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氧气与金属钠反应,氧气得到的电子数一定是 4NA(B)常温下,92 g NO 2 和 N2O4 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2NA(C)在 H2O2+Cl2=2HCl+O2 反应中,每生成 16 g 氧气,则转移电子数为 2NA(D)100 mL 18.4 mol.L -1 的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数小于092N A2 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 116 号元素 Lv 的名称为鉝。关于 116293Lv的叙述错
2、误的是( ) 。(A)原子序数 116(B)中子数 177(C)核外电子数 116(D)相对原子质量 2933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4 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下列关于普伐他汀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D)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1 mol NaOH 反应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 CH3COOH 溶液点在水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 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
3、的反应液润洗 23 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 NaHCO3 固体6 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 的溶液中:Na +、K +、MnO 4-、CO 32-(B) c(H+)=110-13mol.L-1 的溶液中:Mg 2+、Cu 2+、SO 42-、NO 3-(C) 01 molL NH 4HCO3 溶液中,K +、Na +、NO 3-、Cl -(D)01 molL FeCl 3 溶液中:Fe 2+、NH 4+、SCN -、SO 42-7 下列热化学方程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
4、标准燃烧为-8903 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 -1(B) 500、30 MPa,下,将 05 mol N 2 和 15 molH 2 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程式为: N2(g)+3H2(g) 2NH3(g) H=-386 kJ.mol -1(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 2+2OH-=Mg(OH)2(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8 COCl2(g) CO(g)+Cl2(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
5、 COCl2转化率的是( ) 。 升温 容器通入惰性气体 增加 CO 浓度 减压 催化剂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A)(B) (C) (D)9 X、Y、Z 是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 X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原子的M 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 L 层上的一半,Z 原子的 L 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 K 层上的3 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三种元素一定能组成 X2YZ3 型的化合物(B)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溶于水(C)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D)YZ2 用于光纤通信,且不会被酸和碱腐蚀10 常温下,已知 01 mol.L -1 NaHA 溶液的 pH=4该溶液中滴加 0
6、1 molL -1KOH 溶液至溶液呈中性。下列有关该中性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仍存在(B) c(Na+)=c(K+)(C) c(Na+)+c(K+)=c(HA-)+2c(A2-)(D)c(H +).c(OH-)=1010 -1411 下列不属于化学必修 1 课程内容标准主题的是( )。(A)认识化学科学(B)化学实验基础(C)化学与可持续发展(D)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2 下面描述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A)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B)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C)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D)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
7、产、生活实践的意识13 在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出来,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知识结构化策略(C)联系一预测策略(D)练习一反馈策略14 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作业评价(D)成长纪录档案袋评价15 教师在讲述硅的化合物的性质时,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沙子、玛瑙、玻璃等内容的录像,这种教学的设置方法属于( )。(A)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入手,创设情境
8、(B)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入手,创设情境(C)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D)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16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17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18 下列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标本(B)电影(C)电视(D)投影19 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20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
9、素材是( )。(A)实物(B)化学实验(C)投影仪(D)模型二、简答题21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教科书选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内容选取与内容组织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教科书提供的是单纯的课程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教科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培
10、养能力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问题:(1)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简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22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 1 下面是某教师对“防止气体倒吸” 实验装置的改进。 下图是改进的“防止气体倒吸”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下图装好装置。 第二步:实验操作及现象。将球形干燥管下端浸入 CCl4 层,持续通入氨气,滴有酚酞的水层逐渐变红(无倒吸现象),将球形干燥管下端提取,浸入水层,大量无色的水溶液瞬间倒吸至干燥管球形部,水面随即回落,再将干燥管下端浸入 CCl4 层,倒吸立即停止,重复操作几次,现
