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89837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植物根尖的结构基本相同,从尖端向上依次包括( )。(A)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B)根冠 伸长区分生区成熟区(C)根冠 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D)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冠2 在一朵花中,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A)子房(B)雄蕊(C)花瓣(D)花萼3 人心脏的左心室连接着( )。(A)肺静脉(B)肺动脉(C)上、下腔静脉(D)主动脉4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Rous 肉瘤病毒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不同(C)抗体可以进入细

2、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D)人感染 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 T 细胞数量有关5 假设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由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的几率是( )。(A)0(B) 1/2(C) 1/3(D)1/46 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细菌和真菌主要营腐生或寄生生活7 刺绣工人不小心被针刺到了右手食指,她迅速缩回右手并感觉疼,以下对该反射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针刺

3、”是引起缩手反射的非条件刺激(B)缩手反射的感觉器位于右手食指的皮肤内(C)缩手反射并感觉到疼痛都是高级神经活动(D)上述反射活动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8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条件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各种细胞器膜都可以直接相连(A)(B) (C) (D)9 图 1 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 2、6、7、8 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

4、基因 D、d 不一定发生分离(C)据图判断该果蝇为雄性,且 3 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1、2 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10 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目的是(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11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曾经多次观察到:受精卵去掉细胞核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但到原肠期就停止了发育。下列有关上述现象的分析和推理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细胞分裂可能不受细胞核的控制(B)原肠期以前,胚胎的发育可能受细胞质控制(C)受精卵的细

5、胞质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对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控制是通过细胞质来实现的12 5 月 20 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营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饮食习惯及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A)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B)每天喝一杯牛奶可获取蛋白质和钙(C)多吃高能量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食品可促进身体快速发育(D)多吃绿色食品可减少污染物的摄入1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春末夏初的 “蛙声”是青蛙的( )行为。(A)求偶(B)迁徙(C)取食(D)防御14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 ,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科学道理是 ( )。(A)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6、会减少(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会减少(D)不利于声带的保护15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 ADP 转化为 ATP 的过程(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16 蜗牛的有条纹(A) 对无条纹 (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 个体占 55,无条纹个体占 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 F1,则 A 基因的频率和 F1 中 Aa 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1(B) 30,42(C) 70,21(D)70,4217 当心脏的房室瓣处于关闭,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 )。(A)

7、心房、心室同时收缩(B)心房收缩、心室舒张(C)心房、心室同时舒张(D)心房舒张、心室收缩18 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 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 B 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 T 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19 人体的稳态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打寒战(B)从平原到高原,有些人出现肺水肿(C)接受抗原刺激后,

8、B 细胞增殖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20 图 2 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A)甲(B)乙(C)丙(D)甲、乙21 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 )(A)全体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B)少数学生参加的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C)个人独立进行的课外活动(D)教师作为主体地位的课外活动22 教师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时,展示了几幅图片:盛开的花朵、飞翔的鸟儿等。激发了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入方式是( )。(A)复习导入(B)设疑导入(C)直观导入(D)故事导入23 “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9、 是“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目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了解水平(B)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理解水平(C)该目标是技能目标,属于独立操作水平(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反应水平24 一次生物测试,在 100 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 27 人,第一题为客观题,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 20 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 5 人,第一题的区分度 D为( )。(A)055(B) 074(C) 019(D)04725 下列选项中的动词可作为生物学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的是( )。(A)了解(B)知道(C)说出(D)掌握二、简答题25 传统发酵技术

10、与现代生活依旧很贴近,下面是两则实例,请分析回答:26 人类酿酒的历史已有 5000 年,但是直到 19 世纪,法国的巴斯德才发现葡萄汁变酒是_(填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葡萄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需用_来鉴定,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7 早在公元 5 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28 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菌种主要来自土壤,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最好选择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作为样品,使用的培养基应以_作为唯一碳源。在纤维

11、素分解菌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接种环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_、_。28 图 4 是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结构以及两种物质的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9 图中 a 物质是 _,正常生长的植物中,甲消耗的 a 物质_(是不是)主要来自乙。30 b 物质除图中所示去向外,还可以通过气孔_。31 合成贮存有机物能量的过程在甲结构的_中进行的,氢离子和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是在乙结构的_上进行的。三、材料分析题31 材料:“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片段以下是王老师进行“ 植物的呼吸作用 ”的教学片段:【片段 1】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拎着课前搜集的叶片跑向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他们以

