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略知也。” 据材料,荀子主张( )。(A)诸侯应定期朝觐天子(B)君主要经常巡游天下(C)官吏应深人民间体察民情(D)君主要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监察2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 481 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废除(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
2、族特权被废除3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西周社会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4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5 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
3、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 的现象,认为 “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 “大变局”的是(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6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 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7 算赋、口赋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推行的(B)都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C)都以人丁为征税标准(D)都为了缓减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
4、8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 14 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 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制度(B) “罢黜百家”(C) “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9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B) 资政新篇(C) 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10 在下面哪一事件,体现出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赔款 2100 万银元(B)在 “新界” 的统治权交由列强(C)镇压人民反侵略爱国运动(D)把重要城市经济主权交由列强把控
5、11 19 世纪 6090 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汇人到工业文明大潮中的重要事件。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D)增强了近代中国的国防力量12 近代中国铁路的设计或修筑都由外国人控制着,20 世纪初有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他是( )。(A)魏源(B)左宗棠(C)詹天佑(D)茅以升13 “府院之争 ”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6、(C)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14 1936 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 主张”最早见于( ) 。(A)“八一宣言 ”(B)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 “国共合作宣言”(D)论联合政府15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的评价是(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
7、关系(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D)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16 在一届人大上,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 里程碑”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C)新的国家领导入的选举(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17 我国第一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A)资产阶级已被消灭(B)三大改造尚未完成(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18 1954 年 12 月,毛
8、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19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20 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
9、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 10 个选区中选出21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 19 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 高明” 之处在于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22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 “世界工厂” 地位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23 二战后,国际
10、组织的发展进人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24 在一些人甚至包括教育界内部的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上,是存在偏见的。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你认为历史教育的定位应是什么呢?( )(A)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B)培养历史学科能力(C)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D)精神陶冶与人格培养25 对于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一般采用( )
11、。(A)概述法(B)讲解法(C)谈话法(D)图示法二、简答题26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27 讨论法是历史课堂中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简述运用讨论法要注意的问题。28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三、材料分析题2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938 年 7 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苏俄不会单独出兵;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29 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30 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0 下面是某
12、教师讲授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课的教学片段: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生: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师: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生 1: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生 2: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生 3:科学技术特别
13、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更提供了便利条件。31 请对该教师的教法做出评析。32 结合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32 下面是某教师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课设计的教学导入: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结果怎样?生: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战败。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德国、奥匈帝国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师:帝国主义列强“ 安排 ”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生:经过世界大战而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师:帝国
14、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 战后世界的?生: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 ,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33 试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论。34 如何有效地实现教学导入的功能?四、教学设计题35 在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有以下两段材料。材料 1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当时人不禁感叹:“今日惟共和二字稍可卖几个钱耳!”(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材料 2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
15、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出一个教学活动。要求:(1)设计意图要明确;(2)教学活动要完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8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西周宗法分封制下有严格的等级秩序,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界限森严。而材料说明齐国出现了大夫夺权现象,说明等级秩序遭到破坏。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材料中“人有十等”“王臣公,公巨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等信息可判断出西周社会存在森严的等级秩序,故 A 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提及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故
16、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只是表面现象, D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均可排除。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题关键是要理解材料。“周时已有的力量”到秦时 “集中起来”,这说明在秦朝时权力集中于中央。B 项没有体现出材料中所述秦与周的联系;材料并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C 项;D 项只是一个方面。故本题选 A 项。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其君既起自布衣”指汉高祖刘邦出身于平民,“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指汉初大臣大都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也多出自平民阶层。这就打破了先秦时期贵族世袭官位垄断政权的局面。这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主张相符,故
17、C 项符合题意。A 项为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B 项为汉武帝时代的文化政策, D 项为秦朝的治国政策,均与上述新局面的出现没有直接关联,故均不符合题意。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从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力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4 世纪中国处于元、明时代。宋明理学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日益僵化,故选 D 项。9 【正确答案
