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89821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7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 2011 年 7 月 9 日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之一。读下图,完成问题。1 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的( )。(A)西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东北方2 据图估算南苏丹共和国的领土南北最大距离可能约为( )。(A)800 千米(B) 600 千米(C) 1110 千米(D)400 千米2 下面地貌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左图为飞来峰,其上的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右图),读图回答问题。3 飞来石属于( ) 。(A)冰川搬运物(B)火山喷发物(C)太空

2、陨落物(D)风化球状物4 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断裂抬升(B)沉积 侵入隆起侵蚀(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4 地下水埋藏深度对植物影响很大。假如植物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就会因缺水而死。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下图是“青海四川江西台湾”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5 图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主要原因是此处( )。(A)受海洋影响,降水量增多(B)受地形提升影响,降水量增多(C)河道弯曲,排水不畅(D)土质疏松,下流能力强6 乙区域要选择四种植物对 EFGH 马地绿化,它们的根深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3、 植物在 E 地可良好生长(B) b 植物在各地都能种植(C) e 植物在 F 地不能成活(D)d 植物在 H 地会因缺水而死亡6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7 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450 米(B) 650 米(C) 750 米(D)850 米8 图示区域为发展旅游业,拟开发下列旅游产品,你认为合理的是( )。(A)湖光山色(B)幽谷藏寺(C)激流飞瀑(D)险滩峡谷8 下图是某游客由北向南拍摄的一张风积地貌图,读图完成问题。9 与乙地相比,甲地( ) 。(A)风力大(B)湿度大(C)昼夜温差大(D)植被少10 该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非洲北部撒

4、哈拉沙漠(B)南美西岸阿塔卡马沙漠(C)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D)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10 下图是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1 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12 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12 下图是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3 四幅图

5、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率特征的是( )。(A)(B) (C) (D)14 该国人口曾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B) 19301950 年(C) 19501970 年(D)19701990 年14 下图是某地区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5 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16 图中信息显示,城市的服务功能( )。(A)沿铁路线较强(B)沿干道较强(C)沿环路较强(D)区域内无明显差异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 20 世纪 70 年代

6、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问题。17 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18 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19 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

7、)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19 下面左图表示“ 我国某省 2009 年各类人口数量构成图” ,右图表示“该省三大产业的比例变化图” ,读图完成问题。20 关于该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不足(B)自然出生率过高(C)外来人口多(D)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21 该省近几年出现了肉类品、速冻品、调味品等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逐渐由“中国粮仓”变为 “国人厨房”,这反映出该省的变化是( )。(A)科技进步,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B)农业比重下降,粮食严重不足(C)城市化提高,城市人口超过农村(D)经济发展,旅游餐饮成主导产业21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

8、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2 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23 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完善城市功能区划调整产业结构人口外迁房屋加固组建志愿者队伍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B) (C) (D)23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问题。24 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5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散(C)扩大空间规模(

9、D)提升服务功能二、简答题26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关于“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的理解。27 请绘制南美洲的轮廓图,并在图中标注各地带的气候,并说明各气候的成因。三、材料分析题2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左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右图为 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材料二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28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29 分析

10、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对如何突破“ 居民和聚落”教学重难点,王老师做了如下处理:(1)从教材中“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速度不一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此类知识基础不够,若换成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的动画,学生从动画中可以很容易看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速度。(2)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自然环境如何? 可以利用图片叠加的方法来突破,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别与带有纬线的空白地图、世界地形图、早期工农业分布图相叠加,从而找到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和平原地区的规律,这些地区地势相对平坦,热量充足,水网密集,经济发达

11、,自然条件优越。(3)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环境如何? 可以这样做,首先将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圈出,接着追问,这些地区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是什么,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查找各个人口稀疏地区的自然环境,然后归纳出人口稀疏地区的分布规律及原因。(4)新课标对于宗教知识学习的要求是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而教材没有提供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因此,师生可以从网络上找到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图,通过读图说出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接着探讨问题人种有无优劣之分?可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找答案,在活动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种观,反对种族歧视。(5)谈论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影

12、响城市、乡村聚落的因素,结合已经学过的自然因素,尝试分析聚落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问题:30 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课标理念分析王老师对教材教学处理的适宜性。31 谈谈你对该部分教材内容的处理意见。31 阅读以下关于“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过程片段,回答问题。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生: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师:展示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示意图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学生活动:制作山体模型教师指导学生按

