而该反应朝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所以反应达到平衡后体积缩小,而体系质量不变,所以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变大,故 B 项错误;A 表示的反应速率包括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C 同样,只有 A 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和 C 表示的逆反应速率之比,或 A 表示的逆反应速率和 C

22、 表示的正反应速率之比为 1:2 时,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C 项错误。所以本题选 D。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不是对学生的行为结果的反思,是一种教师自我反思,是提升教学技能的手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故选 B。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对化学课程的设计形式做出不同的划分。从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来看,可分为分科化学课程与综合理科课程;从课程的实施要求来看,可分为必修化学课程与选修化学课程;从课程内容的性质特点来看,可分为化学学科课程

23、与化学活动课程。故选 A。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原电池的正负极结构可知,金属活动性 CdCo Ag,由此可判断,选项中只有 B 项的反应无法发生。所以本题选 B。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于每个结构单元,有 1 个硅原子,2 个完整的氧原子,2 个与相邻的一个结构单元共用的氧原子,故相当于具有 3 个氧原子,故本题选 B。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参加反应的硝酸足量,则 Fe 将被氧化成三价,设 Fe 的物质的量为x mol,Mg 的物质的量为 ymol,根据已知得 由此可知,反应共转移 025mol 电子。如果产生的气体均为 NO2,则气体体积V=22

24、40 25=56L,如果产生的气体均为 NO,则气体体积 V=224L186L ,已知气体是 NO 和 NO2 的混合气体则体积肯定在L 56L 之间,故本题选 D。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STS 是科学 (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 的简称,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STS 思想的实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故选 C。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前备知识: 知识与技能维度:学习过氯及其化合物,硫及其氧化物等元素及其化合物方面的知识,熟悉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质;知道浓硫酸的吸

25、水性和强腐蚀性;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初中时曾看到过“黑面包” 实验;具有一定的实验观察、描述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其背后原因的能力;会用实验的方法检验 CO2、SO 2 气体;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维度:知道可以用实验来研究物质的性质,了解未知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22 【正确答案】 知识网络体系:23 【正确答案】 从必修到选修,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将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在必修阶段,只要求描述铜锌原电池发生的变化,不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在选修阶段初期,学生应该能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分析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及电池的总反应式;在

26、选修阶段中期,要求学生能系统地从电极类型、反应类型及得失电子守恒的角度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最后,学生将能够书写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并能从物质所处的溶液环境等多方面分析电极反应。24 【正确答案】 主要会获得以下三方面的发展:首先,会深化学生对化学电源的本质的认识;其次,学生将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电化学反应;第三,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学习将会深化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三、诊断题25 【正确答案】 题干中题目的正确答案为 C。解题思路:A 项错误,酯化反应是指酸与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该反应是分子之间的反应,与中和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异性;B 项错误,无机含氧酸与醇也能发

27、生酯化反应,但无氧酸与醇作用的产物是卤代烃和水,并非酯和水,并由此得 C 项正确;D 项错误,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也是两个羟基去掉一分子水的反应,但非酯化反应。26 【正确答案】 学生对酯化反应的原理、反应的条件等理解不深,对酯化反应与其他相似概念和反应过程辨识不清。四、案例分析题27 【正确答案】 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常见的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 议、工具、图表等。 范例支架:范例即举例子,它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 ,往往涵盖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以往多以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为主线来学习。但在实际

28、教学中常遇到物质的结构不明确,使学生后继的学习无法理解或进行下去。教师可以搭建另一个以物质的分类与元素化合价为主线的学习阶梯,使学生的学习活泼、轻松。比如对 SO2 学习,根据物质的分类,SO 2 属于酸性氧化物,应与学习过的 CO2 有相似之处,能分别与碱、碱性氧化物、某些盐反应;根据 S 元素化合价, SO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能与某些氧化剂反应,又能与某些还原剂反应;同时注意每种物质可能有的特性,如 SO2 的漂白性。利用此范例,学生要学习其他物质就能作相应的模仿,有了思考的方向,学起来就轻松多了。范例展示可以避免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28 【正

29、确答案】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这是教学的开始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周铙当前的教学主题,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提供给学生能够获取知识的工具。进入情境:先由教师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教师通过演示、启发、引导或揭示解决问题的原型等方式,逐步吸引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着手让学生自行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独立探索:教师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让学生自己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协作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高度重视小组协商、讨论的重要性。建构主义认为