11、象十分明显。素材 2 下表是某地区中学学生、化学教师对“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存在问题” 的调查统计。根据上述素材,简要回答下述问题: (1)素材 1 中改进的化学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2)分析素材 2,谈谈本地区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提出改进该地区新课程实施中作业现状的对策。三、诊断题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把 aL 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 b mol 烧碱并加热,刚好把 NH3 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 c mol BaCl2,沉淀反应刚好完全,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2、A(b2c)/amol.L -1 B(2b 一 c)/amolL -1 C(a-b)/amol.L -1 D(2b4c)/amol.L -1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错选 A 项。 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 ? (2)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原因。 (3)如果你要测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得什么?四、案例分析题24 案例: 下面是两位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硫” 的教学设计片段。 设计一 环节 1:依据 SO2 对环境的污染资料认识 SO2 的物理性质。 情景:播放一段有关 SO2 形成酸雨及酸雨对人类危害的视频资料。 学生根据视频资料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
13、预测:SO2 易溶于水,是一种无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将一试管 SO2 倒扣于水槽中,观察到水几乎充满整个试管,说明 SO2 易溶于水。 环节 2:依据烟气脱硫原理并结合化学反应规律推测 SO2 的化学性质。 情景:介绍广东台山电厂采用烟气脱硫技术减少 SO2 排放的原理: SO 2+Ca(OH)2CaSO 3+H2O,2CaSO 3+O22CaSO 4 学生推测性质:SO 2 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说明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CaSO 3 与 SO2 中的 S 元素均为+4 价,价态居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SO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S
14、O2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以及氧化性和还原性。 环节 3:从生活实例中了解 SO2 的漂白性。 情景 1:2004 年 12 月 2 日中国质量报刊登一则题为“白木耳白得稀奇消费者小心上当” 的报道: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对银耳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中,21 种银耳产品均被检出含有“ 二氧化硫 ”其原因是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了迎合消费者 “银耳越白越好” 的心理,使用大剂量 SO2 熏蒸银耳,使之由天然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学生推测:SO 2 具有漂白性。 情景 2:生活中 SO2 漂白的纸张、草帽日久又变黄,尤其是见光、受热发黄越快。 学生推测:SO 2 的漂白性是不稳定的。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推测。 环
15、节 4:应用 SO2 的性质探讨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学生根据 SO2 的性质分析猜测酸雨形成过程,讨论酸雨的危害及治理酸化了的湖泊的措施。 设计二 环节 1:SO 2 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集气瓶中 SO2 的颜色、状态,扇闻气味,做水溶性实验,总结 SO2 的物理性质。 环节 2:SO 2 的化学性质。 (1)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化合价的角度预测 SO2 的性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书写落实相关反应方程式。 (2)教师演示 SO2 与品红溶液反应的实验,讲解 SO2 的漂白性。 环节3: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 教师讲解 SO2 形成酸雨的途径,学生讨论酸雨的危害。 问题: (1)说明两个教学设
16、计片段的特点。 (2) 根据上述设计片段说说情境教学的好处,以及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选取素材。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建议】查阅资料: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 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
17、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 材料三 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部分片段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1甲烷的氧化反应 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通常情况下,1 mol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 890 kJ 热量。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向 2 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 05 g KMnO 4 和 1 mL 浓盐酸,然后迅速轻轻塞上胶塞,放在试管架上;没有包黑纸的试管在室内光线(日光灯)照射
18、下,或用高压汞灯的紫外线照射;等待片刻,观察现象。 1你从实验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2从所得实验信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 写出科学探究的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式。 (4)由上述发生的反应类型是哪种,并说出其概念。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若生成 Na2O2,氧元素化合价由 0 降低到一 1,1 mol 氧气得到的电子数是 2NA,A 错误; B 项,NO 2 和 N2O4(相当于 2
19、 个 NO2)混合气体,可以看作由:NO 2 组成的气体,而 M(NO2)=46 gmol,n(NO 2)= =2 mol,有氧原子数为 4NA,B 错误; C 项,在 H2O2+Cl2=2HCl+O2 反应中生成 1 mol O2 转移电子数为 2,生成 16 g 氧气转移电子数为 NA,C 错误;D 项,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逐渐变稀。故不能完全进行生成 SO2 的反应,D 正确。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A 项,第116 号元素 Lv 的原子序数为 116,正确;B 项,中子数=质量数一质子数=293-116=177,正确;C 项,原
