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9821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0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 6 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读图回问题。1 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A)满月(B)上弦月(C)新月(D)下弦月2 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日食、大潮(B)日食、小潮(C)月食、大潮(D)月食、小潮2 每年夏季,下图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 200mm 增至 500mm 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 50mm 左右。据此回答问题。3 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B) 150mm(C) 2

2、00mm(D)250mm4 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引湖水灌溉海水淡化改进灌溉技术建水库调节径流(A)(B) (C) (D)5 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5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问题。6 该沙匠位于( ) 。(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7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B) (C) (D)7 下图是某区域的气候分布图,回答问题。8 Q 地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

3、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9 E、F 、P 三地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9 读下图,完成问题。10 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接近,它们是(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11 从 B 大洲最大港口至 G 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足下图中的( ) 。(A)(B) (C) (D)11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 2014 年 2 月 8 日正式

4、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问题。12 该日太阳位于图示 F 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B)东京 (36N,141E)夕阳西斜(C)纽约 (41N,74W)烈日当空(D)开普敦(34S,18E) 夜色深沉13 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B)太阳高度变大(C)白昼变短(D)极昼即将开始13 闯关东是指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据此完成问题。14 大批饥民闯关东,给东北地区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5、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B)工矿业发展迅速(C)耕地扩大,生态破坏(D)畜牧业水平提高15 现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此时的特征是( )。(A)经济持续增长(B)企业效益提高(C)骤然出现许多新工作岗位,劳动力不足(D)经济发展速度趋缓15 每年的 12 月 29 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2 年 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多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全球第一个关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约。1993 年 12 月 29 日该公约正式生效,这一天就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图为我国生物资源面临的问题。据此回答问题。16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

6、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说明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它们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罔物质循环等过程将各要素紧密联系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地理环境的脆弱性和差异性(A)(B) (C) (D)17 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包含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B)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主要是动物资源(C)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D)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橡胶、油脂、芳香油、纤维、钾盐等17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

7、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 ,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问题。18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C)海拔高,气候寒冷(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19 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核能(B)石油(C)风能(D)水能19 有人曾这样描述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据此回答问题。20 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

8、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B)孤立的黄土丘(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21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在低洼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A)(B) (C) (D)21 稀土被誉为“ 新材料之母 ”,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 30。供应了国际市场 97的需求。读图回答问题。22 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开采业属于( )。(A)市场指向型(B)原料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9、23 有关甲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从单纯的采掘矿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矿产品加工贸易区(B)应大力发展光学、电子信息等尖端科技产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C)应发挥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开采,以满足国际需求(D)大力发展工矿区旅游,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23 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下面左图和右图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问题。24 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 )

10、。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A)(B) (C) (D)25 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十地盐碱化(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二、简答题2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其中综合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简述你对该学科综合性的理解。27 画出我国围土轮廓图,并用线条标绘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11、的山脉分界线,注明山脉名称,并说明运用该简图作为讲解图进行地理教学的价值。三、材料分析题27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精准扶贫,需要厘清贫困的主要原因。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云南省怒江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 98以上。 材料二怒江州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 4131。材料三怒江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梯级电站建设淹没了部分谷地农田。28 说明影响怒江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29 简述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下关于“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过程片段:师

12、: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生: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师:展示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示意图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学生活动:制作山体模型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制作步骤:1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两个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2教师

13、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谷、山脊的凹凸更加突出。3学生找出自制山体中的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指出两个山顶的相对高度是哪部分。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师:出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学生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问题:30 结合材料,分析此次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1 如何调整上述教学

14、过程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下关于“日本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播放有关富士山、樱花、东京景色、和服、寿司的图片,引出课堂主题衣、食、住、行聊日本。2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事先安排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研究日本的衣、食、住、行,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汇报。(1)“衣”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日本衣着特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小组问题:日本在哪里?(2)“食”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日本饮食特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小组问题:日本人为什么爱吃海产?(3)“住”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日本传统住房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小组问题:日本为

