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是( )。(A)陈独秀(B)毛泽东(C)董必武(D)李达2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B)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C)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程度(D)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3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调整、整顿、巩固、提高(C)调整、巩固、整顿、提高(D)调整、充实、巩固、提高4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
2、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5 洛迦诺公约签订后从中受益最大的是( )。(A)德国(B)法国(C)中国(D)美国6 北美独立战争中,战争形势出现转折,美国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B)马斯顿荒原战役(C)瓦尔密战役(D)萨拉托加战役7 地震带给人类灾难,在抗震救灾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 )。(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
3、格勒保卫战(C)阿拉曼战役(D)中途岛战役8 以下作品中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的是( )。(A)神曲(B) 十日谈(C) 哈姆雷特(D)社会契约论9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B) (C) (D)10 “三家分晋 ”的三家是( )。(A)韩、赵、卫(B)韩、齐、魏(C)韩、赵、魏(D)燕、宋、卫11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分封制12 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B)雅典(C
4、)中国(D)英国13 下列古代重大医药学成果中,在两汉时期取得的是( )。黄帝内经 编定神农本草经 写成伤寒杂病论 问世“麻沸散”发明(A)(B) (C) (D)14 假如你是唐太宗时期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应做的是( )。(A)交给门下省审议(B)交给唐太宗裁定(C)交给枢密院出兵(D)交给尚书省直机关执行15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这是因为明朝以来的科举考试( )。(A)逐渐以儒家经书为主要考试内容(B)对士人的思想控制作用日益突出(C)受特务政治和宦官专权的严重影响(D)逐渐为大地主和官僚所垄断16 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
5、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17 面对 19 世纪末中国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艰深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8 新文化运动中“ 民主、科学 ”潮流出现,其思想背景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1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党勇于纠正错误的有(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减租减息”政策(A)(B) (C) (D)20 1953 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是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6、B)是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1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的这句诗词,是对中国历史上较有影响力的几位帝王特点的概括。下列有关这几位帝王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秦始皇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B)汉武帝大兴儒学,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唐太宗设三省六部,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宋太祖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22 文字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文字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经
7、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涿鹿之战(B)殷墟甲骨(C) 论语(D)荷马史诗23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与梁启超所述事实相关的条约中,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侵略突出特点的是( )。(A)允许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B)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24 19 世纪 70 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的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中
8、外合资生产开始出现(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D)近代工业体系初具规模25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维新派主张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用于改造中国近代社会,该思想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C)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二、简答题26 举例说明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产生了哪些影响?27 教学导入方式的设计有什么作
9、用?应注意哪些向题?28 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特性。三、材料分析题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431844 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1845 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 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 “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 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尽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摘自人教社中
10、学历史教材问题:29 材料中“中国传统经济” 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中国古代史说说它的基本特点。30 简析导致近代“ 中国传统经济 ”开始解体的主要原因。31 简述“中国传统经济 ”解体的表现。应该如何评价这种解体?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了应对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联合国于 1972 年 6 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首次人类环境会议。美国出于其环境外交的考虑和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积极策划邀请中国与会,并就中美两国在环境领域合作的可能性进行尝试。中美两国以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为中心,展开了一系列富有历史意义的环境外交活动,开始了中美两国现代环境关系史。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与中美
11、关系问题:32 请设置两个开放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式材料阅读的能力。33 什么是探究式材料阅读?其优势是什么?33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某位老师,在讲解“ 汉武帝大一统 ”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相关背景图片,并将事先准备好的台词交给分别饰演“汉武帝” 与“主父偃”的两个学生。在对话中,“汉武帝 ”由悲到喜, “主父偃”慷慨陈词。问题:34 你对教师这样设计和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做何评论?35 你认为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四、教学设计题36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 课大变革的时代编写一篇教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4
12、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史料记载,当时陈独秀虽然被确定为大会主席,但当时他在广州担任广东大学预科校长,为筹备学校经费而四处奔忙,而是委派包惠僧参加了中共一大。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造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故 B 项说法是错误的。其他三项都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改变了“大跃进”以来的追求高标准的做法。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的大致含义是天津城市发展的趋势,先是围绕旧城发展,然后围绕
13、河流发展,再是围绕铁道线扩展,最后随电车道而发展。这充分反映了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伴随陆路一水路一铁路一电气化的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B 项符合题意。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洛迦诺公约使德国重新加入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大国地位得以恢复,法国则丧失了对德国的制裁权。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萨拉托加战役是世界史上的著名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本题选 D。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苏联与德国进行的“二战”期间历时最长、最为激烈、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
14、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自此,德国失去了在苏德战场与欧洲战场上的主动权。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知识。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社会契约论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性的扼杀,与人文主义思想背道而驰。排除带的选项,故选 A。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
15、现。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以孝、廉为主要标准的察举制,B、C 项分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D 项不是选官制度,故选 A。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故选 A。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战国问世、西汉编写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张仲景(东汉)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在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权为: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
16、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运行机制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但为了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题的文体分为死板的八个部分,称“八股文”,这种文章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因此,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显著。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故选 D。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可通过时间进行排序。A 项针对的是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B项为 19 世纪 60 年代,D 项针对的
17、是 20 世纪 20 年代。只有 C 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寻求自救。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经世致用”是新思想萌发的思想背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思想背景,而马克思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文化条件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影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故选 C。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延安整风运动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鼍右,的错误;“减租减息”政策与题意不符
18、。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在 1952 年土改完成时就已经废除,排除 A 项;19491952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已经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排除 B 项; 1953 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发展生产力,C 项正确;1953 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确立,更谈不上完善和发展,排除 D 项。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三省六部是隋文帝创立的,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丞相权力的机构或体制。其中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 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