13、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制作步骤:1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两个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2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谷、山脊的凹凸更加突出。3学生找出自制山体中的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指出两个山顶的相对高度是哪部分。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师:出示课件等高线示意

14、图,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学生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问题:32 结合材料,分析此次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3 如何调整上述教学过程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四、教学设计题33 阅读关于“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此标准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

15、形特征,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 黄土高原 ”的内容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中、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的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到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

16、尤为严重。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问题:34 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35 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7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南苏丹首都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在 8N 以南,32E 以西,对照北京的经纬度,可以确定其位于北京的西南方。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南苏丹的领土南北大约跨了 8 个纬度,南此可以估算其南北的领土距离约为 800 千米。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图片上岩石形状看,岩石没有尖锐的棱角

17、,属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特征,所以 D 对。冰川漂砾只在山下堆积,不会出现在山顶, A 错;火山弹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周围的岩石应该是玄武岩(喷出岩),这里却是花岗岩(侵入岩),B 错;在陨石表面有许多指印形状的小凹坑,这是陨石与高温气流相互作用烧蚀后留下的痕迹。图片上看不出有凹坑,石头表面比较平滑。所以 C 错。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花岗岩的形成,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地壳上部一般是沉积岩所以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由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是在地表下,所以要有地壳运动、隆起,使地势抬高,然后再被外力侵蚀,由于岩石性质的差异,出现这种奇异景观。所以只有 B 对。5 【正确

18、答案】 B【试题解析】 左图是沿“青海四川江西台湾”一线所做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曲线;根据图中的经度标尺可知,甲地位于 105E 附近,地下水埋藏较浅,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可以推断,甲地应该在四川盆地西部,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故选项 B 正确。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 E 区海拔 I 在 149150 米之间,等地下水位大于 149米,所以 E 区的地下水埋藏深度不足 150-149=1 米,a 植物的根深 1 米,所以 a 植物在 E 区可以良好生长;同理 H 区的地下水埋藏在 24 米之间,b 植物根深12 米,所以 b 植物在 H 区会因

19、为缺水而死亡,d 植物根深,41 米,则可以生长,排除选项 B、D;F 区地下水埋藏在 13 米之间,c 植物根深 36 米,所以在 F 区能成活,故选项 A 正确。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甲村的海拔处于 300400 米之间,山顶的海拔处于 9001000 米之间,所以甲村与山峰的相对高度应该大于 500 米、小于 700 米,故只有 B 选项符合题意。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区域位于河谷地带,中心地区为河流和湖泊,周围是山地,适合发展的是湖光山色的旅游产品。图示区域的寺庙位于山顶处,并非幽谷藏寺;瀑布一般出现于陡崖处,依据图可知,图中并无陡崖地形:根据等高线和比例尺判

20、断,河谷两岸并没有陡峭的峡谷,河流也未形成险滩,发展险滩峡谷并不适合。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甲、乙两地分别处于沙丘的背风坡和迎风坡,所以乙地风力大于甲地、蒸发旺盛,湿度小于甲地。由于甲地处于背风坡、湿度较大,甲地昼夜温差较小,植被应该比乙地更多一些。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图为某游客由北向南拍摄的,图上乙处于迎风坡,故风来自西侧,为流动性的新月型沙丘地貌。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会形成移动沙丘;南美西岸阿塔卡马沙漠大部位于南半球副高地区,受副高和离岸东风控制,不大可能形成新月形沙丘,更不会受西风的影响: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和阿塔卡马沙漠

21、的大气环流状况相似,也不可能形成图示的新月型沙丘;塔克拉玛干沙漠处于中国的西部,沙漠西部以西北风和西风为主,沙丘向东南移动,沙丘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种群数量低纬多于高纬,森林多于旱地,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信风带多于西风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陆地面积大的地方,城市数量也多,而气候适宜的地区,城市数量与规模也比较多。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读图,从 1910 年到 1970 年,迁移人口变化不大,但迁移人口所占的比重却持续稳定下降,说明这段期间该国人口总数持续稳定增长。1970 年后迁移人口增长快,占总人口比重增长