15、什么多火山地震?(4)“行”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日本人爱去的地方、日本主要的交通特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小组问题:日本地形以什么为主?3师生小结:归纳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指出了解国家自然环境的方法。问题:32 分析点评上述教学过程设计,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3 结合材料,给出合适的教学建议。四、教学设计题33 阅读以下关于“ 东南亚 ”一课的课标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此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画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能够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材

16、料二“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就是因为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的东南方向,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与我国南方人一样,东南亚人喜爱吃大米饭。与其他地粮食作

17、物相比,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是单位面积产量最较高的粮食作物,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要求:34 结合上述材料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35 指出本课教的重难点,并设计出教学过程。(写出重要环节的设计依据)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0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北半球中纬度,月亮应该在人的南面。新月和上弦月仅在上半夜可见,清晨六点是见不到的,而满月清晨六点应该在地平线附近。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清晨六点,月亮处

18、于乙处说明月亮和太阳同时升起,此时正是农历的初一前后,月亮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可能会发生日食现象,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在一条线上,是天文大潮期。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图示地区为亚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接近 50mm 左右。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该区域炎热干燥,降水较少,湖泊水量小且多为咸水湖,河流径流量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引湖水灌溉和建水库调节径流不太现实;海水淡化和改进灌溉技术对于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比较可行。故本题选 B。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甲地区淡水资源短缺,但其利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故其农业也比较发达。本题选 D

19、。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首先注意审题干,“中游宽谷”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而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再结合题干“爬升沙丘”考虑,因此选项 A、B、C 都可排除,河漫滩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河流中下游河道宽阔,水流速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多发育沙洲和河漫滩等沉积地貌。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结合题干“爬升”关键词,说明沙丘前行方向应与外力作用的方向相一致,排除、 ,再结合景观图的沙丘分布特征,沿河岸一侧的沙丘更缓,另一侧坡度更陡,可以排除选项。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

20、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位于迎风坡一侧坡度更缓,背风坡一侧更陡。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读图可知,Q 地位于 2326N40N 大陆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正确答案选 C。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E、F、P 三地自然带分别为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分布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正确答案选 A。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图中七大洲面积和平均海拔可知,A 面积约为 850 万平方千米,为大洋洲:B 面积约为 1000 万平方千米,为欧洲;C 面积约为 1300 万平方千米,为南极洲;

21、D 面积约 1800 万平方千米,为南美洲: E 面积约为 2400 万平方千米,为北美洲;F 面积约为 3000 万平方千米,为非洲; G 面积约为 4400 万平方千米,为亚洲。由四大洋面积和平均深度可知,H 面积约为 1200 万平方千米,为北冰洋;I 面积约为 9000 万平方千米为大西洋;J 面积约为 7500 万平方千米,为印度洋;K 面积约为 18000 万平方千米,为太平洋。纵观四个选项,亚洲与非洲面积之和与印度洋最为接近,故选 B。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B 和 G 为欧洲和亚洲,欧洲最大港口为阿姆斯特丹,亚洲最大港口为上海,从阿姆斯特丹到上海经过的海峡按顺序应该

22、是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 和台湾海峡 ,故答案选 D。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太阳位于图示 F 点时,太阳高度最高,说明是正午,地方时为 12 时,此时东京大约是 16 时 16 分,刚好夕阳西斜,故 B 项正确;泰山约 14 时 40 分,已是午后时间,故 A 项错误;纽约大约是凌晨 2 时,故 C 项错误;开普敦大约是早上 8 时,故 D 项错误。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南极泰山站建站时间是 2 月 8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后南极泰山站白昼变短,故 C 项正确;此时全球非极昼地区都是日出东南,故 A 项错误;此后

23、该地正午人阳高度变小,故 B 项错误;从图上可以看出,太阳有一段时间沉没于地平线之下,没有出现极昼现象,次日全球极昼范围变小,泰山站更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故 D 项错误。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大批“饥民”的涌入,给东北地区输入了大量劳动力,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饥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扩大耕地的同时,势必导致生态破坏。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济转型时期,产品市场萎缩,企业效益降低,虽然新产业会增加工作岗位,但总体失业人口增多,劳动力过剩,从而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减缓。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任一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引