19、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殷墟甲骨属于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直接史料。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特点是以资本输出为主。题干所述条约为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20、。24 【正确答案】 C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他们极力接近封建社会上层人物,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特点:(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3)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
21、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艺术等,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5)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影响:(1)促进了唐代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如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2)大大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3)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
22、展、日本大化改新中向中国学习政治经济制度、中国的造纸术传入大食等。27 【正确答案】 教学导入方式设计的作用有: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感情、明确教学目的、启迪学生思维、确定全课基调。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有:(1)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应以 35 分钟为宜;(2)导入切忌生搬硬套或流于形式;(3)导入忌喧宾夺主。28 【正确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 79 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1)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
23、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3)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三、材料分析题29
24、 【正确答案】 “ 中国传统经济 ”主要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30 【正确答案】 解体的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攫取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冲击中国市场。31 【正确答案】 “ 中国传统经济 ”解体的表现:手工业方面:中国城市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沦为失业劳动力;农村家庭手工业难以生存,农民只有放弃织布。这样,“耕” 与“织”逐步分离。农业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商品率提高,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受到资本
25、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评价:积极影响: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了中国手工业技术的更新等。消极影响: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32 【正确答案】 阅读该篇材料,你联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历史知识?该篇材料与今天有没有什么联系?( 写出几个大的事件 )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些观点的? 能给你哪些启示?(写出两个即可)33 【正确答案】 探究式材料阅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对所给材料进行探究性分析阅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探究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的一种开放式阅读训练方法。它有助
26、于学生把握考纲,复习和运用已学到的历史知识,提高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能力。探究式材料阅读的优势有:形式自由开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有助于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准确描述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34 【正确答案】 这位教师通过表演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诸侯国的威胁,把枯燥的历史事实通过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这一部分历史事实的理解与认识,为后面讲解“ 大一统 ”奠定了基础。35 【
27、正确答案】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演出其扮演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过程。它是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历史课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学生必须了解要上演的场面及背景。场面应简单些,一般以 24 人为宜。教师要考虑参与表演的学生是否适合,并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对待自己及其他同学所扮演的角色。角色扮演法必须和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角色扮演不等于游戏,轻重要适当。把握好每次的演出时间,不宜过长。演出时要注意引导角色扮演者按照剧情的需要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变化,以及人物间的关系。在交流角色扮演的体会时教师要注意接
28、纳不同的建议。教师要给予学生支持和关怀,使学生自愿地参与到演出中,且要遵循学生的意愿,不能强迫学生参加角色扮演活动。教师要对角色扮演有明确的目标,同时也应使学生清楚这一目标。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要有的放矢。四、教学设计题36 【正确答案】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2)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3)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的学习,提高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
2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教学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学法: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合作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的插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上网查找有关都江堰和商鞅变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编演历史剧“立木为信” 的故事。小
30、结: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同时这个故事也说明让别人相信你,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一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历史上的“立木为信” 发生在哪个时期?“立木为信”的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要 “立木为信”?“立木为信”促进了哪项变革的实施,其内容是什么,大家了解吗?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一)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读)(二) 自主学习,感知基础知识温馨提示: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依据提纲,自学教材,探索、交流、讨论。1说出铁农具、牛耕出现和推广的时间、意义。2记住都江
31、堰兴修的时间、人物,结合都江堰示意图分析其作用。3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4结合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分析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及作用。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温馨提示: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二)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1出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等生产工具的图片,指导学生结合发展历程,分析由此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师生共同回忆,启发学生发表见解,然后板书,体现发展历程,进一步区分不同时期。原始社会一奴隶社会一春秋时期一战国时期石器木棒一青铜器一铁农具、牛耕出
32、现一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推广师生共同得出启示: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2结合 61 页李冰石像和诗句“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 ,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和产生的作用。 【引导】(1)观看视频,展示都江堰防洪灌溉的原理,尝试画出都江堰防洪灌溉示意图,启发学生自由发言,争取得出全面的答案。(2)教师补充讲解: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 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所以后人说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因此我们要珍惜水
33、资源,增强节水意识。(3)启发学生结合“今天的都江堰图片” ,分组交流, “假如你是导游,请用简明的语言为参观者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历史与现状” 。3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引导】(1)小组合作讨论探究。(2)教师出示下列图片,重点点拔,分析:(3)强调“富强” 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经济和军事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国家的形成。4结合 39 页动脑筋,讨论一下: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商鞅变法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方法指导:
34、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要从眼前和长远两个角度来看,长远意义影响更大;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启发学生积极发言,争取得出比较全面的答案,然后教师予以提示补充。答案提示:商鞅变法成功了。虽然商鞅身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变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措施符合秦国国情,顺应了民意;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由此得到的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不向旧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的品质。我国现在正
35、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我们应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为国家改革做出贡献。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结合下图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你是商鞅,你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2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那些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造反” ,结果秦惠文王用最残酷的刑罚把商鞅车裂示众。商鞅的死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引导】方法指导:回答有什么感想、有什么看法等类型的题目,最重要的是先正确理解题目考查的侧重点,扣紧题目的立意,只要观点正确,内容积极向上,符合题意即可。另外,答案要力求语言简洁通顺,表达清晰。答案提示:(1)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路线和行动方式,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2)商鞅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强大。新生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任何社会变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且受到阻碍,所以变革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对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变革,我们不仅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强调指出:经过变法,各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