20、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 116,正确;D 项,293 代表该原子的质量数,一种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种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故 D 错误。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浓的无机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产生沉淀,如饱和硫酸钠溶液、硫酸铵溶液;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产生沉淀,如硫酸铜等,错误;B 项,溶液 X 中滴加稀硝酸,生成硫酸根离子,滴加 Ba(NO3)2 溶液时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则溶液 X 中含有 SO42-或 SO32-,错误;C 项,向 Na2SiO
21、3 溶液中通入适量的 CO2,反应方程式为:CO 2+H2O+Na2SiO3=H2SiO3+Na2CO3,该反应发生的原理为强酸制弱酸,即 H2CO3 的酸性比 H2SiO3 的酸性强,错误;D 项,反应总是向着更难溶的方向进行,同类型的沉淀,溶度积小的沉淀先析出,即ksp(AgCl)k sp(AgI),D 正确。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酚羟基能使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该物质中不含酚羟基,所以不能使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错误;B 项,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该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C 项,该物质中官能团有酯基、碳碳双键、醇羟基、
22、羧基,所以具有酯、醇、烯烃、羧酸的性质,所以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正确;D 项,能和 NaOH 溶液反应的官能团有羧基、酯基,所以 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2mol NaOH 反应。错误。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测定醋酸 pH,pH 试纸不能事先湿润,防止醋酸被稀释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大,错误;B 项,为防止液体被稀释而导致浓度减小产生实验误差,滴定管要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正确;C 项,分液时,为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下层液体从下口漏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错误;D 项,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水,应防止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6 【正确答案】 C【试
23、题解析】 A 项,pH=1 的溶液呈强酸性,弱酸根离子 CO32-不能共存,错误;B 项, c(H+)=110-13mol L 的溶液呈强碱性,Mg 2+、Cu 2+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 项,NH 4HCO3 和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所以能共存 C 正确;DFe 3+、SCN -能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呈血红色,可以利用该反应检验铁离子。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错误。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一 890 3KJmol,表示 1 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液态水放出热量为 8903 kJ,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
24、(g)+2O2(g)=CO2(g)+2H2O(l);H=一 8903 kJ mol ,A 错误;B项,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没有完全参与反应,放出的热量不是反应热。所以H 小于 38 6 kJmol,B 错误;c 项,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离子方程式:Mg2+2NH3.H2O=Mg(OH)2+2NH4+,C 错误。D 项,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 Cl2、H 2 和 NaOH,D 正确。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化学反应 COCl2(g) CO(g)+Cl2(g) 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OCl 2 转化率增大, 符合;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25、,总压增大,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COCl 2 转化率不变,不符合; 增加 CO 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Cl 2 转化率减小,不符合; 减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OCl2转化率增大,符合;加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 COCl2 转化率不变,不符合;恒压通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物质分压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OCl2 转化率增大,符合。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题意知 X 是 H(Li、Na)元素,Y 是 Si 元素,z 是 O 元素,所以这三种元素可以组成 H2SiO3(硅酸)、Li 2SiO3(硅酸锂)、Na 2SiO3(硅酸钠),A
26、项正确。Na2SiO3(硅酸钠)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B 项错误。H 2SiO3(硅酸)是弱电解质,C 项错误。SiO 2 能与 NaOH 反应生成 Na2SiO3,D 项错误。故本题选 A。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已知 01 mol.L -1 的 NaHA 溶液 pH=4。则 HA-是弱酸。且电离大于水解。滴加 KOH 至溶液呈中性时,有 c(Na+)+c(K+)+c(H+)=c(HA-)+2c(A2-)+c(OH-),由于 c(H+)=c(OH-),所以 c(Na+)+c(K+)=c(HA-)+2c(A2-),A、C 、D 三项均正确。故本题选 B。11 【正确答案】
27、C【试题解析】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属于必修 2 课程内容标准主题。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C 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D 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注重的是眼耳口手脑等感官同时被调动起来,通过观、听、闻、动、说、感知等来帮助记忆;知识结构化策略是指把所学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或归入某种更大的范畴,在头脑中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组块,进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联系一预测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事实性知识时,有意识地抓住其与理论性知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以及事实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以这些联系为依据对要学习的内容先做出自己的
