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89834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5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19 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人到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 。(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2 有一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左侧是理想气体,右侧是真空。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的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到平衡,在此过程中( )。(A)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B)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3 如图所示,一种

2、光导纤维内芯折射率为 n1,外层折射率为 n2,一束光信号与界面成 角由内芯射向外层,要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A)n 1n 2, 大于某一值(B) n1n 2, 大于某一值(C) n1n 2, 小于某一值(D)n 1n 2, 小于某一值4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k1 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 K 后,灯 L1、L 2 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

3、突然熄灭,而电压表 V1 的示数变大,电压表 V2 的示数变小。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灯 L1 断路(B)灯 L2 断路(C)灯 L1 短路(D)灯 L2 短路6 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 。(A)温度、压强均不相同(B)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C)温度、压强都相同(D)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7 两个半径相同的金属球,一为空心,一为实心,两者的电容值相比较( )。(A)实心球电容值大(B)实心球电容值小(C)两球电容量值相等(D)大小关系无法确定8 按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可将测验分为( )。(A

4、)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B)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C)最高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D)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二、简答题9 简述中学物理教学评价及其功能。10 简述课堂提问技能运用的原则。三、案例分析题11 在学习完透镜后老师给同学布置了一个作图练习题,结果很多同学把光路所代表的透镜类型填错了。 题目:如图所示是两柬激光分别射向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分别在两图中画出正确的透镜类型。(1)请分析学生在此练习题中出错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答案。(2)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解答此类问题。12 案例:高老师在初中物理“浮力” 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引入教学课题

5、。然后用实验演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再用计算机课件展示轮船、气球、潜水艇等,最后总结出物体沉浮的条件,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问题:(1)此教学设计有没有体现出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2)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帮助学生理解“ 浮力”的概念。四、教学设计题13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速度” 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

6、方面完成“速度” 的教学设计。(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5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如果把原子放大为 20 多层高的大厦,原子核只相当于一粒黄豆那么大,但是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大部分的质量,电子在不同的轨道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绝热系统,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气体不做功,没有发生热传递,温度不变,内能不变,体积变大,压强变小。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当光束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的界面,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束将发生全反射

7、现象,即 n1n 2,且 小于某一值 (注意,题中的 不是入射角,而是入射角的余角)。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未向上提物块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对下面的弹簧受力分析得,下面弹簧的弹力 F1=(m1+m2)g,被压缩的长度 ,当缓慢的提上面弹簧至木块离开弹簧时,下面弹簧的弹力 F2=m2g,被压缩的长度 ,所以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故选 C。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灯 L1,L 2 串联,V 1 显示的是灯 L1 的电压,V 2 显示的是灯 L2 的电压,由于一盏灯突然熄灭而另外一盏灯仍然发光,说明其中一盏灯发生短路,又因为 V1 示数变大而 V2 示数变小,可以

8、判断短路的是 L2。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孤立导体球电容 C=40R,与导体球是否为空心或者实心无关。所以选 C。8 【正确答案】 B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物理教学评价即依照物理教学目标,通过科学、有效地收集和处理物理教学相关信息,对物理教学活动过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以下功能:(1)诊断功能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主要表现为,一是帮助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形式;二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其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客观判断其自身在教学中的优势、不足,为教师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教师

9、的专业成长提供依据。(2)导向功能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常会倾向于依据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并将评价标准具体反映和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作用,不断调整教师的教学过程,改善教育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3)发展功能教学评价的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教学评价的实施,帮助教师较为全面地认识自我,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二是通过教学评价,帮助教师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管理功能教学评价在客观上能够对教师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发展水平作出一定的区分。这样有利于学

10、校了解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和发展需求,以及教师间的差异,为学校有效地监控教学质量,实现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依据。10 【正确答案】 (1)有效性原则 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课堂上常看到一些教师热衷于追求热烈的场面提问:“ 是不是 ”“对不对”,然而学生的齐声回答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效果,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无效的提问与不注重教材分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究提问效果、一味贪多求问有关。坚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则对于保证和提高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科学性原则所提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问题设计要

11、合理,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问。(3)层次性原则 提问的深度来自于问题层次的高低。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决定提问的层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重点和学生理解难点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中心,设计出几个针对重点和难点的核心提问,再围绕这些提问设计一些辅助性的提问,使各提问之间环环相扣、逐次递进、层层深入,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4)整体性原则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有的教师先点名后提问,其他学生则因为与自己无关而袖手旁观,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性效果。(5)启发性原则问题

12、具有启发性是启发性教学原则对提问的基本要求。提问要激起学生的思考活动,就必须让所提问题具有启发性。它要求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向,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1)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很多同学看到光线经过甲透镜折射后没有相交成一点,而是逐渐远离,而认为甲是凹透镜,认为乙是凸透镜,没有真正掌握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的实质,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正确的应该是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2)教师: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形状上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教师: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

13、行光通过凸透镜后是会聚还是发散呢?学生:会聚于一点。教师:那么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呢?学生:发散,而且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教师:那么同学们想过发散和会聚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吗?大家可以延长一下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相比较。学生:原来是相对于原来的光线来说的。教师:是啊,在这个题中我们就要先延长入射光线,看它透过透镜后是会聚还是发散。学生:甲图中是会聚的,乙图中是发散的。教师:对,所以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以后就要用这种方法来判断。12 【正确答案】 (1)在上述教学设计中,仅仅应用了演示实验为学生理解、接受浮力的概念提供表象支持实验形式及功能比较单一,未能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科