24、起其他要素的变化,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正是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 错误;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但主要是植物资源,B 错误;生物多样性不能提供钾盐,D 错误。故本题选 C。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昼长越长,太阳辐射量越丰富;地形地势,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丰富;天气状况,晴天越多,获得太阳辐射就越多。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大气、水的运动产生的能量均来自于太阳辐射,石油是生物在地质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

25、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与太阳能无关。故此题选 A。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黄土峁,指单个的黄土丘陵。峁的横剖面呈椭圆形或网形,顶部有的为平顶,略呈穹起,四周多为凸形坡,坡长较短。坡度变化比较明显,是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主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在低洼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显然不对,故入选,本题选 C。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稀土开采业要在稀土矿产地进行,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故 B 项正确。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

26、析】 南于该地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将单纯的采掘矿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矿产品加工贸易区,故 A 项正确。 B 项中各产业需要有较多的高新技术人才,而该地区高新技术人才缺乏;C 坝中大规模开采资源不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D 项中该地不具备大力发展工矿区旅游的条件。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以得知,浅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地势较高,且都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则主要是工农业用水较多且地表径流稀少的平原。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地下水漏斗并不能导致地下水污染,B 错;浅层地下水位过高会到导致土地盐碱化,漏斗则会减缓土地的盐碱化C 错;浅层的地下水漏

27、斗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的养分,D 错;浅层地下水漏斗会在枯水期中断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导致河流干涸断流。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是由地理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地理学研究空间系统在于揭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于认识其整体性。这就涉及到地理学的一个关键特征综合性。从研究对象来看,地理学研究范围极其宽泛,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的表层。从学科跨度来看,地理学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学科体系交叉的产物,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2)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是由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决定的。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发展趋势来看,地理学的综合性

28、特点更为突出。例如,全球变化及其区域相关研究,研究学科涉及大气、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生物、生态、能源、人口、经济等诸多学科;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是发生在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和空间组织、理解和把握这种分异和组织规律对于合理布局经济活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有着重要价值;此外,地球信息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空间技术、信息科学等交叉和整合的产物,能够为地球系统中许多研究领域的综合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7 【正确答案】 (1)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图在教学实践中属于抽象类的地图,要学习的内容不是很鲜明,很容易与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

29、线相混淆,而教师在讲课时信手在黑板上画出来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接线图,则相对来说内容简单,所经过的山脉地形一目了然,讲解的同时还可以对比着 400mm 等降水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进行综合分析,重点突出,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学生一目了然,还可以加强知识的迁移性。(2)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部分的知识点主要为记忆的内容,单个理解内容较少。知识点的迁移记忆较多,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枯燥,而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黑板简图,可以边讲边画,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画法,自己进行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简图,重点突

30、出,且较为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这幅简图是分界线图的简化,是简单的示意图。但由于可以将分界山脉信息鲜明地反映在这张简图中,使学生易于理解,可以激发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4)板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的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不同地理事物颜色的协调和一些简单漂亮的板画点缀,同时配合优美的讲述使小小的讲台变成一个教师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一堂课下来教师的出色“表演 ”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教师的威信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中树立起来。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

31、案】 主要问题: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规模已经超出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大,地表破碎,境内可利用土地较少。人类活动原因: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梯级电站开发淹没部分谷底农田。29 【正确答案】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30 【正确答案】 制作山体模型可能会比较费时间,知识点讲解时间不充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能比较低,完不成模型制作的要求;七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的还不完善,对于复杂的地形图还难以分析;学生可能无法自己总结山体各部位的等高线特点。31 【正确答案】 教师自己制作好一个

32、山体模型,在课堂上配合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完知识点之后,用简单的地形图让学生练习辨别;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图进行归纳,必要时要为学生进行讲解;讲解完等高线特点后再让学生涂颜色,进而引出分层设色地形图。32 【正确答案】 教学结构设计不合理。该老师用日本的衣食住行导入,让学生汇报日本的衣食住行,后面的小组问题是日本的地形,前后关联不紧密,缺乏逻辑。教学方法以探究法和讨论法为主,虽然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几乎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地形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归纳需要用地图法来呈现,该老师并没有用。知识内容:重难点不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该老