28、预测的学习策略;练习一反馈策略主要是通过练习查漏补缺。题干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种形式属于即时表现评价中的课堂提问交流,即在讲授过一定段落以后,教师通过提问交流的方法了解学生知识的建构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拓展或补缺。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采用的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属于学科与生活相结合。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概念的建立、化学现象的原因解释、化学原理的揭示等一般运用讲授法。故本题选 C。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标本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19 【正确
29、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课程目标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化学实验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教材的编排要重点考虑化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2)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要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融人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科书中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科书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科书中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30、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根据教学;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学素材;深入分析和挖掘教科书内容将知识具体化化: 转变观念,开放教学和开发教学资源。22 【正确答案】 (1)本实验通过移动干燥管,使氨气先与 CCl4 接触、再浸入水里,出现“不倒吸 倒吸不倒吸 ”的有趣现象,深刻揭示了氨气发生倒吸的原因,教学效果理想。 (2)该地区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业数量偏多,学生负担较重;作业内容枯燥缺乏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作业形式单调,以书面作业为主;作业层次性和选择性不强; 作业批改缺乏互动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该地区新课程实施中的作业现状:明确新课程中作
31、业的功能;重视作业的自主开发和设计,作业内容生活化,作业形式多样化、因材施教、体现层次性,选择优秀作业进行展评;作业批改中渗透人文关怀: 加强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D 。 (2)错误分析:解题过程中容易忽略离子反应是在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以后进行的,用关系式求出 NH4+、SO 42-的物质的量误认为就是原溶液中 NH4+和 SO42-的物质的量。造成错选 A。 (3) 解题思路: 对于混合溶液,首先分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再分别求出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利用电荷守恒法求解。离子反应有:NH 4+OH-=NH3+H2O,Ba 2+SO42-=BaSO4 由题意可知,
32、aL 混合液分成两等份: 其中一份有:NH 4+一 OH-, 另一份有:Ba 2+一 SO42- b mol b mol c mol c mol 则 aL 混合液中,有 2b mol NH4+,有 2c mol SO42-,在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 26 mol1=2c mol2+c(NO 3-)aL1,得 c(NO3-)=(2b 一 4c)a mol.L -1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设计一中,教师使用真实情景作素材,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从中提出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学习与问题解决融为一体。其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落实过程与
33、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学。设计二中,教师纯粹是为了讲授知识,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涉及很少。(2)情境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进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化学实验、化学史、日常生活和
34、工农业生产中的经验等为素材。选取素材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所处模块的功能定位,不同模块对教学素材的复杂程度、功能价值的要求也不同:其次。素材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再次,对于同一教学目标,可以选取不同的素材,促进学生思想方法的建构;最后,素材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 认识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初步认识取代反应的概念; 知道可燃性气体在保存、点燃中的安全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等开放的问题情境,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甲烷的取代反应的
35、教学,掌握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实际,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有机化学“有趣、实用” 的思想情感: 通过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身边及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入手,学习最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价值。 (2)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 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3)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瓶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瓶壁出现油状液滴,瓶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上述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
36、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叫作取代反应。 (5)投影可燃冰、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等图片,并进行如下讲解: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洁净的新能源。我国已探明的储量居世界第 19 位。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但同时甲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20 倍,且在大气中的浓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想要很好的利用甲烷的优势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就必须对甲烷有一个完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