22、较慢,说明人口总数继续增长,只能是符合,所以 A 对。图中 1950 年后,如果人口总数不变,迁移人口增加,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会呈正比例增长,B 错。、图中总人口出现下降时期,与迁移人口比最下降不相符,B、D 错。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前面分析,在图中人口总数增长最快的时段是曲线坡度最大的时段,约在 19501970 年、从迁移人口数分析,19501970 年,迁移人口数变化不大,似是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小,说明此时段人口数量增长最多,C 对。A、B、D 错。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城市的规划交通线以直线和圆环为主,形状规则,证明该地的区域规划受地形的限制较

23、小,当地的地形最有可能是平原。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郊区城镇大都分布在干道的两侧,说明城市的服务功能沿干道较强。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巴两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部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便宜,D 正确。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 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了约 10,0

24、14岁的少儿人口占了约 15,1564 岁的劳动人口约 75,因此该省劳动力充足,但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故选 D。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反映的是该省科技进步,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 B 符合条件。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24 【正确答案】 A25 【正确答案】 D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

25、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构建开放地理课程的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根据调查所知,现在一个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学科知识只占到其所拥有的整个该学科知识的 60的份额,甚至还要低。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程,已经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学习状态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 ,知识视野从狭窄变为开阔。“见多 ”才能“识广”,当我们的学生真正开始自觉汲取现代地理科学精华作为养料的时候,一个活跃的、负责任的、会生活的公民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就为期不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6、开放的地理课程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灵感和灵气,激发了创新的冲动和欲望。使地理知识变得那么有趣而不再令人生厌,地理重归生活而不再那么遥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开放式的地理课程,表现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开放式地理课程的具体表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课程目标的开放性;课程形态的开放性;课程实施的开放性;课程资源的开放性。27 【正确答案】 热带雨林气候: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雨季,在信风带控制下形成干季。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南段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低纬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及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气候

27、炎热干燥。沙漠北段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当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十旱。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美洲东南部夏季受高压控制,盛行从该高压吹来的东北风,带来了大西洋湿润水汽,同时有巴西暖流经过,降水较多;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南美洲东南部吹来的偏北风,干燥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侧是安第斯山脉,巴塔哥尼亚高原大部分地处西风带,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两风水汽的输送,使两风在高原形成下沉气流,导致了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干旱。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来

28、自海洋的盛行两风影响,降水丰富,气候温暖湿润。高山气候: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洲西部,形成了狭长的高原山地气候。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不利条件:地区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29 【正确答案】 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30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具

29、有阶段性。从教材中“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得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速度不一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此类知识基础不够,王老师将图片换成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的动画,学生从动画中可以很容易看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速度。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原理。这是构成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的生长,促进知识重新组织、转化和创新。对于宗教的学习,王老师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找答案,在活动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种观,反对种族歧视;在谈论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时,让学生自己

30、利用网络查找影响城市、乡村聚落的因素,结合已经学过的自然因素,尝试分析聚落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标理念强调“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构建开放的地理” 。王老师让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查找各个人口稀疏地区的自然环境,然后归纳出人口稀疏地区的分布规律及原因;自己利用网络查找答案。在活动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种观,反对种族歧视;利用网络查找影响城市、乡村聚落的因素,结合已经学过的自然因素,尝试分析聚落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均体现了这种理念。31 【正确答案】 王老师对这部分教材内容的处理较为合理,使教材中的知识点得到了较好地呈现。锻炼了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

31、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王老师对教材内容的结构处理得不够恰当,知识过于零散,没有将这部分知识结构化,使学生“ 见树不见林 ”,无法掌握知识结构。32 【正确答案】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准备不充分,会遇到很多问题。课堂制作山体模型的时间把握不准。课堂中制作山体模型,难度较大,需要的时间较长,至少需要 30 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很难完成这堂课的既定目标。课堂制作山体模型的材料选择不恰当。橡皮泥的可塑性很高,但稳定性不够。用橡皮泥制作的山体模型很难拆装,不利于画图,说明材料的选择不恰当。追求形式,舍本逐末。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是好的,但要用在需要的地方,让它发挥出最佳效果。这节课的重点

32、和难点不是如何去制作模型,而是怎样利用模型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本节课的设计明显偏离了教学重点,只追求形式,舍本逐末,没能达到较好的效果。33 【正确答案】 可以做如下调整:选择各色的塑料泡沫作为模型的原料,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泡沫制成不同高度的地层,组合成完整的山体模型,便于拆装,更利于画图使用。将制作模型这一环节改到课下完成,老师提前在课堂上展示制作好的模型,鼓励学生课下模仿制作,并将制作好的模型带来,利用模型画图,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效果会更好。四、教学设计题34 【正确答案】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风成说”;知道黄土高原的水土

