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肉、蛋、鱼、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是( ) 。(A)有机物(B)容易消化的物质(C)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D)主要供能物质2 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哪一种生物与其他三种有明显的区别?( )(A)蘑菇(B)酵母菌(C)青霉菌(D)乳酸菌3 亮亮在劳动时手不慎划破出血,不久伤口处的血凝固了。下列与止血有关的血液成分是( ) 。(A)血浆(B)红细胞(C)血小板(D)白细胞4 用超市里的饺子面粉包成的饺子,吃起来特别“筋道” ,这是因为这种面粉里“面筋”的
2、含量高。 “面筋”是种子成分中的( )。(A)淀粉(B)蛋白质(C)脂肪(D)无机盐5 如果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来不及考虑手就会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松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是简单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B)是复杂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C)是简单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D)是复杂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6 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淀粉酶、纤维素、溶菌酶(B)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C)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7 某同学感冒发热 39,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
3、ATP 大量积累(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 Na+浓度降低(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8 李明同学于 4 月中旬晴朗的一天作了如下探究:从早上 6 时开始,在同一植物的相同位置上,每隔 6 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待取了 4 片(依次为甲、乙、丙、丁)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后再滴加碘液,颜色(蓝色 )最深和最浅的依次是( ) 。(A)甲 丙(B)丙 甲(C)乙 丁(D)乙 甲9 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炒肉的过程中加
4、入(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10 对于多细胞动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B)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衰老的生物体内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D)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11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A)DNA 复制和中心粒复制(B)染色体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C)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D)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12 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A)肾小
5、囊(B)肾小管(C)肾小球(D)输尿管13 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 CO2 浓度是否比安静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 CO2 的浓度比安静时高;实验过程:在 3 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100 mL 蒸馏水,测定其 pH。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 2 min)、中度运动(步行 2 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 2 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 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 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表述不完整的是( )。(A)作出假设的依据:人体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呼出的 CO2 浓度增加(B)实验原理:CO 2 在水
6、中溶解后形成碳酸,使水的 pH 下降(C)实验结果:运动强度越大,pH 下降幅度越大(D)实验结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气体中 CO2 浓度增加,假设成立14 现有等量的 A、B 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 25条件下,瓶内 O2 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 t1 一 t2 期间,瓶内 O2 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细胞呼吸引起的(B) A 种子比 B 种子的呼吸速率低(C) A、B 种子释放 CO2 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D)在 0t1 期间,广口瓶内的 CO2 有少量增加,主要
7、原因可能是微生物进行了无氧呼吸15 人血中氨的主要去路是( )。(A)合成尿素(B)生成谷氨酰胺(C)生成铵盐(D)生成非必需氨基酸16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 K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 K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17 如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B)图中表示出了两个食物链(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一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8、一 2018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19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20 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通常进行的是( )。(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孢子生殖(D)接合生殖21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确定的社区资源包括( )。(A)实验室(B)学校图书
9、馆(C)动植物标本馆(D)教学软件22 教师在“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时,“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板开展拼图竞赛。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A)教师资源(B)学生资源(C)媒体资源(D)社会资源23 教师在“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时,可以先用御敌城堡做例子,比如:御敌城堡从外到内依次是护城河、城墙、官兵,护城河与城墙就相当于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官兵是第三道防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入方式是( )。(A)故事导入(B)类比导入(C)直观导入(D)复习导入24 在调查某地区榆树的密度时,随机选取 1 平方千米的范围,调查并记录榆树具体数量,通过计算就可以大概得知
10、这一地区榆树密度。这种实验属于( )。(A)演示实验(B)对照实验(C)定性实验(D)调查实验25 “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进行疾病诊断的研究” 属于( )。(A)开发性研究(B)应用性研究(C)比较性研究(D)基础性研究二、简答题26 图一表示 A、B 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 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 CO2 环境条件下,A 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 (2)图一中的口点表示_。 (3)在 c 点时,叶绿体中 ADP 的移动方向是_。 (4)e点与 d 点相比较,e 点时叶肉细胞中
11、C3 的含量_ ;e 点与 f 点相比较,e 点时叶肉细胞中 C2 的含量_。(填“高”“低”或 “基本一致”) (5)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_。27 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中,神经中枢位于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下图),立即刺激 A 端_(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 B 端_(填“ 能”或“ 不能”)看
12、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填“能” 或“不能”) 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28 课程标准提出“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在哪些领域得到发展?三、材料分析题29 材料:以下是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图。根据材料回答: (1)简述概念图的绘制步骤和规范。 (2)简述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四、教学设计题30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请针对此课进行教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8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蛋白质是
13、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酵母茵、青霉菌和蘑菇都属于真菌,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乳酸茵属于细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故乳酸茵的细胞与其他三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吞噬病茵,防御感染;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释放有关的凝血物质和促进止血。故答案选 C。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面筋是小
14、麦粉中所特有的一种胶体混合蛋白质。用面粉加水拌和,洗去其中所含的淀粉,剩下凝结成团的混合蛋白质就是面筋。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这种反射是人生来俱有的,属于简单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故答案选 A。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果胶,所以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可以破坏其结构;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所以可以用蛋白酶来破坏其结构。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5、 本题考查人体健康与人体的调节相关知识及考生的理解能力。发热后,呼吸、心跳会加快,但心肌细胞中 ATP 不会大量积累。发热且轻度腹泻,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中钠离子不会降低。发热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导致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糖原合成不会增强。对于此类病人一般是静脉输液治疗,即药物加 09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治疗。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碘液与叶片中的淀粉反应呈蓝色,叶片中的淀粉越多,颜色越深,当叶片光合作用时间最长时,积累的淀粉便最多,当呼吸作用时间最长时,消耗的淀粉最多,因此积累淀粉多的叶片是光合作用时间最长的叶片,而甲、乙、丙、丁叶片摘下的时间依次是 6 时、12 时
