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898188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3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贾思勰撰写的( ) 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总结性成果,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农学著作。(A)农政全书(B) 水经注(C) 齐民要术(D)汜胜之书2 隋炀帝时期对选官方式进行改进,新设进士科,专门以试策取士。这种做法的影响不包括( ) 。(A)使科举考试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B)为庶族地主出身的士人开辟了参政的机会(C)统治权力逐渐集中到庶族地主手中(D)促进官僚体制的成熟3 以洛阳为中心,形成了西通关中,北抵华北,南达太湖流域的广大通航范围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B)隋朝大运河(C)

2、郑国渠(D)邗沟4 唐朝的中央官制基本上沿用了隋朝体系并加以补充和发展。其中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C)太常寺、大理寺、宗正寺(D)御史台5 下列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D)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6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学汉礼法。” 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 )(A)禅让制(B)分封制(C)北魏孝文帝改革(D)商鞅变法7 “重农抑商 ”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

3、相关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B)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8 1927 年年初,毛泽东在某文献中充分估计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总结农民运动的经验,提出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该文献可能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 论持久战(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9 1942 年,八路军总司令员朱德在一次追悼会上读了一篇悼念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4、,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该诗悼念的是( )。(A)张自忠(B)左权(C)杨靖宇(D)赵一曼10 阅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分析造成中国进口货物总值不断攀升的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彻底瓦解(B)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海关、航运事业的控制,方便外国商品输入(C)外国商品受到国人的欢迎(D)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进口大量物资11 下面哪一事件体现出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赔款 2100 万银元(B)在 “新界” 的统治权交由列强(C)镇压人民反侵略爱国运动(D)把重要城市经济主权交由列强把控12 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汇人到工业文明

5、大潮中的重要事件。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D)增强了近代中国的国防力量13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作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社高潮(C) “大跃进” 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4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 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A)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C)带动相关部门发

6、展,实现经济腾飞(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15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一习惯法一法一法律总结(B)法律理论一习惯一法一习惯法(C)法 习惯一法律总结一习惯法(D)习惯法一习惯总结一习惯一法16 17 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 三国演义 ”。它们是( )。(A)葡、西、荷(B)英、西、荷(C)英、法、荷(D)英、法、俄17 “兴起于 18 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

7、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 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指的是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18 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中央集权(B)分权制衡(C)民主原则(D)议会至上19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 ”。这里的“脱胎换骨”是指( )。(A)欧洲取得世界局势的主导地位(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C)由经济联合向政治

8、联合发展(D)彻底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20 1961 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21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D)联合国机构调节机制效力不足22 “二战”结束后,苏联曾进行三次大规模的改革,最后却病入膏肓,走向解体。下

9、列改革措施中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的是( )。(A)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B)将经济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C)以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D)军队“非党化 ”和“非政治化”23 我国古代保留至今的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是( )。(A)汉书刑法志(B) 史通(C) 通典(D)通志24 郑樵编纂的通志创新之处是( )。(A)篇幅浩繁,内容翔实(B)引经据典,史料丰富(C)编校精细,堪称典范(D)独创“五略 ”,最具价值25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下列有利于对学生历史进行长期、稳定地综合考查和较为全面评价的方法是(

10、)。(A)开展历史调查(B)撰写历史论文(C)进行历史制作(D)建立历史学习档案二、简答题26 简述明初专制主义的加强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27 简述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28 简述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环节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18 一 19 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 世纪六七十

11、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问题:29 概述 18 一 19 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30 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 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31 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 20 世纪 80 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6 分)31 材料: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谁可以帮助

12、老师总结一下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的历史背景吗?生:发动对外战争的国家综合实力强大。师:嗯,这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其他方面的原因?生:领导对外战争的君主个人的雄才大略和扩张野心。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一下?生:交战双方存在地缘、商业、宗教等方面的冲突。生:师:大家总结的都很好,本节课我们讲了三个战争,谁能分别介绍一下大致经过?生: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各城邦团结起来同波斯三次交战,最终取得胜利。生:亚历山大大帝经过十年征战,先后打败希腊、波斯、埃及等国和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生:师:大家总结得很好,以上内容就是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3、的大致内容。正是在这些战争的促进下,各地区相对独立的封闭环境被打破,通过帝国的政治和交通网络联结起来,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物质上的交换。这些为之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了战争外,以商业、文化传播为主的和平方式也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讲解。本节课到此结束,下课。问题:32 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33 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33 材料:某初中历史教师王某为新课“大变革的时代” 准备教学设计。她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首先,教师通过一个有关商鞅以辕门移木行赏,借此树立在民众中的威信的历史小故事来引出本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接

14、着,教师向学生交代数个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其次,教师结合有关本课内容的视频和图片,详细地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经过。每当讲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试着就这一时期出现的铁器牛耕得到推广、水利的兴修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加以分析,由学生互评后教师进行总结。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中重点内容的记忆。问题:34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35 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四、教学设计题36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

15、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材料二:课文摘录: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

16、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3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总结性成果,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农学著作。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为统治者巩固统治而组成官僚体系的制度,迸士科的实行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体系。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形成了西通关中,北抵华北,南达太湖流域的广大通航范围,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灵渠是秦始皇为平定岭南而开凿的。郑国渠西起泾阳,引泾水向东,汇入洛水,是秦国

