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89799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4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 ,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2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3 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孤僻、羞涩。当她能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者请教老师时,韩老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韩老师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

2、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疗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4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5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杜威提出的“三中心论” 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B)教师中心、儿童中心、教材中心(C)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D)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教材中心6 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多重抑制7 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

3、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特征。(A)不均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8 下列教育家中,( ) 最早提出“ 课程”一词。(A)赫尔巴特(B)斯宾塞(C)杜威(D)洛克9 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这一问题上,遗传决定论者一般主张( )。(A)内发论(B)外铄论(C)活动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0 下列选项中全部体现启发性原则的一项是( )。苏格拉底的“ 产婆术”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A)(B) (C) (D)11 以美

4、国“六三三 ”学制为蓝本确立的 ( )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12 道德两难故事法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班杜拉(D)科尔伯格13 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教育分别是骑士教育和(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实科教育1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 大学(C) 中庸(D)论语15 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由( ) 提出的。(A)罗杰斯(B)布鲁纳(C)班杜拉(D)斯金纳16 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

5、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17 ( )以后, 四书和五经开始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A)明代(B)宋代(C)汉代(D)清代18 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心胸开阔,兼容并包等都属于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的( )。(A)气质特征(B)能力特征(C)人格特征(D)认知特征19 对“杀鸡儆猴 ”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解释是 ( )。(A)期待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20 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A)1862(B) 1902(C) 1903(D)191221 看见他人

6、随地吐痰感到厌恶是(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法律的道德情感22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23 在课程评价领域,( )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24 有利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做出量化处理并进行等级评定的品德评价方法是( )。(A)量表评价法(B)个案研究法(C)成长记录袋(D)操行评语法25 班级授课制中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7、( )。(A)全班上课(B)小组讨论(C)个别教学(D)复式教学26 关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越强,工作效率越高(B)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动机越弱,工作效率越高(C)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中等,工作效率最佳(D)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越弱,工作效率越低27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而可也”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8 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29 影响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不包括( )。(A)学生(B)社会(C)学

8、科特征(D)教师30 “自信、坚强、勤奋 ”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4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结合题干,本题选 B。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进行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理论,主要存在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个争论。个

9、人本位论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社会本位论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有涂尔干、赫钦斯等。因此本题选 A。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通过停止对学生怪异行为的反应使学生的怪异行为逐渐减少,属于行为矫正方法中的消退法。强化法是促进某种行为的增加,惩罚法是给予个体一个厌恶的刺激,脱敏法是施加与现有刺激相对立的刺激进而消除现有刺激。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 岁 )、权威阶段 (58 岁) 、可逆性阶

10、段(810 岁)、公正阶段(10 12 岁)。其中,可逆阶段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已经认识到同伴问的社会关系,认识到应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此时这种共同约定的规则具有相互取舍的可逆特征。故本题选 C。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区别于传统教育学流派主张的“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

11、摄抑制。早晨起来记忆单词可以避免其他材料对记忆的干扰,故本题选 A。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均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发展。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的是不均衡性,故本题选 A。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 1859 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故本题选 B。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其中,内发论者一般

1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遗传决定论者一般主张内发论。结合题干,本题选 A。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以及第斯多惠的“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等观点都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均体现启发性原则,故本题选 A。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

13、922 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 年对学制做了一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故本题选 C。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科尔伯格针对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它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故本题选 D。13 【正确答案

14、】 C【试题解析】 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和吟诗。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故本题选C。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的天性都是相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是互相之间差异甚大的。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故本

15、题选 A。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故本题选 B。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题干中反映的是人格特征。故本题选 C。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

16、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杀鸡儆猴”看到的就是惩罚的行为对学习者的强化,故本题选 D。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 1862 年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故本题选 A。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故本题选 A。22 【正确答案

17、】 B【试题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了不让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故本题:选 B。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例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故本题选 B。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量表评价法是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

18、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成长记录袋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科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地分析与解析,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其取得更高的成就。操行评语法是评价者根据自己对所评对象长期地观察和了解,依据德育目标、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在学生自评和他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做出的评价。故选 A。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的特殊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

19、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倒 U 形曲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但最佳动机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还指出,最佳动机水平与工作难度密切相关: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中等难度的任务中,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故本题选 C。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而可也”的意思是:给学生讲解后还不明白的情况下,暂时搁置问题也是可以的。体现了量

20、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结合题干,本题选 C。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是生而具有的,但性格却是后天形成的。勤奋与懒惰都是一种对人的道德行为特征的描述,是对性格的描述,故本题选 B。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学生、社会、学科特征是制约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故本题选 D。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性格是一种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坚强、勤奋”属于性格。故本题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