16、、18 时、24 时,因此可知丙的光合作用时间最长,呼吸作用消耗的时间较短,甲呼吸作用消耗掉的淀粉最多,因此颜色最深和最浅的叶片依次是丙和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使用方法。酶的活性容易受到温度、酸碱度影响而失活,所以要保持酶的活性,才能使之发挥作用。A 、B 、C 项在反应之前都经高温处理,易使酶失去活性,只有 D 项,先让酶反应,后炒熟,不影响酶作用的发挥。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细胞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过程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并不是同步的;癌变的本质是原癌基因被激活,而不是产生原癌基因。11 【正确答案】 A
17、【试题解析】 间期主要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的复制也主要发生在此时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板的出现为末期,纺锤体出现为前期,着丝点分裂为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几个过程。其中,肾小球的滤过是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以及少量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的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情况下,血细胞在这一过程中,不能进入肾小囊,所以如果在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最可能是肾
18、小球发生了病变。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实验的原理还应该包括人体为什么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会呼出不同浓度的 CO2,B 项只是说明了 pH 变化的原因。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图中纵坐标为密闭环境中氧气的含量,所以下降速率可以表示消耗氧气的速率,A 种子比 B 种子呼吸速率要高。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血中氨的主要去路是合成尿素。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分析。在 K2 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时防治。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计划生育、战争等),所以该图不能作为控
19、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在 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因此 D项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因此 C项正确。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三大功能类群指的是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而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为丙一丁一甲一乙,所以甲增加,乙也增加,丁减少,丙也会增加。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A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确定的课程资源包括:(1)教学设备资源,如实验室等;(2) 学校图书馆资
20、源;(3)社区资源,如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等;(4)学生资源;(5) 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故答案为 C。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资源,即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不断积累教学智慧,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能够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故选 A。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类比导入,是把抽象的事物与形象的事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模型,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故选 B。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调查实验,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计算从而得出结论的
21、实验方法。故选 D。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进行疾病诊断属于应用性研究的范畴。故选 B。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A (2)无光条件下 A 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的量 (3)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4)低 高 (5)增加 CO2 的供应,提供必需的矿质元素等。【试题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是根据题干的意思,识别曲线蕴含的含义。图一是 A、B 两种植物的光合效率(CO 2 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图二是同一植物在不同的 CO2 浓
22、度下的光合效率(CO 2 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图一中既有不同光照强度的比较,也有不同植物的比较。图二中既有不同光照强度的比较,也有不同的 CO2 浓度下的光合效率比较。27 【正确答案】 (1)左后肢肌肉 脊髓(2)突触传递的单向性(3)能 不能 不能 反射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而这一收缩活动没有神经中枢的参与【试题解析】 (1)由于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题中针刺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说明其效应器在左后肢肌肉中;如果神经中枢在脑中,则脊蛙不能做出反射,而脊蛙(无头部)能够发生收缩,说明其神经中枢在脊髓中。(2)反射弧内的兴奋传递的单
23、向性决定了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而反射孤内兴奋传递的单向性是由突触传递的单向性决定的。(3)在剪断传出神经后,如果立即刺激 A 端,由于兴奋可传至效应器,能够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刺激 B 端,由于兴奋无法传递到效应器,因此,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尽管在剪断后,刺激 A 端时,能够看到收缩活动,但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因为反射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体内外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而这一收缩活动没有神经中枢的参与。28 【正确答案】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3)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材料
24、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1)概念图的绘制步骤:确定一个熟悉的知识领域;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画出概念图的草图;对草图进行修正;草图完成后,开始寻找交叉连接。概念图的绘制规范:概念图中每个概念用一个专有名词表示,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具体而明确的词;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但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加箭头;概念名词要用方框或圆圈圈起来,而联系词则不用。(2)概念图可以用在备课过程、制订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过程等多个教学环节当中。综合来看,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教的工具、学的工具以及教师进行评价的工具。作为教的工具概念图
25、主要用于组织课堂的内容。教师在制订课程计划时,概念图能够以简练的形式展示重要概念和原理,概念图的结构使教学材料得到有效的组织,教师通过绘制每节课或每个主题的概念图,能够更清楚这节课或者这个主题中的主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在教学中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概念之间的主次关系,不至于造成疏漏或者曲解。作为学的工具学生可以用概念图做笔记或者整理笔记,组织学习过的内容。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贯通整个课程的内容,概念图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将学生要学的内容形象化呈现,这种可视化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的关注,在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意义、理解得到巩固,这样学生的学习也成为了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
26、的过程,而学生在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最终能够实现教会学生自学的目标。作为评价的工具概念图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反馈的信息。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未知的或已经学过的概念以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呈现,进而对学生的呈现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反馈。熟知了学生已经具有的前概念,对于本节课的把握就能奠定很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概念图,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情况。在课后也可以组织学生来用概念图的方式,对已学过的内容和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尝试性的构建,便于学生进行预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概念图的反馈信息检
27、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或对学习材料的理解情况。四、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非常重要。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二节,本节有两个主要的任务,一是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本质上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是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两个任务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所以课前充分的准备和课堂上有效地组织都尤为重要。 教材图
28、文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并不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些分析材料。 2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行为,但有一定局限性,以捕食行为为主;对一些常见的行为能区分是生来就会的还是学习获得的,但缺乏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本质的认识,不能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独立的学习进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来解决。 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_。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 从情感态度上味:看,学生对直观、有趣的视频、图片资料、探究实验尤其感兴趣,容
29、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2)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不同的行为,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等。 (2)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3)知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通过制定并实施探究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主要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