12、46 人为小组,有的挑选叶片,有的两手撑开袋子,有的将叶片分别装到两只黑色的塑料袋中,有的拿着白线绑扎着,有的在旁指点比划着,有的忙着写标签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片段 2】放学的时候,同学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植物会呼吸吗?”“如果植物能呼吸,它应该是呼出二氧化碳吧?”“ 如果植物真的也呼出二氧化碳,那晚上我们的氧气有没有可能不够啊?”【片段 3】生物实验室内,大家都在忙活:同一小组内,一位同学将软管伸入石灰水中,两位同学挤压塑料袋,另一位同学用手扶住锥形瓶,四双眼睛齐望着瓶里的石灰水,一下、两下、三下、四下,随着挤压次数增多忽然,一声惊呼:“老师,我们成功了!”一组同学高举起他们手中的锥形瓶

13、(瓶里的石灰水完全混浊),脸上充满着自豪与兴奋。老师朝他们竖起了大拇指。有一组同学却很沮丧:“ 怎么会没有结果呢?原因是什么呢?” 老师倾听并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课后,学生来找老师:“ 老师,我们能不能重新做一次啊?我们的袋子可能没扎好”老师拍拍学生的肩膀:“ 你们真实地记录了实验现象,还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即使是科学家也会经历失败的,不要沮丧啊!明天课间我们再到实验室做一次实验!”问题:32 以上教学片段体现出王老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33 运用案例中具体的事例说明王老师的教学理念。33 材料:在“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学生评价:(1)能否根据观察或

14、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3)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问题:34 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35 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四、教学设计题36 现有橡皮膜、三叉玻璃管、橡皮塞、气球及无底的玻璃瓶等材料。(1)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教具,用以演示膈肌的运动,从而帮助学生

15、更好地了解人体进行吸气、呼气时膈肌的变化和原理。用示意图表示所设计的教具。(2)设计一个利用该教具进行演示的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8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植物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子房发育成果实。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肺循环:右心室一肺动脉一肺中的毛细血管网一肺静脉一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一主动脉一各级动脉一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一各级静脉一上、下腔静脉(体静脉)一右心房。故本题选 D。4 【正确答

16、案】 C【试题解析】 Rous 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与人体细胞癌变有关,A 项正确。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形成沉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溶菌酶杀灭细菌是利用酶将细菌的细胞结构破坏而实现的,B 项正确。抗体介导的是体液免疫,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杀死细菌。结核杆菌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中的效应 T 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结核杆菌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C 项错误。HIV 病毒攻击的是 T 细胞,随着 T 细胞数量的下降,HIV 数量增多,D 项正确。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

17、个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极体分裂形成两个极体。所以若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无法产生正常卵细胞。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结构及其生活方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但多数是多细胞的,如蘑菇、木耳等。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和真菌生活方式一样,既有腐生生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维持生存;又有寄生生活,靠吸食生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生活。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冲

18、动由右手食指皮肤内的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神经中枢,又由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该过程属于低级神经活动。同时脊髓神经中枢还将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痛觉,这一过程属于高级神经活动,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故 C 项说法错误。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生物膜的存在,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并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使得多种化学反应能够同时进行而不互相干扰。故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所以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不是脂肪,错误。各种细胞器膜之间大多是不能直接相连的,可以通过高尔基体

19、小泡间接相连,错误。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7、8 为同源染色体,A 错误;正常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 不发生分离,B 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发生自由组合,A/a、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 错误。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一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互换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 错误。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蚯蚓用体壁呼吸,体壁上毛细血管和体壁黏液上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所以保持体壁的湿润有利于

20、蚯蚓的呼吸作用。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原肠期以前,受精卵主要进行细胞分裂,去掉细胞核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说明细胞分裂可能不受细胞核的控制,此段时间内的胚胎发育可能受细胞质控制,A、B 项正确。原肠期细胞应开始分化,但是无细胞核的胚胎到原肠期就停止了发育,说明细胞核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控制中心,这种控制是通过细胞质来实现的,C 项错误、D 项正确。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维生素,因此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A 项正确。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每天喝一杯

21、牛奶可获取蛋白质和钙,B 项正确。肯德基和麦当劳食品大多数是油炸食物,油炸食品破坏了食物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反复高温加热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且摄入的油脂过多还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等疾病,C 项错误。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因此,多吃绿色食品可减少污染物的摄入,D 项正确。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雄蛙通过呜叫吸引雌蛙前来交配,这属于求偶行为。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

22、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是因为会厌软骨的作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故本题选 A。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过程。酿酒需要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消耗葡萄糖,产生酒精,因此需要能量(葡萄糖中的化学能)的供应,所以 C 项错误;其中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产生 ATP,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所以 A、B项错误。细胞呼吸作用都需要酶的催化,故本题选 D。16 【

23、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亲本中 AA 占 55,aa 占 15,所以 Aa 占 30,自由交配,用哈代一温伯格定律计算,得到 A 基因频率为 70, a 基因频率为 30,F 1 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7030=42 ,故本题选 D。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心房收缩时,心室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心房舒张时,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全心舒张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患者由于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自身的胰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所以属于自身免疫病,A 项正确。