17、修建的水利工程。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三省是唐朝的最高权力机关。中书省是决策机关,门下省审议中书省的决策,尚书省是政令的执行机关。三者构成唐朝中央的最高权力机关。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据春秋记载,公元前 613 年我国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因此 D 项错误,符合题干要求。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公元 484 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实行改革,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为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8、重农抑商就是鼓励农业发展,抑制商业发展两个方面内容,不包括重视手工业生产。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结合人物和文献涉及的内容可知是毛泽东对国民革命期间农民运动进行考察分析。结合上述内容可推断,该文献应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主要战场。1941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展百团大战后,日军进行残酷的反扑。1942 年 5 月,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时不幸牺牲。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和朱德总司令的诗可知,悼念的应是左权。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结合表格中的“1

19、864 年”可知,外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建立起洋务外交体制,先后成立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同时,内陆航运重要口岸向列强开放。这些措施加上外商的雄厚资本,使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内河航运事业,导致中国进口货物总值在 1864 年后不断攀升。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工具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根据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民从事反帝爱国运动,与 C 项符合。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通过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同时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

20、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民歌中的内容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脱离当时客观实际,与“大跃进”的时代背景相符。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来又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紧张,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将国防建设放在了首位,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其他三项与题干无关。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是由习惯到习惯法,进一步发展成具有法律意义的成文法,最后汇集成法律总结。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7 世纪,西欧主要强国特别是海上强国英国、法国、荷兰间为争夺全球范围内的海上霸权爆发一系列战

21、争,最终英国击败法国和荷兰,确立世界海上霸权。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C、D 三项只是启蒙运动的特点,不适合作为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说明行政和立法机构是以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体现民主原则。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欧共体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而欧洲联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项说法正确。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不结盟运动将广大亚、非、拉国家团结起来,成为代表求稳定、促和平的一支重要国际力量,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2、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对协调不同区域国家间的多层次合作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点,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大量涌现不能说明联合国机构的调节机制效力不足。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内容,C 、D 两项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内容。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通典是我国古代保留至今的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历代典章制度。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每一制度皆条贯古今,溯源明流。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郑樵编纂的通志,最具价值的部分是其二十略。其中,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木“五略

23、”是郑樵独创。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方法中,历史教师根据学生长时段历史学习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为每位学生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信息,有利于对学生历史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查和较为全面的评价。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提高六部的地位,六部尚书是最高长官,六部各不相属,这样一切大权都集中于皇帝。(2)设置殿阁大学士,内阁之名自此始,但这时的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到后来,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大。(3)中央除六部外,还有五府、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部门。通过机构的改革,明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27 【正确答案】 新历

24、史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规范地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间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开来。具体来讲,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知识是所有目标实现所必需的载体,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是过程与方法的最终归宿,能力是对方法的掌握达到可迁移程度时的整体表现;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获得的经历与体验,方法可被理解为一种程序性的或者框架性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前两个维度目标的最终归宿。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每一堂具体的历史课里,三维目标不

25、会均衡呈现,必会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28 【正确答案】 (1)导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不要强行加塞,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2)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历史教师所选取的导语,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即使生动、精彩,也不足取。(3)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认知、理解能力,使学生容易接受。(4)符合不同课型的需要。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经济: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

26、展,实现工业化。政治: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得以确立并逐渐完善。30 【正确答案】 “ 二战” 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美国企图称霸全球。31 【正确答案】 进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注意的问题:理论必须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32 【正确答案】 优点:这位老师采取了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课堂小结方式。在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回忆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本课重要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达到了知识掌握的教学目标。同时在结束语中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做了相应的铺垫介绍

27、,激发学生学习下面新课的兴趣。不足:该教师在课堂小结过程中,对学生总结的散乱、并不准确的回答未加以总结和纠正教师精心准备的本课知识框架和科学归纳未能发挥应有效果,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和记忆。此外,该教师忽略了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和课后作业布置,造成授课内容和教学环节缺失,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发挥。33 【正确答案】 在树立实践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的同时,应继续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确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教师在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应适当地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 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实现德育。不拘泥于固定的课堂小结方式,在保证授课内容完成的

28、前提下,创新课堂小结方式,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34 【正确答案】 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教师在准备授课内容时应该充分注意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同本节课所讲内容之间的差距,即教学内容间的衔接问题。如果仅就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发展和商鞅在秦国变法的角度进行授课,会人为地造成知识间的割裂。对于时代的变革,应结合之前周王室的衰微及其统治基础的相关制度的瓦解将时代变革的原因提前交代,适当延长导入环节的时间。此外,本节课的教学实施环节缺少学生的充分参与,应结合小组讨论、情景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35 【正确答案】 通过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帮助学生树立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29、,使学生理解当代中国所发生的变革。通过分析商鞅的历史地位,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四、教学设计题36 【正确答案】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泰汉文化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上新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西游记片尾曲。【教师引导】大家都知道唐僧师徒历经磨难所取的是佛经,那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内容,了解佛教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导入框”及“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并结合幻灯片中的图片及影视资料来解决这部分内容。通过播

30、放白马寺视频这种直观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佛经传入中国情况。【思考回答】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简单思考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讲一讲。【学生回答】源于印度,西汉时传入我国。【问一问】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第一所寺院叫什么名字吗?(回答后)好!我带大家去浏览一下。教师播放白马寺的图片及视频。【预期效果】帮助学生对佛教的传入形成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说一说】佛教的教义是什么?找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佛教教义是“ 苦、集、灭、道 ”,涅槃是唯一捷径。【议一议】佛教对我国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请小组代表讲一讲具体影响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提示可从建筑、文化、思想、音乐等方面去思考。小组代表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分组活动,增强课堂互动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组织、表达、独立思考等能力。三、小结和作业【小结作业】通过刚才的总结,我们了解了我国佛教的起源、早期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我们知道佛教是外来宗教,那我们国家有没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设计意图】以课后思考的形式布置作业,维持本课的学习效果,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