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89795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任意比例混合的 CH4 与 CO2 的混合物 22 4 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NA(B)在标准状况下,N A 个 H2O 分子所占体积为 224 L(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 1 mol H2,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D)常温常压下,28 g 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10NA2 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2CH 3COOH+CaCO3Ca 2+2CH3COO-+CO2

2、 +H2O(B)钠与水反应:Na+2H 2ONa +2OH-+H2 (C)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 +2Fe 3+H2 (D)Ca(HCO 3)2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 溶液:Ca 2+2HCO3-+2OH-CaCO 3 +CO32-+2H2O3 下列制备气体的装置和选用的药品不正确的是( )。 4 用括号内试剂及操作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C)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D)溴苯中的溴(NaOH 溶液、分液)5 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 C(g)A

3、0。开始充入 2 mol A 和 2 mol B,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再充入 2 mol A,平衡正移,A 的转化率增大(B)升高温度,C 的体积分数增大(C)充入惰性气体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的体积分数减小(D)再充入 1 mol C,C 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6 络合滴定法用 EDTA 测定 pb2+时,要求 pH 为 5 左右,缓冲溶液可以选择( )缓冲体系。(A)HAc NaAc(B)六次甲基四胺(C) NH3 一 NH4Cl(D)一氯乙酸7 已知 A、B 为单质,C 为化合物, A、B、C 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 若 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 A 可能是 Na,B 可能是 O2 若 C 的溶液遇 Na2CO3,放出 CO2 气体,则 A 可能是 H2,B 可能是 Cl2 若 C 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显红色,则 A 可能是 Fe,B 可能是 Cl2 若 C 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 C 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A)(B) (C) (D)8 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同温和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 比 HCN 易电离,则溶液 pH:NaFNaCN(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 和 NaHS 混合溶液中:2c(Na +)=c(S2-)+c(HS-)+c(H2S)(C) 0

5、2 molL -1NH4Cl 和 01 mol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NH 4+)c(Cl -)c(Na +)c(OH -)c(H +)(D)将0 01 molL -1 的 CH3COOH 溶液;001 molL -1 的盐酸;pH=12的氨水;pH=12 的 NaOH 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 pH: 9 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 CH3CH2OH4e-+H2OCH 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 H+向负极移动(B)若有 04 mol 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 448 L 氧气(C)电池反应的

6、化学方程式为:CH 3CH2OH+O2CH 3COOH+H2O(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O 2+4e-+2H2O4OH -10 莽草酸结构简式如图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分子式为 C7H10O5(B)该物质与乙酸互为同系物(C)该物质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D)1 mol 该物质与 Na 反应时,最多消耗 4 mol Na11 化学理论性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下列对其学习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概念同化策略(D)概念图策略12 盐类水解原理属于( )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

7、情意类知识13 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A)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B)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C)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D)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14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 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 1(B)化学 2(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15 实验者是化学实验的主体,其根本属性是( )。(A)主体性(B)社会性(C)物质性(D)特殊性16 某教师在进行“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这节课讲解之前,留了校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金属材料的地方,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时

8、,先由学生列举金属材料应用的实例,通过校外活动,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应处于( )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17 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加深,从而促进了溶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18 常用来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等比较复杂内容的教学方法是( )。(A)讲述(B)讲解(C)讲演(D)讲说19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是( )。(A)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B)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

9、、展开和结尾(C)准备实验、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D)熟悉教案、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20 ( )主要是通过可观察的实际行为表现来考查一个人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或具备某种态度的程度。(A)活动表现评价(B)档案袋评价(C)纸笔测验(D)形成性评价二、简答题20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方式正在从观念到思想、从方法到行动向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发展,而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也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实现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21 请举一个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

10、技术的案例。22 请简要概括一下化学教学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的功能。2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I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 2 mL 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 5 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 4 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23 课本中实验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24 实验中,为了使反应进行的速率加快,需增加什么装置?25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时,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诊断题25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

11、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除去 FeCl2 溶液中少量的FeBr2,加入适量氯水 B将 CO2 通入 BaCl2 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C 将 Cl2 通入淀粉 KI 溶液,溶液变蓝 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KNO3 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 A 的占5,选择 B 的占 12,选择 C 的占 68,选择 D 的占 15。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27 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28 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

12、8 李老师在【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 一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镁铝(NaOH 溶液)形威原电池时作负极的材料是什么 ? 教师请学生预测: 大部分学生回答:铝为负极 少部分学生回答:镁为负极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两个电极迅速插入盛有 1 molL-1 的 NaOH 溶液中。 实验现象: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由镁电极流向铝电极。 根据以上教学案例内容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29 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有哪些?30 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分析该实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31 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

13、分体现化学教学的什么特征?五、教学设计题32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化学必修 2 教材“化学键” 内容。 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却数以