18、】 A【试题解析】 近代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其他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工具,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根据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民从事反帝爱国运动,与 C 项符合。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内容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通过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同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故选 A 项。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常识的掌握。题目中所指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即为京张铁路:它是一条自北京西直门,经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的铁路,全长约 2012 千米,它的修建者为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他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铁路一京张铁路,于 1905 年 9 月正式开工建设,1909 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勘测、设计、施工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
20、故选 C 项。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目所要求的“从根本上”。A 项是“府院之争”的性质;B 项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它与“府院之争”的激化没有多大的关系;C 项是“府院之争”的焦点,是其激化的具体表现,是 “府院之争”的内容,它是表面现象,并非实质的东西。D 项体现的才是实质。府院之争指民国五至六年 (1916年至 1917 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故选 D 项。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
21、是最佳型选择题。从时间上看,A 、B 、C、D 项分别是 1935年 10 月、1935 年 12 月、1937 年、1945 年。A、 B 两项时间最接近“1936 年之去年”,但结合“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等信息。可知本题选 A 项。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减租减息政策兼顾农民和地主两方面的利益,适当地调节了根据地内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既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地主抗日,又可以削弱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条件,从而发动广大农民抗日。因此,这就在民族战争条件下,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有着
22、极为重要的作用。故本题选 D 项。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 1954 年一届人大会议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得以制定,其他选项都不是在这一年发生的。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491956 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 年底,故 B 项正确: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还没有被消灭。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是在 1958 年,故 A、C 两项错误;国家的性质和经济基础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故 D 项表述不准确。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题目中的“1954 年 12 月”分析:第一个五
23、年计划于 1953 年颁布并开始实行,A 项不正确;B 项不正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 1956 年底;D 项不正确,中共八大于 1956 年秋召开。1954 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因此选 C 项。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乌托邦”是一种政治观点,即“不能实现的愿望或计划”,对应古希腊哲学家的政治观点应是指柏拉图的“理想国”“理念论”。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D 两项都是雅典民主制的具体内容,故不能支持“不民主的基础”的论断;C 项是陶片放逐法的表现,也是雅典民主改革的内容,故排除;雅典民主只是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城市男性公民
24、的民主,占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权利,故可以支持该论断,B 项为正确答案。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借助儒学来宣传维新变法,这是主要的共同点。22 【正确答案】 A23 【正确答案】 D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历史教育不仅要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培养历史学科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学习,陶冶学生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这类内容的知识性强,情感因素少,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以简明通俗的语言,配合图表等辅助
25、手段,进行清晰的讲解和论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孝文帝改革前期,在冯太后主持下,用新制度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具体内容有: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租调制。这些改革措施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2)孝文帝亲政后,为继续推进改革,孝文帝首先确定迁都洛阳,这有利于摆脱保守势力的影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及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3)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包括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通过进
26、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西北地区各民族与中原民族的大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27 【正确答案】 (1)民主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要为讨论的开展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教师务必避免以权威自居。也避免在引导中下定论。(2)全面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讨论应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讨论中有收获。(3)有效性原则:该原则要求任何形式的讨论都应当有效有助于某些教学目标的实现。(4)鼓励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讨论中始终关注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28 【正确答案】 (1)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熟悉教学内容,理清
27、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2)及时自查知识结构和相关知识储备,补充和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3)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将教学内容由艰涩、枯燥变得通俗、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尽可能多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影像、故事等各种资料,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与教科书资源实现有机整合。(5)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教学构思,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等等。(6)尝试欣赏不同风格、不同艺术特点的文学艺术作品,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
28、重心放在欧洲。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 中立政策”。的依据:从 “国联制度设计缺陷 ”“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 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30 【正确答案】 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31 【正确答案】 在本案例的教学片段中,教师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由于这些问题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回答时主要依据教材,并没有能够实现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32 【正确答案】 在教学活动中,所有启发都是有条件的,需要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的。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
29、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而且对学情有深入了解时,教师在课堂上才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33 【正确答案】 在该案例中,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学习。教师把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样的设计比较简洁,但也比较单薄、干瘪,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4 【正确答案】 导入,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从非学习状态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入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一种
30、渴望探求知识奥秘的心理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要有效地实现教学导入的功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趣味性,就一堂历史教学课来说,导语的趣味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新颖性,调查表明: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导语,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大。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启发性,富于启发性的导语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产生一种“ 新奇感 ”。艺术性,要使新课从开始就紧扣学生的心弦,导入的语言就必须具有艺术性,同时也要考虑可接受性,不能单纯为生动而生动。设计导语也要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
31、,不能千篇一律。简短性,导入环节,只是对新课的导入,课堂教学的重点仍在于新课内容的教学,所以导语不宜过长,一般三分钟以内必须转入正题,时间过长会喧宾夺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四、教学设计题35 【正确答案】 这两段材料可用来设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史料研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示例:活动形式:合作学习设计意图:(1)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人展开有效的合作;(2)能够认识到每个史料都有局限性;(3)能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展开独立思考。教学过程:(1)学生分为甲、乙两个小组,基本原则是异质同组、异组同质,明确各自的任务与分工。(2)甲组阅读材料 1,乙组阅读材料 2 读完材料后,分别汇报本组对辛亥革命历史影响的认识。(3)乙组查阅材料 1 的作者身份、写作的背景、材料 1 所指示的地点等信息,甲组查阅材料 l 的作者的身份、写作的背景、材料 1 所指示的地点等信息;然后乙组对甲组在第二阶段中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甲组对乙组在第二阶段中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4)根据对方的质疑,甲、乙两组分别修正本组对辛亥革命的评价。(5)甲、乙两组的同学自由谈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