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师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大胆想象,扩散思维,敢于求异,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才干和创新思维。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品德课的哪一项教学原则?( )(A)方向性原则(B)师生民主合作原则(C)创新性原则(D)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2 王老师是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新任教师,他无论讲授什么内容均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其授课违背了思想品德课课堂导入的哪一项原则?( )(A)启发性原则(B)有效性原则(C)时效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3 某教师请革命老干
2、部到学校给学生讲述斗争经历和战斗故事,这种教学资源属于( )。(A)教科书(B)校内资源(C)社区环境资源(D)社会资源4 某教师在讲授“ 品味生活 ”一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所需要的教学工具做准备,这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 )特点。(A)预设性(B)生成性(C)思想性(D)人文性5 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据统计,2016 年 1 月至 11 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44、164和 171,材料表明( )。(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B)求
3、实心理导致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C)人们的收人水平得到大幅提高(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6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不能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文艺创作不要沾上铜臭味。一些文艺创作沾上铜臭味表明( )。(A)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B)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C)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D)市场调节具有竞争性7 宏观调控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宏观调控可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D)海
4、关部门禁止某类商品进口8 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16 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2 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 2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 万亿元(B) 2 万亿元(C) 22 万亿元(D)24 万亿元9 2017 年 2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这一举措( )。有利于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5、充分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发展有利于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A)(B) (C) (D)10 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A)(B) (C) (D)11 某市开展“ 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 ”的“双联系”活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结对子,从而使日常工作更加求真务实。下列古语能体现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是(
6、) 。(A)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C)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D)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12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先后三次将草案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17 年 3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下列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A)
7、(B) (C) (D)13 在某市 2018 年为群众拟办的重要实事中,属于政府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的是( )。对各区的出行路、断头路等道路开展路灯和路基的改造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提供多个学科数字化名师授课资源加大就业工作力度使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 90实现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畜禽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可追溯(A)(B) (C) (D)14 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 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
8、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A)(B) (C) (D)15 2016 年 4 月 12 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仪式上,正式确认新华字典是世界上“ 最受欢迎的字典 ”和“最畅销的书”。截至 2015 年 7 月 28 日,新华字典在全球发行量达 567 亿本,它是全球各国和各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必备工具书。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独领风骚汉语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新华字典 在汉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A)(B) (C) (D)16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互联网+” 的时代,春节也开启了“数字时代 ”。打开老相
9、册,在微信群回忆 “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 ,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让我们共享浓情中国年。这表明( )。全面传承传统习俗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传统年俗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B) (C) (D)17 民歌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历史积淀。为推动陕北民歌艺术的发展,陕西省第三届民歌大赛于 2017 年 2月 16 日至 9 月 17 日举行。本次大赛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参赛者年龄、职业、唱
10、法均无限制,同时鼓励创新、改编的歌曲参赛,分享民歌之美,感受民歌之趣,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举办民歌大赛( )。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动员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体制创新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基本文化需求(A)(B) (C) (D)18 在一次报告中,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 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他解释道:“ 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
11、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19 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A)(B) (C) (D)20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
12、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21 精准扶贫是针对粗放式扶贫提出来的。我国领导人指出,要实现到 2020 年我国55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时间十分紧迫、目标相当艰巨。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倘若不深入贫困地区,不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统一物的分解、平衡的破坏不利于事物的发展(A)(B) (C) (D)22 2016 年我国的“ 二十四节气 ”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13、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 ”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 )。来自实践,体现了人类特殊的能动性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A)(B) (C) (D)23 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A)不断解放思想(B)树立全局观念(C)重视部分的作用(D)发挥主观能动性2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
14、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在我国( )。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力量在于人民对法律观念的自觉践行人民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法律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直接制定法律(A)(B) (C) (D)25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构成的犯罪,属于( )。(A)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B)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间接故意犯罪26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B)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都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C)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对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
15、调整的对象(D)社会主义法律事项和问题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围27 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 )。(A)享有劳动权和受教育权(B)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享受生存权和发展权(D)行使参与权和决策权28 古人云:“ 道德不倡,天下不宁。 ”这说明( )。道德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重视道德的作用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道德以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A)(B) (C) (D)29 李某有一栋可以遥望湖景的别墅,当他得知有一栋大楼要新建,不能再遥望湖景时,就把别墅卖给想得到一套可以眺望湖景的房屋的人,李某的行为违背了民法的(