14、学素养的作用。(2)教学片断教师:一个同学在玩皮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球掉人树洞里面,就像老师现在做的这样(同时把一个小乒乓球放入一个深玻璃量筒中),请想办法把球拿出来。学生:往树洞里灌水。教师:好,你来演示一下。学生走上讲台,将量筒灌满水,球上浮。教师:你能不能告诉老师,怎么想到这样做?学生:一个是平时这样做过,另外我认为乒乓球比较轻。水能把它托起来。教师:很好,这个办法确实把球拿上来了,但是老师有一个疑问,老师手里还有一个乒乓球。一松手,它会落在桌面上(同时演示),那么我现在再松手(用左手托做乒乓球后右手再松开),这回为什么不掉呢?学生:因为老师的手给乒乓球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和乒乓球的

15、重力是平衡力,它们可以使乒乓球静止。教师:那这个乒乓球(指量筒中浮在水面上的)老师也没有用手托着,为什么它也不掉呢?学生:因为水给它一个向上的力,像手一样。教师:好,水托着乒乓球,使它不掉下来,水对乒乓球的力就是浮力。教师:经过科学家大量的实验证明,一切进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学生:恩。(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课本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提出各自的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做出总结)四、教学设计题13 【正确答案】 (1)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2)

16、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 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二、教学方法引导一探究;参与一活动。三、教学过程视频 1:播放一段短跑或滑冰比赛的视频资料。提出问题:当比赛进行到中途时,观众是如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到达终点后,裁判员是如何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观众的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裁判的方法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事实上,不只体育运动需要比较快慢,汽车、火车、飞机等运动

17、的快慢也是人们所关心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视频 2:播放一段汽车和飞机运动的视频资料。投影:利用表格方式,给出汽车和飞机通过的不同路程和时间。提出问题:汽车和飞机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因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中已学过速度的计算,他们容易想到算出二者的速度,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汽车和飞机运动的快慢。教师追问:为什么用“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能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实际上采用了上述哪种比较方法?这一点学生以前没有思考过,让学生展开讨论,感悟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路程除以时间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所以用“路

18、程与时间的比值” 比较快慢,实际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学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也就真正理解了速度的定义方法。教师趁势介绍速度的定义。为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 ,教师可将它具体化为 1 s、1 h 等。并结合前面学生算出的汽车和飞机的速度值来说明。启发引导学生写出速度的公式:如果用 s 表示路程, 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同时板书三个字母及对应的物理量名称)。设问:你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写出计算速度的公式吗?最后结合速度的定义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相同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能够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见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比值定义法。介绍速度的国际单位 ms 和常用单位 kmh 及一些物体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C76-201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钢筋混凝土制涵洞、雨水道和污水管标准规格》.pdf ASTM C76-201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钢筋混凝土制涵洞、雨水道和污水管标准规格》.pdf
  • ASTM C76-201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钢筋混凝土制排水管 雨水管和污水管的标准规格》.pdf ASTM C76-201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钢筋混凝土制排水管 雨水管和污水管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C76-2015a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钢筋混凝土涵管 暴雨下水道和下水道管的标准规格》.pdf ASTM C76-2015a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钢筋混凝土涵管 暴雨下水道和下水道管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C76-201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钢筋混凝土涵管 暴雨下水道和下水道管的标准规格》.pdf ASTM C76-201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钢筋混凝土涵管 暴雨下水道和下水道管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C76-2018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钢筋混凝土涵洞雨水管和污水管标准规范》.pdf ASTM C76-2018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钢筋混凝土涵洞雨水管和污水管标准规范》.pdf
  • ASTM C76-2018a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pdf ASTM C76-2018a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 Storm Drain and Sewer Pipe.pdf
  • ASTM C760-1990(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Chemical and Sp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Nuclear-Grade Silver-Indium-Cadmium Alloys《核纯级银铟镉合金的化学及光谱化学分析方法》.pdf ASTM C760-1990(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Chemical and Sp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Nuclear-Grade Silver-Indium-Cadmium Alloys《核纯级银铟镉合金的化学及光谱化学分析方法》.pdf
  • ASTM C760-1990(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Chemical and Sp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Nuclear-Grade Silver-Indium-Cadmium Alloys《核纯级银-铟-镉合金的化学及光谱化学分析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C760-1990(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Chemical and Sp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Nuclear-Grade Silver-Indium-Cadmium Alloys《核纯级银-铟-镉合金的化学及光谱化学分析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C761-2004e1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Chemical Mass Spectrometric Spectrochemical Nuclear and Radiochemical Analysis of Uranium Hexafluoride《六氟化铀的化学、质谱、光谱化学、核(放射性)及放射化学分析的标准试验.pdf ASTM C761-2004e1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Chemical Mass Spectrometric Spectrochemical Nuclear and Radiochemical Analysis of Uranium Hexafluoride《六氟化铀的化学、质谱、光谱化学、核(放射性)及放射化学分析的标准试验.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