33、流失严重。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分析、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现: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重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35 【正确答案】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黄土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34、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讲授新课】一、文明的摇篮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教师活动: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让学生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且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范围。【设计意图】在图中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所跨省区。在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同时又为后面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基础。二、风吹来的黄土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 10002000 米,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小组活动:将本小节知识设计成一场辩论(一组为风成说,另一组为水成说)。学生为

35、观众评委,赞成哪一种说法并说明持这种意见的原因,得票多的为优胜组。【设计意图】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设计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其发表自已的观点,给学生一个能张扬个性、展示自已的舞台,并使知识点具有生发性。三、严重的水土流失播放录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子来寻找、探究,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学生活动:根据现有知识,思考并一起回答。土壤、植被、降水这些方面造成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为原因。【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四、水土保持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巩固提升】黄土高原要保持水土,必须退耕还林还草,那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还林还草呢? 让学生做课后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4469-1-2004 Pigments and extenders - Testing of colouring materials in 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P) - Part 1 Composition and preparation of basic mixtures German .pdf DIN EN 14469-1-2004 Pigments and extenders - Testing of colouring materials in 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P) - Part 1 Composition and preparation of basic mixtures German .pdf
  • DIN EN 14469-2-2004 Pigments and extenders - Testing of colouring materials in 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P) - Part 2 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s German version EN 14469.pdf DIN EN 14469-2-2004 Pigments and extenders - Testing of colouring materials in 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P) - Part 2 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s German version EN 14469.pdf
  • DIN EN 14469-3-2004 Pigments and extenders - Testing of colouring materials in 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P)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the relative tinting strength of whi.pdf DIN EN 14469-3-2004 Pigments and extenders - Testing of colouring materials in 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P)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the relative tinting strength of whi.pdf
  • DIN EN 14469-4-2004 Pigments and extenders - Testing of colouring materials in 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P)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bleeding of colouring materials Germ.pdf DIN EN 14469-4-2004 Pigments and extenders - Testing of colouring materials in 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P)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bleeding of colouring materials Germ.pdf
  • DIN EN 1447-2011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 Glass-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s (GRP) pipes - Determination of long-term 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 German version EN 1447 2.pdf DIN EN 1447-2011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 Glass-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s (GRP) pipes - Determination of long-term 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 German version EN 1447 2.pdf
  • DIN EN 14470-1-2004 Fire safety storage cabinets - Part 1 Safety storage cabinets for flammable liquids German version EN 14470-1 2004《防火存储柜 第1部分 易燃液体的安全存储柜》.pdf DIN EN 14470-1-2004 Fire safety storage cabinets - Part 1 Safety storage cabinets for flammable liquids German version EN 14470-1 2004《防火存储柜 第1部分 易燃液体的安全存储柜》.pdf
  • DIN EN 14470-2-2006 Fire safety storage cabinets - Part 2 Safety cabinets for pressurised gas cylinder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4470-2 2006-11《防火存储柜 第2部分 增压气瓶的安全柜》.pdf DIN EN 14470-2-2006 Fire safety storage cabinets - Part 2 Safety cabinets for pressurised gas cylinder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4470-2 2006-11《防火存储柜 第2部分 增压气瓶的安全柜》.pdf
  • DIN EN 14471-2015 Chimneys - System chimneys with plastic flue liner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4471 2013+A1 2015《烟囱 带塑料烟道衬的系统烟囱 要求和试验方法 德文版本EN 14471-2013+.pdf DIN EN 14471-2015 Chimneys - System chimneys with plastic flue liner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4471 2013+A1 2015《烟囱 带塑料烟道衬的系统烟囱 要求和试验方法 德文版本EN 14471-2013+.pdf
  • DIN EN 14474-2005 Precast concrete products - Concrete with wood-chips as aggregate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4474 2004《预制混凝土制品 木屑做集料的混凝土 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DIN EN 14474-2005 Precast concrete products - Concrete with wood-chips as aggregate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4474 2004《预制混凝土制品 木屑做集料的混凝土 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