14、千万计。那么,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 一、离子键 【实验 12】 取一块绿豆粒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 110),观察现象。 思考与交流 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要求:33 回答材料三“ 思考与交流 ”中的问题 1 和问题 2。34 完成“离子键 ”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

15、解析】 没有说明情况,非标准状况下,1 mol 混合气体的体积不是 224 L,所含的分子数也不为 NA,A 项错误。在标准状况下,H 2O 为液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 项错误。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 1 mol H2,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C 项正确。28 g 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1 mol,1 分子氮气的核外电子数为 14,所以 28 g 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14NA,D 项错误。故本题选 C。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钠与水反应:2Na+2H 2O2Na +2OH-+H2 ,B 项错误。稀硫酸中加入铁粉:Fe+2H +Fe 2+H2 ,C 项错误

16、。Ca(HCO 3)2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溶液:Ca 2+HCO3-+OH-CaCO 3 +H2O,D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有液体参加反应的发生器的试管口不能向下倾斜,所以 C 项的装置不能用来制备 NO。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能溶解在苯中,所以不能用溴水除杂,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液,A 项错误;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吸收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可以实现分离,B 项正确;溴乙烷不溶于水,乙醇和水互溶,可以实现分离,C 项正确;溴单质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溴苯不溶于NaOH 溶液,可以实现分离,D 项正确。5 【正确答

17、案】 D【试题解析】 再充入 2 mol A,A 的浓度增大,则平衡右移,但 A 转化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相比较,加入的多,转化的少,转化率反而减小,A 项错误;如果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的体积分数减小, B 项错误;加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C 项错误;再充入 1 mol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 的浓度增大,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平衡时 C 的浓度增大,D 项正确。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要求 pH 为 35 左右时,可选择 HAcNaAc 缓冲体系;NH 3 一NH4Cl 缓冲体系一般控制 pH 为 90 一 105 之间;要求 pH

18、为 3 左右可选一氯乙酸。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B 为单质,C 为化合物,A、B、 C 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NaOH 溶液电解不生成金属单质,则 A 不可能是 Na,故错误;若 C 的溶液遇 Na2CO3,放出 CO2 气体,则 C 可能为 HCl,电解盐酸生成 H2 和 Cl2,则 A 可能是 H2,B 可能是 Cl2,故正确;若 C 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显红色,则 C 为 FeCl3,但电解其溶液不能生成Fe,则若 A 为 Fe、B 为 Cl2,前后矛盾,故错误;若 C 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C 可能为 CuCl2,电解其溶液生成 Cu 和 C

19、l2,CuCl 2 为强酸弱碱盐,在水中可以发生水解 Cu2+2H2O Cu(OH)2+2H+,使溶液呈酸性,故正确;故本题选 C。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同温和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 比 HCN 易电离,这说明 HF 的酸性强于 HCN,酸性越弱,相应的钠盐越容易水解,所得溶液碱性越强, pH 越大,则溶液 pH: NaFNaCN,A 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可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 和 NaHS 混合溶液中:2c(Na +)=c(S2-)=c(HS-)+c(H2S),B 项正确;02 molL -1NH4Cl 和 01 mol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Cl-)c

20、(NH 4+)c(Na +)c(OH -)c(H +),C 项错误;将 001 molL -1 的 CH3COOH 溶液;001 molL-1 的盐酸;pH=12 的氨水;pH=12 的 NaOH 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 pH: ,D 项错误。故本题选 B。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H +向正极移动,A 项错误。1 mol 氧气参加反应得到 4 mol 电子,若有 04mol 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 224 L 氧气,B 项错误。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 3COOH+H2O,C 项正确。电解质溶液显酸性,所以正

21、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O2+4e-+4H+2H 2O,D 项错误。故本题选 C。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7H10O5,A 项正确;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和多个羟基,与乙酸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B 项错误;该有机物含有羧基,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 项正确;该有机物含有 3 个羟基、1 个羧基,都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则 1 mol 该物质与 Na 反应时,最多消耗 4 mol Na,D 项正确。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和概念图策略。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盐类水解的原理属于化学理

22、论性知识。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设计指导作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化学 2。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实验中,实验者是化学实验的主体。主体性是其根本属性。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23、。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顺向迁移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逆向迁移有助于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完善。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高中对化学平衡理解加深,促进了溶解平衡的理解”属于逆向迁移。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讲解常用来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等比较复杂的内容。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为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展

24、开和结尾四个环节。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活动表现评价主要是通过可直接观察的实际行为表现来考查一个人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或具备某种态度的程度。档案袋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多种材料,这些材料能表现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和学业成绩。纸笔测验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书面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考查学生对认知任务的书面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认知能力,因此它主要用来评价学生认知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二