24、患者的胰岛 B 细胞受损死亡会导致胰岛素合成分泌减少,胰岛素水平下降,B 项错误。效应 T 细胞通过与靶细胞的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发挥免疫效应,不具有传递抗原的作用,C 项错误。患者由于 T 细胞过度激活,免疫功能异常增强导致胰岛 B 细胞受损,所以不能使用免疫增强剂治疗该病,D 项错误。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常见的稳态失调: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 发热、中暑等。从平原到高原,有些人出现肺水肿,

25、正常的调节已失去效果,需要外来药物的干扰才能恢复稳态,是内环境稳态失衡的表现。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图中甲、乙进化的种群与原种群发展的方向一致,不易产生新物种。图中丙的两个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易产生新物种。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物学实践活动是在课堂教学外,以学生活动为主,以个人、小组、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是对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发展和延伸。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直观导入方式的辨别。直观导入是指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等,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学生期待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23 【正确答案】 A

26、【试题解析】 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了解水平内容标准的动词主要有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等。理解水平主要是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等。应用水平主要通过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等词来表述。故本题选 A。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赏能力,它是题目质量和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客观试题区分度 D 的计算公式:D=P H-PL(PH、P L分别为试题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P H=2027=074,P L=527=019。故 D=074-019=055。25 【

27、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程标准使用行为动词表述具体内容标准,这些行为动词用明确、具体、可观察的术语来陈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相应的学习行为。如“说出”“概述”“叙述”等。建议教师在制订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时,尽可能地使用课程标准中列出的行为动词。如知识性目标了解水平常用动词: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等。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酵母菌;重铬酸钾溶液【试题解析】 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灰绿色,可以用来检验生产出的果醋中是

28、否含有酒精。27 【正确答案】 毛霉【试题解析】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腐乳的制作过程:豆腐块毛霉等长满菌丝的豆腐块(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腐乳易于被消化吸收。卤汤中通常含有 12的酒精,其作用除了增加风味,还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若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28 【正确答案】 纤维素: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试题解析】 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分离所用的培养基应以纤维素

29、作为唯一碳源,以抑制以其他有机碳为碳源的菌类生长。灭菌的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适合于接种工具的灭菌,一般来说是在操作过程中金属类的接种工具。干热灭菌适合于玻璃嚣皿、金属工具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合于玻璃器皿、接种工具以及培养基,特别注意培养基的灭菌只能用高压蒸汽灭菌。因此,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常用灼烧灭菌。29 【正确答案】 二氧化碳;不是【试题解析】 甲是叶绿体,乙是线粒体。a 是二氧化碳,b 是氧气,叶绿体消耗的二氧化碳主要从大气中获得。30 【正确答案】 散失到大气中【试题解析】 氧气除了供给有氧呼吸作用,还可以通过气孔释放到大气

30、中。31 【正确答案】 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试题解析】 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有机物的合成在暗反应中完成,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氢离子和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完成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三、材料分析题32 【正确答案】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放性教学理念。33 【正确答案】 片段 1:“他们以 46 人为小组,有的挑选叶片,有的两手撑开袋子,有的将叶片分别装到两只黑色的塑料袋中,有的拿着白线绑扎着,有的在旁指点比划着,有的忙着写标签”在小组分工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采用这种组织形式进行探究活动,让

31、每个学生在多个方面有所进步,让他们的潜能、生物科学素养得到了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的理念,并且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创设了开放式、民主式的活跃课堂。片段 2:放学的时候,同学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植物会呼吸吗?”“如果植物能呼吸,它应该是呼出二氧化碳吧?”“ 如果植物真的也呼出二氧化碳,那晚上我们的氧气有没有可能不够啊?”体现了王老师不仅注重课上的实验探究而且能激励学生将探究迁移到课外,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片段 3: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王老师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

32、究能力;王老师对于学生实验的失败没有打击,而是鼓励和引导,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以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的理念。34 【正确答案】 该探究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还结合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35 【正确答案】 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33、,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档案夹” 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 ”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四、教学设计题36 【正确答案】 (1) (2)教学活动设计:引言: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演示猪肺的通气,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亲身体验:组织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问题:呼吸运动中胸廓是否发生变化?讨论:在吸气和呼气时,你感受到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

34、吸气时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假设:根据你的感受,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教师做吸气、呼气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以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演示动画:呼吸运动。继续探究: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演示:用模型模拟膈的运动实验。讨论题:a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b手向下拉橡皮膜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c 橡皮膜回缩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d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演示模拟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导致肺内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过程和吸气过程正好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