16、 )。(A)等价有偿原则(B)权利不得滥用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公平、自愿原则30 李某贪图高利贷利息,出借高利贷给人做赌资,在索债不得的情况下,将借贷人刘某强行带至家中,限制其自由达两天,李某的行为构成( )。(A)非法拘禁罪(B)故意伤害罪(C)敲诈勒索罪(D)绑架罪二、简答题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材料二:某县委、县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决定建设“工业园区” 以吸引投资者。但由于资金短缺,该县政府竞违规在工薪阶层强行集资。凡工薪人员,必须按县政府规定的标准,
17、在规定的时间交清集资款,否则“后果自负” 。这件事引起了全县工薪人员,特别是收入偏低而工资又被拖欠的中小学教师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纷纷向相关部门反映。结果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发展经济,须法字当头” 为题将该事件予以曝光。最后,县委、县政府撤销了强行集资的规定。问题:(1)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被集资”的工薪人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方式行使监督权?32 简要介绍几种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三、材料分析题33 某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针对善于调控情绪这一课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波动、不稳定的特点,让学生明白
18、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2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二、能力目标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养成能够比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懂得调控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提高学生正确分析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能力。2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问题:该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存在哪些问题?请指出问题并予以改正。34 王林平时成绩不好,总想找一个机会一鸣惊人。期末考试的前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他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柜里的试卷,心想机不可失。正当他打开橱柜门时,教导处张老师突
19、然走了进来,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张老师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 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 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老师怒道: “没门 !”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问题:(1)张老师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2)假如你是张老师,你会怎么办?四、教学设计题35 根据以下内容完成教学设计。(1)维护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2)履行受
20、教育的义务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青少年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基于上述内容,请你设计本课的教学简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思想品德课教学
21、的创新性原则是指在师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大胆想象,扩散思维,敢于求异,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才干和创新思维。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堂导人的针对性原则要求:首先,导人设计一定要“因课制宜”,不同类型的课要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其次,不同教学内容的课也要采取不同的导入形式。该教师对不同的类型、内容的课程都采用同一种导人方式,违背了针对性原则。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校师生、家长、社区人员以及周边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重要的资源。该教师请革命老干部到学校给学生讲述斗争经历和战斗故事,这种资源属于社会资源。4 【正确
22、答案】 A【试题解析】 预设性是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教授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等内容做出预期和筹划。某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提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进行准备,体现了预设性的特点。因此 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与题目不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这并不表明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A 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人们的消费是由求实心理主导的,B 项不选;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不代表人们的收入水平已得到大幅提高,C 项不选;旅游消费属于享受资料
23、消费,文化、体育等消费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材料中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这说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D 项符合题意。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指市场主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做出一些违背道德或者违反法律的事情。文艺创作沾上铜臭味就是因为市场主体过于追求经济利益。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也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
24、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A 项符合题意。C 项属于法律手段,B、D 两项属于行政手段。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由此公式得出去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162=8(次),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 16x(1+20)=19 2( 万亿元),其他条件不变,因此,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1928=24( 万亿元)。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目中提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
25、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举措,有利于完善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正确;该举措顺应新形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正确;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民拥有土地的经营权, 说法错误;强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主旨无关。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正确说明了公民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做法。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混淆了公民的监督权和人大代表的质询权,故排除。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强调的是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扬善避恶; B 项强
26、调的是意志坚定;C 项说的是修心治身、心系天下,均不符合题意; D 项强调的是求真务实,符合题意。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目中,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表明了党的主张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人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明了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入选。 表述错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是人民代表大会。表述错误,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而非公民当家作主。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政府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主要是指政府采取措施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27、养、住有所居。体现了政府的社会建设职能。体现了政府的文化建设职能。 体现了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是政府和企业建设“文化车间”的理由。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这说明“文化车间”建设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它可以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不选;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不是物质载体,说法错误。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汉语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说明汉语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符合题意;新华字典 是全球各国和各地区汉语学习者
28、必备的工具书,说明新华字典在汉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出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独领风骚,不符合题意;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说法错误。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表述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表述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材料表明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人选。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民歌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举办民歌大赛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动员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确且符合题意。题目中没有涉及文化体制创新,排除;民歌与人
29、民大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无关, 排除。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的出题角度是唯物辩证法,即华罗庚的优选原则说明要寻找粉笔长度的最适合值,防止过犹木及。也同样防止未达目标,所以本题充分表明了优选原则是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表明要正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题意。 说法正确,但与题目无关。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材料中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 D 项正确;A 项本身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