25、、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电离平衡“电离平衡 ”在中学是一种抽象的理论模型,它研究的是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中的微粒变化,采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课件制作中,可以采用 Flash 编辑中的按钮交互设置超链接,进入相关的教学活动环节。22 【正确答案】 化学教学中整合现代教学技术,其功能主要有:运用微观模拟,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使用实验录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综合信息网络,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23 【正确答案】 实验装置比较简单,但是操作麻烦,反复用铜丝催化,同时催化效率低,产生的乙醛很少,不容易观察到乙醛。24 【正确答案】 实验中,需给乙醇

26、用水浴加热,使乙醇挥发加快,提高反应速率。25 【正确答案】 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并提出疑问,使学生思考并设计出新的方案。三、诊断题26 【正确答案】 C27 【正确答案】 含 FeBr2 的 FeCl2 溶液中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 Fe2+Br-Cl-;加入适量氯水会依次反应,A 项错误。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和亚硫酸的,将 CO2 或SO2 通入 BaCl2 溶液中至饱和,均无沉淀产生,B 项错误。Cl 2 能将 I-氧化为 I2,单

27、质 I2 遇淀粉溶液变蓝,C 项正确。加入 KNO3 之后,稀硫酸中的 H+和 NO3-共存,铜与 H+和 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铜粉溶解,D 项错误。28 【正确答案】 学生没有掌握 Fe2+、Br -、Cl -的还原性强弱,导致错选 A。学生忽略了盐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导致错选 B。学生忽略了稀硫酸中的 H+,或 NO3-在强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导致错选 D。四、案例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或非金属);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的回路;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30 【正确答案】 镁的活泼性比铝强,所以在反应的初始阶段,是镁作

28、为负极发生反应,负极为失电子的一极,即电子由镁电极移向铝电极,那么电流则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然而镁、铝、氢氧化钠溶液这三种物质共存的时候,实际参加反应的是铝和氢氧化钠,所以在随后阶段为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铝作负极,所以电流的流向出现反转。31 【正确答案】 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以客观事物为研究对象,以发现客观规律为目标,具有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三大特征。它的理论不是来自凭空的想象,不能仅有逻辑的推断而脱离实践的检验。纵观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项发现和发明 都离不开化学实验。所以化学学科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

29、起来的,实验是化学理论产生的直接源泉,是检验化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也是提高化学科学认识能力、促进化学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32 【正确答案】 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与假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最终得出结论,当然实验完成之后学生要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实验成果有所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对结果进行猜测,但是猜测的结果必须要通过实验去检验,这样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丰富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探究的结构。实验之后要进行反思与交流:之前猜测实验结果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30、实验探究过程中是否有操作不规范等情况的出现经过反思与交流之后可以重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探究,从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五、教学设计题33 【正确答案】 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 1 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于化合物氯化钠。34 【正确答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离子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知道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并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电子

31、式的书写,培养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及培养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三)教学过程 【视频引入】播放视频,强调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而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却有数千万种,那么元素的原子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 这是我们本节书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 化学键 【演示】教师演示实验 12,学生注意观察并归纳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填在学案上的表格一中。 【板书】2Na+Cl 2 2NaCl 【设问 】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

32、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探究】NaCl 的形成过程,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过渡】既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非常稳定,那么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就是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1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交流讨论】a 离子键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 b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什么 ? c离子键的成键本质是什么? 【 强调】成键的原因:得、失电子成为阴阳离子 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成键的本质:静电作用(吸引和排斥) 【课件演示】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NaCl 的形成过程,让抽象变得直观。 【讨论】 Na+、Cl -之间存在哪

33、些作用力?只存在阴阳离子间的吸引力吗? 【强调】Na +、Cl -之间存在着:阴、阳离子间的吸引、原子核间的排斥、电子之间的排斥,因此静电作用既包括静电吸引又有静电排斥。 【归纳】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离子键。 【过渡】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那什么是离子化合物呢? 【板书】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列举如NaOH、 KOH、CaO、MgO、Na 2O2、Na 2S、MgCl 2、KI 等离子化合物。 【讨论】离子化合物包含哪些物质类别呢?形成离子键的元素有哪些? 【归纳】离子化合物所属类别:强碱、部分活泼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盐。 形成离子键的元素:

34、活泼的金属元素(I A ,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A,A) 。 【强调】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种式子电子式。 【板书】3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强调】元素符号周围标最外层电子数 【阅读】课本 21 页资料卡片,理解Na、Cl、Mg、S 原子电子式的写法。 【讲解】阴阳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 【练习】写出钙离子、氟离子、氧离子的电子式。 【投影】将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展示于投影上,由其他同学纠正。 【过渡】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板书】 【练习】1完成投影上的选择题。 2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KF、Na 2O、CaCl 2 的形成过程。 【投影】将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展示于投影上,由其他同学纠正。 通过纠错,得出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强调】注意事项: (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 (2)离子要单个写; (3) 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方向不能错) ;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 】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