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89828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9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 )(A)e -2(B) e2(C) 2e(D)一 2e2 ,其定义域是 x0,其导数的定义域是( )(A)320(B) x0(C) x0(D)x03 已知 f(x)=(x+ex)dx,则 f(x)=( )(A)56+e x(B) x2+ex(C)(D)x+e x+C4 设函数 f(x)定义在a,b上,正确的是( )(A)f(x)可导,则 f(x)连续(B) f(x)不可导,则 f(x)不连续(C) f(x)连续,则 f(x)可导(D)f(x)不连续,则 f(x)可导5 点 到平面 的距离等于(

2、)(A)0(B) 1(C) 2(D)36 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打靶 8 次,命中的环数如图所示,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为( ) (A)9 与 8(B) 8 与 9(C) 8 与 85(D)85 与 97 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因此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根舍因8 被毛泽东称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 )(A)陶行知(B)蔡元培(C)杨贤江(D)徐特立二、简答题9 若 求 a 的取值范围10 求幂级数 的收敛域10 甲、乙、丙三人参加了一家公司

3、的招聘面试,面试合格者可正式签约,甲表示只要面试合格就签约乙、丙则约定:两人面试都合格就一同签约,否则两人都不签约设甲面试合格的概率为 ,乙、丙面试合格的概率都是 ,且面试是否合格互不影响11 求至少有 1 人面试合格的概率;12 求签约人数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3 中学数学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4 国内有学者按照引起思考力水平高低将数学课堂教学分成记忆型、解释型、探究型,请问探究型课堂有什么特点?三、解答题15 设 a 为实数,函数 f(x)一 2x2+(x-a)x 一 a (1)若 f(0)1,求 a 的取值范围; (2)求 f(x)的最小值; (3)设函数 h(x)=

4、f(x),x(a ,+),直接写出(不需给出演算步骤)不等式 h(x)1 的解集四、论述题16 论述惩罚的作用、局限性和有效使用的原理五、案例分析题17 下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教学设计案例,请仔细阅读,并简要回答后面所提出来的问题(1)案例一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试着拼拼看与同伴交流有哪些不同的拼合方法由刚才拼合而成的图形,你能想出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这个结论的正确方法吗?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分析问题: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本案例简要论述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的理念?

5、(2)案例二课题: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做一做如图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正方形做成的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 1、2、3 和 4 个正方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棍? 搭 1 个正方形需要 4 根火柴棒按图示方式搭 2 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 ?搭 3 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搭 10 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 ?1 00 个正方形呢? 你是怎样得到的?如果用 n 表示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 n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学生动手操作思考,互相交流不同的解决方法分析问题一:简要分析“多样化” 的解题策略设计的作用分析问题二:一个好的课堂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结合本案例,简要论述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体现

6、新教材学习目标?六、教学设计题18 在进行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相交线” 一课时,你将怎样开展教学,请完成以下任务:(1)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3)在进行情景引入的时候,某位教师利用一张大桥的图画展示出其中包括的平行线和相交线,请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4)“对顶角相等”这句话学生很好理解,但说不清楚理由,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9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重要极限 的应用,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则 ,得到导数的定义域为 x03 【

7、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函数 f(x)定义在a ,b 上,若 f(x)可导说明 f(x)一定是连续的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点到平面的距离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故由图可知,众数为8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或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就称为中位数故中位数为 85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

8、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理念对后世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10 【正确答案】 收敛半径 对于端点 x=一 3,级数成为交错级数, 收敛对于端点 x=3,级数 发散,所以,幂级数 的收敛域为-3,3)11 【正确答案】 用 A,B,C 分别表示事件甲、乙、丙面试合格由题意知A,B.C 相

9、互独立, 至少有 1 人面试合格的概率是12 【正确答案】 的可能取值为 0,1,2,313 【正确答案】 (1)教学的目的任务;(2) 中学课程的性质及其特点;(3)中学生的身心特点;(4)学校的设备条件;(5) 教学的时限;(6) 教师自身的条件14 【正确答案】 教师有目的地引起新问题情境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活动,增强数学观点和做有效的思考在获得知识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对新问题的敏感性,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或者做出归纳假设,探索新知识在应用知识方面,则重视对数学内容的扩展,通过推理获得通性通法,或者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广泛延伸,使之同时具有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合理

10、性、完整性、简洁性做出评价和追求的态度三、解答题15 【正确答案】 若 f(0)1,则 (2)当 xa 时,四、论述题16 【正确答案】 惩罚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恰与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反惩罚的局限性在于它无力瓦解行为的结构,因此惩罚无法消除不当行为不明白惩罚的这个局限性,就容易滥用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其他更糟糕的问题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1)惩罚不能违法(2)惩罚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3)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要注意两点: 当学生不当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

11、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或蔓延;惩罚之后要跟随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之后跟随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上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上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上来五、案例分析题17 【正确答案】 (1)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依赖直观图形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用三种拼图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的结论,教师采用点拔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

12、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创新能力,使课本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2)问题一 鼓励学生解题的多样化,这样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问题二 加强过程性,注重过程性目标的生成; 增强活动性,力图促使情感性目标的达成;加强层次性,促进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与提高; 加强现实性,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突出差异性,使所有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等六、教学设计题18 【正确答案】 (1)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探索邻补角与对顶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通过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的简单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3)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直观形象地给出了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师可引导学生用“ 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对顶角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