30、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 项与材料中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不符,排除;C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正确;精准扶贫是针对我国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这说明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正确;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统一物的分解、平衡的破坏会导致事物“质”的改变,但事物“质”的改变也可能有利于事物的发展,不选。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说明“二十四
31、节气”来自实践,体现了人类特殊的能动性,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 ”反映了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符合题意;“支配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说法错误,排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画面上来看,一只猴子坐在一个长凳子上要去接同伴从树上送下来的果子,因为它的重力集中到一头,凳子另一头高高翘起,马上就要翻了。结合漫画的题目“只顾一头”,可以看出猴子只顾一头,不顾另一头,没有树立全局观念,A、C、D 三项在本漫画中都没有体现。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目中“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
32、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在我国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力量在于人民对法律观念的自觉践行。符合题意。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道德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B 项错误;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调整的对象和范围并不相同。故 C 项和 D 项错误。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同时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有益补充,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27 【正
33、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B 项符合题意。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实践精神,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正确。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所以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确。经济决定道德,重视道德不一定能促进经济发展,所以不正确。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
34、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是一种内化的规范,不正确。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诚信原则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当讲究信用,严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否则将获得不利的法律评价。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A 项符合题意。二、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1)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首先要求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法律。使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需要
35、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法律可以遵循。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有法不依,等于无法,颁布了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公民的自觉遵守,就会失去应有的权威,那么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是形同虚设。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重要保障。这四个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方式:通过向人大代表反映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 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32 【正确答案】 以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可感受性为根据,可将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
36、分为可体验情境、可再现情境、可借用情境以及可想象情境四种类型。每种教学情境都有其独特的创设方法。可体验情境是一种学生可以切身感受的真实情境。创设思想品德课可体验教学情境可以与学生的真实情感密切关联,从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出发,加以引导,进而形成具有具体性和个体性的知识和品德。可再现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情景剧或者小品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参与,进而形成体验、深化认识,以此影响自己的行为与价值取向。可借用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或者文字资料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情境借用到课堂上。让学生设想自己面临类似选择时的行为和价值倾向,再与真实情境中的真实情况进行比较,适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可想象情境不
37、是真实发生过的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需要设计学生可能面对的情况,学生通过对该情境的想象,为自己的价值选择提供基础。三、材料分析题33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书写顺序错误。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的书写顺序应该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而该教师书写教学目标的顺序刚好相反。(2)目标的行为主体仍然是教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采用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表述方式。该教师在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当中都出现了“使学生”“让学生”和“ 提高学生”以教师为主体的表述方式。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为“了解”“明白”和“ 提高”
38、。(3)三维目标制定混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第一点提到“提高学生正确分析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能力”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不应该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当中。34 【正确答案】 (1)在上述案例中,张教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错误之一: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处老师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错误之二: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
39、。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2)假如我是张老师,当我发现王林的这种错误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四、教学设计题35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受教
40、育的权利;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树立终身学习观。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的能力;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3知识目标了解受教育权,要明白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学会依法维权。【教学重点】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学难点】理解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人多媒体展示小故事:一个小女孩,为了让自己的哥哥去上学,自己辍学回家养牛。提问:小女孩的做法对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虽然从情理上讲小女孩的做法成全了哥哥上学的愿望,但是从法律上讲是不对的,因为受教育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
41、应尽的义务。小女孩既没有珍惜自己的权利,也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环节二:新课讲授1维护受教育的权利情景材料 1: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你早晚要出嫁,我供你上学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 我要上学。 ”小梅的“遭遇 ”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小梅的“ 遭遇 ”说明有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因为种种原因,受到侵犯。这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情境材料 2:有一所小学,校方一个学期除了向每位学生收取 135 元的书本费、杂费、报名费以外,还要收报纸费、药费、考试费,并为乡里代收每年 50 元的“普九费”。100 多名学生因交不起或不愿交“ 普九费”而退学。这种
42、情况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这表明有不少学生的受教育权正受到来自学校、社会的侵犯。有的是个人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有的是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非法侵害时怎么办?(学生讨论 )我国法律依法保护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2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情景材料:小明不想去上学,他认为读书是他的权利,他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可以不去。小明的观点对不对?(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小明的观点是不对的,他只是认识到读书是一种权利,而没有认识到读书也是一种义务。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1)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2)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3)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小结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