33、师时间分配不合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要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虽然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合作精神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效果并不好。该老师忽略了对学生获取、加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置的问题没有梯度,只是问了一个有关地形的问题。就直接跳到归纳总结整个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33 【正确答案】 导入可以直接用学生小组汇报日本的衣食住行,既凸显趣味性,又锻炼他们的实践和合作精神。教学方法中依旧采用讨论法和探究法,但要加人大量的景观图和地图等,凸显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直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导入中的“ 行”,来引出日

34、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进而逐步分析日本的地形、位置、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设置问题要有梯度有逻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要适合学生当前的水平,不要过难或过易。深入理解课标,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四、教学设计题34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说出东南亚主要国家的首都以及位置特征;解释东南亚的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分析图表,提高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

35、感。35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十字路口” :理解东南亚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记忆东南亚的范围和位置,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用课件播放“ 新马泰” 的热带旅游景观,询问学生知不知道咱们中国的南边有一个中国出境旅游的热点地区,热带自然风光秀丽,宗教文化盛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地方东南亚。设计意图:图片导入趣味性强并且从学生喜欢的旅游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本课内容的兴趣,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二、新课教学1“十字路口 ”的位置阅读课文,并用投影展示“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 图,“东南亚政区”图,“ 东南亚的地形”图

36、, “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图。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学生读图依次回答相关问题。2范围中南半岛、马来半岛3位置(1)纬度位置:10S2326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 、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处于“ 十字路口” 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4“咽喉”马六甲海峡的位置设计意图:主要采用了读图用图的学习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观察和根据地图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读图点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习

37、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会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会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5过渡引入“东南亚大米仍是我国进口大米主要来源” 的新闻资料,过渡到对东南亚热带气候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关系的认识。6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合作探究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气候分布课件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 和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并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得出相关结论: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2)农业生产课件展示两种气候的特征图,思考两种气候的特征

38、分别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帮助?小组讨论。结束后展示。学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设计意图:以泰国稻米引入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学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很好地引导学生“走进” 教材,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的探究问题、反馈练习、点拨提升环环相扣,让学生在问题探索的情境中提高了能力,同时获得了相关知识。三、巩固提高分析东南亚人民稻米丰富的其他原因(除气候条件外):东南亚人口稠密,水稻生产又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水稻土土壤肥沃。设计意图:拓展课上所学知识,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四、小结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近邻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气候与热带农业生产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南亚“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知道了东南亚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描述某地区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分析该地区自然影响人文等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作业:回家和父母交流,说一说你今天了解到的东南亚。设计意图:通过轻松交流的方式,巩固学生课上所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23 206-200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Voice Call Continuity (VCC) between Circuit Switched (C.pdf ETSI TS 123 206-200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Voice Call Continuity (VCC) between Circuit Switched (C.pdf
  • ETSI TS 123 206-200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Voice Call Continuity (VCC) between Circuit Switched (C数.pdf ETSI TS 123 206-200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Voice Call Continuity (VCC) between Circuit Switched (C数.pdf
  • ETSI TS 123 207-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cept and arc.pdf ETSI TS 123 207-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cept and arc.pdf
  • ETSI TS 123 207-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cept a.pdf ETSI TS 123 207-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cept a.pdf
  • ETSI TS 123 207-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cept a.pdf ETSI TS 123 207-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cept a.pdf
  • ETSI TS 123 207-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cept a_1.pdf ETSI TS 123 207-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cept a_1.pdf
  • ETSI TS 123 214-2017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 of EPC nodes (V14 4 0 3GPP TS 23 214 vers.pdf ETSI TS 123 214-2017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 of EPC nodes (V14 4 0 3GPP TS 23 214 vers.pdf
  • ETSI TS 123 214-201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 of EPC nodes (V14 7 0 3GPP TS 23 214 vers.pdf ETSI TS 123 214-201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 of EPC nodes (V14 7 0 3GPP TS 23 214 vers.pdf
  • ETSI TS 123 214-201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 of EPC nodes (V15 3 0 3GPP TS 23 214 vers.pdf ETSI TS 123 214-201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 of EPC nodes (V15 3 0 3GPP TS 23 214 vers.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