30、在共同组建的学习小群体中,学习成员共同面对教学问题,批判地考查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能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效果评价:这是一个完整教学的阶段性总结环节,主要由教师对个人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另外也要完成学习小组对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教学能力;对小组协作教学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29 【正确答案】 对题干提供内容,设计“问题支架” 如下: 问题一:10kg 大米有多少粒? 问题二: 36g 水中含有多少个 H2O 分子?( 随后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31、) 问题三:究竟多少才是 1mol 呢? 问题四:阿伏伽德罗常数是多少 ?其近似值是多少? 问题五:摩尔这个单位是否适用于宏观物体?为什么? 这是逐层深入的一组问题,可引导学生从一个台阶走向另一个台阶,最终得出物质的量的相关结论。五、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教学内容分析:初中化学课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介绍其性质、存在和用途。而本节课主要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介绍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帮助学生建立“(组成) 结构一性质一用途” 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

32、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办。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本单元知识十分贴近生活,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这一点在教学中如果把握好,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会大有帮助。在本单元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33、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也初步了解了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官能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高一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知识掌握还是零乱而不系统的。31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法中,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潜能,发展自身的个性和特长。在学习中训练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培养分析、推理、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并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32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重点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由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钠反应、催化氧化、燃烧)。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重点学习官能团的性质及断键的方式,本节课的难点是乙醇分子在反应中的断键方式。33 【正确答案】 教学流程:34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D6954-2004 Standard Guide for Exposing and Testing Plastics that Degrade in the Environment by a Combination of Oxi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氧化和生物降解组合的环境中暴露和测试塑料降解的标准指南》.pdf ASTM D6954-2004 Standard Guide for Exposing and Testing Plastics that Degrade in the Environment by a Combination of Oxi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氧化和生物降解组合的环境中暴露和测试塑料降解的标准指南》.pdf
  • ASTM D6954-2004(2013) 2553 Standard Guide for Exposing and Testing Plastics that Degrade in the Environment by a Combination of Oxi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氧化和生物降解组合的环境中暴露和测试塑料降解的.pdf ASTM D6954-2004(2013) 2553 Standard Guide for Exposing and Testing Plastics that Degrade in the Environment by a Combination of Oxi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氧化和生物降解组合的环境中暴露和测试塑料降解的.pdf
  • ASTM D6954-2018 red 5000 Standard Guide for Exposing and Testing Plastics that Degrade in the Environment by a Combination of Oxi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通过氧化和生物降解相结合在环境中降解的塑料的暴露和.pdf ASTM D6954-2018 red 5000 Standard Guide for Exposing and Testing Plastics that Degrade in the Environment by a Combination of Oxi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通过氧化和生物降解相结合在环境中降解的塑料的暴露和.pdf
  • ASTM D6956-2003 Standard Guide for Demonstrating and Assessing Whether a Chemical Analy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Provides Analytical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ir Intended Use《证明与评估.pdf ASTM D6956-2003 Standard Guide for Demonstrating and Assessing Whether a Chemical Analy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Provides Analytical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ir Intended Use《证明与评估.pdf
  • ASTM D6956-2011 5625 Standard Guide for Demonstrating and Assessing Whether a Chemical Analy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Provides Analytical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ir Intended Use《.pdf ASTM D6956-2011 5625 Standard Guide for Demonstrating and Assessing Whether a Chemical Analy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Provides Analytical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ir Intended Use《.pdf
  • ASTM D6956-2017 red 3750 Standard Guide for Demonstrating and Assessing Whether a Chemical Analy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Provides Analytical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ir Intended .pdf ASTM D6956-2017 red 3750 Standard Guide for Demonstrating and Assessing Whether a Chemical Analy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Provides Analytical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ir Intended .pdf
  • ASTM D6957-2003 Standard Practice for Measuring Curl in Paint Brush Filling Material《测量漆刷子填充材料卷曲度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D6957-2003 Standard Practice for Measuring Curl in Paint Brush Filling Material《测量漆刷子填充材料卷曲度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D6957-2008 809 Standard Practice for Measuring Curl in Paint Brush Filling Material《测量漆刷子填充材料卷曲度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D6957-2008 809 Standard Practice for Measuring Curl in Paint Brush Filling Material《测量漆刷子填充材料卷曲度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D6957-2012 2500 Standard Practice for Measuring Curl in Paint Brush Filling Material《测量漆刷子填充材料卷曲度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D6957-2012 2500 Standard Practice for Measuring Curl in Paint Brush Filling Material《测量漆刷子填充材料卷曲度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